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备考视角下的增值评价探索

2023-12-10 19:43:31陈雅剑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增值评价备考评价方式

陈雅剑

摘 要 高考是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也是中国教育领域中涉及面最广、参与人数最多、影响因素最复杂的教育评价活动。这种评价活动以分数作为研判依据,因此在该导向下的备考工作偏向分数、指向排位,不利于对学校和学生做出客观公正的判断。我们需要转换观念,关注学校和学生的过程性活动,采用注重过程的发展性评价方式——增值评价方式,提高学生备考信心和学校备考效率。

关键词 备考  增值评价  评价方式  高考

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新时代对人才培育提出了新要求,传统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新时代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倒逼着教育从上而下进行改革。在国家层面,教育部进行了课程标准的重新修订及统编教材的编写,在全國范围内实现了教材的统一。在教育评价方面,2020年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该方案明确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着力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无论是课标、教材还是评价方案,国家层面都进行了顶层设计,以期通过改革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梳理相关研究文献可以发现,近几年对新课标如何具体落地实施、新教材采取怎样的教学路径的研究颇多,在具体实操路径层面的研究成果丰硕,这里不再展开论述。教育评价是教育活动的“指挥棒”,有怎样的教育评价,就有怎样的办学导向。教育评价改革一直以来是教育研究的热点,其涉及人才培养要求、招生考试制度、学校学科设置、评价方案设定等方方面面;也事关国家人才选拔、教育成效评估、社会对教育的期望等。本文立足教育欠发达地区广东省LF市,在高考备考视野下分析该市基础教育评价基本概念,探寻增值评价的实践路径。

开宗明义,我国教育界一般把教育评价定义为:“在系统地、科学地和全面地搜集、整理、处理和分析教育信息的基础上,对教育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目的在于促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1]从这个概念描述分析,教育评价包含三个层面:一是教育信息的前期规整,包含学科特征、学情状况、教师队伍资历、学校办学水平等等有关的教育信息汇总;二是诊断过程,即在已掌握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对某一特定的教育活动做出价值判断的诊断过程;三是优化过程,即在前两者的基础上,相关的教育活动进一步优化,发挥优势、更正不足。从概念属性分析,教育评价内涵深、外延广,涉及对象多。大多一线教师理解的教育评价指向教学评价,例如,对某个教学班的评价是“这个班考得好”,对某个学校的评价是“这个学校考得不错”,诸如此类的偏向教学班级或某个学校教学效果的评价,是相对狭隘的教育评价概念。本文所论述的教育评价概念更为广泛,下文将从传统评价模式的不足及备考过程中增值评价的运用两个角度展开分析。

一、传统评价之殇:过度关注分数,忽略其他素养

高考是影响千家万户的大事,是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也是目前最为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制度。作为一种教育评价活动,高考可以说是中国教育领域中涉及面最广、参与人数最多、影响因素最复杂的教育评价活动。无论是国家选拔人才需求还是社会对高考公平的期望,都对进一步提升高考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与保证高考评价活动的公平性提出了要求。高考成绩关乎考生个人命运,关乎教师荣誉,关乎学校声誉,故而各地均重点关注高三备考工作,期待在高考中能收获好成绩。从教育评价的本质分析,高考是偏向智育考量的一种评价活动,基于标准化测试选拔人才。在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背景下,“题海战术”是高考的必胜法宝,做题挤占高三学生课外时间成为常态。

教育评价作为教育活动的风向标,有怎样的评价,就有怎样的教育活动。在现阶段,高考依旧是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高考分数依然是衡量一个考生能否继续深造的“入门券”。基于这种状况,在高三复习过程中如何提高考生的成绩是每个学校和教师都要面对和研究的重大课题。偏向智育考查,基于标准化测试的高考评价是教育评价的一种常见方式,备考过程基本采用与高考类似的结果性评价作为主要评价方式,追求经过一段时间复习后学生学习成果的呈现,并进一步优化复习策略,以提高分数作为主要目标,已经成为常态。

以广东省LF市为例。LF市地处粤东经济欠发达地区,是革命老区,同时也是教育欠发达地区。在近几年的高考年报数据中,LF市所在的地级市排名靠后。当地政府及教育有关部门对此非常关注,均努力整合有效资源,想方设法提高高考教育质量,采取措施提高高考成绩。当地党政部门及有关学校采取的相关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1.当地教育行政部门采取的阶段性测验

