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镜花缘》中的那碗稻米饭

2023-12-09 08:11李登年
餐饮世界 2023年11期
关键词:李汝珍镜花缘海州

文、图/李登年

“一斤葛藤粉,一斤云雾茶,二斤香稻米,哪里来的客人都会记住连云港”。当年老市长祝斌的一句戏谑之词,成为连云港土特产、名特优最够味道的官方品牌代言。读了《海州有部镜花缘》,方知早于老市长一百多年前李汝珍在《镜花缘》中的“带货”,更是最富意境的立言传世。

“一粒米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河”。

稻,一年生草本植物,多宜水田,故名水稻。子实谓稻谷,稻谷去糠皮为米。民以食为天,“食”字的本义是集众米做成的饭食,《说文》曰:“食,米也”。《尔雅》解“粮食”:“行道曰粮,止居曰食,谓米也。”米面粮油居家必备,“食稻、衣锦则以人之极乐,以稻味尤美故也。”植稻食米,蒸饭煮粥,饭之主食,自古人们把稻米视为上等食粮。

先从一碗米饭说起

一碗米饭何足为奇?

我国是稻、粟主要农作物的发源地,人类将野生杂草培育成五谷杂粮,是人类改天换地破天荒的伟大壮举,正是五谷孕育人类文明。我们今天一日三餐的主食尤物大多从遥远的历史走来。《镜花缘》“每设事端,以寓理想”,其中对木禾、稻树、清肠稻的奇思妙想,尽管极度夸张,始终没有脱离一个“缘”字。缘非天定,皆为人为,《镜花缘》的精彩,缘自李汝珍对古海州老板浦这方热土的情缘执念。

《镜花缘》作者李汝珍,直隶大兴李各庄(今隶北京)人,其兄李汝璜在乾隆四十八年(1783 年)任海州板浦盐课司大使,直至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卸任,仍留居板浦。李汝珍随其兄“从宦海州板浦”“久作寓公”。其间写成“与万宝全书相邻比”的奇书《镜花缘》,是古海州的山海奇观为他的创作带来灵感,是当地人“讲古讲古,讲到板浦”的口口相传丰富他的原始素材,更是“盐池汇宝”“岁产百万金”的物产资源、风土人情、食俗习尚让他书中的故事情节生动鲜活,独特不凡。在连云港民间有一个流传,说李汝珍在板浦饱食云台盛产的芒稻米做成的香米饭,思路洞开,偶发奇想,将其塑造成书中的神稻仙米。此传虽无考证,但也绝非无中生有。大车梗蒸米做饭“香满庄”的赞誉,芒稻煮米为粥,“挑起三层油皮”的形容,史载有据,千真万确!

奇妙至极稻米饭

古今中外,大凡搜肠刮肚,总能找到一个异想天开的话题。镜花有缘,缘自神稻仙米诸多的罕见之物。《镜花缘》中提到的木禾、稻谷树、清肠稻及做成的米饭“其所美者的神奇”。

第九回讲到“木禾”:“登时都至崇林。迎面有棵大树,长有五丈,大有五围;上面并无枝节,惟有无数稻须,如禾穗一般,每穗一个,约长丈余。唐敖道:‘古有木禾之说,今看此树形状,莫非木禾么?’多九公点头道:‘可惜此时稻还未熟。若带几粒大米回去,因是窄见之物’”。

△李汝珍(约1763—1830),字松石,号松石道人,清代小说家、文学家。人称北平子,博学多才,精通文学、音韵等,现存最著名的作品是《镜花缘》。

第五十一回讲到“清肠稻”:“俺找到了,二人进前观看,只见那米有三寸宽,五寸长。唐敖道:‘这米若煮成饭,岂不是一尺长么?’多九公道:‘此米何足为奇!老夫向在海外,曾吃一个大米,足足饱了一年。’林之洋道:‘这等说,那米定有两丈长了?当日怎样煮他?这话不信。’多九公道:‘那米宽五寸,长一尺。煮出饭来,虽无两丈,吃过后满口清香,精神陡长,一年总不思食。’”“后来因闻当年宣帝时背阴国耒献方物,内有‘清肠稻’,每食一粒,终年不饥,才知当日所食大约就是清肠稻了”。

