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生长

2023-12-09 09:29杨晓洁
大理文化 2023年12期
关键词:包谷蚕豆向日葵

●杨晓洁

蚕豆花儿开

蚕豆又叫胡豆,据说是张骞出使西域带回的,它的故乡在遥远的巴勒斯坦。这种生长在寒冬里的作物,对我们这代人而言,却有太多暖融融的甜蜜。

冬天的太阳总是匆忙,来得晚,去得快,老家的房子在背阴的山坡,缺衣少穿的童年感觉总是特别冷,放学回家,离天黑还早,太阳却已经跑到对面的山上,高高的对门山像一堵巨大的照壁,太阳沿着照壁慢慢往上爬,等最后一抹阳光翻过山顶,天才黑。

临近过年,做裁缝的妈妈总是特别忙,忙着给四乡八寨的乡亲们缝制过年的新衣。一台老掉牙的缝纫机放在堂屋楼上,那个有楼板的祖宗堂前,那个声响,时常伴着母亲轻轻哼唱,唱得最多的一首歌我至今记得: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哟,十八岁的哥哥坐在河边,东风呀吹得那个风车转哪,蚕豆花儿香呀麦苗儿鲜……

那时候,放学后,几乎是一村子女孩都要做的一项家务劳动就是为自家饲养的猪找猪食,这在别的季节也不是什么难事,漫山遍野生长的杂草大多都可以喂猪,可以当猪食。但在寒冷的冬天里,在短短的傍晚,要找够家里那几头嗷嗷待哺的猪足够的食物,对于贪玩的孩子也真是一件难事。广袤的田野早已一片萧瑟,田埂上的车前草,水沟边的香香菜也不多了,唯有蚕豆地里还有嫩丝丝的灰灰菜,等大人远远呼唤着回家吃饭时还找不满一背篓猪食草的,也会顺手摘几把豆苗,当然这回家后是会挨骂的。

白天一天比一天短,天气越来越冷,感觉蚕豆的花就是那样被冷开的,等到家家户户都在做咸菜、炒米花、杀年猪,准备过年时,蚕豆花在寒风中缓缓绽放了,田野会在瞬间热闹起来,蜜蜂在花朵间嗡嗡地叫着,飞来飞去,记得有一首古老的歌谣:“萝卜花呀白如银,菜花落地像黄金,蚕豆花开黑良心……”蚕豆花簇生在主梗与小梗的腋窝处,盛开的淡紫色花朵的花托上有两对翅膀,上面一对相连的是浅浅的粉色带着紫色条状细纹,下面一对是两片相向外沿淡紫内侧黑色的花瓣。一簇簇生在叶片间,像小鸟一样飞成一串。关于蚕豆花“黑良心”好像还有故事,奶奶讲过,但我已经不记得了,只记下了蚕豆花憨憨的模样,蚕豆花的花瓣心是黑色的。

在那个缺少零食的年代,期待蚕豆花落,就像期待一场盛宴的开始,嫩嫩的青蚕豆是最早感知的味道。找到田间最早成熟的几个豆荚,剥开,粒粒翠绿的蚕豆躺在白生生的棉花一样的豆壳里,切一点过年时腌制的半干五花肉,只放一点点盐就清甜无比。

再过几天,成熟的蚕豆便多了起来,大盆的青蚕豆会焖在饭里,做成腊肉豆焖饭,既是菜也是饭,最好吃,在粮食紧缺的年代还可为接下来的五荒六月省下一些粮食。

除了做菜,青蚕豆还能用清水煮熟当零食,用竹签穿成串在火塘上烤熟了吃,还可以在野外烧“焖窑豆”。

等到了清明节,蚕豆最经典的一种吃法才闪亮登场,豆沙粑粑是老家上坟祭祖必做的一道油炸甜食,上坟祭扫首先要做豆沙粑粑,先祭山神、祭祖先,然后给老人、客人和孩子。摘一些那种豆壳微微有一点黄但又不太老,剥开青豆嘴上长出了一条黑线的刚刚好,先剥出豆粒再剥成豆米焖豆沙,制作工艺不算繁杂,但焖豆沙绝对是一项技术活。豆米放锅里,放一点水,水干豆米烂,诀窍是豆米烂,水干,同步,要不多不少,恰恰好,再将焖好的豆米碾压成豆沙晾凉后加红糖白糖拌匀,糯米粉用温水和面做皮,新鲜豆沙做馅,包压成馅饼小火油炸,等炸至金黄发泡又不炸裂时捞起。青豆米豆沙浓浓的鲜香,红糖的甜,糯米的粘结合在一起,完美。