这种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阶段性测验,整个地级市的高中学校的毕业班考生都要参与,其范围广、对象多,评价结果相对客观。高三一学年一般举行四次,集中在八月底、十二月底或者次年一月、广东一模、广东二模。八月底的测验主要是对全市考生进行摸底,对学生现有的学识水平进行检测,并与中考入学成绩进行比对,检测经历高一、高二两学年后每个学生、每个学校的进步与退步情况,同时对相关学校进行排位;十二月底或者次年一月的全市高三一轮复习检测,主要是检验高三第一轮复习的效果;广东一模和广东二模主要是横向比较,和教育发达地区的学校、相似地区同个层次的学校进行对比,分析差距,寻找根源,确保最后阶段复习的有效性及针对性,同时为下一轮高三备考提供数据,做好准备。可以说,这种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阶段性测验作为评价手段具备科学性、合理性及有效性,有助于地方备考工作的整体规划与统筹改进。

这种以标准化测验作为评价手段的教育评价活动,是多要素、多层面、系统观的大规模教育评价活动,涉及学生、教师、学校、政府、社区等多个要素,也囊括教育投入、教育过程和教育产出等多个相关环节,可以对学生、班级、学校和区域等等多个主体进行综合述评。以十二月或次年一月的测试为例,该时间节点恰好是各科第一轮复习末尾阶段,有些科目完全有可能已经完成了一轮各板块的基础复习,此次测试可以直接检验第一轮复习的成效。对评价结果纵向分析,具体到每个学生、每个科目、每个具体板块的复习效果,让学生知道需要怎样调整学习方法,夯实基础;对评价结果横向分析,具体到班级之间的平均分、某个板块的得分,抑或是同个地区的学校某个科目的横向比较,以检验高考备考策略是否正确。这种大型的教育评价活动是一种区域性的评价活动,评价目标明确,方式相对客观公正。但其弊病依旧明显:以分数论英雄,以名次论成败,依旧落入“唯分数论”的窠臼,较少观照到学生复习过程中的德体美劳层面。

2.学校、学科的段考或测验

进入高三复习,高考模拟题或专项复习成为检验复习成效的常见手段。这种总结性评价常被用以呈现某一学生某一阶段的复习效果。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高三这年常见的检验复习效果的方式是一个月一次的大型月考。统一网上阅卷保证了评价过程中的客观性和公平性,避免主观因素介入而致使分数评判有失公允。其间各学科复习又有配套的练习册与测试卷,每复习一个知识点还会进行专项的随堂检测。无论是月考还是随堂测验,最终都是以分数呈现某个学生的复习效果。不可否认,以分数呈现的评价最为客观,但也容易导致各教学班级一味追求分数最大化、平均分最大化。“在这种重视‘平均分的导向下,监测分数成为地方政府和学校追求的另一种分数。還有一些地区以监测之名,开展‘借名统考和‘搭车考试,严重减损了质量监测在推动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和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应当发挥的作用。”[2]

以语文学科复习为例,同样以具体语文分数的高低进行语文复习成效的检验,紧张的备考工作及有效的时间迫使教师无法聚焦学生语文素养培养。举个简单例子,在文言文复习板块中,两道翻译题是重点也是难点,涉及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新高考Ⅰ卷中的两道翻译题的分值是8分,复习内容基本是实词和虚词、各种基本句式和特殊句式、几种常见的翻译方法,争取在翻译中拿到分数。在这个复习过程中,复习目标是很明确并且单一的:拿到分数,拿高分数。教师往往以学生翻译能拿到多少分作为检验复习成效的依据,学生也是以此证明自己的复习是否有效。这种以分数评价学生习得状况的方式无法评价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其他表征——比如学生进行古文阅读的能力、古文阅读的品质、对文言文内容的思维判断等,这些都是在文言文翻译复习过程中伴随着的语文素养,是无法以量化的分数进行考量的。

