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23-12-09 16:03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石马镇中心学校吴佳颖
天津教育 2023年30期
关键词:问题链建构知识点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石马镇中心学校 吴佳颖

问题是教学的起点,教学任务问题化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教学要实现整体性、一致性与阶段性。”因而教师在实施问题式教学时要建构起有序的结构化问题链,让其达到新课标提出的“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等目标,让学生的思维进阶,逐渐深入学习活动,助力其深层次发展。因此,教师要依照新课标的指示,积极创新问题链设计模式,让其在课堂上得到更好的应用,指引学生以问题链为导向,逐层深入地探究知识点,实现高效发展的目的。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问题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其次聚焦问题链的特征,阐述问题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最后探寻问题链的应用策略,旨在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的课程学习活动体验,让学生的思维从低阶转向高阶,建构完整的知识思维框架,达成对数学知识的深层理解。

一、问题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问题式教学是大多数教师都会使用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然而很多教师都没能思考问题式教学背后的要义,创新并优化问题式教学模式,使得其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存在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数学问题零散化

大部分教师虽然会利用课堂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点,但是设计的数学问题具有零散化的特点。究其根源,教师提出问题的目的是要顺利导入下一环节,并没有综合考量各项因素,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素养的发展为目标完成问题的设计,也没有聚焦核心知识点设计一系列探究性的问题,这就导致数学问题存在零散化的特点,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探究兴趣,也无法彰显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难以让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有效串联起相关的知识点,学习效果呈现“低效”状态。

(二)数学问题浅层化

大多数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都缺乏深度,学生很容易在教材中找到答案,几乎没有经历深层思考、多维分析、积极交互等学习过程,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虽然学生分析这些浅层问题时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和愉悦感,但是其在后续遇到各种问题的时候也极容易产生挫败感,这就使得整个数学活动存在着一种矛盾,难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的深层探索,很难让他们从问题的探究中获得对知识点的创造性理解,形成不同的感受,阻碍了其学科探究能力的发展,导致学生建构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不够健全,难以在后续的探究中实现对知识点的迁移应用。

(三)问题形式单一化

问题式教学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教学手段,能够促进教学活动可持续发展。然而大部分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都没能体现多元性,问题形式单一化,很难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究的兴趣。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将会展现出不同的思维水平,所具备的探究能力及探究深度也会有所不同,而教师采用单一的问题形式,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难以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更无法让学生在问题的探究中灵活发展数学思维,这就导致整个课程教学效果低下,阻碍了学生能力、素养及思维的多元化发展。

二、“问题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关联性、整合性与开放性并重,有利于实现知识整合

问题链中的各个环节之间是有联系的,每一个题目都可以用一条主线串联起来,而这一主线的中心问题则可以聚焦一个核心知识点,体现核心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同时以这一核心知识点设计的主干问题能够多项交互、横纵串联,引领学生融合其他的数学知识点,达成问题的解决。所以问题链具有关联性、整合性及开放性的特征,将指引学生进行多元互动,充分彰显问题探究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推进深层学习。

问题链关联性、整合性与开放性的特征决定了它在知识整合方面的独特优势。教师利用问题链,能够帮助学生串联教材内容,整合知识体系,将所教学内容、拓展内容、课内外知识点串联建构,指引学生根据自身问题探究中知识的生成和迁移等情况,完成对知识点的重构,并基于主干问题进行针对性学习,使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更有序,更富有导向性。这样做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建构,体现知识主动整合过程,让他们参与观察、思考、分析、研究等一系列过程,奠定完整的知识结构与思考方法的根基。

(二)逻辑性、梯度性与探究性协同,有利于优化学生思维

问题链的呈现要按照一定的次序,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落定,目的是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这体现了问题链的逻辑性和梯度性的特征。同时,要体现各个问题之间的探究性,让学生在一个问题的解决基础之上继续深入探究下一个问题,聚焦主要问题或者核心知识点,深入研究、把握主次、强化重点、突破难点,体现思维进阶的过程。

问题链的逻辑性、梯度性与探究性特征决定了它在优化学生数学思维方面的优势,将逐渐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数学文化素养,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一系列的课程探究活动,实现深度学习。这些问题的有序设定能够让学生快速回顾课内知识点,唤醒已有的数学知识学习经验,在问题中对数学知识进行系统解剖,合理建构,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由此深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达成高质量学习,促进学生深入认知。

三、“问题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聚焦知识梳理,设计整合性“问题链”

问题链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梳理与整合,因而教师要聚焦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串联、整合、涵盖知识内容的问题链,让学生思考问题之间的联系与逻辑关系,在问题的解决中引发对知识点的深层思考,从宏观视角判断知识之间的关系,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思考能力。学生也将以较为明晰的数学知识框架体系实现后续知识点的迁移应用。

以青岛版小学数学课本为例,在教学《校园艺术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教师应该聚焦本课教学内容设计一连串的问题,启发学生完成对知识点的串联、迁移与建构。对此,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链。

主问题:什么是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你能利用它们解决哪些问题呢?

问题1:你能举例说明分数的意义吗?

问题2:分数与除法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问题3:怎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呢?

