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丹丹
(菏泽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山东 菏泽 274000)
社会保障不仅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同时也是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前提。养老保险制度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人民群众老有所依的关键。但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剧,老年人的增长速度非常快,这也使得社会保障与人民养老之间的问题日益突出。我国在1991年改革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2009年我国又改革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同时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也呈现出跨越式发展趋势。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2014年基本定型,相较于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而言,两者之间待遇以及缴费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进而引发了一系列不平等问题。
此外,因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之间的差异,导致两者无法有效衔接,不仅影响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之间人才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同时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所以,我国认识到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性。
首先,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随着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范围的逐步扩大,人们对养老保险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因机关事业单位的传统退休金制度具有非缴费特征,由财政负担,公职人员的退休金远高于企业职工养老金,这就导致人们对社会公平性提出了质疑。通过分析西方发达国家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轨迹,我们不难看出其将公职人员与普通民众的养老保险制度融合一体,这也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后续发展的主要方向。由此可见,改革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可打破不同的退休养老保障制度模式“双轨制”的现状,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公平。
其次,有助于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我国之所以要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是因为我国面临着非常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压力。生育率不断下降,新增劳动力减少,财政需要供养的老年人不断增加,社会保险基金支付压力过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只有不断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才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最后,有助于推动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有助于实现人力资源的科学分配,保证人力资源能够充分发挥其中作用,同时还可以促进事业单位与企业间人才的流动。以往,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待遇与工作效率间脱钩,导致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缺乏积极性,不利于机关事业单位的发展。随着养老金并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与工作贡献挂钩,不仅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同时也保证了工作的质量与效果。
自我国开始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后,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僵化局面,但改革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只有正视改革中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推动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推进城乡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进而实现养老保障制度公平。
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过程中,因个人养老金、职业年金以及过渡性养老金等方面的资金需求,导致转轨成本极高。因此,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需要承担极大的财政压力。
总体而言,财政负担比较大主要是源于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是退休人员养老金数量巨大。落实机关事业单位保险制度改革工作后,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改由社保发放。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依据政策调整了机关事业单位的基本养老金。但社保资金根本无法承担起公职人员退休养老金的发放,还是需要财政拨款补充。再加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金的支付压力也随之增大,这也无疑增加了财政负担。
二是在职公职人员养老保险以及职业年金补缴所需资金量大。因改革政策文件和执行过程要比2014年10月1日改革时间节点靠后,需要补缴中间这段时间的费用,也就使得财政短期支出压力增大。再加上机关事业单位多数为全额拨款非营利单位,所以养老保险以及职业年金缴费还是要财政负担。
三是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为了平稳地过渡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期,政府部门出台了过渡性措施,保持待遇水平不降低,同步调整了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待遇,这就需要强大的财政支持。
首先,缺乏法律法规支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进离不开法律法规的支持,但就我国实际情况而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主要依据是国务院出台的相关文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方面并未出台细致完善的法律规定,这也就使得机关事业单位保险制度的改革缺少明确精细的法律条文的指导。尽管我国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改革的进程缓慢,改革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规范行为,究其根本原因,还是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精确指导。
其次,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滞后。相对于行政单位而言,机关事业单位的性质以及人员经费形式更为复杂。分类改革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前提,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彻底完成分类改革工作。但就当前实际情况而言,仍有部分机关事业单位存在分类改革滞后的问题,这也就阻碍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推进。