“教育教学已经开始从单一化时代走向多元化时代,智能化时代的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应作为学习合作者、情感引导者、价值协商者、道德培育者等多样化的角色;学生也不再是一种学习机器或知识容器,而应成为智慧的学习者、知识的创造者、生命的享受者。这也催促着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的改革。”[3]无论是区域性的标准化测验还是学校自己组织的各类考试,均是在高考制度指挥下的模拟评价活动,均关注分数,关注复习效果,追求复习效率最大化。这种教育评价活动适应高考要求,但也不可否认其功利地追求复习成效会弱化学生个体其他素养的考量。个别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会因为分数没有进步,而缺少复习的信心,教育基础薄弱的学校也会因为在各类测验中成绩无法提高,排名不能上升,而受到教育行政部门的非议。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完整、公正、公平的教育评价体系,寻求可以给学生树立复习信心、肯定教育基础薄弱学校备考工作的评价路径,而增值评价恰是不二选择。

二、困境破解之道:运用增值评价,实现师生共长

何为增值评价?作为一种发展性评价,学界对增值评价历来有不同看法。

“与传统的评价方式相比,增值评价关注的重点在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生的学业成就在哪些方面取得了进步,进步了多少。通过‘增值间的比较,基础薄弱的学生也拥有了超越优等生的机会。增值评价关注学生进步的幅度,以激发学生发展潜能为目的,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4]“增值评价的内涵大体可以归纳为两类观点:一类倾向于关注学生在学业成绩上的‘增值或‘净效应。这类观点认为,增值评价是指通过获取学生在两个及以上时间段上的学业成绩数据,剔除学生性别、家庭背景等先赋因素和教师学历、班级规模、班级条件等短时间无法改变的外部因素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利用合适的统计方法或分析模型对学生在前后不同时间点上的成绩进行分析,最终得到学生学习成绩变化的‘净效应以衡量学生的进步程度的一种评价方式。”[5]不以分数高低作为评判衡量依据,而以学生或高中学校在备考过程中的成效的“净效应”作为研判依据,更为科学、客观。

在具体的备考过程中,落实增值评价的主体是各学科教师。教师是否具备增值评价的相关素养能力,直接关系到复习过程中增值评价这一评价路径是否可行。何为教师的增值评价素养能力?“我们可以将教师的增值评价素养理解为教师在评价理念革新、增值评价知识理解、增值评价技能掌握、增值评价方法运用、增值评价合作、增值评价伦理规范等方面所具备的专业能力和修养,是一种集增值评价知能、学科与跨学科知能以及信息技术融合评价的复合能力。”[6]教师若想具备运用增值评价的能力,首先必须转变评价观念,逐渐更换过去以分数和成绩为主的结果性评价、接受新的评价手段并进行实践;其次必须具备一定的跨学科知识,因为增值评价涉及数据采集、分析与统计等相关知识;同时必须学会合作,从学校视角审视增值评价,这涉及教师与教师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横向比较,因此需要学会合作、取长补短,从而共同运用好增值评价方式,做好科学备考工作。下面我们从教师与学校层面谈谈对增值评价运用。

1.教师层面:运用增值评价,关注学生发展过程,帮助学生树立备考信心

上文说到,在高三备考过程中,无论哪种形式的复习成效检测,大多以标准化测验或者考试分数作为评判依据,这是最为直观有效的评价方式,大多高三教师在复习过程中也采用这一评价方式。这种传统的评价手段之所以运用历史比较久,自有它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这种评价方式面对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成绩停滞不前或者在某一分数段内摇摆不定的情况时会打击学生的复习信心。在高三备考中经常会出现某个学生的某个学科在复习过程中成绩进步不明显,停滞在某一个分数段,且题海战术和精细讲解均无法提高成绩的状况。这种情况下再以分数评判显然不利于学生的高考复习。这时,教师需要更新观念,转变评价方式,充分发挥增值评价的优势,帮助学生树立复习的信心。

以语文学科复习为例,学生在复习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窘境:对于课堂上复习的内容,都能理解,考试中却无法用所学知识进行答题,以致答卷满满,分数却低得可怜;复习强调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和层级,学生组织答案时却眉毛胡子一把抓;作文写作强调观点鲜明,论据充分,有章法结构,最后的结果却是材料的堆砌、故事新编及一逗到底的写作现实……教师的复习主观愿望与学生的答题现状往往不能契合,这种现状在生源质量不高、师资力量薄弱的高中学校更为明显。以分数论复习成效只能让复习陷入恶性循环:教师怒学生不争气,学生哀自己学不懂,学校怪基础薄弱,这均不利于高考复习工作的开展。这也恰恰为增值评价的开展提供了契机。下面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谈谈增值评价的运用过程。

