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韵文脉——辽宁省博物馆、中国美术馆藏古代山水画展

2023-12-11 22:17:24
画刊 2023年9期
关键词:艺术家艺术

绘画 PAINTING

墨韻文脉——辽宁省博物馆、中国美术馆藏古代山水画展

北京 | 中国美术馆

2023年9月9日—11月19日

该展延续中国美术馆建馆60周年系列展之“墨韵文脉”的主题,精选了60件(套)来自辽宁省博物馆和中国美术馆藏的古代山水画,年代横跨北宋至清代,包括李成、倪瓒、沈周、唐寅、文徵明、仇英、董其昌、蓝瑛、龚贤、王翚、梅清、石涛、王原祁等名家作品。

动静无尽:花卉静物三百年

南京 | 德基艺术博物馆

2023年8月26日—2024年3月17日

该展以19世纪后半叶至今的全球现当代艺术发展历程为主轴,呈现自印象派以来近百位中外艺术巨匠创作的百余件以“花卉”为主题的作品。展览以花卉的生长、繁衍、杂交和流通之“动”为灵感,通过“异花授粉”“先锋园艺”“花卉之外”“突围绽放”4个章节,展开讨论花卉静物中“静”与“动”之辩证关系。

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

景德镇 | 陶溪川美术馆

2023年10月17日—2024年1月23日

该展呈现了徐冰、隋建国、张晓刚、苏新平、王华祥、孟禄丁、洪浩、陈琦、冯梦波、邱志杰等10位艺术家,涵盖了铜版、石版、丝网、数码打印、水印木刻等形式的创作。在表现手法上,从线刻、腐蚀、套色、美柔汀等传统技法,到照相制版、微电压印刷、机械手段、数字技术等现代技法都有被应用。通过不同领域艺术家的版画创作实践,讨论版画背后的“逆思维”“层思维”“复数性”等思维方式,探讨版画基因对于当代艺术的特殊价值。

冈瑟·弗格:路与径

上海 | 龙美术馆(西岸馆)

2023年8月26日—10月25日

该展汇集了艺术家冈瑟·弗格(Günther F?rg)约百幅作品,聚焦其绘画创作实践,包括标志性系列如“点画”“网格绘画”和“灰色绘画”等,此外,还有艺术家在1993年以清漆创作的一系列画作。弗格在绘画中借用了现代艺术与建筑的抽象语言,在色彩、形式和构图的不断转换中,对绘画的手势与原则进行模仿或反抗——将其推到极限,再进行重新应用。

影像 PHOTOGRAPHY & VEDIO ART

制作真实

长沙 | 谢子龙影像艺术馆

2023年9月16日—12月17日

该展共呈现19位(组)艺术家的创作。展览聚焦于摄影图像与真实现实的关系,同时将问题拓展至当下图像生产与消费的讨论。展览分为“观看与凝视”“光影实验”“屏幕与魔幻现实”3个章节,从物理显影、化学显影、电子显影等技术发展的脉络层层递进;同时,也是从手工技法与机械复制——摄影的边界与扩张——图像生产与制作的真实等不同阶段的美术史观念的变迁中展开。

CEF-历史切片——中国当代影像艺术研究

北京 | 中国当代艺术档案馆

2023年9月20日—10月25日

该展为文献展,在逻辑向度上,“历史切片”旨在梳理中国当代影像艺术的基础上,就1988年至2010年左右发生过的中国影像艺术进行阐释与研究。在呈现形式上,展览以时间轴为主,辅之图片材料及视频。“历史切片”的定位并非仅仅将这一时间段发生过的历史事实进行事无巨细的铺陈,而是如同“病理切片”一样,通过影像艺术中的历史片段进行病理学意义上的探求,试图以影像艺术为入口弄清楚这段艺术历史对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

横断涟漪纪:无名之地

上海 | 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

2023年9月17日—10月15日

该展展出艺术家陈萧伊的《当特提斯海向西退却,留下残响》与《心跳》2件作品,揭示横断山脉的皱褶山体作为介质所传递的时间性与感知。展览旨在引发围绕无机体堆叠的时间性的想象。时间的剩余物亦是地质的,它们不仅是来自过去的残响,也是在复杂的地理物理与媒介技术环境中正在形成的未来图景。

2023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精选预展

上海 | 富士影像共享空间

2023年10月14日—11月13日

该展呈现即将于今年12月在厦门亮相的第九届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佳作,其中包括8件来自“法国阿尔勒摄影节”作品;2件“亚洲影汇”作品,探索亚洲影像脉动;8件展现华人创作新力量的“发现奖”单元作品;2件摄影季特典艺术家陈传兴作品,以致意他对中国艺术发展作出的特别奉献,以及黄湘丽、余力为、蒋晟、刘琨琨等艺术家作品。

