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3-12-10 03:58☉魏
小学生 2023年29期
关键词:情感探究生活

☉魏 佳

生活化教学就是围绕学生的生活环境、生活经验、生活内容等要素设计教学内容,其教学理念的核心就是站在学生生活的角度去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新时代的语文教学课程应当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语文学习和学生的生活产生联系。因此,生活化教学的概念对学生生活提出了新的指导,概括了生活化教学的基本理念与特点,也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引入生活教育理念奠定了基础。

一、生活教育理念的特点与意义

(一)生活教育理念的特点

语文教学需要源于学生的生活,也应当为学生的生活服务,这意味着在语文教学的活动中,我们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生活情境,带领学生在生活化的环境中去解决语文问题。生活化的教学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语文教学与个人生活的关系,进而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语文的价值,并且能够在生活环境中运用语文知识。

生活化教学意味着在教学中教学的内容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探索生活中的语文价值,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整体来说,生活化教学就是要将生活融入到语文教学中,使学生更加亲切自然地感受语文教学中的美。

(二)生活化教学对小学语文的意义

1.有效提升学生兴趣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由于缺少对语文的深入认识,很多学生在语文学习面前常常感受到枯燥与乏味,进而降低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而将生活化教学引入到小学语文课堂之后,学生会将这些原本枯燥的语文学习转换为自己熟悉的环境,进而帮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实用性和社会价值,从而使学生产生更加强大的学习动力。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生活教育的理念非常重要,因为小学语文教育是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生活教育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探究意识。

2.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伴随着“双减”教育改革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不仅仅局限于知识层面,对其语文情感和语文思想的培养也变得更加重要。在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将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进一步感受语文教学中所蕴含的人文情感。

3.强化知识应用能力

学以致用是教育的目标。小学语文教学也不例外。生活化的教学为教师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教学素材,有效帮助学生在现实生活情境中去感受语文的价值。随着语文能力的不断发展,小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社会中去,进行语文实践,进一步提升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应用生活教育的优势在于,它可以使学生更加贴近实际生活。通过阅读生活中的文章、小说、诗歌等,学生在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上能得到更好的发展;通过探究生活问题和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通过情感教育和实践活动,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能得到更好的培养。

二、生活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应用的现状与困境

在现代教育中,生活教育理念已经逐渐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生活教育也得到了教师的广泛应用,他们注重贴近学生生活、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情感素养,致力于打造一个生动、有趣、富有生活情趣的语文教学环境。然而,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1]。

首先,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需要进一步提高。虽然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都认识到生活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在实践中,有些教师并不知道如何将生活教育理念应用到具体的教学中,或者无法将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其次,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的限制阻碍了生活经验理念的运用。在一些基础条件较差的学校,缺乏相关的教学资源和实践环境,很难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生活教育体验。同时,一些学校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也不够灵活,无法真正地贴近学生的生活,这也给生活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最后,家长和社会的期望和压力也是困难之一。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不少家长和社会对小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应试成绩有着较高的期望和压力,使一些教师更加关注课程的覆盖率和考试成绩,而忽略了生活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三、生活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策略

生活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策略包括贴近生活、注重情感教育、探究生活问题、启发式教学和强化实践能力等。通过这些策略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一)注重生活实践,结合语文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活实践和阅读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们相互交织,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小学语文教育的核心内容。因此,生活实践和阅读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阅读教学是非常必要的。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到生活的真实、丰富和多彩。在阅读中,学生可以认识到各种不同的人物、事件和情感,进而更好地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提高语文水平和阅读能力。其次,实践教学也是非常必要的。生活实践是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来源,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探究意识。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比如写作、演讲、听说训练等,让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语文表达和交流能力。最后,生活实践和阅读的相结合也非常重要。在教学中,可以通过阅读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感悟生活的真实和多彩,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例如,在带领学生阅读《老人与海》的时候,我发现学生对于作者描述的“老人与大鱼”的故事理解能力不足,而这正是由于学生对于“钓鱼”这一生活现象的观察缺失所导致的。因此,我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人们的钓鱼行为,让他们观察“人”和“鱼”之间的斗争过程,真正深入理解海明威在描述老人搏击大海时的激情与豪迈。这种生活的观察与阅读活动相结合,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语文能力的提升需要生活经验的加入,进而提升学生生活观察的主动性。

(二)强化情感教育,培养情感素养

情感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情感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文本背后的情感世界,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和表达自己的情感,更好地与他人交往和自我管理。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文本或故事,引导学生进入一个充满情感色彩的世界。在讲授这些文本或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如何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如何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情感,以及如何应对情感的变化等。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情感交流和互动,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和情感情绪。例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感受,与同学进行情感交流,共同感受文本或故事中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并不是书面训练所能够获得的,因此,我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对学生的情感引导。例如在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学习中,《燕子》《荷花》等课文为学生构建了一个温暖、美丽的春天场景,而在此期间我带领学生去生活中进行观察和感受,一起发现春日的温暖、植物的嫩芽,这些常见且微小的生活景象可以帮助学生感受课文中的情感,进而让学生养成借助生活经验理解文章情感的习惯,为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提升助力。

(三)引入生活问题,培养语文思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生活问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生活,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首先,教师应该通过阅读、听讲、观察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在阅读一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并解决问题。这样的做法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思维。

其次,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对问题进行理性分析和解决。在教学语文知识的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问题,并帮助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例如,在学习诗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和判断能力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在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新闻故事等也可以引入到我们的语文课堂中,例如,在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告诉学生可以“结合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为了锻炼学生的这一能力,我将新闻中的“兵马俑考古进度”引入到课堂中,让学生通过自己对“兵马俑”的了解与认识,去理解新闻中描述的考古进度、考古意义等,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问题,认真分析每一个生活新闻,从而拓展学生的生活经验,深化学生的语文思维。

(四)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创新思维

启发式教学是指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问题的过程。与传统的讲解式教学相比,启发式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启发式教学也非常重要。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探究、激发灵感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在讲授诗歌时,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思考,例如“这首诗中的意象是什么?为什么要使用这些意象?它们有什么特别的表现力?”等等。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例如,在教学《枫桥夜泊》时,我将古诗与苏州的本地历史文化进行了结合,在“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诗句赏析中,我带领学生对诗人所在的唐朝历史进行了探究。在探究中,学生认识到诗人在写下这首诗的时候,唐王朝正在经历安史之乱,而当时的江南成为安定之地,这是诗人避难到此的原因,也成为其诗句中的内在情感解读前提。这种启发式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将这些语文要素和历史文化相结合,让学生自主探究语文知识中的文化属性,能够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分析、归纳能力[2]。

(五)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实践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素养。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语文知识的实际意义。例如,在讲解文学作品时,教师可以通过对作者的生平、历史背景等进行介绍,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学作品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等,从而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掌握语文技能和提高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作文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作文结构、语言表达等知识,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如写作文、修改作文等,从而帮助学生掌握作文的技巧和提高实践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在教学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考察、采访等方式,探究课文中所描述的场景、人物、事件等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表现,从而帮助学生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提高实践能力和实践素养。如在《海上日出》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观察、记录“日出”的过程,并且引导学生对比“海上日出”和“城市日出”,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四、结论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中,生活教育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生活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情感素养,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具有竞争力和适应性。未来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活教育还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情感探究生活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生活感悟
情感移植
无厘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