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这为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方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措施,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重要一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必然要求。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乡村振兴的建设者和受益者是农民,只有广大农民富裕起来,国家才能真正富强。在完成脱贫攻坚历史性任务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就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其着眼点是推动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的持续发展,由此解决城乡不平衡发展和农村不充分发展问题。因此,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城镇化与农村发展,处理好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的关系、市场机制和政府作用的关系、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关系、普遍规律与中国特色的关系,以发展产业为基础,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乡村产业基础薄弱。决定乡村产业发展的因素是资金、技术、人才等。在工业化、城镇化大背景下,乡村人员大量进城务工,导致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农业生产力下降,继而导致乡村经济衰败。受农村传统生产方式制约,乡村产业发展普遍存在产业结构单一、融合不充分,小农户增收引领受限,产业体系滞后,产业质效低、科技支撑动力不足,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松散,市场竞争能力弱等问题。
乡村人才流失严重。乡村振兴需要的人才与现实之间有较大差距。一是缺少专业人才。由于留在乡村的大部分是老年人,从事经济发展的能力有限,加之难以吸引外来懂技术、会经营的专业人才到乡村发展,导致乡村发展专业人才奇缺。二是村庄管理队伍素质不高。大多数村“两委”成员主要由村里德高望重的老年人组成,虽然有很强的话语权,但思想比较保守,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差。
要挖掘培养本土人才。挑选那些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学习能力强的人作为重点培训对象,定期让他们走出去参观学习先进乡村的发展经验,着力培养一批爱农村的新型职业农民。
乡村文化建设弱化。过去几十年中,乡村普遍注重经济发展而忽视文化建设,加之乡村地区的人口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信息相对闭塞,导致一些传统的封建迷信之风难以根除,而现代科学文化理念难以传播,低俗文化盛行。比如,乡村举办红白喜事,一些服务团队打着草根文艺的幌子,表演低俗节目,严重影响村庄风气。同时,乡村现代文化设施建设落后,多数村庄缺少群众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场所,也制约了乡村文化建设。
乡村发展规划欠缺。近年来,我国在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中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乡村道路硬化率较低,不仅给居民的出行带来不便,还可能阻碍农产品的流通;乡村住房建设没有统一规划,村民违规建设时有发生,导致村庄生产、生活的整体布局混乱。同时,村民环保意识不强,主动参与治理环境的积极性不高,随意处置垃圾,直接燃烧农作物秸秆,甚至乱伐树木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仍然存在。
乡村治理能力不强。由于一些村庄干部思想懈怠、认识不高、工作能力差,加之理论水平不高、工作能力不强,在基层治理中不能很好地发挥表率作用。同时,一些村庄没有健全的选人用人制度、考核标准,加之多数年轻人离开村庄外出发展,村庄管理人员大多由村里年长的人员担任,管理队伍青黄不接,难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此外,村民缺乏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大多数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很少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
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要坚持三产融合发展的理念,在做强农业产业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并提升第三产业的配套服务。首先,要牢牢守住18 亿亩耕地红线,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保证粮食和初级农产品供给的安全;要运用现代经营理念和科学技术,大力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努力提高农业生产质效。其次,要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要积极引导企业到农村投资建厂,以“基地+工厂+农户”的方式,对农产品进行加工以增加附加值,提高农户收益。再次,要加强第三产业的配套服务,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作用,推动“线下+线上”的销售模式融合,拓展农产品销售市场;要加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农产品运输畅通及时到达市场。同时要创新农旅融合方式,以特色农业为基础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优秀人才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他们将为乡村注入新的活力、新的智慧,引领乡村走向新的发展高地。首先,要挖掘培养本土人才。挑选那些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学习能力强的人作为重点培训对象,定期让他们走出去参观学习先进乡村的发展经验,着力培养一批爱农村的新型职业农民。同时引进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其次,要完善人才吸引政策。对有志回乡创业的人员给予政策支持,优化创业服务措施,帮助解决他们创业中的问题;要优化村“两委”管理人员队伍,将有能力的年轻人补充进来,同时,鼓励大学生参与乡村管理,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再次,要推动数字经济与农业经济深度融合。可与当地职业技术学校合作培养多媒体技术人才,为智慧农业、农村电商、网络销售等农业数字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深化乡村文明建设。文化是乡村的灵魂,良好的乡风可以凝聚民心,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首先,要加大对乡村文化公共设施建设,为村民提供娱乐、休闲和文化活动的场所,引导村民崇尚健康文化活动,树立良好的乡村文化发展氛围。其次,要把传承和创新相结合,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乡村的历史、风俗、技艺等。同时,要让传统乡村文化与现代社会相融合,培育新时代的文明乡风。要通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如农耕文化节、乡村艺术展演等,让乡村文化在时代的浪潮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再次,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通过开展科普教育宣传活动,引导村民树立科学观念,摈弃封建迷信思想。
建设和美人居环境。生态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乡村要发展,环境是底色,要在政府主导下,村民参与共同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在乡村规划和建设过程中,政府要根据乡村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确保乡村基础服务供给最大限度满足村民需求。广大村民要积极配合政府的规划,不随意占地、乱建乱拆,按照乡村发展统一规划,共同打造和美乡村。同时,基层政府要大力开展农村污水、垃圾等污染治理工作,完善环保基础设施。要引导村民养成垃圾分类处理、自觉参与环保的好习惯。要在和美乡村建设中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以生态为底色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鼓励农民发展农家乐、民宿、特色餐饮等,创新农旅融合体验项目,如农业生产体验、手工艺制作等,让乡村旅游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
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组织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要强化党建引领,建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成为乡村基层治理的主心骨;乡村干部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养,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要严格选人用人制度,细化考核标准,把真正有能力、有担当、爱农村的能人充实到村“两委”组织中参与基层治理。在乡村建设中,要切实完善基层民主协商机制,树立“大家的事情大家共同管理”的理念,鼓励村民主动参加村庄公共事务。村委会要定期向村民通报工作情况,同时听取村民的意见建议,主动接受村民的监督;要不断完善村民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做到基层的事情基层解决,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打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