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注重课程内容与生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注重听说读写的整合”,并设置“跨学科学习”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强调“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跨学科写作正是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究、交流等不可或缺的任务形式,是“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跨学科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整合各学科、生活等方面的资源,帮助学生拓展写作素材,激发写作兴趣。学生在进行跨学科问题探究时,能改变学习方式,促进深度学习;教师也能改变教学行为,使评价方式多元化。可见,开展跨学科写作教学具有实践意义。下面,笔者将结合教学案例,论述如何在任务群视域下进行跨学科写作的主题探寻及路径设计。
新课标分阶段设定了“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主题,这为跨学科写作的主题探寻提供了重要参考。为了丰富跨学科写作的内容,笔者结合已有研究和实践经验,梳理了跨学科写作主题的探寻策略。
教材是跨学科写作主题探寻的主要依托。这里的“教材”一方面指的是统编语文教材,另一方面也指其他学科的教材。教师在备课时,要有单元整体意识,要关注单元主题与其他学科相关联的内容,要有敏锐的跨界整合意识,善于进行跨学科写作的内容整合。
首先,写作主题可以从教材中直接选用。在统编语文教材中有部分内容可以直接作为跨学科写作的主题。比如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单元:三下“中华传统节日”、五下“遨游汉字王国”、六下“难忘小学生活”等。这些综合性学习主题鲜明,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适合作为跨学科写作的主题。其次,语文教师要与其他学科教师加强沟通和交流,善于发现其他学科中可以进行开发和整合的写作素材,探寻不同学科教学内容中的相通点。例如,在教学三下第四单元时,教师可以根据“留心观察,发现自然奇妙”的人文主题,以及“观察事物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的语文要素,将习作内容与科学课中的内容进行整合,设计关于绿植养护或泡发豆芽的观察日记等跨学科写作任务。
新课标还倡导学生要“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领域”。教师要注重现实世界中学生身边资源的开发,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探寻学生对社会问题有话想说的表达需求点。
对新课标中关于“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我们会发现小学阶段的内容主要包括校园生活、文化传承、未来生活等几个方面,活动形式逐步进阶。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创意设计、参观体验等形式进行跨学科写作训练,提升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
在参考新课标的同时,教师要做有心人,敏锐地发现和捕捉学生生活中那些值得探讨和反思的现象,引导学生进行专题探究。例如,笔者结合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况,选取大家熟悉的“追星”现象为话题,整合道德与法治课程,设计“今天,你追星了吗?”跨学科写作课。学生通过搜集自己喜欢的明星资料、观察崇拜的明星的长相、畅谈崇拜他们的原因、讲述明星背后的故事以及得到的启发等系列任务,思考什么样的明星值得崇拜?在梳理、探究、交流的基础上,学生进行创作。这既达到了让学生训练写作的目的,又让他们理性思考了“追星”现象,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可谓一举多得。
新课标把文化自信置于核心素养的首位,“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中也包含多个与文化相关的主题。每所学校所处的城市都有独特的地域文化,这为跨学科写作提供了丰富的主题和资源。教师可以根据地域特色和学校文化设计具有不同文化特点的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对某种艺术、文化进行专项研究,并进行习作成果分享。如南京的学校以“石头城”“世界文学之都”“六朝古都”“带你游南京”等为主题进行任务群的设计,淮安、扬州的学校可以设计运河文化、淮扬菜系等主题的任务群。再比如,靠近茶山或有茶艺教室的学校可以设计“茶如人生”的跨学科学习活动。学生通过聊一聊、赏一赏、闻一闻、品一品、悟一悟等系列活动,明白饮茶既是一种文化,也是一门艺术,并用文字描述品茶的细腻感受,让习作成为学生的内心需求。
选定跨学科写作主题后,如何将这一主题设计成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的学习任务群?下面,笔者从情境、活动、任务、评价四个方面来阐述任务群视域下跨学科写作的路径设计。
语文学习的情境源于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真实需求,服务于生活中的真实问题,锚定生活中的真实事件。例如,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乱扔垃圾、工厂排放废气、污水等现象,笔者结合六上课文《宇宙生命之谜》《只有一个地球》、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以及统编《道德与法治》六下《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的教学,以“爱护地球家园”为主题,创设了如下真实问题情境:《流浪地球》系列电影的热播,引发了我们对地球环境的热烈讨论,有人说若地球毁灭,我们可以移居其他星球,这真的可行吗?引导学生思考生态保护等问题。
任务群视域下的跨学科写作是由主问题驱动,通过若干相互连贯的小问题来实践的写作群组。再以“爱护地球家园”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为例,在创设了“是否可以移居其他星球”的情境之后,笔者设置了多项具有连续性的语文实践活动,包括“地球情况,我了解”“生态环境,我调查”“生命之谜,我研究”“爱护家园,我倡议”“保护地球,我演讲”。例如,阅读《只有一个地球》,并通过网络搜集、整理与地球有关的资料;在统计分析、阅读资料、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撰写调查报告、倡议书、演讲稿。多样化的连续性语文实践活动,学生既经历了真实的学习过程,又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进行搜集、梳理、阅读相关资料,调查世界各国的环境污染现状,并形成相关统计结果等系列实践活动后,笔者设计了作文“地球的自述”、科幻作文“移居火星”、“地球生态破坏”调查报告、“爱护家园”倡议书、“只有一个地球”演讲稿等多种写作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判断,然后再进行真实的社区倡议宣传、校园演讲等系列活动,做到知行合一。
表现性评价,就是要对学生在真实任务情境中表现出的问题探究与解决能力、语言运用与表达能力等多种实践能力,以及呈现出的作品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主要目的在于以评促学。例如,在演讲任务中,演讲稿的完成不代表结束,而应将演讲稿用于真实的演讲,让学生切实体会写作时以什么身份写?为什么要写?写给谁看?用什么文体写?用西南大学荣维东教授的“交际语境写作”的观点来讲,写作既要有话题,还要有角色、对象、目的、方式,即有读者意识、角色意识、目的意识、文体意识。因此,跨学科写作的评价应该既关注最终的作品,又要关注学生参与探究的过程,还要关注在综合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否得到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