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 英,袁英良,唐 丹,王海英,庄长楠,潘庆君,初春玲
白城市畜牧科学研究院,吉林白城 137000
鸡是世界上饲用数量最多最普遍的家禽种类,鸡肉以其风味独特、营养价值高、蛋白质氨基酸构成种类合理等特点成为人类最受欢迎的食物之一。在自然进化条件下,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地方品种特点,目前世界鸡的品种有2 000 个以上,这些鸡品种在不同自然条件下形成了独有的特点[1]。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方禽类由于自然气候和资源的影响,形成了多个地方品种。地方畜禽遗传资源是不能再生的资源,也是优质鸡生产的良好育种资源库[2]。吉林地方黑羽鸡是吉林省白城市地方鸡品种,该品种是肉蛋兼用品种,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和抗病性强的特点。吉林地方黑羽鸡体格健壮,羽色纯黑有墨绿色光泽,黄皮肤,脸部、耳叶及肉垂均呈鲜红色,黑色胫。地方黑羽鸡适应性强,动作敏捷,野性强、善走、性情活泼好动。具有极强的耐寒力及较好野外觅食能力,是值得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地方品种[3]。相比白羽肉鸡和产蛋鸡的下架鸡,地方黑羽鸡肉更加结实,肉质结构和营养比例更加合理,黑羽鸡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和各种营养素,脂肪的含量比较低,对于人体的保健具有重要的价值,是人们比较喜欢的肉类制品[4]。在林地、草原、果园生态养殖的黑羽鸡肉质好、味道鲜、生态、安全,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吉林地方黑羽鸡主要是农户作为土鸡小规模饲养,所以没有形成商品鸡规模饲养[5]。随着引进品种的增多,吉林地方黑羽鸡受到引进肉鸡和蛋鸡品种的影响,养殖数量持续下降,品种纯度受到严重威胁[6]。为了提高吉林地方黑羽鸡的品种纯度,提高其生产性能,2010 年白城市畜牧科学研究院科研人员对吉林地方黑羽鸡产业发展的种源需求开展了系统性选育和研究工作,经过多年提纯复壮,吉林地方黑羽鸡品种生产性能得到了提高,并构建了地方黑羽鸡核心群育种群。体尺性状是衡量畜禽肉用性能的重要指标,通过体尺测量进行肉用性能选育,保证了品种的繁育。本文主要对吉林黑羽鸡的生长性能进行测定,为其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试验选择了3 个提纯世代(F1 代、F2 代、F3 代)的吉林地方黑羽鸡进行对比分析,每个世代4 000只鸡,公母各半。试验鸡由吉林省白城市畜牧科学研究院吉林地方黑羽鸡核心育种场提供。
试验鸡只采用叠式笼中饲养,采用自然光照与人工光照相结合,后期采用自然光照。试验周期内所喂饲料为全价配合饲料。试验周期内采用人工饲喂,自由饮水,持续记录其采食量。按照正常的免疫程序。所喂饲料成分如表 1 所示。
体重使用普通电子秤对鸡进行称重,分别在鸡0、6、18、22、43 周龄进行体重称量。在测量体重后对试验鸡的体尺进行测定,主要包括体斜长、颈长、胸宽、胸深、龙骨长、跖长、颈围。
测得的数据采用EXCEL2010 进行整理,采用SPASS11.0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标准差表示。
从表2 可看出,经过三个世代的选育,随着选育世代的增加,除了初生重提高的不显著,其他各个阶段公鸡、母鸡的体重均有所提高,F3 代18 周龄、22 周龄和43 周龄公鸡体重较F1 世代分别提高了137.1 g、122.0 g、137.1 g,差异显著(p<0.05);F3 代母鸡18 周龄、22 周龄和43 周龄较F1 代分别提高124.1g、162.8g和153.2g,差异显著(p<0.05)。
由表2 可以看出,通过测定三个世代的体尺,随着对成年公母鸡体尺的选育,三个世代的体尺均有所提高(p>0.05),但三个世代体尺差异不显著(p>0.05)。
地方鸡品种一般都体型小、耐粗饲、适应力强,有较强的抗病能力,但普遍存在生产性能差的缺点。在很多研究中发现,地方鸡品种具有遗传稳定、抗病、蛋质较好等丰富优质遗传性状,这些资源对于提高生物遗传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7]。为了开发地方品种的优秀遗传资源,我国积极推动地方政府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对其进行保护和利用,提高我国地方鸡品种资源的开发利用进程[8]。体尺是鸡生产性能衡量的重要指标,受到遗传、饲养条件、生长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对吉林地方黑羽鸡进行提纯复壮,对其品种的优势基因挖掘,提高地方品种的生产性能。一般蛋鸡的43 周公母体重在3 000 g、2 600 g,吉林地方黑羽鸡作为地方品种,其生长性能达到了蛋鸡生长标准[9]。体尺指标能反映鸡生产发育规律,吉林地方黑羽鸡不同生产阶段的体尺指标符合蛋鸡体尺变化规律,与鲜凌瑾等[10]对沐川乌骨黑鸡体尺指标研究结果一致,体尺发育符合黑羽鸡发育规律。
吉林地方黑羽鸡属于肉蛋兼用品种,公鸡的选育将突出体重和体尺,母鸡选育突出产蛋性能。在以后的培育过程中,将挖掘其优势遗传性状,为进一步对地方黑羽鸡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