蚕豆米和糯米粉还有一种做法就是直接将青豆米和在面里油炸,做法简单,但不及豆沙粑粑精致,一瓣一瓣翠绿的豆米嵌在炸熟的米饼里,像琥珀一样晶莹剔透,它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青蛙爬照壁”,很形象,纯纯的豆香很美味,蘸白砂糖也好吃。

等蚕豆的豆荚慢慢变黑,就到了蚕豆收获的季节。割倒的豆株一排排晾晒在田里,晒至干脆,收一抱干豆,在田边地角或是核桃树下,找一小块空地,加一把干草点燃,熊熊火焰里啪啪炸开的豆粒被一把核桃叶在燃到恰到好处时扑熄,留在地上一片黄灿灿的烧豆,所有参与烧豆的见者有份,每人一捧,嘎嘣嘎嘣嚼着,那是童年最好的零食。

等蚕豆都收回家了,大人也会在早饭或晚饭后,让我们撮一大碗干蚕豆,放在只有一半的破铁锅里铲一铲,利用灶膛里依旧通红的火灰焖上,只需一两分钟,一锅火灰炒豆就熟了。揣几把在兜里,上课的时候趁老师背对我们在黑板上写字,摸出一颗两颗,有时嚼出声响来,同桌的他在桌下悄悄伸过来一只脏兮兮的小手,不放几颗在他的手心就不缩回去。

等到栽秧的季节,栽秧的主人家会炒一锅炒豆,栽完秧,洗脚出田,给栽秧的人每人发一把,叫吃洗脚豆,是一种风俗。送到田边吃的晌午饭一定是老豆米温汤米线,吃晚饭时可能还有香香脆脆的凉拌兰花豆或是甜甜的豆米茴香汤。

蚕豆在春节前后到栽完秧一段长长的时间里,在农村,把缺吃少穿年代简单的生活演绎出太多别样的味道。

收获的更多干豆粒则多半喂猪,做骡马的精料,特别是在骡马作为山区主要运输工具的年代,要有足够的干蚕豆留给骡马,否则很多山货驮不出去,山外的日用百货,生产生活物资也进不了山。很多山区不通公路时,干蚕豆的意义如同现在汽车对汽油的需求,非同寻常。所以家家户户都养几匹骡马,都要种一些蚕豆。

蚕豆的前茬多半是水稻或是包谷,而蚕豆相对小春大面积播种的另一种作物小麦,至少要提前一个月播种,农事谚语说“处暑荞麦霜降豆”,意思就是二十四节气的霜降节令后,蚕豆就要播种了,而这个时候南方一年两熟耕作区,很多地方稻谷尚未收获,晚熟的包谷也还在地里,而蚕豆又要赶节令,所以蚕豆就有了一种与别的作物不一样的播种方式:套种。在水稻田套种叫点豆子,三五天前将稻田里的水开沟撤干,田土还软但不粘脚的时候用手指将一粒粒豆种顺着稻株的根部均匀压在稻田里,每粒豆子的四分之三在土里,四分之一露在外边刚刚好,十来天后蚕豆幼苗长到两三片叶子时,水稻收获,田里已是一排排生机勃勃的豆苗了。在包谷地里套种就简单一些,撒下豆种,浅浅锄一层土盖上,也是十来天后,包谷收了,砍去秸秆,地里茁壮成长的豆苗已然一片翠绿,这样的耕作方式,前后可以赢得将近20天的时间,可以有效解决茬口矛盾,使很多土地由一年一熟变成一年两熟,土地利用率成倍增长,农作物因为能在最佳节令内播种,便能有好收成。

