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红梅,冯永庆,张玉柱
洋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陕西洋县 723300
随着奶牛泌乳年龄的增长,奶牛长期产乳,消耗掉自体积累的大量营养物质,身体大部分时间处于营养负平衡状态,致使乳牛身体机能减弱,免疫力下降。乳房长期负重、膨胀,乳房韧带拉长而变得松弛,起卧容易受到剐蹭,乳头长期产乳受到压挤,难免造成乳头括约肌的疲劳和损伤,闭合不严,致病细菌容易侵入,因此产乳年龄越大乳房炎的感染率就越高。
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随产乳胎次的增高而增大。胎次低产乳量低、乳房负担少,身体机能强健,抗病力强。而随着泌乳胎次数的增加,乳房负担加重,乳头松弛,抗病力变差,患乳房炎的概率逐渐增大。
一个泌乳期内,随着泌乳月份增加,致病菌的感染机会就大大增加。另外,乳牛在产乳高峰期后免疫细胞数量降低,抗病能力下降变弱,隐性乳房炎感染率增大。随着泌乳时间的延长,奶牛的日产奶量逐渐增加,采食量大,乳房产乳负担重,生产应激反应强,增加了隐性乳房炎的发生。
乳房炎的发病率在四个乳区上,有明显不同的分布,左侧容易患病,因为乳牛在怀孕期间习惯性左侧卧地,易接触地面粪污,乳头括约肌松弛易流奶,外界的粪尿、污物和致病微生物更容易侵入乳房引起乳房炎。曾患过乳房炎的乳区,以后患乳房炎的概率更加大,但各乳区之间互相隔离,相邻乳区的乳房炎不会相互感染。
一个泌乳期,乳牛产乳量大于10 000 kg 的高产奶牛,长期大量采食,高能量、高蛋白质的精饲料虽然能满足大量产乳的营养需求,但也增加了身体负担,易引起身体代谢紊乱,激素分泌功能失衡,抗病能力下降,易诱发乳房炎的发生。
应定期检查牛舍过道、活动场所,防止铁丝、尖锐物体而造成的乳房创伤。怀孕母牛、产乳高峰期乳牛、低产牛、干乳期乳牛应分群饲养,防止互相爬跨、顶创,强壮牛欺负体弱牛,个别牛偷吮产乳牛乳头等现象。
犊牛在6 月龄时用氢氧化钠片(烧碱)适当兑水涂抹去角,避免成年以后牛只相互打斗顶伤乳房。要有合理的圈舍构造,地面应进行防滑处理,圈舍最好每天清理1 ~2 次,无积水、积尿、坑洞和沙粒、石子等。乳牛干乳期前20 天开始逐渐减少精料饲喂量,挤奶次数由每天3 次逐渐变成每天一次,停乳前一周可隔1 ~2 d 挤乳一次,最后一次彻底挤净牛乳,消毒乳头,并向四个乳区分别注入20%的长效土霉素注射液5 ~10 mL,预防干乳期间的乳房感染。
牛乳头状疣感染的乳牛,头颈、肩及乳房乳头上有菜花状苍白肉赘,牛痘、结节病、口蹄疫病等病毒性感染的疾病,易引起乳房乳头皮肤发生结节性病变,产生疱疹,发生在乳头尖端,造成挤乳困难、排乳不畅,继发其他细菌性的感染,易引起乳房炎的发生。
临床症状为乳房1 ~2 个乳区发生急性炎症,一般情况下,发病的为一个乳区,同时发病2 个及2 个以上的极少出现,乳房炎感染的乳区,红、肿、热、痛感表现明显,产乳量很少或只能挤出少量的牛乳,挤出的牛乳清、稀,牛乳内有形状大小不规则的条形絮状物,患病乳区坚实,有时能挤出血乳及凝血块。部分牛出现体温升高,呼吸加快,病牛精神沉郁,食欲减少,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化脓性乳房炎,往往为乳房炎久治不愈的乳牛的后期临床症状,乳房变性,触摸肉样感明显、无弹性,有脓肿结节,个别乳头产出的牛乳已无正常牛乳的外观和颜色,多数乳牛患有全身症状,已完全丧失产乳功能,已没有奶牛的利用价值,应及时淘汰,按肉用牛进行育肥处理。
出血性乳房炎是乳房乳腺组织或输乳管受到机械性外力冲击而损伤出血,多为急性乳房疾病症状,乳牛抗拒挤乳,疼痛反应激烈。乳房外部有明显的肿胀或外伤,发硬,皮肤出现红色或紫红色斑点,牛乳呈粉红色或血红色,并含有形状、规则大小不一的絮状凝血块,由于凝血块堵塞排乳口,挤奶极其困难。奶牛通常全身状况无明显变化,极个别牛体温会升到40 ~41 ℃,精神不振,食欲减退。
