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昊天
(内蒙古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内蒙古 通辽 028043)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发展民族地区特色经济,有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同样是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民族地区进行调研,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和“精准脱贫”理念,强调针对特定地区、特殊问题、特别事项制定实施好差别化的区域政策,不断加快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1]。
民族地区不返贫是一项艰巨而又繁重的任务,乡村振兴的出台是为防止返贫提供了一套重要保障,民族地区虽然地理优势较小,但正是独特的地理优势也让民族地区拥有了独一无二的特色经济发展,因地制宜的方针在民族地区有了正确的理解。发展民族地区特色经济就是对乡村振兴政策的深刻诠释,防返贫问题十分重要,只有民族经济发展起来,才能够彻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这也是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意义之一。
共同富裕是人民通过努力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衣食富足的生活水平,通过消除两极分化,得到普遍富裕的一种状态。
根据第7 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少数民族人口为1.25 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89%,可见少数民族是我国发展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国民族自治区的总面积占全国的64%左右,广袤的土地是民族地区的重要资源。
民族地区的发展是祖国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经济结构,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就是重中之重,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民族地区特色经济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将“坚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年来民族工作的宝贵经验之一,突出强调和部署。提升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在民族工作上的展现,更是维护民族团结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本质要求。因此,发展民族特色经济是实现民族繁荣的必由之路[2]。
开鲁县的人才储备量较少、发展不均衡,在国家教育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开鲁县的人才保有量逐日增加,但是相比同级别的县城而言,开鲁县拥有的人才数量仍不足,人才之间的发展不均衡,素质方面有较大差距,解决开鲁县的人才短缺问题迫在眉睫。人才质量和数量的发展要同步进行,开鲁县的技术人员的素质偏低,会使得高端产业的发展停滞不前,人才的高质量发展受到限制,对产业的更新和技术的进步会产生副作用,同时也会对开鲁县的经济发展有着不利影响。
开鲁县地区的人才流失较为严重,原因大概有以下两个方面。大学生返乡工作的数量每年都在减少,其更加趋向于去发达城市;高水平的技术人员纷纷前往外地争取高薪职位。以上两点原因导致开鲁县的经济落后,经济越落后越没有竞争人才资源的优势,没有人才资源就不能发展经济。
开鲁县的部分领导没有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对于人才的渴望不强烈,没有做到惜才、爱才,也没有善于发现人才的“眼睛”,单凭个人的喜好来选人用人,这也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才的流失和缺少,个人的喜好并不能选择到优秀的人才;有的地方缺乏吸引人才的措施,民族地区的地理环境本来就没有特别吸引人的地方,不像南方地区的好山好水,因而大部分人不会选择留在民族地区,这样看来县城的吸引力就更弱了,教育、医疗、福利等资源远不如南方城市,人才的激励、鼓励措施和创造人才成长的工作环境措施也不足。种种方面的原因迫使人才流失严重,各个企业没有对应的人才就会抑制地区的经济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技术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城市和国家的发展程度。只有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高端产业的发展才会走上时代前列。
2.2.1 产业基础仍不扎实
开鲁县缺乏龙头企业,企业关联度低,比如红干椒种植不仅是开鲁县的特色,而且十分有名,但是却没有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收购。通过调研发现,开鲁县红干椒产量约为52 500 kg/hm2,每年秋收季节,只有个人上门收售且每年的价格波动比较大,没有一个稳定的企业,老百姓只能按照个人的收购价去销售。与此同时,产业定位、目标企业不清晰。开鲁县的玉米产业有一条相对完整的产业结构,但是红干椒这种特色经济产物却没有像样的收购加工产业,甚至连加工的小作坊都没有,这对当地的特色经济作物来说是一种浪费。由此可知,红干椒只有一种的经济利润在开鲁县,那就是售卖原材料的利润,并没有其他的利润产生。相较于其他产业,比如玉米产业能从收购、加工、销售三方面产生利润,并且三种利润都在开鲁县,能够将利润最大化地留在民族地区,这一点是红干椒产业所不具有的。
2.2.2 产业融合效果不佳,使开鲁县一二三产业不能有效统一融合
首先,利益链接不紧凑。“订单农业”已经成为农民与企业的利益链接,利益的分配和输送太过单一,能留在农村的利润少之又少[3]。
其次,要素供给不足。用地难是目前最大的瓶颈,乡村用地的划分不规范,导致既有农业用地,又有建设用地,乡村产业的难点在于非农业用地占有面积少,没有办法建设产业厂址,乡村振兴政策出台前,建设用地都是以城市和大型工业优先,为了大力发展经济,乡村建设的用地较少,新增的建设性用地都是优先于城市的建设,所以能用于乡村第二、第三产业建设的用地少之又少。后期进行的增加建设用地的政策也是优先满足城镇的商户,以及基础设施的建造,用在第二、第三产业上的农村用地所剩无几。开鲁县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由于地区的限制,银行业务的不足,导致贷款金额小,提供有效的质押担保也非常困难。信息差大,用户的信用状况不明朗,发展前景较难评估也是融资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外地企业家对开鲁县当地企业的发展前景担忧,很难放心将钱投在县城。
