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
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在这一百天内,若患者得不到正确的康复指导,可能导致关节粘连、僵硬或关节功能障碍。那怎么做才能实现骨折部位快速康复呢?
骨折初期(1~2 周),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软组织处于修复期,持续性肿胀可能导致骨折后致残,需要尽早进行康复训练,促进患处血液循环及淋巴液回流。伤肢近端与远端未被固定的关节,需行全范围关节运动;对于骨折部位,为防止肌肉萎缩,需要在保持关节不动的基础上,让肌肉做有节奏的收缩和放松,如TENS 法:收缩股四头肌10 秒,休息10 秒,收缩10 次为1组,重复10 次,每天锻炼3~4 次。康复锻炼期间,患者可适当借助低温冲击镇痛仪,能够消炎消肿,减轻疼痛,改善肢体血液循环,预防关节粘连、肌肉萎缩,起到促进骨骼愈合的作用。
骨折中期(2~4 周),患处肿胀、淤血等情况逐渐消退,骨痂逐渐产生。此阶段可进行除患肢外的关节活动,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活动幅度和力度逐渐增加。例如,在肱骨干骨折术后2~4 周,患者在主动肌肉收缩活动的基础上增加肩、肘关节活动,用健手托住患肢腕部,做肩、肘前屈、后伸,然后屈曲肘关节,同时将上臂向后伸。重视肌力训练,采用传统站桩、靠墙站桩等方式,使主动肌和拮抗肌同时发力,保持机体稳定。训练期间,应时刻关注患者血压、脉搏、疼痛、肿胀等情况,一般以患者稍感疲惫、疼痛肿胀为度。
骨折后期(5 周以上),逐渐接近临床愈合标准,患处对外固定可以解除,关节受限程度大幅减少,这一阶段康复锻炼以增强肌力、恢复关节活动和克服痉挛为主。患者可进行抗阻力下的锻炼,如上肢提重物、下肢踢沙袋、蹬车等,锻炼负重由轻到重,循序渐进,能有效促进骨折愈合,最大限度恢复患者关节的功能。
骨折初期时,食物应以消肿散瘀为主,忌大补。此时患者刚刚经历过手术,胃肠道功能受到刺激,肠道蠕动减慢,食欲减退,易腹胀。饮食应遵循清淡、易消化的原则,介于正常饮食和半流质软食之间,如瘦肉粥、鱼汤、牛奶、蔬菜、面食等,忌辛辣油腻、烟酒、生冷刺激类食物。不宜过早食用肥腻滋补的食物,否则可能会延长恢复时间。
骨折中期时,患者疼痛、肿胀等情况明显好转,食欲及胃肠道功能明显改善,饮食应当由清淡转为高营养、高蛋白类食物,以补充身体营养,助力骨痂生长。可选择奶制品、虾皮、蛋类、鱼类、豆制品、动物肝脏等,适当补充黑木耳、蘑菇等食物,同时补充维生素D,为身体恢复提供充足养分。但要注意保持适量原则,切忌过量饮食。
骨折后期时,饮食禁忌基本解除,保持日常普通饮食即可。但应当注意多摄入一些新鲜果蔬、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多饮水。如果是合并骨质疏松症的中老年人,也要注意适当补充钙质。
并发症护理主要针对老年骨折患者,通常包含呼吸道并发症、褥疮、深静脉血栓及泌尿系统感染等。为预防呼吸道并发症,患者要戒烟,多进行一些增加肺活量的训练,如深呼吸、吹纸巾等;预防褥疮及深静脉血栓,则需要多活动、多翻身,做好身体清洁,对长期受压迫部位进行适当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为预防泌尿系统感染,患者需要多饮水、多排尿,若排尿受限,可借助导尿管完成排尿。
综上所述,在骨折康复期中,做好康复锻炼、饮食控制及并发症护理是加速患者骨折愈合的重要措施,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按照骨折康复不同阶段采取对应康复手段,改善和提高患者各项功能,实现骨折部位快速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