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凯 晋琳琳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非遗技艺是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和民族智慧的宝贵结晶。通过企业的市场化商业运作来传承创新民族非遗技艺,不仅是非遗技艺保护发展的重要路径,其也为新兴经济体企业提供了差异化竞争和突破价值链锁定的难得机遇。然而,现有研究并未阐明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是如何逐步克服民族非遗技艺传承创新中的不同困难,也未深入揭示民族非遗技艺传承创新对于新兴经济企业成长的特殊意义。本文拟借助纵向案例来探讨新兴经济体中的先行企业是如何将非遗技艺传承创新作为自身的战略性社会责任,进而推动组织学习和产品创新,直至最终实现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协同发展。
通过企业的市场化商业运作来传承创新民族非遗技艺是发展保护民族非遗的重要途径之一。2012年原国家文化部印发《关于加强非遗生产性保护的指导意见》,标志着对民族非遗的生产性保护已成为国家层面的政策之一。①刘容:《“场”“类”“度”视域下“非遗”生产性保护的基本原则》,《东南文化》2018 年第6 期。该模式具有诸多优势:第一,利用企业在市场营销等方面的资源能增强非遗技艺的知名度;第二,以企业主体的方式引导非遗产品参与市场竞争,有助于推动非遗技艺的创新;②饶勇、杨岳轩等:《剪纸艺术类非遗生产性保护实践效果探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 期。第三,通过企业行为来挖掘非遗技艺的经济价值还有利于提升非遗传承人及技艺工匠的经济收入。然而伴随实践的发展,学者们也逐步关注到企业在传承创新民族非遗技艺中的一些问题。例如,少数企业经营者忽视文化传承的社会责任,未有对非遗技艺展开深入学习,而是一味追求哗众效果,以致削弱了非遗技艺的本真性。①杨信:《非遗生产性保护中文化认同的缺失与重塑——以土家织锦为例》,《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 年第3 期。另外,企业化的生产组织模式需要传统非遗技艺流程更加显性和标准化,②汤夺先、伍梦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内涵意蕴、问题呈现与学理反思——以宣纸为例的探讨》,《文化遗产》2017 年第6 期。从依赖个人直觉经验转向重视科学观测。此外,新一代年轻人却普遍不愿从事高劳动强度的非遗手工技艺工作,非遗技工短缺的问题由此突显。③刘晓春、冷剑波:《“非遗”生产性保护的实践与思考》,《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年第4 期。
战略性社会责任是企业主动将社会责任作为自身战略的核心部分,以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导向行为。④Michael E.Porter and Mark R.Kramer, “Strategy Society: The Link Between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vol.84, no.12, 2006.相比被动责任响应,战略性社会责任具有突出的主动嵌入性、系统融合性和竞争优势等特征。一方面,相关企业需要在思维定势突破与创新方案探索、核心利益相关者与社会责任的定位等方面展开主动探索。⑤Giacomo Boesso, Francesco Favotto and Michelon Givoanna, “Stakeholder Prioritization,Strategic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Company Performance: Further Evidenc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vol.22, no.6, 2015.另一方面,其需要将社会责任作为企业核心使命,并深层次嵌入到组织的技术获取、产品创新等重要价值创造环节中。此外,借助战略性社会责任,企业能获得利益相关者的积极评价,提升产品创新合法性,实现错位竞争。⑥Carman Stoian and Mark Gilma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at ‘Pays’: A Strategic Approach to CSR for SMEs”,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 vol.55, no.1, 2017.实践中企业如何逐步推进战略性社会责任?部分学者已对上述微观过程展开了探索性分析,如将社会责任践行划分为“感知—计划—行动—审核—制度化”等主要步骤。⑦François Maon, Adam Lindgreen and Valérie Swaen, “Designing and Implementing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 Integrative Framework Grounded in Theory and Practice”,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vol.87, 2009.此外,部分学者还引入组织学习理论,以进一步扩展分析框架的系统性。如Osagie 等指出,领导层对社会责任的关注与感悟是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关键基础,管理层带动了外部社会责任议题的内化并使之系统嵌入到组织学习中。⑧Eghe Osagie, Renate Wesselink, Vincent Blok, et al., “Learning Organization for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mplementation: Unravelling the Intric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zational and Operational Learning Organization Characteristics”, Organization & Environment, vol.35, no.1, 2022.
