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 楠
(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成都 610500)
党的十八大以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一直是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的国之大事。习近平同志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要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1]44家教家风是涵养个人道德品行的基本场域,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各项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渠道,也是提升全社会道德水平的基点。同时,习近平同志也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新变化”,需要“认真研究家庭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推进家庭工作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抓实转好”[2]5-6。因此,新时代家教家风要涵养好个人的道德品行,需要根据家庭领域的实际变化,着力建构与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发展相融相通、符合时代需要的良好家教家风。
家风的本质是以家庭成员普遍认同和追求的家庭价值观为主要内容,通过家庭成员日常言行举止所体现的一种家庭文化氛围。家风中所蕴含的家庭核心价值观便是这个家庭或家族家风的核心和灵魂。它通过伦理道德价值追求等文化软实力成为家庭道德生活的主心骨,是家庭生活最基本和最持久的信念依据,是家庭成员治学、修身、治家、处世等方面所遵循的标准。因此,提炼新时代社会优良家风的核心价值观就成为新时代优良家风建设的重要抓手,是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的基本路径。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是这个国家和民族精神的精髓,家风中所蕴含的核心价值观同样是这个家庭或家族的灵魂。新时代优良家风核心价值观的生成逻辑,在于明确现代家庭价值观的生成基础,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形成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取向。
随着我国从传统社会进入到现代社会,我国社会各个层面都发生了革故鼎新的变化,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无论是在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家庭关系还是在家庭观念上也都随之发生了改变。现代家庭结构逐渐核心化、极小化和多样化;家庭功能从生产、生育、抚养、教育、情感慰藉等多种功能,逐渐转化并走向“情感慰藉”等比较单一的功能,从只培养家庭成员适应家庭生活到还需培养家庭成员适应现代社会公共生活;家庭关系逐渐从“血亲主位”转向“婚姻主位”,从“父子轴心”转向“夫妻轴心”;家庭观念逐渐从“家本位”转向“人本位”,自由化、民主化、功利化等观念兴起。在这些转变过程中,需要正确认识和发挥家庭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而不是简单认为家庭的价值会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而逐渐消失。因为“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3]353。可以说,家庭的稳定发展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国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基石。所以在这样的现实社会背景下,正确认识现代家庭和在此基础上生成的新时代优良家风核心价值观是现代家庭价值观的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发挥作用,就要将其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人们“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优良家风的本质是要体现社会主流的核心价值观,纵观历史上不同时代的优良家风,都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核心价值观。比如封建时代的优良家风,无论是官宦家庭、商贾家庭,还是普通老百姓家庭的家风,都体现了封建时代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即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道德观念。新时代优良家风核心价值观当然也必然要体现当今时代的核心价值观念,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生成的新时代优良家风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中的具体呈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于家庭中的微观体现。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人类文明的演进呈现出纷繁复杂的现象。雅斯贝斯曾把人类文明形态划分为史前文明、古代文明、轴心期文明和科技文明四种形态[4]16。文明形态是文明发展程度和成熟水平的表达,不同的文明形态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发展道路,在人类历史上具有不同的地位。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5]14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求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创造了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进步。以现代家庭为载体形成的新时代家风文明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家庭在现代化发展道路上,形成的不同于其他国家家庭的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文明内涵。新时代家风文明源自于中华优良传统家风文化,熔铸于红色家风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家风文化,植根于中国家庭在现代化发展道路上的具体实践,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中国创造人类新的文明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生成于新时代家风文明中的优良家风核心价值观亦在于以形成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价值取向,形成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础内容。