因分类改革不到位,部分机关事业单位虽然划分为自收自支性质,是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身份,但实际上早就成为无经营活动及资金来源的空壳单位。这些单位应被纳入新制度参保,但其自身缴费能力不足,根本无法完成养老保险基金征缴,这就阻碍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众所周知,人员因素是影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养老保险经办机构人员,就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养老保险经办服务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首先,经办机构经办能力不足。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主要是为各类参保人员提供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的组织,是政府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贯彻落实各项社会保险制度与政策。不过当前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的在编人数较少,面对庞大的工作量,工作压力非常大,而临时聘用人员不仅流动性大,而且不熟悉各种政策与业 务流程,工作中容易发生错误,且追责比较困难,这就导致可能产生负面的社会影响。
其次,信息化建设不到位。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技术已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社会保障领域也不例外,其可加快信息传递速度,有效提升养老保险经办效率。虽然政府部门明确指出加强养老保险管理系统建设,不断完善管理系统的功能。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相关业务比较复杂,牵涉的数据庞大,养老保险管理系统的发展相对滞后,且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无法通过系统及时解决,而这就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改革的推进形成了阻碍。
通过分析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在改革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阻碍因素。为了进一步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进程,必须立足现状,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研,制定解决措施,进行全面深化改革。
当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面临着巨大的财政压力。对此,政府部门可采用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方式缓解财政压力。
首先,建立财政支持机制。政府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长期财政补助预案,以保证退休人员可以按时领取退休金。
其次,拓宽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渠道。为了弥补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的缺口,政府部门可对部分国有资产以及福利彩票收益进行划转、分配。
再次,优化基金投资运营方式。当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银行存款,另一种则是政府债券。为了满足养老保险基金需求,可在后续市场投资中适当提升入市比例,以达到增加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收益的目的。值得一提的是,在进行市场投资时,必须对资本市场进行全面研判,确保投资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最后,提升养老保险基金的统筹层次。社保基金全国统筹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其可有效扩大养老保险基金的“盘子”,进而形成资金全国一盘的格局,这样就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调剂区域养老保险基金余缺,不仅可以有效提升社会保障能力,同时也实现了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还可以通过适当延长法定退休年龄的方式增加基金结余,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财政压力,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发挥人才资源的价值。
首先,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目前,我国《社会保障法》中的“基本养老保险”中只对城镇居民以及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内容做出来相应的规定,仅简单地提到公务员及参考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由国务院规定。从国家层面来讲,立足国情,尽快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相关的立法工作,并细化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而促使我国社会保障工作逐步趋向法治化、规范化。与此同时,各地方也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在立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思路,结合机关事业单位的情况分类施策,探索出适应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要求且具有地方特色的改革之路。
其次,促进机关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分类改革是开展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工作的基础,因此事业单位必须在政策的指导下明确事业单位的性质与定位。对于已转变为生产经营类的机关事业单位应尽快出台有效可行的转化办法,在遵循适当补偿以及循序渐进原则的基础上厘清人员编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并不是简单地做减法,而是应该分类施策,并制定详细的指导方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机关事业单位编制改革工作顺利开展。
首先,增加业务经办人员。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工作具有业务量大,任务重的特性,需要充足且专业能力强的经验人员组成可靠的人才队伍。因此,各级政府要根据工作任务情况及时调整人力资源,以保障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同时,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招录临聘人员。在招录临聘人员时,必须对其专业能力、学历以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出明确要求,以保证临聘工作人员能够快速熟悉相关政策与业务流程,进而有效缓解养老保险经办人员不足的问题。
其次,推动信息化系统建设。信息化系统建设不仅提升了信息传递速度,有助于机关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推进。因此,各级政府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完善养老保险管理系统建设。同时也要紧跟大数据时代发展潮流,加强政府信息互通,打破信息孤岛与信息壁垒,构建信息共享机制与平台,进而保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业务经办、审核、管理以及监督的科学性。
最后,还要加强经办人员培训工作,促使其业务能力与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一是加强改革政策学习。经办人员只有对改革政策有全面的了解与认识,才能认同、支持改革政策,为顺利落实改革政策创造良好的环境。二是开展业务培训,提升业务能力。具体而言,根据岗位、职级制定不同的培训方案,满足不同工作人员的学习需求,同时在不影响各岗位业务的基础上定期开展岗位轮换,促使经办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升,进而更好地投入到养老保险经办业务服务中。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不仅可以缓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公平,同时也是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自我国2014年10月1日年开始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虽然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改革的进程缓慢。因此,在后续实践过程中还需不断调整与优化,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公共福利水平,实现社会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