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转移与高质量城镇化
——基于人力资本的中介效应研究

2023-12-11 06:45
江苏商论 2023年12期
关键词:劳动力城镇化高质量

李 祥

(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3)

一、研究背景与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提出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遵循以人为本,公平共享;四步同化,统筹城乡;生态文明,绿色低碳等基本原则,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十四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进一步明确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可以看出,国家逐渐将城镇化工作重心转移到高质量发展方面, 城镇化建设更加注重以人为核心。对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党的十九大中指出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 创新成为第一驱动力的发展;经济、人口、生态、环境、资源保持协调均衡的发展;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保持协调的发展,是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根本体现。 在“以人为中心” 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和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背景下,提升人口素质,推进城镇化尤为重要。

(二)研究综述

关于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对高质量发展内涵的探讨;二是对城镇质量的具体测度。 赵剑波从系统平衡观、经济发展观、民生指向观三个角度理解高质量发展的内涵①。何立峰直接从五大发展理念视角出发,认为高质量发展不应只是经济质和量的增长, 还应注重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均衡发展②。

由于对高质量发展的解释不同,故对高质量城镇化的测度及评价指标体系也不尽相同。 袁晓玲从可持续出发,构建包括经济、社会、人口、环境、资源在内的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对陕西省城镇质量进行了测度③。 赵黎明在厘清包容性增长的基础上,从经济增长力、环境保护力、公共服务力、人口发展力、社会和谐力、民生幸福力和城乡协调力七个维度构建评价体系④。

在劳动力转移、人力资本积累、城镇化要素三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这三者间两两互动关系研究。 赵盈盈认为, 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而且对农民增收,减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积极意义⑤。程名望运用空间计量和增长核算方法分析了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其结果为正⑥。尹相飞发现乡村转移劳动力与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协整关系,是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原因⑦。 武宵旭认为农村过盛劳动力转移也有助于改善农业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全要素增长率,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进而实现乡村振兴⑧。 在人力资本积累与城镇化方面的研究中, 大部分学者认为在农村劳动力流动过程中, 农民工通过干中学积累了专业技能和知识,并产生溢出效应从而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刘祚祥认为, 通过非农转移进行的人力资本积累成为中国近30 年来经济增长的源泉⑨。

从文献回顾我们可以发现,对于高质量城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测度方面,实证分析较少,大多数城镇化方向的文章关注的是单一城镇化要素。 劳动力转移和人力资本积累作为经济与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会对城镇化质量产生巨大影响。 因此在推行“以人为中心”的城镇化背景下本文分析了劳动力转移对于从“经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6 个维度度量的高质量城镇化的影响。 同时,从劳动力转移-人力资本积累-高质量城镇化这一渠道分析了人力资本积累的中介效应。

二、理论分析与假设

(一)农村劳动力促进高质量城镇化的直接手段

从新发展理念五大内涵与经济视角看,在创新方面,农村转移劳动力具有城市人员没有的农村经验,在生产与创造性上有独到的一面。 在协调方面,进城人员工资待遇得到提高,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在绿色方面,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更完善,污染处理更高效。 在开放方面, 劳动力转移意味着更多劳动力要素的投入,进出口贸易总额增加,在区域与国际上的交流合作能得到加强。 在共享方面,当在这些农村劳动力进城后,他们的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提高,得以享受医疗服务、公共交通便利、子女教育等。 在经济方面,劳动力生产要素的投入使得城市获得更多的产品价值,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基于此,提出假设H1:劳动力转移对高质量城镇化建设总体上呈正效应。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高质量城镇化的间接手段

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后,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高,边际工作效率是人力资本中最重要的一环。 在创新方面,获得职业技能培训机会更多, 为下一步技术改进和创新做好准备,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 在协调方面,转移劳动力在学习先进知识技术和经验后,可在返乡后将技术传授给他人,这种传递效应比较显著,尤其在建筑行业。绿色方面,转移劳动力在经过学习后,思想素质也会得到提高,有助于建立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城市新风和乡村新气象。 在开放方面,“人的质量的提升” 意味着能在区域间建立更好更深入地交流,边际生产率的提高也使得进出口总额增加,能更好地承接其他区域的商业订单,进行更广泛的经济活动交流。 在共享方面,由于进城后的医疗水平与教育水平提高, 农村劳动力的健康状况和寿命得以提高,这意味着平均工作年限增加,他们能为自己创造更多价值,享受的权益更多。