蚕豆一生需肥不多,一般只在幼苗时期施一些农家肥,等再长大一点撒施一些常年烧火做饭积攒下的火灰,就足够了。而这些看似简单的耕作模式里,蕴藏着很多智慧,蚕豆的根自生很多根瘤菌,富含氮素足够满足蚕豆生长中大量元素氮的需求,火灰是纯天然的钾肥,不仅能满足蚕豆对钾的需求,还能起到保温和增强植株抗病能力的作用。

记得几年前的一个春节,在外工作的兄弟姊妹几家人一起回老家过年,大年初二,堂弟带着孩子们出去玩,等一群孩子兴高采烈飞奔回来,妹妹的儿子黑乎乎的小手,急不可待从洁白的衣服口袋里,掏出几包有些焦糊的青蚕豆,极其神秘地跟我说:“姨妈,给你吃一种你从来没有吃过的好东西。”我说:“我们就是吃这个长大的呀,并且我烧豆的技术比你们舅舅的好多了,不信,去问舅舅。”一群侄儿男女极度崇拜地看着我,半信半疑的样子。几位老人更是笑成一团:“大过年的,看这伙娃娃一个个都变成花猫了,新衣服都脏成什么样子了。”妹妹忙说:“不怕不怕,衣服脏了换一身就是了,他们难得有这种机会,开心就好。”堂弟跟在后边,手里还捧了一把烧熟的青蚕豆,说带孩子到地里烧“焖窑豆”去了,说想让孩子们也体验一把我们小时候的快乐,三十好几已为人父的他,一副童心未泯的样子跟孩子一样开心。

仰望玉米

玉米,这种来自墨西哥的禾本科植物,我国山区和旱区种植最广泛、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更多时候我们叫它为包谷。

有时候我都无法想象,在我们广大的山区,假如没有包谷这种作物,我们的山区会是什么样子,在今天,尽管它已经不是我们一日三餐的主粮,但在山区,包谷一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

在子女较多的那个年代,很多山区的生存模式基本是这样的:一个孩子长大,为他们娶媳妇,或招一个女婿,父母就算完成了自己的责任。孩子成家立业,要从一个大家庭分出来单过,通常要在山上选一块合适的地,先开荒开垦出一片生地,等雨水落地种上包谷,然后盖一间房,等第一季包谷收获,搬来简单的生活用品,养几只鸡,喂几头猪,放一群羊,牵来一头能耕地的老牛,一个新家就算正式安下了。来年因为养了猪鸡牛羊,包谷地有了足够多的农家肥做底肥,收成也会好很多,房前屋后慢慢种下李桃果木,堂前院落种上花花草草,包谷地边种满核桃树,一个山村农家就此走向正轨,走向美好。

种出来的包谷喂猪、喂鸡、酿酒,新家因此有了足够的肉食,有了甘醇的美酒。有酒喝、有肉吃的简单生活从此有滋有味。在我幼年的记忆里,包谷面做的饭一直是广大山区居民的主食,尽管口感相对今天所吃的大米有些粗糙,却也足以让我们免于饥饿,食能果腹,健壮成长。

我国玉米栽培史不到500年,它却以不可替代的重要性顽强地主宰了中国农业文明史。播种面积已达3 亿亩,产量仅次于美国达201000 千吨,在我国粮食安全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是重要的饲料作物,又是食品、化工、燃料、医药行业的重要原料。

而包谷种植在最近50 年的时间里,所经历的进步和变革,所发生的变化,比起500 多年的种植史还要多、还要快、还要精彩。

包谷一直是老家最普遍种植的农作物,早期火山包谷种植,更多的细节多来自父母和奶奶的讲述,那时候,村子对岸的山据说全是原始森林,村子下面的山长满了黄栎、麻栎和各种杂木,密不透风。老虎、豹子偶有出没,熊和狼会经常被人看到,家畜家禽会离奇失踪。村子下面的山,每年有几片会被选中做火山,选中做火山的地长在上面的树会在年后天干的季节,不分大树小树一片片被砍倒,然后就等待,等待一场雨落即将来临时放一把火将砍伐的树木烧成一片灰烬,等雨水来临后种下包谷种子。这就是真正的刀耕火种模式。