乳牛最常发生隐性乳房炎,牛通常没有显著的外在表现,在感染其他一些疾病、注射催情针催情、正常发情周期发情时,机体雌激素含量水平升高,可直接诱发急性、慢性乳房炎的发展和发生。奶牛的乳房和产出的牛乳都无肉眼可见异常变化,而牛乳的营养价值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pH值偏酸性,牛乳过滤可发现点状小颗粒絮状物,牛乳不易保存,味道没有正常的牛乳味,口感差,有咸味。
在发病初期首选高质量的青霉素800 ~1 600万U,链霉素600 万U 肌肉或静脉注射(不要用兽用复合制剂),每天2 次,连用3 d;若效果欠佳时用头孢唑林钠或头孢噻污钠一盒10 g 静脉注射治疗。食欲不振时配合维生素C、维生素B1、葡萄糖酸钙等强壮剂,进行静脉注射治疗。对有出血症状严重的乳房炎病牛可用止血敏对症治疗。治疗中可尝试不同品系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以取得最好的疗效。全身治疗一般针对急性患病牛、全身症状明显的病牛。隐性、慢性乳房炎症状的患牛采用乳房局部乳区给药效果较好,大部分养殖场(户)都没有做药敏试验的设备和条件,乳房炎彻底治愈时间较长,所以在抗菌素使用上应逐渐提高档次,以免乳房炎治疗后期无药可用。治疗初期首选青、链霉素,中期头孢噻污钠、头孢哌酮钠等,治疗后期对氨基糖甙类药物有耐药性,不能完全彻底治愈的乳房炎可使用头孢西丁等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基本都能完全治愈。
对急性乳房炎,乳房急剧增大、产乳量停止或极少、挤不出奶,可用盐酸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对乳房基部进行封闭治疗。尽量挤净乳房内乳汁,用直径大小合适的通乳针向乳牛患病乳区内注入抗菌消炎类药物,常用青霉素160 万U、链霉素100万U 或头孢类1.0 g,生理盐水50 mL 进行稀释,通过乳头注入乳池并缓慢按摩1~2 min,每日2~3次。
白天间隔5 ~7 h 按摩挤乳1 次,晚上间隔6 ~8 h按摩挤奶1次,对所有的病牛每天至少按摩3~4次(早、中、晚各1 次),每次30 min,有利于乳房中絮状物下移进入乳池,便于排出。
不要随便更换挤奶员,在挤奶过程中温和地对待泌乳牛,温水擦洗乳房,使其形成良好的条件反射,促使脑垂体释放催产素催乳。挤奶开始时,先触摸、检查乳房有无异常,并废弃第1 ~2 把奶,以便尽早发现乳房炎病例。
挤乳操作不得湿挤,从乳房上流到乳头上的水含有许多大肠杆菌类的病原微生物。它们在挤乳时随水顺流而下,在挤乳后聚集于乳头尖端,而挤乳后围绕着乳头管的括约肌要舒张一段时间,时间的长短并不一致,这就容易使细菌侵入乳头。所以,在挤完乳移去挤乳器时立即用浸乳头剂浸浴乳头可得以最佳药效。将患乳房炎的病牛或临床表现并不明显的乳房炎病牛用过的挤乳器严禁给健康牛使用,两次挤乳之间的挤乳设备得严格清洁消毒。
奶牛挤乳结束后,应及时用无刺激性的皮肤类消毒药物对乳头进行消毒。挤乳完成后的15 min,乳牛乳头括约肌才能恢复正常的收缩功能,所以在这15 min 之内,乳头口极易受外围环境致病菌的侵入,及时药浴就能完全解决。
每日对怀孕牛、产乳牛进行乳房外观巡查,如发现乳房有病变症状后及时进行隔离饲养,并及时治疗,对那些长期反复发生乳房炎的乳牛,长时间彻底治愈不好的患病乳牛尽早淘汰。
在乳牛进入干乳期时,最后彻底挤净牛乳后,向四个乳区分别注入适量的长效抗生素,如20%的针剂长效土霉素等,能有效地预防乳牛干乳期内乳房感染。
奶牛虽然是经济效益较好的饲养家畜,但一旦发生乳房炎,将给养殖企业(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乳房炎病程长,很难及时治疗,且感染过乳房炎的乳牛极易复发,因此应提高乳牛的饲养管理水平,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