问题4:什么是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

问题5:假分数怎样化成整数或者带分数呢?

问题6:分数和小数在互换时需要注意什么?

问题7:分数的基本性质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存有什么样的联系?

问题8: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问题9:你是否能够用直观的方式表示分数和小数,并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如上,教师聚焦本单元教学内容,从“分数的意义”“真分数与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等知识点出发,合理设计了问题链,且问题链之间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完成对相关知识点的深度理解及有效建构,实现知识储备的完善,由此帮助学生展开更高质量的课程学习。

(二)聚焦深入学习,设计多模式“问题链”

教师应该聚焦问题式教学浅层化及形式单一的问题,以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为目标,设计多种形式的问题链,助力学生多维探索,启发深层思考,完成对知识的有效解读。对此,教师可以设计层次性的问题链,关注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体现学生知识学习的逻辑性,辅助学生深层次解读知识点,形成前后串联、横纵交叉的关系,体现学生高效学习的过程。

1.层次性的“问题链”。

学生的知识学习是需要经历螺旋上升这一过程的。不同的学生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及探究效果都是不一样的,因而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专注于层次性问题链的设计,关注学生的个体化发展需要,鼓励他们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探究相应的问题,方能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对此,教师要协同多个方面,达成层次性问题链的设计,凸显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让他们逐步完成相应的任务,逐步达到更高的学习目标。

以青岛版小学数学课本为例,在教学《完美的图形——圆》时,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富有层次性的问题链,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基础完成对“圆”这一章节知识的探究。

主问题:关于“圆”,我们需要知道哪些东西呢?

问题1:你可以用哪些方法来验证同一个圆内的半径都相等呢?

问题2:上一问题中展现的原理是否同样适用于圆直径的分析呢?

问题3:基于圆的半径与直径关系,你有什么样的发现?

问题4:你是否可以用自己学过的平面图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呢?

问题5:在探索圆的面积公式的过程中,你掌握了哪些数学方法呢?

如上,教师设计的问题层层递进,且每一个问题都具有开放特性,引导学生基于自身的实际情况,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完成相应问题的探究。而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探究问题中所得的结果分析知识重点,掌握学生对知识的达成效度。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自主完成问题链的探索;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探索,同时要巡视各个小组的问题解答情况,以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指导,帮助学生逐层深化,完成对本单元知识的探究,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2.关联性的“问题链”。

知识点之间有着不同的联系,教师应该遵循逻辑性的原则,设计关联性的问题链。以一个知识点为基础设计主问题,辐射发散其他相关的问题,指引学生实现对知识的横纵交叉、解读与建构,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能够有深度探究的过程。因此,教师要聚焦知识点,综合分析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整理这些知识内容,使知识富有条理性。设计的一系列问题都要围绕这一问题或者探究活动开展,启发学生思维多维延伸。

以青岛版小学数学课本为例,在教学《冰淇淋盒有多大——圆柱和圆锥》时,为了让学生聚焦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关系,完成对概念、表面积及体积等相关知识点的探究,教师可以根据自身对教材的理解,设计具有探究性质的主问题:“如果将一个长方形的纸板竖直转动,它看起来会像一个圆柱体。你们是否可以将长方形纸板改动一下,让它转起来像一个圆锥体呢?”这一问题十分具有探究价值,学生动手操作,基于长方形纸板快速转动形成圆柱体这一直观感受过程生发探究兴趣。聚焦教师提出的问题,尝试改变长方形纸板的形状,让其快速转动起来像一个圆锥体。学生在完成这一系列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细化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点的多元拓展及迁移应用。

问题1:圆柱体展开图是什么样子的呢?这些图形是怎样得来的呢?

问题2:圆柱体的展开图与圆锥体的展开图之间存在哪些差异?

问题3:在求解圆柱体和圆柱体的表面积时,你有什么发现?

问题4:请结合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并基于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快速推导出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如上,教师设计的四个问题一一对应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层层递进,帮助学生横向引入平面图形的知识点,纵向深化了立体图形表面积及体积计算的思维。这样的知识点横纵交叉,富有极强的逻辑性,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起较为全面的知识体系,达成学生对知识点的全方位建构,极大提升了他们的综合学习质量。

总的说来,教师在问题链的设计中应该聚焦层次性与关联性,能够让学生以核心知识点为主导,完成对数学问题的多元探索,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这一知识点,提升发散性思维能力及问题探究能力。这样方能使问题链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彰显,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为其后续迁移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奠定扎实的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问题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推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和学科核心能力的提升,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探索数学知识,参与知识生成的整个过程,达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目的。因此,教师要重视问题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认识到问题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聚焦问题链的特征,了解问题链在促进小学数学高效教学方面的价值,同时创新教学策略,优化问题链的应用,如聚焦知识梳理,设计整合性问题链;聚焦深入学习,设计多模式问题链等,让问题链的呈现科学合理,对学生产生积极有效的引领,达成有效发展的目的。这样所展开的数学教学更加契合新课标的指示,提升了学生的课程学习效率。

猜你喜欢
问题链建构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建构游戏玩不够
基于微视频与问题链相融合的高三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问题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巧设问题链预约精彩课堂研究
解析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链的设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