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绍伟
扶余市大林子镇综合服务中心,吉林扶余 131200
当前养殖规模逐渐扩大,并向着集约化方向发展,大大提升了养殖管理效率。但是,在规模化养殖模式下,一旦发生流行性疫病,会导致严重后果。其中,布病就是一种传染性强的疾病,可直接导致牛羊不孕不育,并且布病发生后死亡率较高。所以,要求各地动物防疫部门高度重视,养殖户也需要掌握布病发生的特征,并且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减少养殖损失。
布病也叫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导致的急性或者慢性传染病,在动物养殖领域不仅会出现在牛羊养殖中,而且还会出现在生猪养殖中,其中绵羊容易在春季和夏季感染,传染途径可以通过阴道分泌物传播,还可通过饲料饮水传播。同时,现有研究发现,布病还可在人群中传染,并且能够通过寄主方式流行,使得消灭难度增大,对社会造成恶劣的影响。布病传播过程中主要特征如下:其一,通过交通方式加以传播,尤其是在牛羊贸易开展过程中,一些养殖户从外地购买牛羊后,未经隔离直接饲养更容易出现布病大范围、跨区域传播的情况;其二,布病的宿主为牛羊,尤其是羊的布病传染性更高,可以将病原体传染到人类,当地隐性带病动物也可成为传播渠道,尤其是妊娠期的母畜感染后容易出现流产和死胎,而母畜生产期间,未能做好消毒和隔离措施也会迅速在整个养殖区蔓延。
从发病表现来看,牛羊患病后体温开始升高、性欲下降,比如母羊出现流产死胎,公羊患有睾丸炎症,一般母牛和母羊怀孕3 ~4 个月开始流产,并且较多出现弱胎和死胎,流产一次之后不会再次流产,带有明显的乳房炎症状,个别牛羊会出现关节炎、滑膜炎,并影响正常运动。
在牛羊养殖过程中,很多养殖户将重点放在养殖投入和产出方面,在疫病防控方面投入偏少,但在春季温度偏低,室内养殖时间较长,动物频繁接触容易出现传播,所以,在日常养殖过程中必须高度关注自然环境,如果未能定期消毒和及时清除粪污,则会导致建设环境较差致使病原扩散。如果在布病防治中关注不足,对该病的预防缺乏有效措施,对动物防疫部门的检疫工作较为抵触,甚至出现拒检、逃检等问题,很难确保全部牲畜检疫,一旦发病只能采取扑杀的方法,这样就会严重影响养殖效益,所以需要养殖户转变自身思想。
各地动物防疫部门需要对牛羊养殖疾病防控高度重视,提升管理针对性,因为不同地区在牛羊防治工作开展过程中管理方式不同,存在着监管程序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难以实现全面性针对性的防控,导致部分养殖户利用管理漏洞,或者未能及时扑杀患病的牛羊之后低价流转,导致问题肉产品流入市场,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所以,牛羊检疫工作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并且针对患病牛羊及时隔离和治疗,必要时及时扑杀,避免疫病大范围传播,然而,由于监管工作不到位,部分养殖户未能及时扑杀,所以需要及时完善监管机制。
当前,相关部门已提出针对外来牛羊的检疫规定,需要按照相关程序开展检疫工作,由此,避免带有布病的牛羊进入当地,提升流转安全性。但是,部分地区依然未能严格遵守检疫工作流程,在牛羊流转过程中存在外来地区和养殖区交流不足的问题,同时,动物防疫部门在检疫过程中也存在监管力度不足的情况,因此浪费了大量人力和物力,导致布病跨区域传播。
为了提升牛羊布病防治工作成效,首先需要让养殖户思想发生转变,让动物防疫部门高度重视,意识到牛羊布病防治与养殖户个人利益以及地区畜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所以,在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中要确保养殖户掌握牛羊布病发病原因、发病表现、防治措施、扑杀方法,通过针对性、系统性的宣传工作保证宣传质量;其次,各地畜牧兽医也要提升自身专业能力,与养殖户共同了解牛羊布病防治措施,通过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整体上提升养殖户和兽医的布病防治能力,明确布病流入市场的严重后果,由此减少养殖户私自处理肉制品的情况,有效保障地区消费者的饮食安全。