包谷成熟的时候,小河对岸的猴子经常来偷包谷,生产队会派几个队里强壮的男子扛上自制的火药枪去守包谷地追猴子。妈妈说,她就跟爷爷去守过包谷地,猴子多的时候根本不怕人,猴子掰包谷不单只是吃,还玩耍,吃饱后把一块好好的包谷地搞成一片狼藉,见来追猴子是女人、孩子或是年老体弱的,顽皮的猴子还向人拍屁股。火山包谷一般种得早,熟得早,本来也是为了五荒六月度饥荒,口粮不足时能应个急,为了避免一年的辛苦不被猴子完全糟蹋,火山包谷一般不等熟透就会采收,熟的晒干,没有熟透的就把嫩包谷籽粒搓下磨浆,做包谷浆粑吃,都不浪费。至今我老家村子下面有几块地都叫火山地,我想应该是那个年代留下的遗迹。

等我记事,河对面早成了林木稀疏的牧场,土地开始承包到户,每年包谷收获,撕包谷时父亲会把最饱满,鸟雀没啄过,老鼠没啃过,没有虫眼的包谷留下一两片外叶,十来个一把捆扎成一个个包谷串,挂在楼上或是房檐下,叫挂子包谷,黄灿灿的包谷串很有丰收的味道。来年,父亲会在挂子包谷中精选出几包做种子。那个时候种包谷,干旱和病虫都不是很怕,最让人揪心的是包谷喇叭口和灌浆的时候下雨吹风,我印象里这时候下雨吹风,还未等雨停,父亲便会匆匆披上蓑衣,戴上竹斗笠出门查看,回来,有时候说还好时,有种大难不死的欣慰,更多时候伴着一声长长的叹息,我就知道我们家的包谷地一定是遭风灾了。第二天,很多人家进山砍树桩,砍来一捆一捆的树桩,一根根插在倒伏的包谷苗旁,将那些只是吹倒尚未折断的慢慢扶正竖起,用棕树叶撕成的长条绑定在树桩上,吹断的也不能浪费,清理出来背回家喂牛喂羊。被风吹倒过竖起的包谷苗,产量会受影响,很多果穗都不会成熟,这样做也是徒劳,但我记得父亲说过,庄稼也是有生命的,不能见死不救,不竖,不忍心。在杂交种尚未出现之前,山区种的自留种老品种包谷,最大的风险莫过于风灾,我曾见过铁骨铮铮的汉子在自家倒成一片的包谷地边失声痛哭。有人还说庄稼庄稼,“装”到家里的才能叫庄稼。那时候我就想,如果有一种肥料或是药可以用在包谷苗上,可以让它不再被风吹倒,吹断,多好。

后来还就真有了这样一种东西,它,就是玉米健壮素。最早接触这种“药”是在我工作后的第二年,参加全州科技干事培训班,授课老师带来的,免费分发给我们,让我们带回来给老百姓试用,我第一时间带回家给父亲,在我们家的包谷地里试用,那年我们家的包谷真的抵御住了风灾,有了好收成,父亲也因为家里出了个农业技术员感到骄傲。

玉米健壮素是一种植物激素,在包谷大喇叭口期喷施,作用是让植株矮壮,从而增强抗倒伏的能力。

紧接着,包谷种植迎来了一次历史性的革命,延续几百年留种种植模式被杂交种替代,杂交种的种子不能重复使用,种子有专门的企业在制种基地进行生产,然后供给老百姓种植。杂交种充分发挥作物品种的优势,杂交种优良的品质解决了包谷老品种秸秆韧性差,高位结穗导致易倒伏等诸多问题,高产还稳产。短短三五年,迅速推广普及。

玉米健壮素使用成本高,喷药时间要合适及时,还费时费工,没有优势。也就不曾在包谷种植中大面积使用。

去年去文山参加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基层科技人员的一个培训班,去的路上,一个从事了一辈子基层农技推广的前辈刚好坐在我后面,不知道是因为平时出门不多,对外面的事物充满好奇,还是对本职工作比我等更多了一些执着和热爱。一路上每过一个地方,看见生长的每一种农作物,他都在自言自语:“哦,这里种水稻,水稻都收了;哦,这里种生姜,今年生姜跌价;哦,芋头也种得多;哦,这里种蔬菜,蔬菜只要选对品种的话就最划算种了。”