雕塑 SCULPTURE / 建筑 ARCHITECTURE

“空间进化”第七届中国·上海静安国际雕塑展

上海 | 静安雕塑公园 等

2023年9月20日—12月31日

自2010年起,上海静安国际雕塑展经历了“城市幻想、城市之光、城市家园、城市创变、城市无界”的演进。而自2020年起,展览开启了全新十年的主题——“空间”系列,从上一届的“空间重塑”开始演绎从城市到空间的视角,从宏观到微观的体察,从创变到进化的迭代。本届展览以“空间进化”为主题,呈现来自16个国家、28位艺术家的34组、42件展品,并以静安雕塑公园为主展区,联动了静安张园、苏河湾万象天地等9处延伸点位。

附体——托比恩·卡瓦斯博作品展

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

2023年10月14日—11月5日

该展呈现了挪威艺术家托比恩·卡瓦斯博(Torbj?rn Kvasb?)以“管状雕塑”和“堆”系列为主的作品。卡瓦斯博始终通过陶瓷材料和触手塑造,触摸到了形而上的轮廓,将他对自然、生命的感受沉淀为陶瓷的底色,赋予了陶瓷在物质和视觉上朴素、直接的力量,构成了他在物质与视觉文化上对陶瓷艺术不断思考、转化和实验的抽象形态。

春景梧桐-城村拼图

深圳 | 南头古城

2023年8月18日—11月19日

2017年,第七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以南头古城作为主展场,将城中村正式纳入深圳城市研究的主流视野,为深圳及各地城中村的发展提供了知识积累、工具平台和实践样板。该展为第九届深双南头古城分展场,通过6幢城中村自建房的微改造、47组艺术家共97件作品以及9个快闪空间,分为“72家房客”“二手城市”“改装建筑”“艺术日常”四大展览板块,回应了当前城市发展当中的焦点议题。

矶崎新:形构间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2023年8月26日—11月19日

该展是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日本建筑师矶崎新的全球首次回顾展。展览基于多元的视角,回溯了矶崎新不同时期的思想轨迹,撷取了“废墟”“过程”“控制论”“间(转变)”“岛屿”“创世纪”“新形式”“流动性”“群岛”这9个其实践生涯中的关键概念。展览涵盖了模型、手稿、装置、绘画、影像等多种媒介,呈现了矶崎新创作生涯中不同阶段的设计作品以及他超越建筑本身的文化与思想實践。

新媒体 NEW MEDIA

白洞:甲骨文的奥秘与当代表意

北京 | 798CUBE

2023年7月1日—10月8日

艺术在周期性的某个时刻闪现自己的“光晕”,随着时势的轮回,将它贮藏之后,又会重新展现。该展在空间中被划分为“形”“声”“义”3个部分,另设有特别单元作品《源》。展览共计展出38位当代艺术家、音乐人的87件(组)作品。此外,还有数十件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提供的珍贵甲骨文甲片复刻品,以古老的方式与当代艺术作品并置与对话。

“试的痕迹”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系(2003—2010年)文献展

杭州 | 天目里

2023年9月22日—12月9日

中国美术学院的新媒体系成立于2003年,是中国艺术教育史上首个艺术结合媒体技术的科系。该展从其成立的缘起、教学活动、重要展览事件以及年表4个方面梳理了新媒体系的历史。展览以访谈纪录片、创作影像、照片、手稿、教学资料等系统化地梳理了新媒体系的思想谱系。

“提示词”AI艺术展

上海 | 艺库空间

2023年9月23日—10月22日

该展是艺仓美术馆“码头计划”的第五期,呈现陈子健、林庄祥、邵立昊、王梦荻、赵小锋等五位来自中国美术学院的青年艺术家的13组新作。这些作品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GAI)作为创作媒介,通过空间装置、实验游戏、互动影像等形式,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可能以何种方式介入人类的创作过程,以及艺术家对此的反思与批判。

图灵广场

上海 | 图灵广场

长期展出

该展由雷电所联合艺术家团体Cheese Trap、黄天、旧金山艺术家工作室Marpi Studio、汪天鑫等4位(组)国内外艺术家呈现的一场围绕人工智能和数字生态的公共艺术的展览。展出的3件大型数字装置,包括“图灵塔”(由黄天的《字兽乐园》和Marpi Studio的《二进制花园》2件作品组成)、“智慧灯杆”(汪天鑫的《云海漫步》)和“水花廊”(Cheese Trap的《圆心之梦》)。

