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坤 江苏省泗洪县第一实验学校
阅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题目信息、梳理解题思路的必要途径。特别是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锻炼自身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受思维能力的限制,面对抽象的数学学科,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深刻认识到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要性,通过培养数学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提升教学质量。本文将从数学阅读的价值、问题、提升策略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期望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数学学科强调思考与逻辑,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至关重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准确理解教材内容并正确把握题目要求,从而建立起正确的解题方法。然而,在实际情况中,阅读能力通常被认为是语文和英语学习所特有的能力,数学课堂上对阅读能力的培养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探索。小学教师应当打破这种困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当前数学阅读所面临的阻碍。教师需要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指导,并在课堂外督促学生学会阅读,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为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能力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帮助学生掌握数学语言 数学的表述并不仅限于文字,图像、公式等同样是数学的媒介。在小学阶段,学生所接触到的数学知识,如加减乘除、分数小数等,仅仅代表着数学的开端。教师应当把握这一起点,培养学生正确理解数学学科中的文本内容,从而获取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同时感知文本中所蕴含的思想与情感。借此,学生将能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思考与处理。在数学学习中,数学的问题和知识均通过数学语言,具体表现为数字、符号等元素来体现。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相当于提高学生对数学语言理解的准确性,掌握数学语言所包含的数学信息,以及进行数学交流的能力。此外,在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中,往往题干冗长、数字繁多,梳理题目信息成为解题的关键步骤。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准确把握题目的突破点,从而在短时间内得出正确答案,最大限度地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因此,帮助学生掌握数学语言,是数学阅读价值的最基本体现。
践行素质教育任务 在小学阶段,学生年龄较小,处于成长的基础时期,也是学生初步学习外界、认识外界的关键时期。阅读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借助数学学科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高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让学生在童年时期顺利完成初步成长,并为学生未来初高中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教师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量,不能简单认为阅读训练只存在于语文、英语学科中,数学教师更不能掉以轻心,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对于公式的背诵。当学生提高自身阅读量时,学生掌握的数学方法、知识和技能以及感受的数学文化也会越多,思维就越活跃,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就越准确。素质教育不是简单要求学生会做卷子、会考试,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提高学生的学科技能。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会自主思考,会自主查阅资料,对文本材料进行加工,并形成自身的数学语言,实现数学思维的有效构筑。更重要的一点,每一位学生的阅读需求都不同,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实现集中教学与个别学习的有效结合,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进步,让学生在学习与思考中提高自身学科素养。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阅读不仅仅是阅读文字,数学阅读更多的是阅读数学符号、图像、公式等,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能够督促学生针对数学的句子、术语和图表进行对比总结、分析列举,提高学生记忆、理解数学知识的效率。在小学阶段,学生普遍活泼好动,动手能力强,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更乐意读写结合,手脑并用,这样更能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将文字转化为数字、公式甚至图表,一方面利于学生快速记忆,一方面从基础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学生自身阅读兴趣不足 阅读是一个需要静心和专注的过程,这与小学生的活泼天性存在一定的矛盾。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往往难以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而且更容易表现出好动、贪玩的特点。因此,他们往往对阅读缺乏兴趣,相比之下,他们更喜欢运动和玩耍。这是小学生数学阅读存在的第一个基本问题,即学生缺乏对阅读的兴趣和主动性。此外,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一大难点。由于小学生尚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阅读习惯,他们往往缺乏主动阅读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数学阅读相比语文阅读更加枯燥和抽象,缺乏生动有趣的图画和语言的加成。数学阅读往往只有数字、符号的排列组合,这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甚至惧怕阅读的心理。因此,大部分小学生在第一次接触数学阅读时,都缺乏愉悦的体验感,这会直接导致小学生认为数学阅读晦涩难懂,导致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打击,从此便很难对数学阅读有兴趣。