车过昆明后,进入石林境内,一望无际的山地包谷正值收获季节,公路两旁的地里到处是忙碌的人群,农用车、拖拉机、牛车、摩托都装满了刚刚收获的包谷。一车车往回拉。听见前辈说:“哦,也是山区,也是缺水的样子,没有灌溉条件,只能种包谷,种得真多,一个品种的中心示范样板就三万亩,了不起啊!”我睁眼看了一眼窗外,几个红色的横幅拉在公路旁的地边,他大抵是看清了横幅的内容。接着耳边又传来他的声音:“山区就是种包谷,我老家也是山区,也种包谷,种包谷好啊,种出来的包谷可以喂鸡、喂猪、喂羊子,鸡、猪、羊子卖了都是钱,生活就不困难了,就好过了……”

我一下子觉得,唠唠叨叨的声音不再令人心烦,反倒感觉每一句都精准无误,思绪穿过岁月之门,满怀虔诚之心仰望玉米,每个片段都极具画面感:让我想起母亲,我的家以及我的故乡。太阳还未出山,山顶的一朵浮云却早早被即将升起的太阳镶出一圈金边。母亲从楼上撮下一盆包谷籽,“咕,咕”呼唤着鸡群,核桃树上,龙竹丛中一下子蹿出很多大大小小的鸡,欢快地叫着奔向母亲,母亲将一把把金黄的包谷粒,迎着晨曦高高抛起后落入鸡群;当第一缕阳光照进村庄,勤劳的嫂子刚好割回一篮子新鲜的猪草,剁细后放进两只大大的猪食桶,拌上豆糠和包谷面,为猪准备健康营养的早饭,猪厩里几头大肥猪早已兴奋得将猪圈门拱得哐哐响,隔壁圈舍里的小猪高声叫唤着;等到傍晚,邻居家精神矍铄的羊倌阿大,60 多了,玉树临风站在村外的山岗上,手扶凉棚眺望远方,看一群山羊从山坡跑下,他将一小把盐巴撒在路边的巨石上,等羊群到齐,再从斜挎的背包里抓出一把把包谷籽,一群羊将他团团围住,抢食他手里的包谷籽,他嘴里开始数一、二、三、四、五、六,认真清点他的羊群是不是都已经全部归家……这就是我们的山村,平凡的山村,平凡山村平凡人家的幸福生活。

阳光斜斜地从车窗照进来,照在我身上,特别暖,我拉上窗帘,调整了一下座位,将靠背稍稍放平,系好安全带,换了一个舒适的姿势,安然入睡。

葵花朵朵向太阳

葵,向日葵或是葵花,也叫太阳花,在我们所种的庄稼里,它不是主角,甚至连配角都有些牵强,但它是广袤原野上的一道惊鸿,蓬勃向上、始终向着太阳的姿态,不喧嚣不张扬,就足够让人感受它的出类拔萃,高高的花盘和舒展的叶片,就是到了破败凋零的时日,也有潦倒的艳丽,无声地展示着太阳的辉煌。

葵原产自南美洲,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航行至美洲的西班牙人于15世纪初把驯化种从北美带到欧洲,开始在西班牙的马德里植物园种植,最初是作为观赏的。后来在欧美地区广泛种植,再后来在全世界大面积推广,这种极度耐寒、耐旱、耐瘠薄的农作物,它的种子葵花籽是世界四大油料之一,前苏联、俄罗斯把这种朴实喜阳的植物确定为他们国家的国花。

而我的记忆里,向日葵里总有父亲的影子,老家种葵花一般都是春夏播种,同包谷一起种,并且只在包谷地里零星间套种,不成片种植,一丘田,一块地种玉米的时候,地边种一行葵花,花开的时候,黄灿灿的远远就看得出那块地的轮廓,就这样,也少有人家种植,因为种得少,一到成熟的季节,会招来顽皮的孩子,还不等熟透,就被偷得所剩无几,有些地块,因为种葵花,旁边的庄稼也被践踏。我们家的地,母亲也是反对种葵花的,因为我们家的地好几处都在路边,会引来更多的孩子,用母亲的话说,逗(惹)是非。但父亲说,娃娃拿一点,鸟雀吃一点,还是能收回来一些,逢年过节,来个客人,炒点葵花籽嗑着,闲聊也不至于干巴巴的,娃娃好歹也有一点零食吃。

