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四种品格”的幼小衔接研究

2023-12-10 06:11:54新乡市红旗区和平路小学许荣珍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幼小入学儿童

■新乡市红旗区和平路小学 张 俊 许荣珍

幼小衔接,是指小学和幼儿园通过设置课程、开展活动、创设环境等方式,帮助孩子从生活自理能力、 社交沟通能力、情绪调节能力、规则认知能力等方面进行科学衔接,以实现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的平稳过渡,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作为小学教师,要做好幼小衔接,就要思考刚从幼儿园毕业的儿童存在哪些不适应小学生活的情况。 这可具体归纳为:学习能力不足,缺乏主动性和责任感;集体适应性较差,缺乏规则意识和责任感;小学生的角色意识和相应能力还较弱;等等。 对此,我们应该重点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 社交沟通、情绪调节、规则认知与遵守等四种必备能力与品格。 这四者各有侧重,又相互融合,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开展身心适应教育,帮助儿童尽快融入小学生活

心理健康不仅包括积极的情感,还包括身体机能的健康等。 小学教师要带领新入学的孩子开展有益的户外活动,注重科学锻炼体能,比如,站、走、跑、攀爬等。 其中,要关注孩子的运动姿势,促进其体能发展更协调。 还要关注孩子精细动作与小肌肉的发展,通过一些手工活动、游戏来进行训练,让儿童正确用勺子、用筷子,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 在刚入学的前两周,可让学生每天回家用筷子练习夹黄豆、花生仁、小圆球等。 还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情绪调控能力, 让他们有更多机会表达诉求。 教师要注意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和接纳他们不同的情绪, 帮助他们调整、释放不良情绪。

二、进行生活适应教育,引导孩子提升自我服务能力

对刚入学的儿童,教师要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初步具备自我服务能力、安全防护能力,积极参与校园日常活动。 要引导孩子根据自己的需要喝水、如厕,根据天气和活动需要增减衣物。还要引导孩子自己整理衣物、图书、学习用品等。 同时,确立良好的时间观念,帮助孩子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感知时间,学会按时作息,做事不拖拉。

家长也要根据小学时间表来调整孩子的作息规律,帮助孩子早睡早起、按时上学,并用实际行动影响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自觉洗手、注意用眼卫生。

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能力对孩子的成长意义重大,教师要鼓励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如摆水壶、扫地、扔垃圾等,通过整理抽屉和书包,让孩子感受如何才能更舒服、更方便。 孩子的一举一动,其实都蕴含着学习的内容。 教师需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抓住教育的契机引导他们提高自我服务能力。

三、开展社交适应教育,提高孩子的规则认知与遵守能力

小学的社会适应主要包括: 交往合作、诚实守规、任务意识、热爱集体等。 比如学习如何正确地与同学交往,尝试自己解决矛盾和冲突; 有序规划课间活动;增强规则意识,与同伴讨论制定游戏、班级活动规则并自觉遵守; 遵守集体活动规则,做到举手提问、认真倾听,按次序排队、不插队等。

培养诚实守信的品质,对孩子诚实守信的行为及时给予肯定。 教师如果发现孩子说谎、说话不算数时,要耐心了解原因,积极引导,耐心说服,帮助幼儿做到知错就改,不要简单地去批评或惩罚。

培养任务意识和执行任务能力,可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生活,创造性地布置些小任务。 例如,自己叠被子、整理衣物、课前准备等。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有耐心地进行方法指导,比如书包书本的摆放顺序、桌凳的摆放、抽屉及桌子下面收纳筐的合理运用等。 孩子体验到成就感,上进的动力会更大。

个人的发展离不开集体,孩子进入小学后,我们一定要引导他们努力融入新的班集体,萌发初步的集体归属感。

四、开展学习适应教育,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有的教师往往对学段的纵向有机衔接做得不够,缺乏对“学到什么程度”的统一认识,特别是一些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对教学的深度与广度把握不准确, 课程实施中目的不够明确,导致教学低效。 有些新教师工作经验较少, 对刚入学的孩子容易进行横向比较、提过高的统一要求,这容易挫伤新入学儿童的积极性。 还有的教师对课程标准把握不准确,倾向于追求课堂的“热闹”而对孩子要求过低,儿童会认为学习活动缺乏挑战性,不能很好地发展探究能力。

好奇、 好问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品质。教师不能为了赶教学进度而对孩子提出的“幼稚”问题表现出不耐烦,而应守护好孩子的好奇心,接纳、鼓励他们对新事物的观察、思考和探究,及时回应他们的问题;要为孩子提供充足的时间、丰富的材料,支持他们持续、深入寻找问题的答案。

要保持活跃的学习动力。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多为孩子提供接触社会和自然的机会,让他们在真实的情境中培养听与说、阅读与反馈、理解与实践等能力。 比如,引导孩子在生活中识字,尝试初步用数学方法来思考生活中的问题等。

小学要强化衔接意识, 将入学适应教育作为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科学调整一年级课程安排,合理安排内容梯度,减缓教学进度。 要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教育期, 严格落实国家对有关适应教育的要求, 形成有地方特色的、实用的幼小衔接课程。 要注重改革一年级教育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 主要采取游戏化、 生活化、 综合化等方式实施课堂教学,强化儿童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 教师应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和儿童乐学好问、喜欢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情感的特点, 注重与音乐、体育等学科相融合,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比如唱一唱、跳一跳、画一画等, 从而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让孩子对学习保持兴趣和热度。

此外,还要注意调整一年级的课程教学及管理方式,创设包容和支持性的学校环境, 尽快消除儿童的陌生和不适感,让儿童积极愉快地投入小学生活。 还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原则,依据学校自身的特点、 条件以及可利用开发的资源,师生协同改进课程。

总之,幼小衔接背景下小学入学适应教育,要从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紧密结合教材内容,立足学生实际,多角度分析、组合课程资源,积极优化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从而顺利实现幼小科学衔接。

猜你喜欢
幼小入学儿童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推广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11-25 14:25:06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提倡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4:52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6:22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商周刊(2018年18期)2018-09-21 09:14:48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入学面试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
入学第一天
留守儿童
杂文选刊(2016年7期)2016-08-02 08:39:56
六一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