《镜花缘》中“木禾”“稻谷树”的意想缘由:

所谓“木禾”是一种神奇的“稻谷树”,此树结稻,穗粒饱满,米粒多且大。古籍史载,累牍连篇。

《山海经》对树禾结的稻谷称之为“木禾”。《海内西径》说:“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

东汉张衡《思玄赋》中记有“发昔梦于木禾兮,谷昆仑之高冈”句。

唐代崔融《瓦松赋》亦言:“高宁我慕,无木禾之五寻;卑以自安,类石蒲之九节”。

木禾、稻谷树,将一年生的草本意想为多年生的木本植物,是人类对“食为天”的敬畏,对“食无忧”的期盼,无不反映农耕社会落后的生产力水平下,人们对丰沛食物的祈求。古有炎帝“以乐尧舜道,同是耕莘夫”,也有“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足见古人乐享农耕的承前启后。《镜花缘》对木禾、稻树的臆想,不是李汝珍游思妄想,而是人们对“足食”的迫切期盼。渴望可期,梦想成真。如今,水稻之父袁隆平禾下的乘凉梦,“放卫星”年代童子禾上乐翻天的漫画,体现人类对生存智慧和生命的尊严,见证人们心想事成的现实。泱泱大国,14 亿人口,谷物基本自给自足,国计民生,粮食安全,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因怜谪贬来沧海,愿献‘清肠’续旧缘。”

《镜花缘》中所言的“旧缘”,缘自仙稻米缘。第五十一回“走穷途孝女绝粮,得出路仙姑献稻”,将木禾、稻谷树收获的“清肠米”转化为一种“米缘”。

书中记有:“道姑道:‘小道化缘,只论有缘无缘,却与别人不同;若逢无缘,即使彼处米谷如山,我也不化;如遇有缘,设或缺了米谷,我这篮内之稻,也可随缘乐助’”。道姑献稻,“疏添弱力者为缘”;镜花有缘,“因缘和合而生米”。米缘乐助,博施济众,《镜花缘》将人类生存的需求上升到因缘结果的精神层面,这是李汝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理想社会的追求所流露的真情实感。

稻花流脂俱丰实

稻,人类文明的种子,米,华夏文明的母语。大中华,以米为部首的汉字130 余个,除了一碗碗米饭的质朴慰藉,米制食物多达百余种。中国原始农业的发明大约在距今近万年前,最早种植成功的谷物主要是粟、黍和水稻。人类与饮食俱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七千年前栽培的晚籼稻,新石器遗址中发现的稻粒、稻壳等稻作遗存,甲骨文中稻、禾、麦、稷字的出现都证实我国是栽培水稻发源地之一。在众多先秦烹饪史料中,有许多关于植稻食米的记载:

《山海经》中记有“因《楚辞》而造者未是;所载祠神之物多用糈(精米)”。

《诗经·周颂·丰年》亦载:“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稌即稻、糯谷。廪,谓米仓,其亿、秭均为数目众多。周成王时,秋后五谷丰登,祭祀祖先,祈降福祉,新米作饭不可或缺,且要米粒完整、饱满。

《周礼·天官》中的“珍用八物”即周代八珍,指八种稀有珍贵的食物,是中国古代最早宫廷宴中美味佳肴的顶配。其中的“淳熬”即“煎醢加于陆稻上,沃之以膏,曰淳熬。”肉酱浓汁浇稻米饭上,如今日的盖浇饭。

《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到“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见证了长江中下游及南方地域植稻食米的农事食尚。古有“九州”之分,无论“东南曰扬州”还是“海、岱及淮惟徐州”都“其谷宜稻”。西汉焦赣《易林·鼎之颐》中言及五谷对人类的贡献:“东行稻麦,遂至家国,乐土无灾,君父何忧”。唐代杜甫《忆昔》诗亦言:“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充分证实“仓中有粮,心中不慌”这一人类生存依赖的硬道理。

人类与文明结伴而行,稻谷与人类形影不离。一饭一粥果腹疗饥,一日三餐无米不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实属无奈,“古来贤达士,初亦愿躬耕”,都与稻谷有着千丝万缕的心绪情结。孔子穷乎陈蔡间,颜回索米炊洁饭,魏晋名士煮米出彩花样多,唐僧西天取经斋食“大米控”,宋真宗头等大事不忘“一碗米饭”,东坡狱中寡食“三白饭”,宝玉厌食茶水泡饭开胃口,翁同龢与百官共食咸菜就米饭……当今盛吃“金包银”,分明是扬州蛋炒饭!