葵花成熟后,收回来的花盘通常一饼一饼插在屋檐下晾干,多了就几十饼捆扎成把一串串悬在房梁上,阴干后搓下籽粒,用簸箕簸去霉烂空瘪的籽粒,装在口袋里拿一根绳索系好吊在房梁上,要不是这样,再多的葵花籽都敌不过成群结队奔葵花籽而来的鼠辈们,大半会成了它们过冬的美食。

冬天,老家的火塘边,下晚自习回家,总有父亲默默等待,很多时候会有一瓢炒得香喷喷的葵花籽,围在火塘边,烘烤着冰凉的手,嗑父亲递过来的炒葵花籽,很香。偶尔也会有邻居、亲朋好友来串门,父亲也会拿一些,把舀猪食的铁瓢洗洗干净,架在火塘上炒一瓢,大伙围着火塘边嗑边聊,那种感觉很是温暖。

20 世纪末,为解决本地广大农民的食用油自给,也曾引进过油葵种植,当时各级政府很重视,乡镇一级都成立了产业办,投入了很多资金,专抓此项工作,推广油葵种植,我作为实施此项目技术人员参与工作,直接与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打交道。应该说这个项目的推广,种植这块是成功的,产量达到预期,葵油品质极好。但这个项目最终没能推广开,主要原因是种植习惯问题,本地种葵花习惯春夏播,秋收。收获季恰逢雨季,大面积种植,收回的花盘晾晒困难,厚厚的花盘储存的水分容易导致葵籽霉变,影响品质。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也想了很多办法,做了很多工作,包括试图改变他们的种植习惯,建议种植户冬播或早春播,春末到初夏收,避开雨季。我们还专门安排了冬播田间试验示范,十二月底到一月初播种,四月底五月初收获,试验田种植非常成功,产量高,收获季逢高温干旱,葵花籽品质会非常好。但最终老百姓还是不太接受,我们做了许多耐心细致的工作,付出了大量的财力物力。说只要把播种期与我们大面积种植的小春油菜同步,他们所担心的问题就都会迎刃而解。但最终更多的人不愿意尝试,项目因此流产,不了了之。多年以后,翻看我们试验田各个生育期的图片,毛茸茸的苗、大片的叶、金黄的花、硕大的花盘,特别是开花的时候,一片金黄,漂亮到极致。想想这么好的项目,最终却没能给老百姓带来福利,是真的有一些遗憾。

花语是西方文化,是欧洲人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就像东方人送人信物表情达意一样。五谷杂粮都开花,很多都没有花语,但向日葵是有花语的,向日葵的花语是:沉默的爱、爱慕。传说,一位叫克丽泰的水泽仙女,在树林里遇见了正在狩猎的太阳神阿波罗,并爱上了他。可是,阿波罗连正眼也不瞧她一下就走了。克丽泰热切盼望有一天阿波罗能对她说说话,但她却再也没有遇见过他。于是她只能每天注视着天空,看着阿波罗驾着金碧辉煌的日车划过天空。她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阿波罗的行程,直到他下山。每天,她就这样呆坐着,头发散乱,面容憔悴。一到日出,她便望向太阳。后来,众神怜悯她,把她变成一大朵金黄色的向日葵。她的脸儿变成了花盘,永远向着太阳,每日追随他——阿波罗,向他诉说她永远不变的恋情和爱慕。因此,向日葵的花语就是——沉默的爱。

还有一个艺术家的名字,几乎可以用向日葵来替代,他就是梵高,但让我牢记下这个名字的却是一次尴尬的知识竞赛,好不容易拼到决赛的我们,抢答题我的队友手快到几乎不给别人任何机会,连连抢到答题权,却要么答错,送分给对方,要么答不上来,扣分。最后成了全场得分最少的,其中一个标准答案应该是梵高《向日葵》的题在混乱中让我答成毕加索的《和平鸽》,以致全军覆没。一题没答的对手以遥遥领先的比分胜出,回来后,觉得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自己知识储备不足,就认真去查了很多资料,包括梵高,初次对这个艺术家有所了解,包括他的生平、性情、艺术成就。

