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第二实验幼儿园 李慧云
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始阶段,班主任必须基于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加强德育,秉持着“从娃娃抓起”的思想制定科学的教育管理方案,有效落实教育根本任务。然而,就现阶段幼儿园班主任教育管理情况来看,德育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落地效果不尽如人意,故本文立足幼儿园教育特色分析幼儿园班主任开展德育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开展德育。
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目标之一,而社会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历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懵懂无知的个体通过逐渐扮演社会角色、承担责任以及学习群体文化而形成个性并融入社会的过程。幼儿园班主任对幼儿进行德育,可以提升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引导他们接受真善美理念,能自觉、主动地摒弃丑陋的行为,使得行为、意识以及情感等各方面能够有效应对外界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与此同时,有效的德育使得幼儿理解并掌握正确做事、待人、接物的基本规范,从而更好地与他人进行交往,这可以降低“问题儿童”出现概率,帮助每一个幼儿顺利融入社会并实现自身价值。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让被教育对象获得全面发展,幼儿的全面发展包括情感、性格、身体、品德、智力等多方面的发展。尤其是品德和性格,在人的一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个体能否获得全面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研究表明,一个人有很高的智力发展水平并不一定能取得成功,同样,一个成功的人也不一定是聪明的人,但他们往往有好的品德与性格,如乐观的性格、坚韧的意志力、好的自我控制能力、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等,这些非智力性的因素往往比智力因素更重要。幼儿正处于性格、品德、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假如从小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其记忆、注意、感知、观察、思维等各方面均处于活跃状态,承受一定程度的困难、挫折,可以显著提升其抗压能力、抗挫折能力。此外,高尚的道德情操、优良的道德品质也是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的重要力量,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掌握与他人交往的技巧,主动自觉地参与各种活动。在人的个性方面,性格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由情绪、勤奋等多方面要素组成的。对幼儿进行德育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其在这些行为习惯的支撑下形成好的性格。好的性格可以帮助幼儿根据自身需求去感知事物,有效抵抗外界刺激与干扰,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与注意力,帮助幼儿在体力、智力方面得到更好的锻炼,从而达到推动幼儿全面发展的目的。
幼儿园的教育主要是启蒙教育,具有“保育”功能,所以班主任在教育管理中设置的目标也比较简单,甚至浅显化,主要是照顾幼儿的一日生活,传授他们基础的知识,保障幼儿的人身安全等,对幼儿的德育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下,幼儿园班主任要及时摒弃陈旧的思想,尊重幼儿的个体性地位,重视德育,努力引导幼儿成为具有公民意识、负责任、有道德的社会人。例如,一些幼儿是家中独生子女,在父母的溺爱下出现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在区域活动中不懂得与他人合作,也不会主动与他人分享,甚至为了满足需求而欺负同伴。面对这些情况,一些班主任不以为意,认为这是幼儿的“天性”,甚至认为只要幼儿长大了自然会改掉这些“毛病”,所以放任不管。这种思想必须及时摒弃,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下,班主任要及时进行干预,对“以自我为中心”的幼儿,要对他们进行德育,让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更要让他们知道与他人的友好相处必须建立在双方互相尊重、分享的基础上,而不是将自己的需求、利益放在第一位。总而言之,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下,幼儿园班主任要从思想上重视德育并制定合理、科学的教育管理方案,将德育提上日程,树立科学的育人目标。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从思想上重视德育,才能保证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在幼儿园教育管理工作中顺利落地。
除了从思想上重视德育以外,幼儿园班主任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下还要明确德育内容,即清楚“教什么”,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助力育人工作的落地。因此,班主任应根据幼儿园的教育特点以及幼儿的认知水平、身心发展规律、日常生活等明确德育内容,有效解决德育“教什么”的问题。
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始阶段,对他们的教育也属于启蒙教育,所以德育内容相对来说也比较简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培养幼儿良好习惯。3~6岁的幼儿大多数还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这个阶段他们的可塑性强,是培养习惯的重要阶段。因此,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下,班主任要将培养良好习惯作为德育内容之一,通过有效的指导帮助幼儿养成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热爱劳动、早睡早起、遵守规则、爱护环境、讲究卫生等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认真专注、迎难而上、不气馁不放弃的学习习惯等,同时要培养幼儿真诚、自信、富有爱心的个性品质等。有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支撑,幼儿不仅在学习上如鱼得水,还能在生活中与人友好交往,快速适应新的环境。第二,培养幼儿交往能力。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下,班主任要注重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将其作为德育内容之一。