郏舜杰,管军辉,王勇,杨晟,郑文标
台州市立医院骨科,浙江台州 318000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发病率日益升高。如治疗不当,OVCF可导致顽固性疼痛,脊柱后凸畸形等后遗症。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广泛用于OVCF的治疗,具有椎体强度高、力学支撑效能好、稳定性高等优点[1]。然而,临床上OVCF患者通常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基础疾病,在俯卧位PKP术中常出现血氧饱和度低,手术时间长不能耐受,最终导致手术失败。如何顺利地完成这类患者的手术,降低风险,减少并发症,已成为临床上越来越紧迫的问题。目前相关的研究比较少见。而侧卧位作为生理的睡眠姿势,患者耐受性好。因此笔者通过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21年10月行两种体位PKP治疗的合并慢性肺病的OVCF患者50例,比较侧卧位与俯卧位条件下经皮椎体成形术的疗效与安全性,为合并慢性肺病的OVCF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体位提供参考。
入选50例患者,随机分为俯卧位组25例(对照组)和侧卧位组25例(观察组)。对照组男12例,女13例,平均年龄(78.9±5.6)岁;其中胸椎骨折10例,腰椎骨折15例。观察组男11例,女14例,平均年龄(79.8±6.0)岁;其中胸椎骨折12例,腰椎骨折13例。两组患者男女比例、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经台州市立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议通过(伦理审批号:LWYJ-2022-067),研究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入选标准:①术前经X线片、CT、MR检查确诊为单节段的新鲜OVCF;OVCF②椎体后壁完整,不伴有脊髓和神经压迫症状;③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T值<‒2.5;④保守治疗失败或无法耐受长期卧床者;⑤平时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基础疾病;⑥随访1年以上。
(2)排除标准:①多节段OVCF;②可以耐受保守治疗的OVCF;③脊柱转移性肿瘤、侵袭性血管瘤或多发性骨髓瘤;④伴有脊髓和神经压迫症状;⑤凝血功能障碍;⑥慢性肺病急性加重或伴有呼吸衰竭者;⑦合并严重精神症状如老年痴呆不能配合手术者;⑧无法完成随访者。
1.3.1 术前准备 术前行脊柱正侧位X线片、CT、MRI、骨密度测定等检查明确诊断。对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或者慢性心肺疾病等基础疾病患者予以对症治疗,调整使其在相对平稳状态,见图1、图2。
图1 侧卧位PKP术前MR
图2 侧卧位PKP术前X线片
1.3.2 手术方法 侧卧位组:患者取侧卧位,吸氧心电监护并记录血氧饱和度。术前C臂机透视定位伤椎,标记其椎弓根影及棘突中线,穿刺点选择伤椎上侧椎弓根(即远离手术床面侧)。常规消毒铺巾后,利多卡因从皮下局部麻醉至穿刺点周围骨膜。以正位椎弓根投影的0~3点钟为目标点行单侧穿刺。继续穿刺至椎体前1/3时停止。拔出针芯,留外套管作为工作通道。套管中送入球囊扩张器,在球囊中注入造影剂,透视下椎体达到一定高度恢复,退出球囊。调配骨水泥,待黏稠度合适时将其通过推杆匀速注入椎体。推注时需全程透视关注骨水泥弥散情况,以防渗漏。当骨水泥弥散靠近椎体后壁1/4时,需停止推注。术中需关注患者双下肢感觉运动情况。待骨水泥凝固后,拔出工作通道,无菌敷料包扎,手术结束(图3、图4)。俯卧位组:患者取俯卧位,行双侧椎弓根穿刺,其余步骤同侧卧位组。
图3 侧卧位PKP术中外观照
图4 侧卧位PKP术中X线片
1.3.3 术后处理 术后患者翻身平卧观察生命体征10min,再次检查双下肢感觉肌力情况。返回病房,常规吸氧心电监护,消肿止痛抗骨质疏松治疗。术后6~8h在腰围保护下可坐起,术后24h下床行走。术后常规复查X线片,见图5。
图5 侧卧位PKP术后X线片
术前及术后24h、3个月、12个月随访时,记录两组患者VAS评分和ODI指数,通过X线片、CT测量伤椎Cobb’s角及椎体前缘压缩比值[2]。观察有无骨水泥椎体外渗漏等并发症。
术中记录血氧饱和度、手术时间。如面罩吸氧状态下血氧饱和度低于90%,先暂停手术观察,再改换侧卧位后看能否好转。如血氧饱和度持续低于90%,需要中止手术操作。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比)[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手术除对照组2例因血氧饱和度持续降低转变体位后不能回升而终止手术,其余均顺利完成。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5~14.3个月。
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较观察组延长[(45.71±5.43)minvs.(30.38±4.23)min,(P<0.05)]。对照组5例术中出现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情况,发生率为20%。其中3例转为侧卧位后顺利完成手术,2例转变体位后血氧饱和度仍不能回升,考虑安全予以中止手术。B组仅1例术中出现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情况,发生率为4%。暂停手术,面罩吸氧观察后自行调整回升。其余全部顺利完成手术。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24h、3个月、12个月两组平均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椎体前缘压缩比值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椎体Cobb’s角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4。
表1 两组术前、术后VAS评分(±s,分)