古代美术 ANCIENT ART

鉴往知远——新时代考古成果展

北京 | 中国国家博物馆

2023年9月14日—11月30日

该展以2012年以来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为重点,系统汇集展示全国43家文博、考古机构的近400件最新考古出土文物,分“走向文明”“协和万邦”“海宇攸同”“殊方共享”4个部分呈现,涵盖范围从旧石器时代到宋元时期,从田野考古到水下考古,从边疆考古到丝绸之路考古多个领域,包括四川稻城皮洛遗址、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陕西宝鸡石鼓山西周墓地、青海都兰血渭一号墓等重大考古发现。

宋拓魅力——碑帖珍本特展

北京 | 故宫博物院

2023年9月16日—11月5日

該展展品共计65件(套),分别来自故宫博物院和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包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著名宋拓本,如东汉《西岳华山庙碑》华阴本、唐《九成宫醴泉铭》李祺本、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宋刻懋勤殿本《淳化阁帖》,以及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所藏“北山十宝”及南宋丞相游似旧藏10种《兰亭序》等。

勾勒南朝——南京地区南朝画像砖精选展

南京市博物馆

2023年9月28日—12月28日

该展汇集了南京及周边地区南朝墓葬中出土的画像砖200余件(套),分“仙怪博物园”“南朝慢生活”“散落的拼图”3个部分,以实物、拓片、展板等形式,展示了动植物纹样、人物形象、工匠铭文手迹、模印纹饰等砖画图案,细致勾勒、立体呈现了南朝时期的审美情趣、社会生活和文化面貌。

晋·见中国——百件山西文物中的华夏文明

太原 | 山西博物院

2023年9月16日—12月17日

该展共展出百余件文物,分为4个单元展出:“远古华夏”依托山西丰富的人类早期文化遗存、遗物展示中华百万年的文明根脉及彩陶时代的艺术浪潮;“范铸华夏”以山西出土的青铜器、陶范,展现中国青铜器铸造工艺方面的成就;“多元华夏”通过汉唐雕塑、壁画、陶俑展现民族融合催生的多元与新潮;“人文华夏”通过古文字、古籍善本、书画、三晋陶瓷展现汉字、书法、绘画、瓷器等蕴含的中华文明独有的文化风貌与人文精神。

其他 OTHER

有人弄乱了玫瑰花

南京 | 北丘当代美术馆

2023年9月8日—12月10日

该展是“艺术与地理”项目的第一回展览,着眼美术馆所在地南京北极阁的历史与现实,特别是后者在中国气象学发展史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调取美术馆的空间幽灵“天气”作为展览切入点,邀请来自6个国家近20位(组)艺术家与建筑师对这段历史进行访问,并以其各自感性创作与理论研究回应气候危机时代的紧迫现实。

第十一届UP-ON向上国际现场艺术节

成都 | UP-ON向上行为艺术档案馆

2023年10月16日—10月25日

UP-ON向上国际现场艺术节创办于2008年,秉持非营利、国际化、学术性和公共性的原则,累计有268位国内外艺术家参加,在10天左右的展期内,每届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会展开现场创作,举办工作坊、讲座等活动。本届艺术节计划共邀请11位国外艺术家和12位中国艺术家参加,将呈现多样态的创作。根据艺术节的一贯要求,每位艺术家均需有3年以上的创作经验。

面对现场——9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批评文献展(上海)

上海 | 浦东碧云美术馆

2023年9月21日—10月28日

该展预设了2个现场:一个是20世纪90年代艺术批评文献及部分作品的现场,名为“当时现场”;另一个则是千禧年以后仍然活跃于上海的当代艺术家作品现场,名为“当下现场”。当下现场特别展为上海五人画展第三回。无论是从历史方面还是从现实方面看,中国当代艺术不无先天不足之处,缺少所由发生的历史逻辑与现实根据——而正是艺术家卓有成就的创作个案,成为我们身处这个时代的文化见证。

全息之境

蜂巢|上海

2023年9月26日—10月29日

该展是“蜂巢|上海”开幕三序曲中的第三篇章“全息之境”(Holographic Realm),包括杜京泽、方媛、费亦宁、付亮、卢豫、孙一钿、谭永勍、王鑫焱、夏乔伊、于林汉、张季等11位“90一代”代表性艺术家共同参展。相较于在破碎与错位的历史时空之中完成自我建构的70后、80后艺术家,“90一代”的道路显得异常清晰而又明确,他们在开源式的全球信息及其影响下完成了自我身份的编织与认同。

责任编辑:姜 姝

猜你喜欢
艺术家艺术
可爱的艺术罐
儿童绘本(2018年22期)2018-12-13 23:14:52
纸的艺术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2018年3期)2018-06-11 15:31:46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2018年2期)2018-06-06 16:26:48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2018年1期)2018-06-05 16:55:48
因艺术而生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16:58:59
艺术之手
读者(2016年7期)2016-03-11 12:14:36
爆笑街头艺术
对公共艺术的几点思考
雕塑(2000年4期)2000-06-24 01:0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