复习到诗歌鉴赏的人物形象时,笔者引用了教辅资料的一首宋诗:

九日①水阁

韩 琦②

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酒味已醇新过熟,蟹螯先实不须霜。

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也就是传统的重阳节。这一天既有登高怀远的习俗,也有以菊花配螃蟹的饮食习俗。②韩琦: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这首诗作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秋。诗人正在京中任右仆射,可谓官隆位显。

这首诗塑造出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这首宋诗作为课前任务之一,是在进入诗歌形象鉴赏专题之前,对诗歌人物形象专题的一次检测。结果显示多数学生的回答为“这首诗写了一个思念故乡的诗人形象”“这首诗描写了一个春风得意的诗人形象”。(注:这是一个物理类普通班)该结果充分说明该班学生尚未完全理解诗歌内容,也未掌握规范答题的方法。显而易见,学生仅凭借“九日”“官隆位显”等内容就轻率地解答。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物理类普通班学生来说,他们只能组织类似的答案。在完成该知识点复习后,笔者重新让学生对原来的答案进行修改,由此完成第一次增值,并以可视化表格的形式(见表1)呈现学生复习前后答案构造的变化。

学生复习完知识点后,在原有的答案基础上进行修改,或者对错误答案进行更正,再通过量化表格形式的比对,或者设置一定的分值(一般按诗歌鉴赏题设置6分),以分数变化呈现习得情况,可以直观感受到自己在遣词造句、表达顺序等方面的进步,从而展现出课前课后、知识点复习前后的增值。关注学生复习过程中的初步增值,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和学校尤为适用,因为它关注过程,聚焦知识点复习前后的进步,是一种发展性评价。

实现初步增值并不代表课堂增值评价活动就此结束,复习要有成效,方法策略固然重要,信心和能力也不可忽视。中等层次的学生在实现初步增值后,会陷入另外一个怪圈:分数集中在某个阶段,提不上去、掉不下来。以这道诗歌的形象题为例,通过第一阶段的知识点复习及答案比对,大多数学生做其他同类型题目时可以拿到3~5分,集中在4分,但很难再拿到高分,学生此时会感到焦虑:我是不是掌握得不够牢固?是不是还有遗漏的知识点?这时教师需要进行二次增值,用发展的、全局的眼光看待学生在复习中遇到的类似的瓶颈问题。“增值评价可以建立一个长期追踪学生学习全过程、全要素的系统,形成全新的评价理念和方式,以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7]在诗歌板块复习完毕后,笔者又让学生完成自我评价对照表(见表2)。

在这个焦虑期内,学生重温类型题并进行对照。该物理类普通班的51位学生中,复习前答案得3分以下的有37位,得5~6分的有2位,全班平均分为2.65分;复习后得3~4分的有41位,得5~6分的有6位,全班平均分为3.88分,并且有37位学生表示能结合有关注释看懂诗歌,理解诗意及所表达的情感。通过自我评价对照表,学生可以明确自身状况:我做诗歌鉴赏题分数有了明显的提高,并且能看得懂,能够运用比较规范的术语组织有序的答案。这是复习过程中的二次增值。对成绩徘徊不定、分数短时间内难以提高的学生而言,这是在第一次增值评价的基础上实现质的跃迁,既能让他们明确复习依旧存在不足,又能使其重塑信心,自信备考。两次评价分别安排在两个时间节点——某个具体知识点复习前后以及某个板块复习前后。教师通过量化表格,剔除其他无关影响要素,直观具体地评价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进步,可以实现学生的自我增值。

