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青岛西海岸新区司法局,山东 青岛 266500)
目前,我国逐渐步入经济体制转型发展核心阶段,各个行业都着手展开预算绩效管理活动,而行政事业单位作为社会重要组织之一,面对此类新形势,在获取巨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一定压力,过往绩效管理模式已经难以彻底满足需求,需要结合《关于全面实行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意见》等政策要求,对预算绩效管理做出系统规划,改进绩效管理形式,让事业单位有限财政资金得到高效利用,为行政事业单位发展提供良好支撑。
预算绩效管理是在单位预算管理环节,引入绩效管理方法和观念,通过绩效指标评估财政资金实际使用情况、预算执行状态,目的就是提高单位在成本、业务、履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管理质量,具备全面性、系统性特征。
一是全面性预算绩效管理涉及环节较多,不仅考察分析单位运行成本、投入产出率、履职能力等不同财务指标,还涉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服务对象免疫程度等各类非财务指标,并不可单纯停留在部门或者单位层面,还需要与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与业务部门决策部署保持高度一致[1]。二是系统性,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考核属于一项持续化、系统化动态监管活动,需要监测预算目标与进度、跟踪与评估项目绩效、应用考核结果等。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不断强化预算绩效控制管理,有利于的内部管理工作进一步优化。将绩效管理与预算管控深入整合,实时监督预算资金,将责任义务深入落实,全方位提高工作人员对财政资金的重视程度,进而强化廉政建设,规范化管理资金。
其次,有利于政务透明公开,在管理预算绩效时期,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整理、分析、收集各类信息,帮助工作人员详细掌握各项管理工作实施情况,确保信息透明性与准确性[2]。
最后,有利于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当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发展的核心时期,对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控提出更高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控制,不仅可以弥补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短板,在全历程、全方位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固件时期,还可深入促进治理能力现代化、长远化发展,满足时代发展要求。
绩效管理体系建设不完善、不规范是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关键因素,大部分情况下单元预算绩效管理任务仍旧是财务部门工作内容,并未将其他管理部门,特别是业务部门正式引入预算绩效管控工作体系中,这样不仅让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负担与压力加重,对于绩效管理质量增强也会产生一定影响,长此以往,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管理层对预算绩效的热情和信心将会逐步消失,进而造成事业单位无法实现现代化发展,被激烈市场竞争淘汰。
预算绩效目标设立规范合理性,与预算绩效结果使用、考核评价有着密切的要求,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结合自身资源配置、履职清单以及实际需求规范合理设立预算绩效目标,并实现对绩效指标动态化调整、量化管理、分解改善,之后为财政部门报送审批,将其当作管理依据。
但是从实际层面分析,部分单位设计绩效考核指标时,并未从质量、数量、时效与成本方面细化分解、科学预测绩效考核指标,影响绩效考核指标客观性、公平性。同时,受到跨领域能力约束,财政部门并未深入审核单位上报的绩效目标,无法把控预算绩效管理指标、流程、权重层面存在的不足和缺陷[3]。
当前部分事业单位还存在保守思想意识,管理方法方式创新力度、创新意愿有一定欠缺,虽然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并从工作内容、战略方针层面提出改革与优化,但是具体实施效率不高,并未彻底发挥预算绩效管理作用。出现此类情况原因主要为,预算绩效管理时期,事业单位存在较强单一性、约束性,并未优化传统工作模式,无法深入处理新问题,影响工作效率与质量[4]。
预算绩效管理信息技术革新力度加大,技术类型较多,行政事业单位难以科学合理选择应用,缺乏现代化、信息化预算管理系统,无法有机整合预算绩效考核指标,为预算绩效考核提供支撑与帮助。部分单位在信息化手段应用中存在照搬其他单位经验的情况,脱离单位实际需求,造成绩效、预算分离,降低工作效率。
从实际工作层面分析,目前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单纯结合上级要求、国家政策制定的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前期工作,忽视考核监督,无法高质量使用考核监督结果,难以约束与显著预算绩效管理行为、发挥考核结果导向功能,不能纠正与解决预算管理过程中缺陷问题,进而影响预算绩效考核质量水平[5]。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无论是在预算绩效管理层面,还是在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实际应用层面,单纯建立一个制度框架,并未积累充足、丰富实践经验,无法做到完善和总结,难以系统化应用预算绩效评价结果。部分单位在预算绩效评价时期,评价标准不合理、不科学,所采取的自评模式有着一定主观性,造成评价结果与项目情况不相符,为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全面应用带来一定挑战和约束。
完善、健全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高质量落实预算工作的基础和前提,需要结合战略化发展目标,综合考量单位发展需求,构建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一是分析当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实施情况,总结工作教训、经验,编制预算绩效管理手册,做好战略规划,精准界定预算绩效管理涵盖的范围、内容,保证工作完善、合理,上下游互相配合[6]。同时,结合过往经验设立指导细则方针,为实践工作开展提供引导,消除、改善传统预算绩效管理“无所依”的局面,严格控制资源、资金,系统化预测行政事业单位风险隐患、现金流状态、实际利润率等,在全员性、全方位、全过程投入的同时,不断提高管理执行合理性、科学水平。