基于此,提出假设H2:存在一条劳动力转移-人力资本积累-高质量城镇化的中介路径。

三、变量选取与模型设计

(一)变量选取

1.高质量城镇化得分Urb。 本文从六个维度共34 个指标评判高质量城镇化发展水平,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具体测度:(1)创新:国内专利申请数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 经费、技术市场成交额、私营工业企业单位数、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法人单位数。(2)协调:城镇人口比重(%)、城镇登记失业率(%)、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以农村为1)、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比(以农村为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城镇就业人数。(3)绿色:建成区绿地覆盖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废水排放量、 二氧化硫排放量、 工业污染治理完成投资。(4)开放:外商投资企业数、经营单位所在地进出口总额、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 (5)共享:地方财政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人均教育经费支出、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年末参保人数、 在职职工参加养老保险人数。 (6)经济:人均GDP、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水平。

2.劳动力转移Lab:用二、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百分数表示劳动力转移程度, 值越大,劳动力转移程度越高。

3.中介变量:人力资本积累水平Hum。本文从3个维度共5 个指标度量人力资本积累水平,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具体测度:(1)边际工作效率:就业人员人均进出口总额。 (2)工作年限:政府医疗卫生支出和每万人拥有技术卫生人员。 (3)综合素质:政府教育支出和平均教育年限。

4.控制变量:一个地区的城镇化水平,还可能受自身整体经济水平、政府行为、人民生活的影响,故将它们引为控制变量。 分别用人均GDP、地方政府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GOV、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来度量。

本文选取样本期为2008-2018 年的30 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西藏数据缺失较多,故舍去)。 数据均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中国劳动力统计年鉴》以及各省统计年鉴、统计公报等官方数据,缺失数据采用插值法补齐(表1)。

表1 关键变量描述性统计

(二)模型设计

为了分析劳动力转移对高质量城镇化的影响,本文建立了回归方程

其中Urbit表示i 省第t 年高质量城镇化得分,Labit表示i 省第t 年劳动力转移程度,Humit表示i省第t 年人力资本积累水平,τi表示固定效应,本文选取模型为固定效应模型。

四、实证设计

(一)基准回归结果及分析

表2 第1 列结果显示劳动力转移对高质量城镇化得分的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 第4 列在加入控制变量后仍显著,表明劳动力转移对高质量城镇化具有促进作用。 虽说大量劳动力涌入城镇后,初期会对当地环境建设、社会福利分配、居住空间产生一些压力,但是它对城市的经济建设、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公平产生的影响是积极明显的。 随着政府对城镇化的推进与深入,这种对环境和社会福利的消极影响会逐步减小。 总体上劳动力转移对高质量城镇化建设起积极作用,是人口城镇化和空间扩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H1 得到验证。

表2 基准回归结果

表2 第2 列与第4 列表明劳动力转移对人力资本积累的系数最少在5%水平上显著为正。 从二元分离角度看, 农村地区教育培训和卫生保健能力低下,所处就业部门大多为农业部门。 这些工作重复性特点极强, 无法快速进行知识经验的积累, 故在农村地区初始人力资本水平极低。在进入城市后,教育水平和医疗水平得到提升, 工作年限增长,就业在高度机械化的制造业。 在技术升级方面,这些农村劳动力也能第一时间学习,边际生产率大大提升,能快速进行人力资本积累。

在加入中介变量Hca 后, 由第3 列和第6 列看,Lab 和Hca 的系数仍显著。表明确实存在一条劳动力转移-人力资本积累-高质量城镇化的影响渠道。H2 得到验证。不加控制变量的中介效应大小为78.83%, 加入控制变量后中介效应降为为45.22%。表明为部分中介效应。 由于高质量城镇化是一个综合指标,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影响渠道也应该是多方面的。