新时代优良家风的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家风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建构新时代优良家风的核心价值观,不仅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承续传统优良家风文化,对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风文明,也要充分满足现代家庭对美好生活的个性需求,体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民族性和世界性的融合。
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6]328这个核心问题。同样作为培育家庭成员成长成人的新时代优良家风,当然首先也要明确培育什么样的家风这个根本问题。任何一个处于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都有关于家风优劣的价值评价标准,但纵观家风发展的历史,任何时代的优良家风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传承下去,都必然具有共同特征,即符合当时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指导思想,体现国家和社会的主流核心价值观念。在传统封建社会,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儒家思想是其主导思想,因而传统优良家风都深刻体现了儒家的根本价值观念,即“仁义礼智信”的“五常”道德标准。当今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便是体现了最广大人民根本需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是新时代的时代精神,是当前我国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和科学世界观,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每一个中国人应该涵育并践行的。所以,提炼新时代优良家风核心价值观必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引领并符合其本质要求,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比如,富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价值目标,是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新时代优良家风就需要引导家庭成员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具备为社会和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使命感,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和谐是中国自古以来所遵循的价值理念,是人类社会的重要价值遵循,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新时代优良家风就需要在借鉴传统优良家风的基础上,体现现代社会和谐的价值理念,帮助家庭成员正确处理与自己、与他人、与家庭、与社会、与自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从而成为具有独立自主人格的好公民,并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时代优良家风核心价值观是整体和局部、统领和从属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时代优良家风核心价值观,并蕴含于新时代优良家风核心价值观中;新时代优良家风核心价值观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中的微观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和落实的重要途径之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时代优良家风核心价值观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得益彰。因此,建构新时代优良家风核心价值观,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积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和凝聚作用,这是建构新时代优良家风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方向指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灵魂,传统优良家风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所涵盖的人生哲理和处世之道,在一定程度上不仅陶冶了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也铸就了中国人的独特民族传统。从本质上来说,传统并不是一个抽象固定的概念或一个简单静止的集合体,也不是泯灭在历史洪流中的回忆和尘封在岁月中的历史遗迹。传统是人类在历史文明发展进程中一直延续并在时间积淀下,并存于现实之中的独特人文景观。正如美国社会学家爱德华·希尔斯(Edward Shils)对传统的解释:传统是世代相传的事物,是从任何过去相传至今的东西,它是人类行为、思想和想象的产物,并且代代相传[7]12。