3~6岁的幼儿正处于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今后需要在集体中生活和学习,这就避免不了与他人交往。因此,班主任要对幼儿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处理自己与集体、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如学会谦让、团结、分享、合作等,使幼儿逐渐形成能助力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第三,培养幼儿判断能力。幼儿园的孩子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主要是通过与周围事物的互动,而且认知事物的动力主要源于兴趣,所以其行为经常受到自身喜好的控制,对事物缺乏正确的判断。比如,很多幼儿在和同伴一起做游戏时,面对材料不足的问题往往通过“抢夺”的方式去解决,这是因为他们并不知道“抢夺”是不好的行为,班主任要引导他们面对这种情况学会与他人商量,让他们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对事物有正确的判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可以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1.创设良好的环境,发挥环境育人作用
幼儿主要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互动获取信息,所以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下,班主任可以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渗透德育,发挥“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环境创设主要分成两个方面:第一,物质环境创设。物质环境简单来说就是可以看得见的环境,如手抄报、张贴画、海报、警示标语、黑板报等。例如,班主任可以在教室里、走廊上贴上“小朋友,讲礼貌,看见教师问声好。”“学习时,要专心,积极发言动脑筋。”“爱清洁,讲卫生,果皮纸屑不乱扔。”诸如此类通俗易懂的标语,无时无刻地影响着幼儿,从而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二,精神环境创设。精神环境简单来说就是看不见的环境,如班主任的表扬、惩罚等,这些都会在无形中影响幼儿的思想品德与行为。例如,班主任如果经常打骂幼儿,他们就会畏惧教师,而且性格也会越来越自卑。而班主任如果在幼儿犯错之后包容他们,耐心地倾听,在了解事情原委后帮助幼儿纠正、解决,可以让幼儿养成宽容、大度、耐心等品质。与此同时,班主任要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在幼儿的心中,班主任是权威人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班主任的一言一行,所以班主任要注意自身的行为举止,如看到垃圾要主动捡起来放进垃圾桶、在工作中一丝不苟、答应孩子们的事情一定做到等。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耳濡目染,也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加强理论教育,提升幼儿的认知水平
前文中也提到,对幼儿的德育包含了培养其是非判断能力这一内容。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幼儿做了一些在成人看来有些“不道德”的事情,是因为幼儿不知道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因此,班主任要加强理论教育,让幼儿清楚地知道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错误的,以此提升他们的认知水平,这对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有重要意义。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班主任要置德育于一日活动中,即在日常教育管理中抓住一切契机教育幼儿,指导他们明辨是非、对错。例如,一些幼儿在吃饭时十分挑食,甚至吃饭只吃一些,将大部分饭菜都倒掉,班主任要抓住这个机会对幼儿进行教育,如播放水稻成长的过程,让幼儿清楚地看到每一粒大米的来之不易,知道倒掉饭菜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应该爱惜粮食,爱惜劳动人民的成果,提升其道德认知能力。又如,在中午午睡时,班主任要教育幼儿自己动手穿脱衣服、叠被子等,并且让他们不要讲话、发出声音,不要影响到别人,以此培养幼儿独立意识、自主意识、自我约束能力等。同样,在日常教学、区域活动中,班主任要抓住一切机会渗透德育,以此培养幼儿的是非判断能力,让他们学会辨别善恶、美丑、黑白,为幼儿接下来在生活中有效践行真、善、美以及规避假、丑、恶奠定基础。
3.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幼儿“知行合一”
对幼儿的德育不能只停留在理论教育层面,还要拓展到实践教育中,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方法,这样才能促进德育认知向德育行为的转化,让幼儿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例如,班主任要想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精神品质,除了通过视频、案例等形式进行理论教育以外,还可以带领幼儿开辟一块土地作为“农场”,给他们发放番茄、辣椒、南瓜、茄子等蔬菜的种子,让他们播种后坚持施肥、除草、浇水,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等到这些蔬菜成熟后,班主任可以组织幼儿将这些成果分享给他人,可以带回家让爸爸妈妈做成饭菜。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幼儿真切地感受到劳动的魅力,认识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也体验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知道劳动是光荣的。相比口头上的理论说教,实践教育可以给幼儿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实现道德认知向良好行为的转化,促使幼儿“知行合一”。同样,班主任教育幼儿团结友爱时,可以组织他们开展诸如“拔河比赛”的游戏活动,通过这类实践活动,幼儿真切地感受到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也学会如何正确地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
综上所述,幼儿园的德育是最基础的德育,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培养幼儿良好个性品质与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是班主任不可推卸的职责。新形势下,幼儿园班主任要不断提升自己对德育的认识,立足幼儿园教育特色不断完善德育内容,通过环境创设、理论教育、实践教育有效实施德育,以此促进幼儿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为他们的成长成才奠定牢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