二是进一步强化预算绩效管理的信息监督与交流效率,建立一套规范合理信息交流沟通互动机制,在明确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目标基础上,通过信息交流沟通,保证预算绩效管理深入开展。
预算绩效管理涉及内容多,影响范围大,与各个部门、各个岗位人员工作密切相关,为保证绩效预算管理实施质量,需要前期设立精准的预算绩效目标,以推动预算绩效管理稳定运行。
一是精准界定预算绩效管理目标原则,管理目标主要包括收入、支出的管理,所以需要统筹设计、系统化预测收支层面预算目标,在保证运转、保护民生、维护项目建设资金、保证重点的基础上,遵循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理念,避免出现盲目举债而加大政府债务偿还压力。
二是明确预算绩效目标流程,目标是指单位在配置资源条件基础上需要实现的经济、政策、生态治理、社会治理目标。可见,预算目标设计并不是依靠财务部门就可完成,而是要做好顶层设计引导,从整体层面出发,规范合理设计预算目标流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明确要求财务部门整合收集历年项目信息、财务数据信息,并采取现代化软件、数据模型分析数据信息;要求其他各个部门机构结合职责任务,提出预算目标设计建议,为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提供支撑;构建预算绩效评估小组,或者正式引入第三方机构,对重大政策方针、项目活动展开事前评估,以保证绩效目标设立的可行性、规范合理性。
预算绩效管理难以单纯依靠财务部门完成,需要促进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配合,实现全面掌控、系统化处理预算资源,预测内外部风险隐患,让潜在危机与风险隐患所诱发的损失降低,将风险转变为发展机遇,促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深度开展。
一是研究预算绩效管理实际状态,制定详细、完整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防范各个环节与流程中潜在的纰漏、风险,例如:防范数据信息共享、集体化处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性、规范性问题等,把握细节与流程衔接,保证单位各个部门协调发展。
二是设立预算绩效管理方案,精准界定职责义务、工作流程,结构化细化、分解工作,为不同部门、不同岗位搭建沟通桥梁与路径,形成整体性、全面性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态度和意识,处理、解决绩效预算管理中存在的约束和困境。
三是遵循流程标准化原则理念,编排设计预算绩效管理时间表,精准界定预算绩效各个环节、流程时限,通过信息化数据传递、共享平台,把业务数据信息同步到预算决策管理层,实现数据实时分析与记录,助推预算绩效管理全面化、精细化、系统化实施。
近年来,现代科技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提供极大帮助与支撑。
一是需要尽量在事业单位内部加快建设财务信息共享平台,健全预算项目库,保证各个部门机构可结合历史实际规范合理实施预算工作。
二是充实与细化预算绩效管理指标库,收集预算标准,规范量化信息公开、执行进度考核标准,结合部门分类情况将预算绩效指标与预算编制平台系统、编制软件结合,规范性、强制性固化管理流程。
三是合理引入大数据、云计算等,将单位部门发展规划与绩效目标配合,使用大数据对比查询,科学合理预算资金需求和匹配程度,让绩效评价指标、目标设计得到系统化设计。
四是在行政事业单位与第三方机构之间构建桥梁,引导第三方机构系统化参与预算绩效管理,借助第三方机构信用平台与绩效评价模式,引导第三方机构系统化、全方位参与预算绩效平台,为单位各个部门选择第三方机构提供一定信息支撑,为预算绩效管理提供全新动力资源。
结合预算绩效管理的约束需求,引入现代化设备与管理系统,实现实时监督评估。一是设立“智能预测、动态管理、逻辑评估”的预算绩效联网监督管理评价系统,引入大数据管理思维,完善预算联网监督评价设计,让监督评价可以逐步从“台前”朝向“幕后”转变发展,借助预测警示指标系统展开对标控制管理,让考核监督评价能力与范围扩大。特别是借助大数据比对资金分配合规性、合理性与科学性,明确项目适用状态,组织展开事前事中干涉预警,及时发现遇到的问题规避各类风险。
二是精准界定联网监督评价职责主体。预算绩效管理并非财政部门的任务,需要设立多方有机联动配合的数据信息系统设立体系,特别是单位管理决策部门可借助大数据、现代科技合规合理判断,审查、考核监督预算,审计部门可借助工具设备事前、事中、事后组织展开全方位监督审计。
三是健全激励体系,数字化、现代化考核绩效管理工作,设立容错纠错、正向激励,进一步发挥工作人员主观能动性。可借助系统化平台将评价结果、指标细化转变为百分制量化评价考核办法,将用人标准与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结合,为能力优异、踏实情感的单位部门提供激励。
四是借助新媒体与互联网科技,借助微信公众号、现代网站、短视频平台等,按照要求为社会依法公开预算绩效管理状态。通过数字化问政的手段,引导社会公众积极主动参与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当中,提升社会参与度和关注度,为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供一定压力,也让公开透明目标深入落实。
预算绩效评价是管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评价结果的应用将会影响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逐步强化对这一层面研究力度,促进预算绩效评价管理系统化、科学化应用。
一是健全预算绩效考核体系,不仅需要精准界定绩效考核指标、考核内容、考核方法、考核周期与实际评价结果等,还需要对工作人员展开激励引导,鼓励一线工作者主动对接预算绩效目标,让目标能够有序落实。
二是构建预算绩效通报机制,通报表彰绩效考核优秀单位部门,对绩效考核结果不够优异、预算结果执行存在一定偏差单位,则可借助问责、约谈等模式展开监督,并要求其限时整改。
三是把单位预算绩效考核结果与项目资金分配调整、支付资金配置等整合,重点提升预算管理中绩效考核结果权威性与约束力。
四是把绩效考核结果与行政事业单位干部政绩、公务员考核以及职工晋升有机整合,以改善工作人员职责意识与态度,让其规范履行自身职能,实现单位内“比、学、赶、帮、超”。
综上所述,伴随着行政事业单位转型发展进程加快,对于预算绩效管理提出更高要求,需要对其进行重点关注,结合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健全管理制度体系,完善预算绩效目标,引入新型互联网技术,改善预算绩效管理模式,实时展开监督评价,高质量使用监督评估结果,促进各个岗位与部门更好履行自身职责义务,为行政事业单位资源配置使用提供良好支撑,发挥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