我国伦理学家罗国杰先生也强调:“传统既包括过时的、阶级的、偏狭的谬误,也包含有科学的、共同的、为全社会所需要的合理的因素;传统既有其特定的、历史的局限性,又有其能够在整个人类社会长期发挥作用的积极内容。”[8]569-570传统和现代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传统是现代的根基,现代是传统的继承和演进。新的知识内容不可能凭空产生,而是在以往的、旧的知识基础上根据新的历史条件被重新认知和运用,并赋予新的生命活力,从而最终形成新的文化样态。所以,传统优良家风文化所包含的修身立命、睦亲齐家、处世交友和国家情怀等方面的内容,是新时代优良家风建设的基石。因此,建构新时代优良家风核心价值观,应该在传统优良家风的基础上,根据时代需要,赋予其新的生机和活力。另外,中华文化是具有五千多年并绵延至今的文化,在这样的文化浸染下代代生活的人们,当然具有共通的民族人格、相似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所以,建构新时代优良家风核心价值观,也理应采用与自己民族相符合的思维方式来审视其文化特征。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的观念、观点以及概念等意识,都会随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社会关系等社会存在的改变而发生变化[9]50-51。家风是时代性的产物,传统优良家风的一些内容不一定全然适合于现代社会和家庭的需要,因而要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正如朱贻庭教授分析现代家庭伦理与传统家庭伦理的“源原之辨”的规律一样[10],传统优良家风所体现的价值观念之所以有被现实所认同并运用的资源,是因为传统优良家风的价值观念和现代优良家风的价值观念存在着“共时性”的文化积淀,即“古今共理”,也就是人们普遍认可的一些最基本的家庭价值。在这些价值上作出符合新时代的诠释,传统家庭价值就能熔铸于现代家庭美德之中。所以,建构新时代优良家风核心价值观,必须承续传统优良家风文化,这是提炼新时代优良家风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根基,是对中华民族所固有的民族精神内核和气质秉性的彰显。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阐述过这样的观点:“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率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所以,这些观念、范畴也同它们所表现的关系一样,不是永恒的。它们是历史的、暂时的产物。”[11]222简言之,人们头脑中的意识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家风属于人类的意识范畴,所以它必定会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优良家风培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培育适应社会发展变化需要的家庭成员。因而,准确把握当今的时代变化,使新时代优良家风与时代同频共振,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便是题中应有之义。所以,建构新时代优良家风的另一个基本原则,便是要对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风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风文明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本特征,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反映了社会主义家庭文明的新风尚。新时代优良家风核心价值观的建构,不仅要承续传统优良家风的核心价值观,体现继承性,更要对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风文明,彰显时代性。这二者是相互统一的。中华传统优良家风价值观是“源”,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风文明则是“原”。建构现代优良家风的核心价值观,不仅要以中华传统优良家风价值观为渊源和资源,更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风文明为本原和根基。没有了传统优良家风价值的“源”犹如空中楼阁,没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风文明的“原”则丧失了其本质特征。质言之,只有在这种“源”“原”整合的基础上,建构的新时代优良家风核心价值观才能既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又符合普通民众在传统文化中长期熏染形成的心理需求。
不同的家庭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会因为其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家庭传统以及家庭成员的职业和文化素养等方面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家庭风气,因而在家风内容上也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比如传统优良家风就有帝王家族的家风、名门显宦的家风、义门家族的家风、商界翘楚的家风、庶族百姓的家风等不同类型的家风[12]2-3。虽然它们都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又体现了本家族自身的特点。比如帝王家族的家风偏重治国安邦、善政养民等内容,名门显宦的家风偏重勤政廉洁、忠君爱民等思想。在现代中国,新时代优良家风的多样性特点更加突出。这是因为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尊重个体存在的多样性,个体会根据自身不同的价值需要形成不同的价值理念。所以,现代社会必然会出现价值多元的现象。现代社会的价值多元不仅包括个人价值的多元,也包括群体的价值多元。家庭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同样会根据各自家庭群体的需要形成价值判断,选择最能满足本家庭群体发展的价值标准作为行动指南,从而形成不同的家庭风气。新时代家风的多样性是现代社会条件下的典型特征。当然,新时代家风的多样性不仅跟家庭成员个性需求的多样性有关,也跟家庭关系、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家庭成员的职业等紧密相关。