周顺
在有限的时间内按照题目预设写出一篇好作文是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集中体现。高中阶段,作文复习教学通常采用“专题突破+阶段训练”的模式。这种模式流程完备、环环相扣,但存在重点不明、针对性不强等问题。笔者在作文复习教学中,以“例文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预设的学习点,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展开有效讨论,并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小组合作学习过程,提升作文复习效率。
一、“例文讨论”策略的理性思考
“专题突破+阶段训练”作文复习模式与高中语文其他模块内容的复习并无明显区别。一般地,教师引导学生依次梳理各种文体的写作重点后,将学生的关注点集中在议论文和记叙文两大主要文体的写作上。就议论文而言,教师先依据议论文写作的主要特点,将议论文复习教学拆分为标题、开头、议论段等“细部”,以构成专题,再按照每周一次的频率展开大、小作文交替训练,以检验、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这种做法是经典的作文复习模式,但存在学生个性化的写作问题得不到足够重视和充分解决的缺点。
为解决个体差异问题,部分教师在作文训练之后撰写详细的评语,指导学生修改作文。这种做法值得肯定,但效果有限。为让专题复习涉及的写作方法得到充分运用,部分教师在作文讲评中安排写作能力强的学生分享自己的作文,组织学生评价这些例文,进一步交流、学习。这种做法确实对学生作文有示范作用,但因为分享人员逐渐集中,导致大多数学生成了“看客”。究其本质,我们不难发现,这些作文复习策略下,学生相对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想要改变现状,提高作文复习效率,教师就要在教学中让渡自身的“权力”,并想办法强化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如何为学生预设清晰的作文复习流程,引导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自我成长、自我觉醒呢?笔者采取如下措施:在每次大作文训练之后开展“例文讨论”,即选择3~5篇没有写明分数的例文,供学生充分研讨、交流,在交流过程中解决学生自主生成的问题。这种方式让学生在讨论时更从容,不用担心自己的想法与教师的意见相左,不会因为呈现的是自己作文的短处而羞于启齿,能有效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例文讨论”策略的实施要点
1.选择适合讨论的例文
例文的选择是“例文讨论”有效实施的关键。教师不必担心学生的能力是否足够驾驭例文,而应当充分考虑例文选择的角度、讨论路径的预设等问题。
例文选择最重要的标准是基于教学目标。高中阶段,作文复习往往安排在高中三年级教学,主要目的是“导”与“鉴”,即让学生明白好作文的标准,学会更好地应对考场作文,规避显性问题。高三学生基本不需要教师在复习中强调字数、卷面等基本问题,选择此类问题明显的例文就没有必要,但对于多种论证手法的配合使用、议论文的谋篇布局等,部分学生的水平可能仅仅停留在“理解”这一层级,还不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就可以成为教师选择例文时的关注点。
如复习“议论文叙例写作”时,教师可以找出这样三篇例文,一篇叙例合理、紧扣主题,一篇叙例零散、简单堆砌,一篇使用联排举例等方式叙例,让学生通过比较、讨论,达成共识:叙例时不需要旁逸斜出,要大胆删掉与主题关联不大的部分;如果对同一个论点积累了足够多的恰当的例子,则可以使用精练的语言、排比的手法进行联排举例,使议论更有力,更能引发读者的共鸣。又如,复习“议论文的谋篇布局”时,笔者选择了两篇均以“现象—本质(意义)—做法”的思路纵向展开议论的例文,而其中一篇體现得相对明显,另一篇体现得相对隐晦。这样,学生在讨论好文章的共性时就不难发现此类问题,不难提出“议论文写作怎样做到由浅入深”等问题,从而顺理成章地切入议论文谋篇布局的讨论。
2.有讨论价值的问题的生成
在“例文讨论”策略下,如何保证学生讨论的效果是关键点。如果学生针对例文随意发言,教师不加以引导,复习效率必然不高。如何引导学生借助例文提出有讨论价值的问题,让讨论逐步深入,推动作文复习教学进阶呢?
