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欣悦
(福建省交通科技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福建 福州 350004)
随着市场经济压力不断增大,外部竞争越发激烈,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受到巨大挑战,部分国有企业开始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在此背景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积极探索转型升级,通过财务共享中心、资金集中归集、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等方式,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
在部分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改革发展、推陈出新的同时,仍有部分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还停留在传统管理模式上,管理方式单一、成本核算不准确、资金管理效率低等问题凸显,导致财务支持决策能力不强,难以跟上企业改革发展的步伐。因此,国有企业需要结合业财融合管理理念,创新财务管理模式,稳步推进财务转型,构建科学合理的财务管控体系,发挥财务引领价值。
国有企业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强化财务管理水平是一项重要工作。目前,业财融合是强化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国有企业通过推进业财融合,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财务在各环节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经营业务发展愈加复杂,财务人员面临的问题更加具备多样性。推进业财融合,加深财务人员对企业生产经营全流程的认识,有助于改善企业成本管理、预算管理、资金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是国有企业通过推进业财融合,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在信息化水平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加快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是必然趋势,企业积极提升信息化水平,构建业财信息数据库,实现业务与财务数据信息的共享,将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以数据化、模型化等维度呈现,强化建模分析比对,通过数据碰撞让问题现形,对企业生产经营、项目投资、开拓市场等各项业务活动提供高效管理支持。
三是国有企业通过推进业财融合,提高企业风险防范能力。随着企业业务多元化发展,财务部门更要积极参与企业的业务流程,对企业生产、经营等环节的风险因素加强分析和控制,达到事前预知、事中管理、事后监控的全面监管,把握业务关键控制点,建立全过程跟踪管理体系,实现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有效规避企业风险。
四是国有企业通过推进业财融合,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在业财融合模式下,财务人员深入业务、市场和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管理,积极提升自身的经济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业务人员不断增强财务管理意识,增加业务与财务的有效沟通,提升工作效率,为决策者提供更加科学的管理决策建议,促进企业更加稳健的发展,实现企业管理目标。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相较于其他企业,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更加复杂、更加专业、更加细化,国有企业管理层更应高度重视,积极转变财务管理理念,针对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好分析,制定改进措施,推进财务转型升级,提升管理效率。从目前的国有企业的财务转型工作来看,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财务部门作为企业内部服务型部门,难以为企业创造价值和利润,因此国有企业领导层对财务管理工作重视度不高,尤其对财务转型升级工作提供支持较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国有企业管理层认为财务转型升级会增加经营管理成本。在上级考核任务重的背景下,财务转型升级需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来推进信息化建设、构建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等,导致国有企业领导层不愿意主动推进财务转型升级。
二是国有企业领导层对财务转型升级的认识不全面。大多数国有企业领导层认为财务转型升级只是一个阶段性的工作,制定某项措施和方案实施即可,后续不需要持续跟踪和优化,导致财务转型升级的进度非常慢,财务管理环境不太理想,同时,财务转型升级缺乏财务人员深度参与。
财务转型升级不仅需要财务人员提升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构建整体性管理思维,加强与业务的融合。但目前,财务人员还是停留在自身的工作职责内,难以跳出会计核算思维,从国有企业的整体性角度来考虑问题,尤其在高度、广度、深度等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财务转型升级难以达到理想的境界。
当前,国有企业普遍存在层级较多、管理链条长、职能交叉、子公司多等问题,不利于企业升级转型:一是业务和财务系统存在脱节。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业务和财务系统仍处于相对独立的运行状态,主要还是原来传统的纸质材料来传递、核对数据,相关信息难以实现有效传输,经常会出现数据重复统计、数据统计时间较长、数据统计错误等一系列问题。
二是国有企业业务和财务部门人员沟通存在脱节。业务不懂财务相关流程,财务更不会站在业务角度思考问题,经常出现难以沟通的问题,大大降低工作效率。
如国有企业每年度开展的预算编制工作,需要各业务部门合理预计本部门相关预算数据,但业务部门对预算工作认识不全面、不重视,导致上报的预算数据不准确、数据不合理,而财务部门作为预算数据收集汇总部门,在审核数据时难以全面把握,导致预算精准度不高、预算管理水平较低。
业财融合的推进需要依托于信息技术,但是目前很多国有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较低,财务转型升级进度非常慢,主要表现在:一是国有企业业财融合涉及的信息化系统有待优化。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很多国有企业投入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其最终目的是为企业提供高质量财务信息,但是受限于企业管理层意识、企业整体经济实力等原因,导致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缺少多样化、多元化的管理模型和运用方式,没有充分与日常工作有效融合,反而加大系统使用者的工作量,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增加业财融合管理的难题,降低财务转型升级进程。