数学阅读材料缺乏 除去数学课本外,小学生很难接触到广泛且合适的数学阅读材料,这就让学生错失了许多阅读数学的机会,从而无法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这种状况在数学课堂上尤为明显,学生们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阅读数学课本,而是更多地从黑板、从课件PPT 上认识重点知识。数学教师也很少让学生朗诵课本,更多的是布置题目让学生们进行练习。这样一来,整个数学课堂都缺乏阅读这一过程,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理解数学的内涵。而在课堂之外,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数学知识类绘本故事也十分匮乏。即使在适龄情况下,家长陪伴小学生进行睡前阅读时,也更倾向于选择童话故事类的书籍,而较少涉及数学阅读。这种状况使得小学生接触到的数学阅读材料十分有限,难以培养出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因此,数学阅读材料的缺乏,是阻碍小学生提高数学阅读能力的一大难题。
数学教师不够重视 提起数学,大部分教师的第一选择就是练习。题海战术更是诸多数学教师的首选。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在数学教师群体中并未得到足够重视。试想,连数学教师都没有将数学阅读纳入重点教学,年龄尚小的学生、没有专业教学能力的家长更不会注重数学阅读。并且,就算部分教师建议学生进行课外数学阅读,也没有明确的阅读任务,给学生推荐读物也是一语带过,学生压根不会放在心上。对数学阅读要达到一个什么程度,阅读过程中需要带着什么问题去读,读完一本书之后该做什么工作,这一系列要点都没有给学生明确指示。这是数学教师不够重视数学阅读的关键体现,也是阻碍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提升的屏障。很多教师只注重复杂例题的反复讲解,甚至指明让学生直接翻到数学课本第几页,完成例题与习题,教师留给学生在课堂上阅读的时间少之又少,教师在数学阅读方面的要求与指导更少。因此,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也很难落实。
层次化降低数学阅读难度 对课本中的重点公式、重点定理死记硬背,以及大量课后作业训练,这种模式具有机械性,而数学本身就是较难的科目,这就更容易使学生对数学阅读产生枯燥感、疲劳感,阻碍学生养成数学阅读的良好习惯。在小学阶段,数学课本中的数学知识结构安排,是由浅到深、由简到易的,非常具有规律性。那么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页面展示的翻页特点,将数学阅读层次化,在教学课件上将题目下面存在的多个小问题进行合理编排,形成一环扣一环的严密解题顺序,引导学生仔细阅读、仔细钻研理解,分层降低数学阅读难度。例如在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一章节内容时,可以设置以下三个不同问题:“问题1: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运算法则是什么?问题2:异分母分数,分子能不能直接相加减,为什么?问题3:如果不能直接相加减,怎么办?”并将三个问题分别展示在课件的不同页面上,让学生通过第一个问题巩固课本基础计算公式,再通过第二个问题考查学生对课本公式适用条件的理解,第三个问题则是引导学生将已学知识与新学知识进行对比总结学习。像这样引导学生自主对知识进行分层思考,可以降低数学阅读难度,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养成阅读好习惯。
提高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 通过探究数学学科的形成史与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不少数学定理都是从生活中的事物规律现象总结出来的。对于小学生来说,生活中的各种现象都是他们的好奇心所在,也是他们的兴趣所在。在课堂上,教师要注重从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让学生领悟到数学阅读的乐趣,促进学生的自主阅读。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跳出课本内容的框架,将数学知识与生活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阅读中联想生活,在生活中思考阅读内容。例如,在轴对称图形的学习中,教师首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让线条动态化,向学生演示出线条规律组成平面图形的动态画面,还可以让平面图形通过折叠三维化,让学生认识到各种平面图形的结构特征,督促学生自主总结写下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再将自己的总结与课本的标准答案进行类比和查漏补缺。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想,提问学生这些图形与生活中哪些事物在外形方面具有相似性,然后让学生充分讨论,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再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具体定义,根据定义或例题自主画出图形的对称轴。这样通过生活联想、信息技术动态展示,让学生多次回归课本、阅读课本,能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引导学生爱上数学阅读。
指导学生正确阅读 教师是授课人,学生要想养成数学阅读的良好习惯,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良好的阅读能力体现在小学生能够迅速从题干中筛选出核心词汇,根据题干信息列出文字背后的数量关系。在阅读数学材料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把握阅读要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从条件、问题、思路、答案四个方面按顺序思考。同时,教师可以教学生在阅读时进行勾画,将关键词圈出来,把量词点中,将易理解和难以理解的语句分别标注出来,进行重点思考和理解。在遇到信息量大的题目时,教师可以教学生直接在草稿纸上进行列举演示,梳理出重点信息。
以小学六年级相遇问题为例:甲、乙两人从A地到B 地,丙从B 地到A 地。三人同时骑车出发,甲时速8km/h,丙时速10km/h,甲丙两人经过5h 相遇,再过1h,乙、丙两人相遇。(1)求A、B 两地距离。(2)求乙的速度。
相遇问题一直是小学数学的难点,解决相遇问题重在梳理剖析出关键信息。教师可以让学生将题目中的甲、乙、丙三个数学对象列举在草稿纸上,再将题目中明确给出的对应速度列举在后面。最后画出A、B 两地,用箭头标出甲乙丙三人在A、B 两地的行动方向。这样一来,题目所展现的信息清楚明了,学生在经过自主梳理后,可以发现第一小问利用速度×时间=路程公式,将甲、丙两人行驶路程相加即可得出答案。而第二问重点在于学生从题干中梳理出乙、丙相遇所用时间,乙所走路程,利用草稿纸图解更容易找出第二问的解题关键。正确的数学阅读有利于锻炼学生思维,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只有教师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阅读方法,才能发挥出数学阅读的真正潜力。
丰富数学阅读材料 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首先要保证学生可以接触到阅读数学材料,教师可以搜集合适的课外阅读书籍给学生或家长。比如《奇妙的数王国》《童趣逻辑》《马小跳玩数学》等适合小学生的数学故事和数学漫画。教师可以创建一个家长群,将书单推荐到群里,并鼓励各位家长在空闲时间带领学生去阅读、去探索这些书籍,也可以将学生阅读书籍的动态视频分享到群里,营造一个积极活跃的课外数学阅读氛围。而在课堂内,教师在备课阶段可以去总结相关数学知识所涉及的数学家、发现故事,搜集网络上相关视频放给学生看,延伸数学课堂,让学生互相交流探讨,或者写一写自己的观后感,写一写自己的思考。
综上所述,数学阅读对于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小学数学教师要清楚认识到数学阅读的重要性,清楚认识到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阻碍问题所在,从实践中总结改进,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