比如,从家庭结构来看,三口之家的核心小家庭,更偏向营造自由民主、生动活泼的新时代优良家风;三代直系家庭的主干家庭,更倾向营造尊老爱幼、以孝传家、团结和睦的新时代优良家风。从家庭成员的职业来看,知识分子家庭倾向于营造读书明理的新时代优良家风;商人家庭倾向于营造诚信经商、勤俭节约的新时代优良家风;干部家庭倾向于营造人民利益至上、奉公守法的新时代优良家风。所以,建构新时代优良家风的核心价值观,需要包容这些独具特色的家庭个性需求。唯有如此,新时代优良家风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发展和满足现代家庭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优良家风的根本目的是家庭根据社会发展需求来引导家庭成员正确处理好与自己、与家庭、与社会、与国家的关系。传统优良家风所包含的修身立命、睦亲齐家、处世交友和国家情怀四个方面内容便是处理这些关系的道德价值准则。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社会文化形态的变化以及家庭的变迁,现代家庭如何培养家庭成员适应现代社会的这些变化,协调处理好这些关系,便成为提炼新时代优良家风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本文借鉴优秀传统文化的“修齐治平”的逻辑思路,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内涵逻辑,在新时代优良家风核心价值观建构原则的基础上,按照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四个目标向度提炼新时代优良家风的核心价值观。
家庭是由个人组成的,《大学》有言,“一家仁,一国兴仁”。良好的家风离不开每个家庭成员的努力,离不开每个家庭成员对自身品质道德的锤炼。在家庭里,只有每个人端正了自己,才能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凝聚家庭合力。因而,但凡我国古代优良家风,都是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开始的。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排在所有道德理想的最前面,便是这么一个道理。提炼新时代优良家风的核心价值观,也要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开始。我国传统优良家风关于个人修身立命的核心价值观不仅包括勉学立志和洁身自省,也包括谨言慎行和自强不息。这些价值要求为个人的道德修养提供了良好的道德准则和价值引领,虽历经时代变迁,其价值精髓也是当今社会所要继承并弘扬的。但不能否认的是,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这些价值的背后更多是指向个人内心道德的修养,强调如何与自己相处、与家庭成员相处,而忽略了如何与社会相处。这种价值观念培养出来的个体,必然会缺少对社会公德的重视,这也是当前我国社会的弊病之一。当今社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遵守公民道德准则是社会对个人的基本要求。所以新时代优良家风的核心价值观,不仅要承续传统优良家风对个人内心修养的重视,更要注重对家庭成员公共道德的培养。只有这样,当个体从家庭进入到社会生活中时,才能快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发展要求。
家风形成的载体是家庭,如何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并形成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家风的主要内容,其体现的价值观也是家风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优良家风关于治家的核心价值观不仅包含夫妻之间的“夫义妇顺”、父子之间的“父慈子孝”“孝老爱亲”、兄弟之间的“兄友弟恭”,也包含和以睦家、勤俭持家、业已兴家等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规范了家庭成员的个体行为,协调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对传统家庭尤其是大家庭的稳定发展来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即使进入到现代社会,这些传统治家的价值观也是提炼新时代优良家风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当然,提炼新时代优良家风关于治家的核心价值观,要从当今社会和家庭生活的要求出发。受传统封建社会的时代条件所限,传统治家观念带有浓厚的封建家长制和等级制,尤其是封建社会中后期,这些家庭道德标准越来越被封建道义者极端化和虚伪化,人们的思想也越来越被禁锢在这些极端和虚伪的伦理道德之中。比如,“夫义妇顺”更强调“妇顺”“妇贞”,“父慈子孝”更强调“子孝”甚至“愚孝”,“兄友弟恭”更强调“弟恭”。这也是自进入近代社会以来,我国广大有识之士所猛烈批判的封建伦理道德。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民主、平等、自由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人们越来越要求夫妻之间平等相待、互相尊重;要求父母与子女之间人格平等、沟通民主等等。这些价值观念正悄然改变着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相处模式,这是进入到现代社会,家庭伦理道德获得的巨大进步。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对传统伦理道德的“全盘否定”,也带来了诸如离婚率居高不下、孝道消失、年轻人啃老等社会现象。人类文化的演进是一个变革与传承对立统一的过程,传统的家庭价值和现代的家庭价值并不是水火不容、势不两立[13]。建构新时代优良家风关于治家的核心价值观,不仅要彰显现代社会民主、平等、自由等核心价值,也不能丢掉我国传统优秀的治家价值观,要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当然对待传统治家的价值观念,要摒弃这些价值观被绝对化、极端化和虚伪化的一面,在还原其夫妻和顺、孝老爱亲等原初本义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通过二者的有机融合,有望消解现代文明中家庭价值观的一些不利影响,从而满足人们在家庭生活上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