二是国有企业信息化运用水平有待提升。一方面技术人员自身专业素养存在短板,在实际工作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分析挖掘的能力还不足,另一方面财务人员信息技术运用意识不强,不善于在实际工作中提出软件开发及运用的完善需求,缺乏信息化技术思维,难以站在信息化角度来思考财务工作,导致信息化建设缺乏一体性。
在我国改革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以战略目标为基础,国有企业领导层围绕企业战略目标,从企业整体性出发,建立财务转型管理方案,稳步推进财务转型升级,按阶段完成各项工作。
目前,很多国有企业难以将战略规划与财务转型升级联动起来,财务人员没有领会两者的重要影响,财务转型升级难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例如,当国有企业经营战略明确规定未来信息化方向发展,财务转型升级就需要根据信息化管理目标来制定细则,但因财务人员信息化意识薄弱,未能围绕信息化发展制定财务转型升级方案,只是按照短期目标来推进,未从长远角度、企业整体发展考虑,影响企业信息化战略发展的进程。
同时,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一直未结合内外部新环境进行更新,仍停留在传统的财务核算管理模式,对财务转型升级工作也带来了制约,如国有企业的业务不断拓展,下属子公司众多,但是国有企业仍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难以实时了解各子公司实时资金情况,导致国有企业整体资金使用效率较低。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国有企业财务转型升级中还是存在一些较凸显的问题,这些问题很多来自管理层的意识层面,也有部分来自具体执行层面,所以国有企业管理层应全面认识到财务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制定管理方案稳步推进。
国有企业要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转型升级,首先,必须提升对业财融合工作的认识,国有企业管理者也需要改变原来的管理思维,优化财务管理模式,从企业未来发展角度出发,积极听取财务人员意见,支持财务转型升级,满足财务转型资金投入需求,持续关注企业财务领域的改革创新。
其次,加强顶层设计,合理确定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构建业务和财务相互渗透、业财融合的运行机制,从而确保财务人员对企业全流程的风险控制,促进企业融合发展。
最后,国有企业财务转型升级需要每一个财务人员提升自身站位,从企业整体角度去考虑问题,不要仅局限于财务管理范畴,需要全面了解企业每个线条的业务,培养全局观念,深入参与业务,分析业务各个环节,从财务专业角度来,为经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随着国有企业业务规模和范围的不断扩大,集团化管控模式的深入推进实施,传统核算型财务管理已难以满足国有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落实战略、支持业务、创造价值为目标的财务管理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在此背景下,国有企业需要持续推进财务改革,优化业财融合管理流程,建立顺畅的业财交流渠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全力推进业财融合一体化。财务人员跳出自身工作职责边界,积极了解企业业务情况,将财务语言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语言,更好地提出专业建议,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与价值。业务人员也要加强配合和支持财务工作,积极反映业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和完善沟通机制,积极响应业财融合,建立业财融合一体化管理体系。
二是加强财务与业务信息传递。国有企业需要以财务服务业务,以财务监督经营,建立业财间顺畅的交流渠道,对各部门掌握的数据能及时传输和共享,有效降低数据重复统计和管理成本,业财之间能互通有无,实现信息数据的高效、快捷传递,助力经营战略目标实现。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财务信息化建设是当前财务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业财融合的背景下,财务人员需要依托于信息化技术,推进业财信息化建设,构建业务与财务系统信息化交流平台,打破企业内部信息壁垒,从而实现科学统筹与合理调配,实现财务管理的良好转型,促进国有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凸显国有企业的综合实力。
另外,在现代企业管理方式中,财务共享中心作为业财信息化建设的核心部分,是很多大型国企信息化建设主推的工作。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一种创新的管理模式,通过会计科目、核算规则标准化,提升财务处理效率,促进业务与财务的有效结合,为企业高层进行战略决策提供更多支持性分析。
此外,在业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国有企业应重点关注财务信息化管理模式和具体运用方式,建立起自动化管理报表体系,通过图表、图形等多元化形式将财务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深层次挖掘各项数据背后价值,防范经营活动过程中的风险,充分发挥数据价值作用,促进财务业务规范化、精细化、规模化、系统化的目标实现,为企业高层进行战略决策提供更多支持性分析。
国有企业财务转型需要从整体角度考虑问题,充分结合企业战略目标,树立财务转型升级战略观,转变财务管理模式:一是构建战略财务体系,紧密围绕企业未来发展战略,构建全流程化、全过程管理的职能体系,并根据战略发展的需要,动态优化战略财务功能配置,如以企业战略管理目标为基础来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进而细化各个阶段的考核目标,并分配到各职能部门,全面落实企业战略管理目标,建立全过程跟踪预算体系,实现各工作环节的闭环管理。
二是需要对现有财务管理模式做出改变,优化财务架构体系,创新财务管控方法,打造多维度、多体系的财务管理新模式,对财务管理的每个环节工作进行高效管理,梳理各环节、各层级工作流程,适时推进资金归集、财务共享、业财一体化等新型财务管理模式,促进业务、财务协同管理机制,实现企业资源有效配置,全面提升国有企业价值创造能力。
随着国有企业业务拓展以及管理结构优化,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也更专业和复杂,原有的财务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应当前国有企业的管理需求,财务管理需要改变传统的财务核算模式和事后型管理模式,实现财务管理升级。国有企业在财务转型升级过程中需要融入业财融合思想,以业财融合为依托来实现整体管理协同发展,充分发挥财务管理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