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尺寸切削齿PDC钻头在吉南区块硬地层中的应用

2023-12-09 02:46:32胡佳耿付恒秦新德
机械工程师 2023年11期
关键词:邻井钻性井段

胡佳,耿付恒,秦新德

(1.渤海石油装备(天津)中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天津 300280;2.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 工程技术研究院,新疆 鄯善 838200)

0 引言

吉南区块目前采用2种井身结构,第一种是直井二开结构375.0~241.3 mm,第二种是水平井或定向井三开结构375.0~241.3~165.1 mm,其中二开241.3 mm井段是实现区块提速的重点攻关井段,主要钻进难点有两方面:一是二叠系梧桐沟组和红雁池组地层可钻性差,梧桐沟组深灰色泥岩塑性强难吃入,红雁池组火成岩破坏性强,邻井平均机械钻速仅2.11 m/h;二是受山前构造和断裂带影响,断层、裂缝多,二叠系以上地层井壁极易失稳、垮塌[1~4]。为此,研发一种新型PDC钻头来解决钻头吃入和防卡的问题,以实现区块的提速增效。

1 邻井实钻情况及地层分析

根据区块邻井资料得知,梧桐沟组以上地层可钻性较好,进入梧桐沟组后,机械钻速急剧下降,邻井3起钻更换为四刀翼16 mm和19 mm切削齿PDC钻头,切削齿分别采用了平面齿、异形齿,均不能解决机速慢问题,最高钻时达到183 min/m。红雁池组均采用四刀翼16 mm切削齿PDC钻头,邻井4共使用5趟钻钻穿红雁池组,平均单只PDC进尺100 m,平均机械钻速0.93 m/h,损失工期18.2 d,邻井钻头使用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邻井梧桐沟组~红雁池组钻头使用情况

表2 邻井钻进参数和钻具组合

结合地质、录测井资料分析:梧桐沟组主要为砂泥互层,其中以灰色、深灰色的泥岩为主且厚度为巨厚级,细砂岩、泥质粉砂岩为辅,呈夹杂薄条状,地层塑性指数为4.2,单轴抗压强度为80~100 MPa,可钻性极值为5.3~6.8,属中硬地层。红雁池组以棕褐色泥岩为主,夹灰色凝灰岩、玄武岩,地层塑性指数为3.3,单轴抗压强度为80~150 MPa,可钻性极值为6.2~7.1,属中硬地层。综上所述,吉南区块梧桐沟组和红雁池组属于中等硬度地层,其中梧桐沟组塑性强,邻井使用19 mm及16 mm切削齿的PDC钻头均未能解决机速慢问题。

2 PDC钻头的设计

1)切削齿尺寸。

PDC钻头对于各类型的地层都有良好的适应性,而切削齿尺寸的选择则是实现PDC钻头应用效率的最主要参数,需根据目标地层岩性的抗压强度进行针对性选择。相关研究表明:在中等硬度地层,抗压强度为8000~16 000 psi,即55~110 MPa,应选择16~19 mm切削齿,邻井在该井段使用了19 mm和16 mm切削齿。从梧桐沟组进入红雁池组后,地层抗压强度大幅提升至150 MPa,可钻性极值升高至7.1,16 mm切削齿不能很好地适应该地层,需要选用更小尺寸的切削齿。本文选用φ13 mm小尺寸切削齿作为主切削齿,一是解决梧桐沟组巨厚泥岩段的吃入问题,二是小尺寸切削齿在破坏性地层中抗崩齿能力更强,在钻进红雁池组火成岩时,能保证PDC钻头较高的机械钻速和长寿命。

2)高侧切特征。

在不同特点的地层中,钻头的冠部头型与切削效率有直接关系,邻井钻头普遍采用中等内锥的短抛物线头型,如图1所示,使得钻头内锥面积比较大,而外锥部分面积较小,大部分钻压直接加在钻头的内锥部位,分配给外锥的钻压较少。根据PDC钻头的工作特点可以得知,钻头内锥切削量少而外锥切削量大,外锥的切削效率是影响机速最主要的原因,邻井的设计特征使外锥比钻压过低,不利于吃入较硬地层,这也是邻井钻头机速低的最明显问题。

图1 常规钻头的短抛物线头型图

针对该问题引入高侧切特征理论,进行了全新的PDC 钻头冠部轮廓设计,新设计采用浅内锥角、大外锥短抛物线头型,如图2所示,外锥半径R2>R1,冠顶中心距L2<L1,头型高度相等均为H,该头型从内锥到外锥部分过渡极为平缓,形成一个较大的圆弧形,更多的钻压直接作用于钻头的外锥,在外锥相同数量切削齿情况下,这就保证了主切削刃能够分配到更大的比钻压来吃入地层,切削体积和切削量更大,从而提高ROP,这种特征定义为高侧切特征。邹德永等[5~6]的钻进试验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图2 新设计的小尺寸切削齿PDC钻头头型图

3)切削角度优化。

本文所研究地层属于中等硬度地层,应选择中等布齿密度及较大的切削角度(20°~25°),分析区块邻井钻头磨损情况发现,梧桐沟组起出钻头普遍为轻微磨损特征,而红雁池组起出钻头有崩齿和报废情况,为了解决梧桐组和红雁池组一趟钻问题,需要对钻齿切削角度进行进一步优化。邹德永等[1]进行了微钻头切削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钻进可钻性Ⅵ~Ⅶ级的地层时,切削齿的最佳后倾角为15°。结合邻井钻头磨损情况及相关研究数据,本文选择从内锥-外锥逐渐变化的切削角度,内锥切削齿角度为13~14°,外锥切削齿角度为15°~16°,外锥部位切削齿赋予5°~10°的侧倾角,有利于岩屑的指向性排出,加速清洗润滑作用,进一步提高破岩效率。

