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莉萍
(江苏省苏州市带城实验小学校)
美育与劳动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劳动教育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子,能促进学生发现美、培育美、创造美。美劳共育能将两者中深层次的教育价值发掘出来,通过有效地开发与整合,使之达到价值最大化。
苏州市带城实验小学校(以下简称“学校”)是姑苏古城葑溪之畔的一所百年老校,创办于1912 年。学校践行“成人之美”的校训,目的是“成学生之美”。为此,学校以劳育美、以美成人,致力于构建“一带五成”美劳共育模式。“一带”即以劳动教育为纽带,“五成”即坚持以劳树德促成人、以劳增智促成才、以劳强体促成长、以劳养行促成就,最终达成“以劳育美促成全”的全面育人目标。近两年来,学校顺应美劳共育的时代要求,成立美劳共育指导中心,凝练“一带五成”共育理念,实现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和成果展演“四位一体”深度融合,构建面向人人、特色鲜明的育人体系。这既是学校对百年文化和育人理念的一脉相承、孜孜以求,更是学校依托“五育并举”朴素实践,回应立德树人时代要求的再思考、再聚力、再出发。
学校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重要文件,结合《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等文件要求,实施多项举措。“双减”政策的落地,为学校美育和劳育融合育人提供了更多的时间与空间,丰富了实施途径和参与路径。学校参与姑苏区构建“一十百”劳动教育生态体系规划,创新校本化美育实施路径,开展基层性试点工作。
学校依托省级品格提升工程项目“沧浪少年自我澄澈的奋斗者行动”,致力于构建“一带五成”美劳共育融合育人模式的校本化实施路径。
学校南接苏州百年老街葑门横街,西通十全玉雕文化街区周围,百行兴隆、百业善劳,能工巧匠集聚,对学校实施劳动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在劳作方式和劳作文化等方面都能挖掘出适合小学生的“美”“劳”教育元素。
学校构建“一带五成”进阶式美劳共育课程群,包括国家基础课程、校本特色课程、综合拓展课程。一是国家基础课程关注打好底色。学校以国家劳动课程标准为指导,开齐开足劳动课,通过“劳动+”实现学科融合,将美育落到实处。二是校本特色课程关注本色。学校创设自我服务课程、创新创意课程、生产劳动课程、生活实践课程,打造课程超市,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三是综合拓展课程关注提升亮色。学校在开设国家课程、校本课程的基础上,创生实践拓展项目式课程,通过劳动认知拓展、家庭教育拓展、志愿服务拓展,打通家校社多维空间。学校通过美劳跨学科融合,在劳动学习中培养学生有发现美的眼睛、有热爱劳动的双手,在动手的过程中,提升学生认识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让劳动之美、生活之美滋养学生成长。
学校根据《姑苏区一至六年级小学生劳动清单》,指导学生参与班务劳动、农场劳动、午餐劳动、手作劳动、志愿服务公益劳动等。例如,在劳动教育成长周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做板凳、叠被子、装机器,引导学生学会通力合作;在成美农场“童心里的二十四节气”系列活动中,学生通过惊蛰耙田、谷雨点豆、秋分丰收等趣味活动,学会了因时耕作。
家庭方面,学校引导家长成为家庭以劳育美活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使家长每学期都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掌握1至2项日常劳动技能。寒暑假期间,少先队“红领巾家庭以劳育美争章”活动中,学生与家长签订劳动责任书,从卫生清扫、内务整理、食品加工、垃圾分类、种植养护等方面开展家务劳动,使学生在家庭中寻找服务,力争“一年一枚特色章,亲子劳动共成长”。学校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美劳微课堂”,引导家长言传身教,让更多学生参与到劳动活动中。
学校以“一带五成”为核心,深度整合校内空间功能,精心规划“三阶阵地”。第一阶段为“一个中心”,即“一带五成”美劳共育指导中心,负责对美育、劳育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总体部署,指导师生落实推进。第二阶段为建设“两馆”,即建设葑境生活和成美农场。前者以学校下沉空间为主体,打造、复刻苏州原汁原味的日常生产生活劳动场景;后者利用屋顶天台开辟蔬果和花卉种植场地。第三阶段为打造“三区”,即打造美劳文化区、实践体验区和成果展示区。学校遵循“认知劳动—实践体验—成果展示”的学习规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程环境,让劳动成为美育的纽带,使校园成为充满育人文化的能量场。