文森特·梵高一生中共作了11幅《向日葵》,有10 幅在他死后散落各地,只有一幅在梵高美术馆展出过。堪称梵高化身的《向日葵》仅由绚丽的黄色色系组合。梵高认为黄色代表太阳的颜色,阳光又象征爱情,因此具有特殊意义。他以《向日葵》中的各种花姿来表达自我,有时甚至将自己比拟为向日葵。梵高写给弟弟西奥的信中多次谈到《向日葵》的系列作品,其中说明有12 株和14 株向日葵的两种构图。他以12 来表示基督十二门徒,他还将南方画室(友人之家)的成员定为12 人,加上本人和弟弟西奥两人,一共14 人。对于梵高而言,向日葵这种花是表现他思想的最佳题材。夏季短暂,向日葵的花期更是不长,梵高亦如向日葵般结束自己短暂的一生,称他为向日葵画家,应该是恰如其分。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竟喜欢上了向日葵,喜欢那种如阳光般灿烂的花朵,喜欢它向着太阳朝气蓬勃绽放的姿态。心情不好的时候,看着黄灿灿的向着太阳微笑的花朵,如同人的张张笑脸,立马让人身心愉悦。去超市购物,买零食,我会经常买一种纸袋包装的原味葵花籽,没有添加香味剂,不添加色素,香香的,脆脆的味道,像极了父亲用猪食瓢在火塘上炒葵花籽的味道。

宋朝理学创导者、哲学家周敦颐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一代散文大师朱自清在清华园近春园荷塘边散步时写下了绝世美文《荷塘月色》:“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月下的荷叶、荷花和荷塘,在作家笔下像一幅意境幽美的工笔画。台湾著名诗人、画家席慕蓉一生爱荷,读她的散文《荷花》,就像亲耳聆听一段她与荷花的不解之缘,她说:“有那么多事逼在眼前,有那么多工作要做的我,却差不多花了整个早上的时间来看一朵荷花……”她献给父亲七十寿诞的礼物是她在国家画廊举办的一个个人画展,一幅荷花历时一年才完成。她的诗《莲的心事》第一句:我是一朵盛开的夏莲……

关于荷,这种简单到只有一片叶,一朵花的植物,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心神相系,梦魂萦绕,于是或挥毫泼墨,或浅唱高歌,留下了浩如烟海,汗牛充栋的诗书画文,其中不乏无价墨宝,千古绝唱。

多少年来,每次与荷邂逅,无论是一小方静静的荷塘,还是千顷万亩的荷田,看一朵或是千万朵莲花盛开,都会让我怦然心动。我却从未为它留下只字片语。荷,在我眼里,它犹如一个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圣洁如佛的绝代佳人,不写它,不是不想,是不敢。

就在今天,我终是鼓起勇气,要写一些关于荷的文字,觉得这些文字应该有一个标题,于是我想用“清水出芙蓉”,我又觉得“映日荷花别样红”是不是好些,但纠结来纠结去,依然觉得都不是很贴切,一个感觉太素净了,一个又觉得少了一份清雅,简单了怕词不达意,繁杂了又怕画蛇添足。最后只在键盘上打下一个“荷”字。我也不知道,如果将我所写的作物品种分类,我该把它归在那一类,蔬菜?观赏植物?粮食?药材?它的根,藕,可以做出上百种美味菜肴;盛开的荷花是公园里最美的风景;莲子粥和藕粉是体弱多病者最好的主食;荷叶、藕节和凋落的莲花瓣中医都用来入药。在任何一个位置,它都不是配角。

我觉得无论用什么样的语言和文字,都难以表达我对这种作物的爱、敬意和欣赏,只能以一个种藕人的视角,用近似于科普的笔调讲述这种作物。

荷,植物名。科属:睡莲科、莲属。多年生水生植物。荷花的根茎种植在池塘或河流底部的淤泥上,而荷叶挺出水面。别名有莲、莲花、芙蕖、芙蓉、菡萏、藕花、水芝、水芸、泽芝、玉环、水华、六月春等等。