极目苍梧 喜看稻菽千重浪

《山海经》称“郁州从苍梧徙来,有南方物”。稻谷名列其中。

古海州水稻种植的历史久远,将军崖岩画“人与禾苗图”,海州二涧新石器遗址中的稻壳,东海焦庄遗址中炭化的谷粒,赣榆盐仓城遗址中的稻谷残存……都证实原始农业时期这里稻植的史实。在海州多部古籍史载中更为详实:

《隆庆海州志》中记载的植稻品种有“稻、糯两种,有早、晚熟”之分;

乾隆《云台山志》的“物产”“谷属”中有“稻有籼稻、芒稻、糯稻三种”且“三种名色各别”。其中言及的云台“水流村”到处呈现“万陇根深云子密,一畦花落稻子多”稻香溢陇的丰收景象。

光绪《朐阳纪略》特别提及云台“有一种稻米,煮粥米长半寸,香甜肥嫩,古长腰米也。”

云台山植稻的三大优势:气候温和、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气韵天成,锋芒毕露。

《云台山志》将这些优势逐一呈现:“水自峰顶,流入平洋,民田近涧,恒资灌溉”“四山回合,流水灌田,民勤土美,无异江南之塘田地”。

《朐阳纪略》还有同样记载:“云台山地力壮,稻米最美。田如方罫,涧水能引,雨水能停,资以养稻,故米异常”。

郁郁苍梧,云台人家“种稻三十顷”“稻可供饘粥”。在云台山众多优质稻米品种中,当数“芒稻米”“大车粳”名气最大,早在明清时就为皇家贡米。在清代7 大项20 品贡米中以其米粒长、色微红、糊化度低、胶稠度高、味香醇适中而声名远扬。在连云港民间流传的“芒稻米弄干饭锅中炖鸡蛋”的戏词,“挑起三层油皮”的形容并非夸张,而“一粒一半之一半”的熬煮,并能“数日不饥”的神奇,却是《镜花缘》在张扬!回到现实,以云台山温水河芒稻米为例,蒸米为饭“香满庄”,煮米为粥“油汪汪”。饭熟天然清香,“饭粒如同碧玉,久服以益寿”。爆米成花“锅抛黄金粟,翻成白玉花”。更有甚者,“一升可作两升用,两日堪为六日粮”的食用价值,“有客只须添水火,无钱不必问羹汤”的适用范围,被人们争宠善待。难怪“半是渔人半种田”的云台山人炫耀云台芒稻米做成的米饭,不用“就菜”,空口能吃三大碗,还想再添,锅中锅巴早光光。

食物的转换,美味的传承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坚守。1989 年花果山乡小村村民朱开忠在羊石山的山涧间种有二三百平方米的芒稻大车粳一举成功,被江苏省农科院收入国家种子库,育成优质稻新品种连粳一号得以传世广为推广。以云台“大车粳”为父本,以新疆[7266 号]水稻为母本杂交成的[79-122 号]水稻,不仅遗传了父本的血统、母本的特质,还彻底改变低产量的不足,平均单产可达500 公斤以上,并在太湖流域、巢湖地区等30 多个县扩大种植。八九十年代赣榆水稻单产居全国1000 多个产稻县之首。土城选育而成的“双城糯米”在1985 年农牧渔业部召开的“全国稻米评选会上评为国家优质米”。“福如东海米,天成好味稻”,东海大米名不虚传,以其“柔软油润,浓香持久,米粒晶莹,口感绵软有弹性”,被国家批准为“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程”。

猜你喜欢
李汝珍镜花缘海州
近代海州城市中心的转移与发展困境
江苏省海州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
镜花缘(视频)
《镜花缘》,果真一番镜花水月?
《海州绣——十二生肖儿童吉祥玩具》
海州刺綉
镜花缘(13)
镜花缘(2)
镜花缘(1)
镜花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