学校自上而下建立了四级美劳育人组织,即“一带五成”美劳共育指导中心、美劳共育专家委员会、“成美”教育辅导团、“成美少先队劳动合作社”。其中,专家委员会由美育、劳动教育知名专家和相关能工巧匠等组成;“成美”育人辅导团由校内德育导师、特长家长、公益志愿者等组成;“成美少先队劳动合作社”架构了总社(大队部)、分社(校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劳动中队(中队)、劳动小队(小队)四级劳动组织,由学校、师生、社会合作推进,保证以劳育美教育活动有序开展。
美劳共育课程丰富的实践形式,要求课程评价不能局限于单一静态的评价。因此,学校着眼于学生在实践中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激励、自我成就“五自”评价,探究构建强化学生自我认知的表现性评价。学校充分利用《姑苏区小学生劳动手册》,对照一至六年级清单,立足“会生活、会操作、会服务”三块内容,通过实践频次、体悟态度、操作能力、学习成果等形式,抓住红领巾争章、“成”字币储蓄等机制进行有效激励。
1.提升了学生的获得感
学生在各种美劳共育岗位中挥洒汗水、发挥才智,不仅可舒缓学习压力、排解负面情绪,同时也把良好的个性品质和习惯方法正向迁移。目前,学校真正做到岗位全覆盖、参与全过程、收获全都有。
2.提升了学校的美誉度
学校获得多项省、市、区级荣誉,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通过美劳共育实践,更多家长参与到学校劳动服务和美育实践中,加强了家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3.提升了社会的认可度
2021 年10 月27 日,江苏省政协代表团就“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开展专题视导,给予学校高度评价,指出“学生午餐自主管理是以人为本、因时制宜的快乐劳动教育,学生动手实践、向美而行,在劳动中得到了成长,懂得了付出,学会了合作,要坚持做下去”。
1.市课程基地建设项目立项
学校“‘一带五成’劳动教育特色课程建设项目”成功入选苏州市中小学课程基地建设项目。学校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厘清劳动教育对推动美育的价值与意义,解决基地建设与日常教学“两张皮”的问题,力图对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建构作出系统化的回答,努力使“一带五成”美劳共育课程在国家课程的沃土中实现创新实践、自主表达。
2.市教育科研课题成功立项
学校课题“文化创生背景下‘苏式’课程之劳动教育的校本化实施研究与实践”立项为市“百年老校”文化创生专项研究课题。同时,学校还汇编了成果集,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了阶段性的梳理与总结。
3.市“四有”好教师团队立项
学校以劳育美融合育人工作的推进、特色课程的实施,引导教师主动探寻先进教育理念,习得业务技能,进一步提升教师教育科研的综合实力,提高了教师课程开发力,助力更多教师向优秀教师、名优教师看齐。学校成功组建“苏州市‘四有’好教师重点培育团队”,形成教师群体的正向影响力,为特色办学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一是美劳融合的价值显见。劳动教育超脱单纯的技能培训、动作训练,帮助学生寻找社会价值和意义;而美育超脱艺术教育范畴,指向广阔的生活之美、文化之美,最终实现人格之美。由此,劳美融合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在社会发展背景下审视学生发展,培养有完整人格的人。
二是美劳融合的内容表现。劳动教育不仅要动手实践,是身体的劳作,更是大脑的劳作,旨在引导学生用眼睛观察、用耳朵聆听、用嘴巴表达,使其在集体合作中体验劳动过程,理解劳动价值,分享劳动成果。美育不局限于音乐、美术和文学欣赏的范畴,日常生活、民族历史甚至是祖国的高山大川都是美育的内容和资源。由此,劳美融合的重点在于集体合作劳动之美,美育活动也是一种心智劳动。
三是美劳融合的实施路径。学校劳动教育实施的核心是劳动价值观的学习和劳动习惯、劳动技能的养成。通过开展适合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因地制宜、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奋斗创造、责任与奉献等劳动精神。不管是劳动教育还是美育,都要融入学生的真实生活,使其在生活中劳动、在生活中养成审美的态度和能力。劳动教育可以是美育的过程,美育的过程也可以是劳动教育的过程。
劳动是创造美、创造人的。学校以劳动教育为美育纽带,让成人、成才、成长、成全、成就“五成”育人追求,关照每一处,走进每一天,发展每一个。美劳融合育人,为学生立心、为学校立魂、为美育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