2.3.1 资金要素紧张,融资难度大
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影响,各方面的资源都不能及时给到乡村,进一步压缩了小微企业的利润空间,这对企业的经营也是一种重创,生产经营的难度加大,同时新兴的产业对资金的需求较大,但是受限于自身的经营体量小、抵押难的困境,难以释放创新活力。以开鲁县企业——开鲁玉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主要从事生物技术和玉米的淀粉及深加工产品开发,但受制于收益回报周期长和研发投入大,再加上融资缺口依然很大、融资难等问题也反向限制了公司的研发投入。
2.3.2 创新内在动力受限,原始创新能力不足
受研发风险和研发周期的制约,多数小微企业更侧重从国内外引进先进技术,虽然整体提高了产业水平,但由于重技术引进轻消化吸收,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程度有限,原始创新能力较弱。
自研发中心创建以来,完成了硬脂酸淀粉酯、高效低聚糖等研发项目。其中,“葡萄糖酸钠母液组合分离净化提取工艺”等项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高效低聚糖酶法生产专用强力搅拌器”等项目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虽然获得多项专利,但核心技术设备还是从国外进口。
企业的创新能力也决定了企业的最终高度,当一个企业拥有创新能力时,企业的竞争力就会得到质的提升。创新是科技发展的根本,开鲁县的企业应将管理创新、生产创新、制度创新提上日程,为开鲁县的民族特色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3.1.1 创建实践教学新形势
企业可以通过组织举办一些赛事活动,发现企业技术人员的独特优势,鼓励各大企业管理者和员工进行技工技能大赛,互相交流学习,提升技能。政府与企业也可以联合举办活动,形成政府、企业、乡村三者融合,既使民族地区的村民有钱赚,发展民族经济,又能缓解企业用人难的问题,企业不缺人用,效益蒸蒸日上,从一定程度上还能增加政府的税收。三者形成良性联系,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可有效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3.1.2 注重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在政府的扶持下,特色企业应在企业内部建立实践基地,将成熟车间与学习车间分开,优先确保产品质量。
同时,校企合作的方式有助于人才输送,可以与通辽市高校进行合作,将实习基地设置在专业对口的企业中,让人才培养直接在企业中进行。企业可以创造更多的实习机会,激发学生们的潜力和学习热情,甚至让其参与项目的实施。
3.2.1 开发开鲁县基础产业,利用好当地的资源禀赋
开鲁县的玉米加工企业产业链相对完善,玉米生物科技产业主要产品总数达到50 个,但是对于另一大特色经济作物红干椒并没有正规的企业在做,开鲁县红干椒被国家质监总局列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近几年全县红干椒年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20 000 hm2左右,产量在1 亿kg 以上,如此大体量的红干椒却只能通过个人上门收购然后进行打包统一销往外地,这对开鲁县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不利的。政府应设立专门组织进行收购,联合融资企业进行加工制成成品、半成品,将特色经济作物红干椒的经济利益最大化留在开鲁县[4]。
3.2.2 实施产业聚合,以第一产业为主
第一产业要与第二、第三产业相结合,将农产品的利润最大化留在乡村本地,并能够最大程度转移乡村闲置劳动力。第二、第三产业的收益远高于第一产业,对乡村振兴的发展有促进作用,能够激发农户的生产积极性。
将第一产业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工业服务业结合,利用农业的基础(原材料价格低)大力发展工业,结合乡村振兴体系,优化士农工商的环境,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健全特色经济的规范工业体系,相应发展第三产业,可以从电商、直播带货等入手,通过网络传播提升特色经济作物的知名度,大力宣传特色经济作物的优点,进而提升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5-6]。
创新体系的优化是促进民族特色经济产业创新的基本保障,只有具有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实施计划,才能发挥产业创新的积极引领作用。政府在产业创新建设过程要明确工作实施过程中的权利和责任,促进工作积极有序地开展,避免无用工作、重复工作的出现,才能使创新工作更加精细、全面。
政府的把控再加上企业的严格管理,可最大程度上优化产业结构,从根本上提升产业层次。有效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开发融资产品,解决民族地区特色经济企业的融资需求,针对小微企业不同的行业技术特点、发展阶段、地理位置等现状,政府可利用金融机构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技术,为不同类型的企业打造特色的融资产品。
同时,争取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推出线上信贷产品,如电子票据的线上贴现业务等,使企业能够更方便快捷地获得金融服务。通过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扩大数据的传播,在互联网上打造特色、打造口碑,依托互联网的优势去解决融资难的困境,并能够进一步实现优质资源引进的目标。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对开鲁县的民族特色经济的研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虽在极大程度上改变了农村的落后面貌,但是乡村作为发展的最重要的一环,有许多的历史问题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组织能够独立完成的。通过上述的一些方法能够对目前民族地区经济的改善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乡村振兴任重而道远,民族地区的特色经济的发展是民族地区独有的,需要把握民族地区特色经济的新方向、新动能、新引擎,发挥出开鲁县固有的优势特点,集中一切力量在乡村振兴上,巩固和维系固有的特色经济优势,发展和弘扬民族特色,全方位提升经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