4)防卡结构。

在钻进蠕变缩径、疏松易垮塌、地层交互以及类似问题地层时,经常要使用1个或多个划眼器对井壁进行修整,以求完成一个光滑的井眼,划眼器一般安装钻铤或钻杆上,距离井底PDC钻头有较大的距离,这段距离是引起起下钻阻卡的重要原因。

针对区块地层井壁易失稳、垮塌的特点,在PDC钻头上设计一种倒划眼防卡结构,可以强化倒划眼齿及锥形防卡齿(如图3),该防卡结构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具有比较平缓的倒划结构,有利于岩屑转移;二是倒划眼齿及锥形防卡齿交错布置,可以实现井底360°范围全覆盖切削功能。该防卡结构能对井壁垮塌岩石、掉块进行二次破碎,具有更小的转矩和轴向阻力,减少对钻具的损害,降低井下钻具事故风险。

图3 PDC钻头上的防卡结构设计图

3 钻井参数及钻具组合优化措施

该区块处于山前断褶带,钻探过程中受山前应力和断裂影响、井壁可能产生垮塌、局部井径可能出现缩径现象,地层倾角较大等原因产生的卡钻现象、区块内多口邻井发生了卡钻事故,采取合理的钻进参数和钻具组合对预防井下事故有积极作用。

邻井钻进参数分析:邻井在该井段采用了较高的钻压(60~100 kN),导致井斜上涨过快,只能通过定向进行纠斜,过多的定向工况降低了钻进时效。排量34~36 L/s和泵压18~23 MPa偏低,使环空返速和岩屑上返速度低,不利的影响是井筒内岩屑堆积、浓度高,造成钻进转矩增大、泵压上升。

优化措施:1)在井眼稳定和设备允许情况下排量和泵压要尽量大(40 L/s、25 MPa),保持井眼净化能力,必要时采用高密度、高黏度稠浆循环冲洗井底;2)要采用小钻压吊打,钻进过程中做到少定向、多复合的钻进方式快速钻进,避免在该井段长时间循环划眼,降低地层坍塌卡钻和井眼扩大的风险。

邻井钻具组合分析:邻井1和邻井2在钻进该井段时采用了0~1和0~2双扶稳斜的钻具组合,具有防斜打直的效果,缺点是过多的扶正器在该复杂井段中易产生阻卡,诱发卡钻事故。

优化措施:1)更换单弯螺杆钻具为无扶直螺杆钻具,消除螺杆弯接头对井壁的破坏作用;2)采用塔式钻具结构,提高该井段的稳斜效果;3)在合理的位置加入防卡划眼工具,强化对井下掉块的有效切削、破碎作用。

4 现场试验及使用效果分析

按照上述钻井参数和钻具组合优化措施,在钻井现场与工程师进行充分沟通后进行了优化,如表3所示,在钻进过程中采取了小钻压、大排量、高泵压的钻进参数能有效控制井斜[10],减少了定向工况,提高了钻井时效。采用新钻具组合后,一趟钻钻至预定层位,上提钻具无遇阻情况发生。后续电测、下套管通畅无遇阻,满足设计需求,达到钻具组合优化的目的。

表3 优化后的钻进参数和钻具组合

按照上述设计方案对新型PDC钻头进行了生产制造,分别在吉南探区内的萨4井、萨102~2~2H井、萨104~22~9井进行了现场试验应用,如表4所示,其中萨4井同井段机械钻速比邻井提高174%,创造了整个吉南工区钻井新纪录,全井钻探周期缩短达49.2%,提速增效相当明显。此外,该钻头在上述3口井的钻探中均实现了一趟钻完成难钻探井段钻进目标,这从起出钻头磨损轻也可以得到验证(如图4),表明了该新型钻头起下钻全过程实现了顺畅无遇阻,大大降低了钻头应用成本,具有极佳的推广应用前景。

图4 PDC钻头出井现场图

表4 新型钻头现场试验数据统计表

5 结语

1)在钻进可钻性极值为Ⅴ~Ⅶ级的中硬地层时,采用φ13 mm小尺寸切削齿能显著提高钻头机械钻速和抗冲击性能,钻井效率得到了提高。

2)PDC钻头应用高侧切特征能提高钻头外锥部位切削齿的比钻压,改善钻头的整体受力分布,使主切削刃更容易吃入地层,从而提高ROP。

3)切削齿角度是PDC钻头重要的技术参数,在钻进中等硬度非研磨性地层时,切削齿的最优后倾角为13°~16°。

4)新型PDC钻头在吉南区块应用成功,为加快区块开发进度具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邻井钻性井段
邻井干扰影响试井曲线异常原因分析
基于应力敏感效应和启动压力梯度的双重介质低渗油藏邻井干扰试井模型
×盆地深部地层岩石可钻性测井评价方法及应用
测井技术(2018年2期)2018-06-04 09:48:29
普光气田邻井干扰压降研究
法面扫描井间距离的解析算法
岩石可钻性研究在大牛地气田下古生界的应用
分井区、分井段均衡注汽在单稠油油藏中的探索与应用
邻井影响下高压气井地层压力求取方法探讨
姚家坡和黑家堡地区地层可钻性研究
冻土波速和强度指标下的冻土可钻性分级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