离开家庭,下一步便是走向社会。然而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言:“吾中国社会之组织,以家族为单位,不以个人为单位,所谓家齐而后国治是也。”[14]788这是由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家国同构的宗法制社会所决定的。对于传统中国的大多数人而言,家庭便是社会,人们依血缘而居形成家族共同体。“血缘是稳定的力量。地域上的靠近可以说是血缘上亲疏的一种反映。”[15]72-73这些居住在一起的都是血缘或远或近的同宗同族的人,偶尔有外来的迁移人口,但也会很快融入到这些家族中,成为家族的一员。因而当人们处理诸如邻里、朋友这些社会关系时,所依据的价值观念不过是处理家族关系的延伸而已。当有人违背这些价值准则时,大都是由家庭或家族内部占绝对地位且极具威望的族老们根据家法族规进行处置和惩罚,鲜有报送官府的。中国传统社会以农耕经济为主,而传统社会的治理奉行“皇权不下县”的基本原则。正如有学者提出,我国“自隋朝中叶以降,直到清代,国家实行郡县制,政权只延于州县,乡绅阶层成为乡村社会的主导性力量”[16]。乡绅的自治即为宗族-伦理的自治,因而宗族家族的权力非常大,功能作用也十分齐全,其不仅保障家族成员的生活、生产,也具备社会政治协调功能,同时还提供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服务。所以要维系宗族家族的和谐发展,家法族规就显得十分重要,它们在传统社会不仅具有很强的社会约束力,有的甚至还超越了国家法律的强制力。这些家法族规在传统社会就是处理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准则,是个人生活的需要,也是家庭、家族和谐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稳定的需要。但这样也会产生极大的弊病:由血缘关系决定的权威基础容易包庇亲朋好友出现犯罪的恶行,或者形成有事找熟人解决问题的社会弊病。进入到现代社会以来,这种权威模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我国在社会主义体制建立起来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法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我国社会逐渐形成了以法律和公共权力为基础的权威[17]161。以法理关系为基础的权威逐渐取代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权威是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结果,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特征。作为现代社会公民的家庭成员,遵守法治规范是最基本的公民道德和守则之一,理应是新时代优良家风有关社会层面的基本价值观。当然,就现代核心家庭这个小范围而言,我国一些传统优秀的家庭规范仍需继承和发扬。因为法律规范是硬管制,而家庭规范是软约束。一些属于家庭范围的不良行为,通过法律的硬性管制,反而会伤及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不利于家庭的和谐稳定。例如处理婚姻家庭中的夫妻矛盾问题、邻里之间的冲突等等。所以,提炼新时代优良家风有关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应兼具家庭规范和法治规范的相互统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礼记·大学》有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此可知个人、家庭、国家是相互联系的,治国平天下是传统中国人理想人生的最终目标。传统优良家风关于个人与国家关系的核心价值观有很多,不仅有要求普通百姓的“忠君爱国”“保家卫国”,要求士大夫的“恪尽职守”“鞠躬尽瘁”“清廉自守”,还有要求最高统治者的“勤政爱民”等等。可以说,这些是当时人们治国理政的不二良方,也是人们安身立命的保障。这些价值观的形成与我国传统的小农经济和宗法血缘的政治社会是分不开的。从上面的价值观可以看出,大都是从家庭的核心价值观念推及至国家层面,这也是家国同构的宗法制社会所决定的。比如“忠君爱国”不过是“孝亲爱家”在国家层面上的延伸,是君权和父权相互沟通融合的结果。在这样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下,也极易形成家族至上、君权至上和群体本位的价值导向。具体来说,就是以忠孝为坐标来找寻个体的安身立命之所,要求将每个社会成员融入群体之中,以服从群体的利益为根本价值导向。个体要尽孝尽忠,当个人利益与家庭和国家利益相冲突的时候,要勇于牺牲自我而服务于家庭和国家。这样的价值观,在历史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凝聚作用,培养了人们以他人和集体为重的高尚品格。然而,这种价值观也忽视了个人的权利,贬低了个人的作用,否定了个人选择的自由,使人产生了自我贬抑的心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对个体价值的重新认识,个人利益观念逐渐增强,传统的家庭本位、群体主义价值观念逐渐淡薄。对个体利益的重视,有利于个性的形成,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但不可忽视的是,在个人主义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一些枉顾道德规范、无视责任与义务的“极端实用的个人主义”“无公德的个人”等社会现象。这种个人主义,不仅不利于家庭的和谐稳定,也是国家、社会发展的极大阻力。因而提炼新时代优良家风在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不仅要注重个人利益的正常诉求,也要强调爱国奉献、保家卫国、鞠躬尽瘁、恪尽职守等优秀的传统价值观念。在国家层面,实现二者的统一,达到自由和责任相互统一,从而建构具有个体和国家双重价值取向的新时代优良家风核心价值观。
家风互传“染”民风,民风兴盛“促”国风。家风是民风和国风的基石,家风、民风和国风一脉相承,它们共同凝聚起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精神血脉和民族之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承续传统优良家风的核心价值、对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风文明、展现家庭多样性特征的新时代优良家风核心价值观,不仅有利于凝聚广大家庭成员,形成新时代的优良家风,满足人们对美好家庭生活的需要,而且有利于汇聚成社会和谐的强大力量,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为国家和社会的繁荣发展提供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