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霞客游清华洞

2023-12-09 09:29张美华
大理文化 2023年12期
关键词:石笋元阳石壁

●张美华 文/图

1

“滇西第一洞”奇人一游放异彩,享誉神州数百年;洞中“碟大天”灵棒一戳灵光现,独领风骚千万年。在祥云,有这样一个地方,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两次到访,还不吝笔墨,洋洋洒洒写下数百字,赞其神,叹其韵。这就是被徐霞客美誉为“滇西第一洞”的清华洞。

清华洞位于祥云县城西南3 公里处昆畹公路旁,因其环境极为清幽,又因清华在佛教中被誉为极乐胜地,故而得名。

明崇祯十一年(1638 年),时年徐霞客52 岁,以今天的平均寿命来看,尚属壮年,可对于他生活的年代来说,已垂垂老矣。12月,徐霞客途经清华洞,曾入洞探访,他在日记中简略地作了记录:“十九日……余从西路四里,观清华洞,洞北有路西过岭,此白崖道。东南有坞南过脊,此迷渡道。余出洞循西山,仍北行,六里,入卫城南门……”

寥寥几十字的描述,只给我们留下徐霞客曾入洞探访的信息,至于在洞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只字未提,留给读者无尽的想象。

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农历八月,徐霞客在游览了鸡足山之后,再次来到清华洞。这是他第二次进入洞中,这次,他详细地记述了入洞所见:

二十日平明,饭而行。……脊北平下半里,即清华洞,倚西山东向,再入之,其内黄潦盈潴,及于洞口,余去年腊月十九日,当雨后,洞底虽泞而水不外盈,可以深入,兹方苦旱,而水当洞门,即外台亦不能及,其内门俱垂垂浸水中,止此穷一隙,其上亦透重光,不知内顶之崇深也,稍转而北,其上窦即黑暗而穷,其下门俱为水没,无从入洞中也。此洞昔以无炬不能深入,然犹践泞数十丈,披其中透顶之扃,兹以涨望门而止;不知他日归途经此,得穷其蕴藏否也。

日记中,徐霞客不但回忆了第一次探访的情形,还因时值雨季,未能深入探访而感到遗憾,并期待能够第三次探访,以穷其蕴藏,探其究竟。

一个年已垂暮的外乡人,一个饱经旅途沧桑的行者,能够对一个山洞有这般执念,这得是个什么样的山洞呢?我身为土生土长的祥云人,数十次进入洞中,皆未能穷其究竟,但只要有机会,我还是想要去洞中走一走,这是一种执念,或者说是我对清华洞的一种情结,一份乡愁。

2

是什么样的一个地方,能让不同时代的文人墨客不惜笔力在其陡峭的石壁上题写24块石刻?

当我站在山洞前,仰头望向苍劲有力的摩崖石刻,我似乎能有些理解李元阳等人在题刻时的心境了。先不说在崖壁上题刻何其艰难,耗费了多少时间和人力,光是数量达24块之多,就足以让人惊叹不已。李元阳、郭松年、杨慎等历代官宦、墨客在洞口石壁上留下游览的印记,“别有洞天”“清华洞天”等题刻栉风沐雨,迎接着每一名前来观光的游客,无声地诉说着洞内的乾坤。

乾隆壬午暮春,时任驿使廖瑛在此题刻“坐卧烟云”。伴随着微微的风轻轻吹拂,丝丝缕缕的白云氤氲在石洞口,它们是从洞中生长出来的吧,抑或是从天上走失的云彩,难道它们也好奇地想进洞去探寻一番,流连于此,不忍离去吗?赭红色的崖壁因为这如丝如缕的白云,竟生出几分温柔,少了几分冷硬。崖壁下伫立的廖驿使,竟恍然觉得自己置身于人间仙境,超然于世外。

青华天上一游观,欲赋新诗点化难,洞口见花春未老,石门留月夜生寒,古人有乐心先得,造化无根此足看,谁到昆仑决天泒,不湏重洗旧肠肝。叠叠青山望不穷,青华洞口立西风,群公有句题教书,石磴无梯路亦通,殊胜可人闻洱海,好山无处更崆峒,草花香叶夜来雨,行过短亭流水东。

这是正德辛未季秋十日,祥云人,名士范·题刻在洞口石壁上的诗行《游青华古洞》。短短百余字的诗行,直教人如临其境,已然对洞内的景观充满了期待。

洞口石壁保持着云贵高原特有的黄褐色,明亮的颜色给冷硬的石壁添了几许暖意。一块块石刻参差错落,或以石头本来的青灰色示人,或刷成黑色、蓝色,再刻上遒劲有力的字体,装点着这座拱形门一般的石壁。除了风格各异,充满墨香和文化气息的石刻、石壁上还有星星点点的小窟窿,大的有五六十厘米,小的只有鸡蛋大小,就像眼睛,洞悉着山洞外的一切;又像鼻孔和嘴巴,呼吸着洞外清新的空气,为洞内增添一丝丝氧气;还像是肚脐,连接着石壁的五脏六腑。在这些石窟窿里,偶尔会有草籽和树种,或随风吹落,或是鸟儿未完全消化的排泄物,就着尘土,倔强地生长。不论是小草或是树木,都长得细细瘦瘦,那草儿细若游丝,几株草木尽管枯瘦,却透着勃勃的生机,堪比一片葳蕤生长的丛林。

