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主任、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近日在2023 中国夜间经济论坛上表示,未来的夜间旅游要继续依托城市“三区一圈”推动文化和旅游更深层次、更大范围的融合发展,也应更加关注县城、中心城镇和广大农村地区的夜间生活。
戴斌指出,夜间的读书、休闲和消费活动古已有之,而正式导入夜间旅游、夜间经济的概念,并形成市场和政府共同推动的实践热点不过短短5 年的时间。这5 年来,我们从夜间旅游的理论探索,到夜间经济的政策促进,再到夜间休闲的市场实践,实现了概念导入到社会实践的创新过程。
戴斌认为,持续增长的夜间消费客流,让街区、商圈和休闲综合体的存量空间产生了级差地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产业资本、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进而涌现出大量新型市场主体。夜间经济还带动了城乡空间的存量优化和酒店、民宿、服务式公寓,以及旅行社、社群俱乐部的商业模式创新。来自市场的创新也在倒逼安保、保洁、公交、地铁、电信、治安、应急等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效能与提升。戴斌说:“这些城市‘点灯者’和‘提灯人’在提供更高效率,也更有温度的公共服务的同时,为商业投资和市场创新提供了现代营商环境。”
戴斌建议,未来的夜间经济既要满足文化休闲和旅游消费新需求,也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还要创造现代文明和先进文化。
戴斌说:“夜间经济不只是吃吃喝喝和娱乐演出,还有购物、观景、赏剧、夜读、观星和社交需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既需要传统的人间烟火,也需要未来的闪耀星光。要着力培育多层次、多类型、多样化的产业生态体系,特别是通过科技、艺术、体育等要素的创造性投资,着力打造一批辐射带动性强的地标性项目和现象级产品。要充分考虑中国国情和经济社会契合度,走出一条与生态环境和城市空间和谐共生的发展道路来。”
戴斌表示,夜间文化和休闲要向农村去。要加强公共文化投入和旅游休闲设施建设,打造乡村旅游夜间消费新场景;支持乡村旅游重点区域因地制宜开发夜游、夜集、夜娱、夜秀等夜间产品和服务,鼓励传统戏曲、曲艺等推陈出新,促进传统与潮流文化交融,不断打造夜间文娱品牌;支持发展田园音乐会、篝火晚会、美食节、采摘季、露营节等活动;引导旅游、休闲、科技、工程企业和文化艺术团体到农村去,为广大农村居民和乡村旅游者培育夜间生活新空间、新内容、新项目和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