布病是一种传染性强的疾病,可在牛羊当中传播,还会传染到其它哺乳动物当中,而布病本身也是一种人畜交叉疾病,在规模化传播后造成的后果不可估量。所以要围绕牛羊开展疫病检查和管理工作,明确防疫工作重点,形成当地政府部门、动物防疫部门和基层养殖户相互配合的模式,由政府部门完善检疫管理制度,动物防疫部门明确工作目标后完善检疫工作流程,对管辖地养殖户工作行为加以监督,确保养殖户密切配合检疫部门,对患病严重的牛羊及时扑杀。在实际工作中,动物防疫部门要加强数据搜集和整理,明确防控重点区域,实现防疫信息共享,并扩大工作覆盖面积,避免出现错检漏检问题,由此提升地区动物疫病防控质量。
在牛羊跨区域流转期间严格按照规定开展检疫工作,可以有效减少包括牛羊布病在内的传染病跨区域传播。当地动物防疫部门需要做好引进环节监管工作,通过全过程监控有效提升监管工作水平,相关部门引入牛羊后需要对相关信息加以记录,其中包括牛羊数量、来源、流向等具体信息。与此同时,牛羊运输期间也要严格根据监管和转运要求切实做好监管工作。在外来牛羊进入养殖区前根据相关监管要求隔离,达到指定时间要求,比如一般隔离观察达到30 d,并且隔离期间进行血清学诊断,不存在异常后进入养殖场。在后续检疫过程中,如果发现患病牛羊必须根据检疫要求隔离或者扑杀处理,由此避免布病大范围传播,保护当地养殖业健康发展。
牛羊养殖过程中免疫接种是预防布病的最有效途径。要结合国家防疫规定,规范开展牛羊接种工作。现阶段A19 和M5 是布病灭活常见的两种疫苗类型,接种期间养殖户要结合试剂使用弱毒活疫苗,而牛养殖主要使用A19 型弱毒活疫苗,一般情况下每头牛接种5 头份,羊主要接种M5 弱毒活疫苗,每只羊接种一头份。需要说明的是,接种期间不得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而日常管理中也要减少消毒剂使用,犊羊、犊牛疫苗接种后一个月内进行二次免疫,并且患病的牛羊不得再次接种,而是在康复后才可以免疫。疫苗接种后需要检测牛羊体内的抗体水平,要求整个检疫过程中做好登记工作。
从外地采购牛羊必须严格遵守采购方案以及检疫规定,具体如下:其一,养殖区要建立隔离区,对采购的牛羊进行隔离观察;其二,养殖户引进牛羊前要全面对引进区布病发生情况调查;其三,尽量在规模化程度偏高的养殖场引种,为了避免远距离运输导致的应激反应出现,建议在引种之前分析运输路程和在途时间;其四,外购牛羊过程中要全面了解免疫信息,并且对动物血液检测,确保采购的牛羊已经完成免疫。此外,布病发生具有季节性特征,并且夏季为高发期,要求外购牛羊避开夏季,整个采购环节要对牛羊以及运输车辆全面消毒。
首先部分地区动物防疫部门兽医数量不足,所以,当地政府需要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比如和地方畜牧养殖业院校合作,由此引进动物防疫专业人才;其次,当地政府需要在布病防控中加强宏观调控,制定扶持措施,比如发放疫苗,并且在地方配合下完成检疫工作;最后,加强资金发放,对阳性牛羊扑杀提供资金支持,尤其是在无害化处理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减少养殖户在布病防治过程中的损失,保障养殖户利益。此外,各地财政部门需要在牛羊布病防控过程中做好资金预算。
要细化检疫流程,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及时实现信息共享,帮助养殖户了解牛羊外购注意事项、免疫接种方法、牛羊布病扑杀补偿标准,了解三联政策。此外,在布病防治体系下需要各地建立检测实验室,及时发现并做好隔离措施。如果养殖区域和县级动物防疫中心距离较远,不便于携带样品以及运输要求,动物防疫部门委派技术人员到乡镇畜牧站指导和培训。
综上所述,布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因此在牛羊养殖过程中需要规范养殖方法,科学进行疫苗接种,定期对养殖区消毒处理,并且规范引种方法,通过当地政府动物防疫部门和养殖户的相互配合提升布病防控质量,实现地区牛羊养殖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