(二)区域异质分析

由于各地区经济情况不同,城镇化水平也不同,故将30 个省份为东、中、西部地区分别进行检验。

从表3 中我们可以看出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中介效应是显著的,而西部地区劳动力转移对于人力资本综合得分的影响系数不显著,从而使中介效应也不显著。 可能的原因是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多为转入建筑业,技术含量低,培训较少,转入前后本身职业技术能力并未有多大改变。 而中东部地区经济水平较高, 转移的劳动力一般进入交通运输业、制造业、服务业,这些行业本身入行门槛较高,技能有较大提高。

表3 区域异质检验

从第3、6、9 列我们可以看出,虽然西部地区不存在中介效应,但人力资本对于高质量城镇化得分的影响系数却最大;其次为东部地区;最后为中部地区。 总体上人力资本对高质量城镇化影响呈一个正U 形。 可能的原因是西部地区处于高质量城镇建设初期,这时期的产业往往是一些初级产业,环境问题未得到重视,创新、绿色、共享水平较低。 所以只要很小水平的人力资本变动,就会对这种低水平的高质量城镇化得分产生较大影响。 而中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逐渐完善, 低技术产业趋于饱和,人口素质也有一定提高。 要想得到进一步发展,需要依赖高新技术产业和整体人口的综合素质。 当然这种进一步发展所需门槛较高,故这时期人力资本水平对高质量城镇化建设的影响是逐步减弱的,需要政府实施一系列措施和政策。 对于东部地区,人力资本水平较高,城镇化水平完善,经济发展先进。 这种高素质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创新、社会都起着重要作用,所以东部地区人力资本对于高质量城镇建设的影响在逐渐增大。

(三)稳健性检验

在做稳健性检验时, 替换关键变量进行分析。借鉴赵德昭的做法,用建筑业、采掘业、制造业、交通运输行业就业人数减去相应行业国有企业就业人数,表示劳动力转移程度⑩。 同时对于高质量城镇化得分和人力资本得分, 采用上文中相同指标,用熵值法测度得到。 通过观察表4 的1、2、3 列,可以看到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都是显著的,说明中存在一条劳动力转移-人力资本积累-高质量城镇化的渠道,中介效应存在。

表4 稳健性检验

六、结论及对策建议

(一)结论

研究发现:(1) 劳动力转移对高质量城镇化建设会产生积极影响,H1 成立。(2)存在一条劳动力转移-人力资本积累-高质量城镇化的影响机制,H2成立。 (3)通过区域异质分析,发现西部地区的中介效应不显著,中、东部地区的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由西到东逐渐增大,可能原因是在高质量城镇化初始阶段, 劳动力转移对人力资本积累的效用较小。 通过比较人力资本积累对高质量城镇化的效用发现,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对高质量城镇化的效用最大,其次是东部和中部地区,呈一个正U 形特征。

(二)建议

针对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完善户籍制度。 农村转移劳动力对经济发展和城镇化作用无疑是巨大的,然而有些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市工作多年,由于户籍限制,享受不到应有权益和是社会福利, 甚至子女上学都有诸多限制。故各部门应认识到户籍改革的重要性,加快完善户籍制度,消除“二元结构”带来的消极影响

2.完善就业培训体系。在企业层面,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 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两方面,同时不定期聘请专业人士进行现场实操,强化员工对技能的掌握。 设立健全的考核体系,使内部形成竞争,主动学习,接受培训。 在政府层面,注重资源整合,保证资源供给。

3.注重城镇精神文明建设。 加快新型居民的市民化进程,迫切要求精神文明建设。 将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居民服务管理条例,素质教育纳入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加强制度建设。

4.鼓励高素质人才向西部转移。 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对于高质量城镇化建设效应显著。 国家应该鼓励优秀人才到西部基层, 为当地建设做出重要贡献,同时缓解就业压力。 当地政府应该保证这些人才的住房、工资及一系列福利。 大力开展人才引进计划,提出更多优惠政策,吸引有志人才到西部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劳动力城镇化高质量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