2.学校层面:运用增值评价,科学定位,有效推进备考工作

当区域性标准化测验开始时,各学校之间的比拼就开始了。这种比拼在业内人士看来存在一定合理性,比如,会将生源、入学成绩等因素纳入考量从而作出相对客观的研判。但普通社会人员大都以分数高低、排名前后衡量某个学校的教学成效,特别是在大型的教育评价活动——中考、高考中。“现有的监测评价多采用截面研究设计,即只能反映学生当前的发展状况但是无法呈现学生的发展程度,这就导致监测评价只能反映教育质量的当前状况和整体趋势,无法对学生与学校的进步程度进行客观衡量,也无法明确某项干预与学生发展的因果关系。”[8]由于这种大型的区域教育评价活动采用截面设计,只反映学生当前的习得状况,所以当我们把这种评价结果进行横向比较——在学校与学校之间进行比较时,就产生了排名的先后,而大多数人以这种排名的先后来定位某个学校的办学层次水平、教学成效等。“所谓教育评价质量不平衡,是指在不同地区、学校、群体、个体之间存在差距;所谓教育评价质量不充分,是指教育评价的整体发展明显落后于教育的发展水平,尤其是高质量、高效益的教育评价非常匮乏。”[9]这就需要我们用科学、发展的眼光来区别看待不同学校群体,而增值评价适用这一需求。

以笔者所在的地级市作为样本,全市共有30多所高中学校,其中LF市有8所高中学校,以其中在当地享有盛誉的两所高中学校作为例子,在2021年的八月底组织的全市第一次模拟考试和十二月底的测试中,排位见表3。

从表格我们可以发现,在两次地级市的区域性测验中,A、B两校的名次有明显变化:A校在地级市的排位由15位上升到14位,而B校则由17位下降一位。该表格传递了一个信息:A校的备考工作有成效,排位上升;B校则原地踏步或退步,排位下降,而在LF市排位均不变。真实结果是否是这样呢?我们再纳入两个变量(见表4)。

我们纳入两个学校的中考成绩作为参考变量,可以发现A校学生入学质量在整个地级市30多所学校中处于中间位置,两次大型的评价活动纵向比较的结果显示该校排名稳定,说明复习成效与生源质量成正相关;B校入学排位为21,处于中下游位置,但8月的测试排位为17,前进4位;12月测试排位为18,前进3位,说明B校的备考工作有成效,促使学校名次整体上升。两校横向比较,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不能以名次高低来评判一个学校的复习效能。

以上数据说明,作为学校領导,特别是主抓教学层面的业务领导,在备考过程中不仅需要运用增值评价手段研判学校、具体学科的“净效应”,参照中考入学成绩、师资力量、师生配比等变量,对本校做出科学、清晰的定位,为科学备考做出有效措施;还要建立科学、公正的学校效能评价与监控体系,通过分数增值、过程增值、效能增值,形成增值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增值性评价的作用,并有效分析影响学生发展、学校备考的重要变量,为改进教育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学校科学备考提供依据。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中小学教育科研能力提升项目重点课题“课标视域下高中语文‘教—学—评一致性课堂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3QJK08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金 娣、王 钢.教育评价与测量[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2.

[2][8]李 刚、辛 涛.基础教育质量的内涵与监测评价理论模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39(4):15-29.

[3][9]刘志军、徐 彬.论我国现代教育评价理论体系的建构[J],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2022,5(2):79-87.

[4]李 毅、郑鹏宇、黄怡铭.基础教育增值评价:内涵、价值与实证研究——以新时代中小学生阅读素养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22(10):47-55+71.

[5]辛 涛.“探索增值评价”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小学管理,2020,(10):1.

[6]白文昊.教师增值评价素养的结构要素、生发机理与培育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22(5):52-58.

[7]谢小蓉、张辉蓉.五育并举视域下学生增值评价的发展困境与破解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21(11):32-38.

[作者通联:广东陆丰市林启恩纪念中学]

猜你喜欢
增值评价备考评价方式
以增值评价为基点的高校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探索
以增值评价为基点的高校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探索
以增值评价为基点的高校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探索
3000亿元养老基金入市“备考”
基于学业质量的增值性评价系统的分析与构建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之优化
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应用的价值功能与评价方式
中国市场(2016年32期)2016-12-06 12:55:39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语文作文题立意解析与备考探析
成才之路(2016年30期)2016-10-31 17:46:31
古诗难懂之因探微
考试周刊(2016年72期)2016-09-20 13:4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