表1 两组术前、术后VAS评分(±s,分)
组别 术前 术后24h 术后3个月 术后12个月对照组8.18±0.772.39±0.69 2.07±0.60 1.13±0.90观察组8.03±0.922.14±0.73 2.10±0.65 1.90±0.82
表2 两组术前、术后ODI评分(±s,分)
表2 两组术前、术后ODI评分(±s,分)
组别 术前 术后24h 术后3个月 术后12个月对照组40.67±2.5823.12±2.65 14.60±2.49 11.30±1.78观察组40.27±2.8223.19±2.74 14.42±2.68 11.23±1.92
表3 两组术前、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压缩比值(±s)
组别 术前 术后24h 术后3个月 术后12个月对照组29.59±4.2526.86±5.33 26.77±4.42 26.93±6.91观察组28.67±3.1725.21±4.83 25.47±4.23 25.79±5.76
表4 两组术前、术后Cobb’s角(±s,°)
表4 两组术前、术后Cobb’s角(±s,°)
组别 术前 术后24h 术后3个月 术后12个月对照组23.48±4.2721.35±3.89 21.28±4.06 21.30±3.95观察组23.42±4.1221.25±3.75 21.19±3.98 21.20±4.03
术中4例(4个椎体)出现骨水泥椎间隙渗漏,2例出现骨水泥静脉渗漏,均未出现临床症状,不做特殊处理。2例发生邻椎骨折,再次予以椎体成形术,顺利康复。
PKP是一种常用且成熟的微创脊柱外科技术,治疗OVCF具有创伤小、麻醉风险小、手术时间短、弥散性好、安全性高、能迅速恢复椎体高度和强度及镇痛效果好等优点[3-4]。但是术中出现的患者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困难、胸闷气促,严重者甚至不能顺利完成手术仍是困扰众多研究者的一个问题。据报道,慢性肺病患者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远高于同年龄段的其他患者[5],这可能与肺功能下降导致的功能性运动能力不足有关[6]。如何顺利完成这些患者的PKP手术,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已成为目前越来越紧迫的问题。本研究显示,侧卧位组的手术时间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这可能与侧卧位单侧进针步骤少,创伤少,切口少有关。本研究中两组术后随访Cobb’s角、VAS评分及伤椎前缘高度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且无明显差异。说明两种体位PKP都能达到满意的效果。Sun等[7]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同时还指出单侧较双侧穿刺骨水泥渗漏更少,这可能跟不同的穿刺技术导致骨水泥在椎体内弥散分布有关,而这也是骨水泥渗漏的重要原因,对于椎体内骨水泥弥散跟渗漏之间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目前PKP手术常规多采用俯卧位进行[8],而合并慢性肺病的OVCF患者原本就伴有肺功能下降,俯卧位对其呼吸功能进一步影响,可导致部分患者由于不能耐受而造成手术无法进行[9]。这可能与俯卧位引起腹压升高限制了膈肌和辅助呼吸肌活动有关。且OVCF患者也常因背部疼痛,骨折椎体塌陷致脊柱后凸等原因,导致肺功能不良和死亡风险增加。Schlaich等[10]报道脊柱OVCF患者的肺功能降低,肺活量和用力呼气量均显著减少。Harrison等[11]报道了OVCF患者的肺活量下降,其值为预测值的68%~94%,肺功能下降与脊柱后凸程度相关。临床工作中,笔者观察到部分OVCF患者还合并脊柱侧弯及重度骨质疏松,导致术中透视困难,手术时间的延长,进一步加重了俯卧位患者的呼吸困难。本研究显示侧卧位组的手术时间、低血氧饱和度发生率明显低于俯卧位组,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明显减少。笔者认为而侧卧位为生理上的睡眠姿势,患者耐受性好,术中配合度高,对膈肌和辅助呼吸肌活动影响小,还能减轻下腔静脉受压,保证正常静脉回心血量和心排出量,减少对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不仅降低了手术风险,也提高了患者舒适度。
骨水泥渗漏是PKP最常见的并发症。根据其机制主要分为皮层渗漏和静脉渗漏两种类型。皮质破裂、基底椎孔分别是皮质渗漏、静脉渗漏的最强危险因素[12]。骨水泥渗漏入椎管或心血管系统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神经压迫或栓塞,甚至死亡[13]。采用高粘度骨水泥可降低骨水泥渗漏风险[14]。骨水泥的注射时机是影响骨水泥渗漏的直接因素[15]。本研究中50例患者行PKP术,仅4例出现骨水泥渗漏(这可能与伤椎术前上终板破裂有关),远低于文献报道发生率,且未引起明显症状。笔者通过控制骨水泥推进速度及量,术中避免反复穿刺使骨水泥沿钉道扩散,预留椎体后缘安全距离,有效地降低了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
邻椎骨折大部分发生在术后2个月内[16]。目前发现外伤、后凸畸形及类风湿关节炎等都是邻椎骨折的危险因素[17]。其他可能原因包括注射的骨水泥量、邻椎刚度增加、传递到邻椎的负荷和进展性骨质疏松。本研究患者术后发生邻椎骨折2例,均为胸腰段应力集中区,且为患者外伤后导致。笔者通过系统性抗骨质疏松治疗,做好患者宣教,有效地降低了邻椎骨折的发生率。
笔者发现局麻术中侧卧位患者体位容易前倾,这会影响术者的判断。因此术前需用胶布将患者固定牢靠。术中需关注患者体位变化及时调整C臂机以免出现双边影。上肢血管和神经受压及肋骨骨折也是侧卧位术中常见的并发症,通过胸壁垫腋下垫、密切观察患者肢端感觉血运变化和轻柔操作可避免其发生。
综上所述,侧卧位PKP在治疗合并慢性肺病的OVCF患者效果同俯卧位PKP并无明显差异。但侧卧位PKP较俯卧位PKP患者手术时间更短,对患者术中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更小,降低了手术风险,提高了患者的耐受性,对于合并慢性肺病的OVCF患者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