第一,全面了解例文是生成有讨论价值问题的前提。为此,笔者在每次大作文之后指导学生完成两个“固定动作”:一是分别从每篇例文中寻找至少一个优点和一个缺点;二是按照自己的理解以从优到差的次序对例文进行排序。其中,“寻找至少一个优点和一个缺点”的要求既能鼓励基础欠佳的学生大胆发言,又不会限制学有余力的学生充分表达;“对例文进行排序”的要求可以有效消解学生因评鉴能力不足而产生的畏难情绪,因为相对于打分,排序更容易做到,也更容易做好,从而促使更多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笔者在学生自主完成这两个任务后,引导学生选出“心中最好的作品”,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某一篇例文,促进学生形成对“心仪”作文的共识,比如卷面应整洁、字数要达标、标题宜言简意赅而非云山雾罩等。
第二,有讨论价值问题的生成与例文选择的关注点直接相关。在“好议论文的标准”复习课上,笔者选择了四篇相对比较优质的作文作为例文,引导学生在已有作文训练的基础上,反思如何更好地完成《做“成熟”的好学生》写作任务。四篇例文各具特色:①号文的标题直接拟定为《做“成熟”的好学生》,行文单刀直入,按照“摆现象—下定义—谈做法”的纵向递进的行文思路写作,写作的重点放在谈做法上,“做法”部分则使用横向思路展开议论;②号文是一篇模仿高考优秀作文所写的作文,文章标题是《以“三气”为笔,大写“成熟”之我》,全文用“底气、骨气、志气”统领分论点,着重论述怎样的做法是“成熟”的表现;③号文以文采见长,是一篇文风典雅的议论性散文,每个分论点下都引用诸如“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易节”之类的箴言作为引论,既紧扣观点,又凸显文采,同时这篇文章与①号文结构近似;④号文扣题隐晦,善于文辞修饰,但个别论证欠推敲。
课堂上,学生自主完成寻找例文优缺点和例文排序任务后,通过小组讨论,生成了如下有价值的问题:一是所确立的写作中心是否必须同参考答案所给的立意一致,二是写作过程应该如何具体体现对作文材料的理解与思考,三是议论文写作怎样做到由浅入深,四是一篇好的议论文应该如何叙述例子,五是作文的开头是长好还是短好,六是议论的主体部分如何更好地布局,七是如何在短时间内写出一篇让人眼前一亮的好文章。其中,问题一涉及审题立意等,问题二、问题五、问题七涉及行文技巧等,问题四涉及叙例写作等,问题三、问题六涉及结构布局等。这些问题涵盖了议论文写作要重点关注的方面,为后续教学提供了抓手,让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有的放矢。
3.例文讨论的教学组织流程
例文讨论的过程包括“阅读—分享—总结”三个环节,一般需要两个课时来完成,教学核心是在讨论中生成问题并解决问题。
阅读环节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完成两个“固定动作”,教师可以按照每篇文章5分钟的标准预设阅读时间,训练学生速读文本、抓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要提示学生优缺点的查找要有针对性。在有限的时间内,如果某个优点或缺点被多名学生提及,这样的问题教师就有必要在全班范围内强调。在这个环节,教师应该要求全班学生通读所有例文,而不是让学生分组、分工阅读。这样在后续的分享环节,教师可以更好地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阅读例文后,教师要组织全班学生对所有例文进行投票,让讨论的问题所对应的文本更聚焦。
分享环节的重点是提出问题并初步解答。在这个环节,教师可以将学生随机均分为四组,不拘泥于座位,不固定人员,避免因长期合作导致“一人表演、群体观望”的问题。教师要给学生10分钟左右的准备时间,引导学生根据例文的优缺点提出问题。例如,上文提出的问题一是针对④号文的,问题三是针对①号文和③号文的,问题四是针对②号文的。这个讨论环节的时长不固定,一般需要一节课时间。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解决可能出现的部分学生不参与讨论的问题,如借助电子白板的“随机抽选”功能,引导学生发言,让他们参与到交流中。教师还可以借助投屏展示,组织不同小组针对同一篇例文提出意见,让讨论的氛围更浓厚。对于例文中问题较多的部分,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关注点,如中心论点的提出、分论点的拟定、文章整体的行文结构等,安排小组分工合作,指导学生分别就不同的问题思考如何修改,并在组内交流、总结,最终由小组共同实现作文的优化。这样学习,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就指向了某个具体的薄弱点,有了针对性。
总结环节主要是促进学生达成共识,并为后续教学提供预设专题。例如,对上文提到的问题“所确立的写作中心是否必须同参考答案所给的立意一致”,学生普遍认为写作中心的确立应该基于个人对材料的整体理解,表述方式可以与参考答案不同,但要与材料相契合,两者不能貌合神离。对上文提到的问题“一篇好的议论文应该如何叙述例子”,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例文在叙例方面的优点,但也提出自己驾驭素材的思路不够清晰,能力不强。由此,笔者确立了后续的复习专题——议论文叙例写作。
(作者單位:武汉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