佛教有“花开见佛性”之说,这里的花即指莲花,是莲的智慧和境界。人有了莲的心境,就出现了佛性。 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圣洁性,象征佛与菩萨超脱红尘,四大皆空;莲花的花死根不死,来年又发生,象征人死魂不灭,不断轮回中。佛教把莲花看成圣洁之花,以莲喻佛,象征菩萨在生死烦恼中出生,而不为生死烦恼所干扰。

当我们走进佛教寺庙时,便可到处看到莲花的形象。大雄宝殿中的佛祖释迦牟尼,端坐在莲花宝座之上,慈眉善目,莲眼低垂;称为“西方三圣”之首的阿弥陀佛和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也都是坐在莲花之上。佛教以莲为喻的词语,更是数不胜数。佛座称为“莲花座”或“莲台”;结跏跌坐的姿势,称为莲花坐势;佛教宣传的西方极乐世界,比作清净不染的莲花境界,故称“莲邦”;《阿弥陀经》描写的西方极乐世界的情景是:“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池中莲花大如车轮。”故称佛国为“莲花国”;总之,莲与佛教结了不解之缘,佛教在很多地方都是以莲为代表,可以说莲即是佛,佛即是莲。

据古植物学家研究化石证实,一亿三千五百万年以前,在北半球的许多水域就已经有莲属植物的分布。我国是世界荷花重要的原产地之一。

荷的叶从初露到盛展直至残枯,诗人的描述最独到,小荷初露时,是“小荷才露尖尖角”。荷叶盛展时,是“接天莲叶无穷碧”。荷叶衰败时是“一夜绿荷霜剪破”。荷叶将要枯萎时,是“留得残荷听雨声”。最后,到了枯败,荷叶以“藕叶枯香折野泥”的姿态中溶于大地,归于大地。荷的花叫荷花或是莲花,花开是荷一生最惊艳的时刻,“清水出芙蓉”,媚,“映日荷花别样红”,美,哪种姿态都都美到无话可说。

荷花落后有了莲蓬,莲蓬里藏着果实称莲子;莲子是食材也是药材,有养心安神的功效。除了中老年人,特别是脑力劳动者经常食用,可以健脑,增强记忆力,提高工作效率,并能预防老年痴呆的发生。

荷的根茎叫莲根或藕,很多地方将它称为藕,是最主要的食用部分,甜而脆,色雪白,内部如网眼空心,形如美人洁白的素腕。若折断,则有丝依旧相连,“藕断丝连”一词就是这么来的。

藕节又叫光藕节、藕节巴,莲科植物莲根茎的节部,藕节有散瘀止血的功效,主治吐血、咯血、尿血、便血、血痢、血崩。在普通人眼里并无用处,却是极好的药材。

日常生活里,老家宴请宾客的土八碗,用藕垫底的排骨粉蒸是我的最爱,家常菜我喜欢做素炒藕片和凉拌藕条。偶尔也会做一锅大骨汤炖藕,请三两好友一起吃。有空我会煲一些冰糖银耳莲子粥,感觉比超市里罐装八宝粥味道好多了。奶奶在世的时候,每次回去看她,我都会给她买一两盒藕粉。

前两年,身体不好,体检报告显示:脂肪肝达中度,血脂、胆固醇都有些偏高,有朋友建议说,不如喝点荷叶茶吧。我让家在农村的同事帮我找了一些,第二天她就让人采了一大包直接送到家里来,我晒干后收起来,每天一杯,慢慢喝。效果如何且不说,荷叶的清香让我很享受,就把它当茶了。荷叶有降脂减肥的作用,荷叶中提取的荷叶碱已经成为时尚减肥一族的首选。

总之,荷,通俗的说,一身是宝。

一身是宝的荷还不娇气,好种,好管理。通常种荷,只用施一些腐熟的农家肥做底肥,就足够它一生的营养,荷也少病虫害,整个生育期基本不用施农药。相对现在的其他农产品,只要有足够洁净的水源,莲产品是最安全的,就算水源不够洁净,荷田还有自洁能力只要不是有毒有害重度污染的水,莲产品一样也是安全的。

猜你喜欢
包谷蚕豆向日葵
蚕豆花开
向日葵
且将蚕豆伴青梅
蚕豆花
白连春的诗(七首)
晒包谷:有一种活着叫不需要太多念头
蚕豆大嘴巴
包谷
外婆的包谷粑
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