站在清华洞口,仰望顶壁的摩崖石刻,细细品味着“滇西第一洞”的古韵。

3

这是一个喀斯特地形石灰岩溶洞,分前洞和后洞。据《云南县志》(光绪版)载:“清华古洞在县西南八里,洞阔十余丈,深邃莫穷,悬崖滴乳,上有石窍通光,名曰天窗者三(又名碟大天),玲珑瑰异,崎岖逶折,箐火探幽,卒莫能穷其胜地也。洞门建有坊亭,石壁题咏甚多。”

明代李元阳对清华洞有这样的描述:“清华洞在县南八里,下有洞,洞阔可十丈,山谨培搂,洞中深逢不可测,悬崖滴乳,形之飞动如云烟。”李元阳特作诗《青华洞》(旧时清华洞,也称青华洞)

和李元阳同一时代的徐霞客到访清华洞时,由于信息的闭塞,他也许并不知道当地的名士已经为清华洞写下了“万态千形难尽述”的优美词句。再加上时值雨季而未能细致地游览,石洞中石柱、石笋有如“蛟龙腾,凤凰翐,麒麟游,虎豹逸”的情形,或许并未得见真容。若是有了现在发达的信息传播手段,徐霞客定会为李元阳撰写的诗文拍手叫绝吧。

清华洞前洞高约30 余米,深约22 米、宽约80余米,地势甚为开阔。走进前洞,就像进入大户人家宽敞的门厅,只不过这个厅堂唯一的光源就是来自洞口外的自然光。越往里走光亮越发微弱,要想深入一探究竟就不得不借助光源,古代靠火把,现代有电筒,随着不断的开发打造,现在洞里的每个角落都被灯光笼罩,原来一入洞中就容易跟外界失联,现在因为有高科技的加持,洞里基本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让游客在畅游的同时还能与网友互动,把洞中美景跟家人朋友分享。

进入清华洞前洞是必经之路。作为整个景区的一个迎客大厅,前洞很容易被人忽略,留下最多的就是一声惊叹:哇,好大的山洞!其实,这个山洞有好多亮眼的地方。仔细看洞壁和洞顶,钟乳石垂挂下来,悬崖滴乳,怪石嶙峋,或拙朴敦实,或玲珑诡异,万般物象呈现,变幻万千。石宫中,幽深空灵,气势恢宏,那或凸起或凹陷的石纹浑然天成。

4

从前洞进入后洞,沿途四壁怪石嶙峋,如山峰,如动物,如飞天的敦煌,如展翅飞翔的鹰隼……形态各异。后洞分两部分,深不可测,洞内石花、石笋、石柱甚多,琳琅满目。右侧有小洞3个,时而宽、时而窄,让人忽而躬身而行,忽而侧身而过。洞壁上,大洞套小洞,足有数十个,有的石洞互相串通,别有一番情致。主洞坐落在洞口正中,高宽约30余米,深数百米。入洞数米,左侧洞壁向正南、西南两个方向分出4个岔洞,深100余米,窄处勉强可容一人通过,沿途四壁怪石嶙峋。偶遇一个石洞酷似一颗巨大的心脏,进入心腔,依稀可以辨别哪里是心房、哪里是心室,甚至仿佛可以感觉心脏里的血管收缩和舒展时强劲有力的心跳声。

穿过曲折蜿蜒的石洞,前方有一个大洞,可容纳数百人,如此宽阔的空间似乎连空气也变得甜润起来,我不禁深深吸了几口,吐纳一下肺泡里的浊气。顶穹正中数十米处,举头看,上方有一石孔,一缕亮光从半空直通山顶,豁然开朗,华光灿烂。相传是唐僧师徒从西天取经回来,乘船途经祥云境内的青海湖时,经书被湖中的鲤鱼精掀翻,经书尽湿。孙悟空怒不可遏,高举金箍棒痛打鲤鱼精,鲤鱼精招架不住,逃进清华洞中,孙悟空从山顶上方一棒戳下,洞顶上立即留下了碟子大一个圆孔,“碟大天”由此得名。洞外看洞顶的窟窿直径足有两米,而从洞中往外看,窟窿只有碟子般大小,泻入的光,只能照见洞顶一两米处,其余还是深陷在无边的黑暗中。

