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山市东凤中学 蒋燕梅
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的推进落实,智慧校园、智慧教室、智慧课堂已成为教育热点。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打造高效智慧课堂,创新教与学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多元、个性化地学习,是笔者与所在学校教师们一直在探索与实践的课题。下面,我就初中智慧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策略进行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目前,对智慧课堂的界定仍无定论。本研究认为:智慧课堂是基于移动互联网,通过网络平台或教学APP 等信息化技术支持和平板等移动智能终端打造的一种智能、高效的课堂。它主要呈现三个特征:一是教与学沟通交流的立体化,智慧课堂打破了传统课堂在时间以及空间上的限制,师生高效互动,实现课前、课中、课后教学一体化,“线上+ 线下”一体化;二是学习反馈的即时化,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技术,智慧课堂能实时地收集并分析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海量数据,并根据需要反馈分析结果;三是学习的个性化,通过对教学的全过程跟踪,智慧课堂能实现对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以及智能推送。
在教学实践运用中,初中智慧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包括三个环节和五个步骤,每个环节和步骤都包含了在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的技术支持下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共同活动以及它们的互动关系。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结构如图所示:
三个环节:课前学情诊断,课中合作探究,课后个性辅导。在教学安排上将线上与线下学习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教学过程涵盖课前、课中和课后全过程。这三个环节是一体的、连贯的,形成一个完整的、闭合的教学链。
五个步骤:
1.智学:课前,通过智慧平台,教师发布学习任务,推送学习资源、课前测试题,诊断学生自主学习情况,二次优化教学设计。学生按照学习任务单,自主学习教师推送的微课、PPT、文字资料等,然后完成学情测试题,并根据平台即时反馈的答题情况,明确自己对新知识的已知点、疑惑处。
2.智导:课中,教师根据学情测试数据,针对大部分学生的疑惑处或新知的重点处,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并搭建学习支架,降低学习难度,分析重点,突破难点,释疑解惑。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探究新知;依据学习基础、兴趣、任务等,参加临时空中学习小组,对重点难点开展讨论,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3.智展:各学习小组上传、展示学习成果,分享交流学习所得。教师巡回点拨指导;组织学生打分,写评语,通过学生自评、小组内评价、其它组评价、教师评价等多元协同评价,立体、全面地评价学生。
4.智测:教师推送学习效果检测题,课堂实时检测,依据平台即时反馈数据,总结评价,为课后个性辅导提供依据。学生完成检测题,明了自己本节课学习的掌握情况,总结改进。
5.智辅:课后,依据平台统计的课前、课中的学生检测成绩、行为表现数据、量化图表,教师进行个性推送,布置分层作业,进行针对性辅导。学生做好分层作业,查漏补缺,巩固课堂所学,并向课外拓展,不断提升。
智学、智导、智展、智测、智辅这五个步骤互相承接,互相补充,形成一个教学闭环,促进教学的精准、高效,学习的个性、深入。
“教无定法,教学有法。”为了保证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我们实施了如下教学策略:
课前阶段,其核心是精准诊断学情。教师发布学习任务,推送录制的自学微课、测试题,上传多样化媒介的学习资源,如微课、PPT、视频、音频、图片、文本、FLASH、网页等。在富媒化学习中,学生选取适合自己知识水平和学习方式的媒介,自主探究学习,完成测试题。教师根据平台上的学生测试报告数据,从量化数据上精准分析学情;从学生在学习讨论区域的留言和互动讨论上了解学生的困惑、疑难点,进行二次教学设计,精准定位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活动,优化教学策略。
课前学情诊断,用量化数据来精准分析学生在新知学习方面的情况,而不再像传统课堂教学时教师备学情只能基于自身教学经验和平时对学生学习基础的直观感受、大概印象,弥补了课前教师学情分析这块的不足。“以学定教”,备课从主观经验走向数据实证,提升了教学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在课中阶段,初中智慧课堂注重在情境中学习、在互动交流中提升、在检测反馈中改进。而其中,尤以师生互动为关键。
1.创设适宜学习情境。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在初中智慧课堂学习中,根据智慧平台统计的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大数据,教师对学生接受新知识的情况有了量化了解,课中学习就可以此为基础,从学科知识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利用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新技术等,创设与课程有关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不同的应用情境、问题情境中亲身体验,与情境互动,建构知识,解决问题,提升能力;教师作为指导者、协助者、组织者,释疑解惑,点拨指导,促进学生获得深入体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并在表达中理解、感悟文本的思想内容,提升语文素养。
2.开展多元互动交流。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知识构建过程,智慧课堂“以师生互动为关键”。借助智慧课堂云平台,以数字化为媒介,大力开展小组讨论、成果展示、鉴赏点评等参与式、主动式学习形式。如通过平台点名、抢答等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平板电脑拍照、录音、讨论、上传、共享等功能,将学生学习成果在小组内、班级进行展示交流;通过无线投屏、多屏同步、实时广播等功能,师生对学习成果进行赏析、评价。这样形式多样的“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学习情境、学习资源的互动,使得思维发展轨迹有痕、可见;而教师的点拨、同伴的启发,让学生获取的信息更全面更丰富,从而实现课堂学习效果的最大化;而课中智慧平台的动态实时数据及数据分析,教师能实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实现课堂的动态生成和精准教学。
3.即时进行检测反馈。对照学习目标,教师通过智慧平台推送测试题,学生在平板电脑上接收测试题,独立完成后上传提交;作业平台实时处理,自动批改,即时反馈。学生学习效果如何,在课堂实时检测时,通过平台可视化数据图一目了然。每位学生完成时间、正确与否,每道题的正确率,学生对本堂课知识的学习、内化、运用情况,都会即时呈现、反馈出来,这为教与学的总结、改进提供了量化数据,也是课后个性辅导的重要实证。
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说:“夫子教人,各因其材。”在智慧课堂教学中,借助于信息技术,我们让因材施教成为现实。
课后,依据智慧平台上学生上课学习数据,综合学生学习行为、学习任务达成、课堂测验反馈等量化指标,教师打破原有小组划分,针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掌握程度对学生进行评估、分层,组建本节课的“空中小组”,分层布置作业,进行“个性化”作业推送。对于数据排在前30%的学得快学得好的A 层学生,从“最近发展区”理论出发,教师可以给他们推送课外拓展学习资料和带有一定难度的知识迁移性学习任务,让他们“吃得好、吃得饱”;对于数据排在中间50%的B 层学生,布置针对本堂课学习内容的知识整理、巩固性作业等;而对于积分排在后20%的学生,则布置基础性作业。这样分层布置、推送作业,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了其潜能,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实际。
学生在智慧平台作业系统上定点、定时提交作业后,客观题即时就会自动批改和得到正误数据反馈。对于错误率高的知识点教师可以自己录制作业评讲微课,也可以在平台或网上选取相关知识视频,向学生推送,让学生通过点播的方式进行知识的“二次学习”。此外,在平台讨论留言区,或作业答疑区,对学生发布的学习感受与疑问,教师能随时随地解答、反馈,可以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辅导。
这样分层布置作业、个性辅导,更灵活更有针对性,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提升,真正实现“因材实教”。
初中智慧课堂追求的是教师的精准的“教”和学生个性化的“学”。但如何让大数据发挥更大的效用,让课堂教学更精准,让个性辅导更有针对性,都是我们面临的极大的挑战。在当今教育信息化的大趋势和“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聚焦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不断探索、实践智慧课堂,优化实施策略,让学生在智慧学习中全面提升核心素养,让课堂在增效提质中焕发生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