摩崖石刻

左侧洞壁有可供一人爬行的小道进入第二天窗,此处天窗更大,直径4 米以上。主洞洞底甚为壮观,阔可容数千人,四壁上乳白的石笋、坚挺的石柱、平整的石台巧然天成,形态万千。石笋就像包浆的玉石,透着蜜一样的光泽,这是山石的乳汁吧,或者,是山石白色的血液;石柱无论是纤细还是粗壮,无论是笔直还是弯曲,甚至遍布着无数孔状的石窍,都一样透着沉沉的力度和力量;石台有圆形的,有方形的,有不规则的,大小不一,处处透着精巧。西北面洞壁有一孔仅容一人躬身而进的小洞,洞内幽深不可测,至今无人得以探幽。

每一次走入清华洞的腹地,我的心情多少都有些忐忑。口口相传,这个山洞与弥渡境内景区相通,一个驱车需要20分钟才能到达的地方,山洞何其深邃?置身如此深不可测的山洞,我每前进一步都不得不小心翼翼。

随着后期的开发,部分石窍里的泥土被清理得干干净净,一个个形状各异的石窍得以重见天日,把自身精华一一呈现在人们眼前。

5

第一次进入清华洞,是上初中时。那时的清华洞还没经过开发商的打造,眼前的一切都是原生态的。石壁上的题刻和杂草、细胳膊细腿的树木相映成趣,石壁下方是一条斜坡,斜坡没有经过任何的硬化,就是一条土路,一条被无数游人踩踏出来的土路。洞中黑乎乎的,入洞后只能借助微弱的手电筒的光亮,视线极大地受到了限制,稍不注意就会蹭到石壁。落脚处恍如一块凹凸不平的弹跳板,脚步时高时低伴随着耳边不时传来呼呼的风声,给人的感觉犹如身处云端,那种稍不注意就会跌落云端的恐惧感更增古洞的神秘。唯有那不知从何方吹来的风,带着浓浓的尘土的气息才让人重归人间。

山洞因为很少有人到此,早已成为蝙蝠的领地,不时有蝙蝠从黑暗中飞出来,惊起造访者一身战栗。到了大洞中,一股浓烈的蝙蝠排泄物的气息充盈在鼻息间,难忍恶臭只得匆匆地瞥了一眼“碟大天”,然后去往左侧山洞。越往里走,路越窄,整个山洞都处于黑暗中,那些暗处是否有未知的生物存在?有些地方甚至能听到水流的声音,嗅到湿漉漉的水气,难道山洞底下还有地下河?对山洞的向往被恐惧压倒,我忽然觉得那靠两节五号电池照明的手电筒光似乎越来越暗,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油尽灯枯,陷落黑暗,遂有了离开的想法。

正是这种既向往又有几分畏惧的想法,让清华洞愈发的神秘。很多本地人和我一样,只要一有机会,就想进入洞中探幽探秘,除了那些显露真容的大小石洞、石柱石笋,还有多少未知在等待发掘。

时至今日,清华洞经过了长达10余年的开发,终于在今年的春节开放了。再次进入清华洞,昔日两眼一睁满目黑的山洞里,随处是红色、绿色、蓝色的灯光,通道全部被硬化,开放区域的石壁已经全部清理出来,没有了泥土的石壁,千姿百态,变幻万千。洞中有洞,洞洞相连,石壁就像去除粗粝外衣的璞玉,一袭青褐色的外衣,或挺拔,或精巧,悄然玉立。

进入山洞,阵阵清凉裹挟了我,厚重的石壁阻隔了阳光的热情,把山洞变成了一个避暑胜地。在清冽的山洞中漫步,形态各异的石柱、石笋走马灯似的映入我的眼帘,脑海中一刻不停歇地思忖着,这块石笋像一只巨大的手掌,那块石柱像一把锋利的宝剑……我不光为看见的石柱、石笋命名,甚至还想象着它们是怎样长成现在这个样子的,那一定是一个很动人的故事。

徐霞客因为雨季洞内积水,未能深入其间,只是窥其冰山一角,就已经为洞内之境惊叹不已。山洞未开发前,那最原始的模样我无缘得见,据史料记载,恐怕明代的徐霞客和李元阳见到的清华洞也不是它最本真的模样。早在5000 多年前,新石器时期,这里就留存人类生存的痕迹。1961 年,洞内曾挖掘出部分梯形石刀、石斧、石锛、陶器、炭屑、西汉青铜棺、编钟、兵器等22 件古物,这些文物足以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祥云先民就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创造了人类文明的历史。

追古看今,在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同时也激起后人对祖国大好河山奇闻异景的追根究底,惟愿在不断探寻中清华洞能再放异彩,圆古人梦,遂今人愿!

猜你喜欢
石笋元阳石壁
104公顷! 120亿! 富力正式介入番禺石壁村旧改!
登剑门关
咒语
石笋功
李元阳本《十三经注疏》研究述论
宁化石壁:客家人的第一中转站
游石笋山(外一首)
客鸟尾石笋奇观
元阳印象
元阳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