案例研究适合回答研究中的“如何”问题,而纵向案例尤其便于对时间序列中的关键事件及其因果逻辑展开观察。⑨Kathleen M.Eisenhardt, “Building Theories from Case Study Research”,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vol.14, no.4,1989.本文选取的案例对象是广州汇美集团旗下的著名服饰品牌“生活在左”。该品牌自创立之日起就将非遗技艺的传承发展这一战略性社会责任嵌入品牌基因,始终以“不可复制的手工”作为品牌理念。研究通过多种途径广泛收集数据,主要一手数据包括与品牌创始人和设计总监的访谈记录(160分钟),与品牌资深手工艺人、研究工坊负责人、市场部经理等重要员工的访谈记录(12 人次共395 分钟)等;二手数据包括国内媒体报道和行业研究报告99 篇,品牌官方微博及官方商城发布的技艺介绍等。
本阶段的构念关系结构见图1。首先,聚焦管理层战略性社会责任感知的特征(责任意识与市场意识)。2014 年初,服饰品牌“生活在左”正式创立,孩提时的成长经历与之后的专业学习让创始人林某对传统手工艺一直有着深厚的情感。看到精美的传统手工技艺后继无人、逐渐消亡,林某总会思索“如何让更多的人关注到频临消亡的传统手工艺”。而多年的互联网服装品牌运营经验也让她敏锐意识到:传统手工及其文化内涵不仅能为服装品牌提高产品客单价、复购率及摆脱低端价格竞争提供新的机会;也能进一步提高民族服饰品牌的性价比,增强与国外时尚品牌的竞争力;且部分经济收入更高的消费者对手工技艺具有极大的认同度。
图1 探索阶段企业传承创新民族非遗技艺的内在机制
其次,分析本阶段的组织学习特征。基于对传统非遗手工技艺的责任意识和市场意识,林某和其他高管为初创的“生活在左”确定了本阶段组织学习的核心方向:着力将非遗技艺融入服饰产品,以增加非遗技艺的认知度和手工艺人的经济收入。为此,不仅通过多项措施推进非遗技艺的产品设计嵌入,如采取产品总监和运营总监“双驱动模式”来保持设计的独立性、引进品牌首席手工艺师等;更先后与广东潮州的手工钩花艺人、贵州丹寨的蜡染艺人等全国十余个地方的特色手工艺人建立了合作,将相关技艺融入到品牌服饰或作为服饰配件。此外,品牌还积极提升非遗技艺的社会关注度。单环学习(single-loop learning)是一种渐进性与巩固性的学习形式,①陈逢文、付龙望等:《创业者个体学习、组织学习如何交互影响企业创新行为?——基于整合视角的纵向单案例研究》,《管理世界》2020 年第3 期。其并不涉及认识的本质改变,而是表面绩效的优化,提倡通过积极完善外在缺失来尽快适应环境。由于本阶段的组织学习聚焦于探索非遗技艺与现代服饰融合的产品开发路径并借此提升非遗技艺的知名度和手工艺人的经济收入,暂时未涉及更深层次的体系思考,因此属于单环学习层次。
最后,探讨本阶段的产品创新和相应价值创造特征。通过组织学习,“生活在左”增进了与非遗艺人的交流,推出了一批融合中华传统手工技艺的产品,实现了技术上的渐进式创新。如在服饰局部嵌入手绣、手折和手钩等技艺,添加了手工贴布绣和粗线条的手工编织毛线等饰样。通过将非遗技艺的传承创新作为战略性社会责任积极融入到产品中,品牌成功企稳了细分市场,销量也稳步攀升。社会价值方面,不仅为手工艺人增加了实际收入,也为他们极大拓展了信息获取和交流的渠道。
本阶段的构念关系结构见图2。首先,聚焦本阶段管理层战略性社会责任感知的特征(责任意识与市场意识)。在此阶段,林某等高管逐步察觉到影响民族非遗技艺传承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传统手工艺人多分布在山区等偏远地区,不熟悉现代的产品设计理念和产品设计流程”“非遗技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人才的布局和培养梯度,这样才能持续”。很明显,这些问题已经从单纯的产品设计层次上升到非遗传承的内在体系思考。与此同时,“生活在左”管理团队对于非遗技艺与现代服饰产业的市场对接障碍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如“互联网服饰品牌倾向采用预售模式,并且是加单制,这要求供应商有很强的敏捷性”“传统手工艺不太适应规模式开发。卖的好的时候量上不来,而有些款式则成本很高以致不符合价格体系”等。
图2 深化阶段案例企业传承创新民族非遗技艺的内在机制
其次,分析本阶段的组织学习特征。由于对非遗技艺的责任意识和市场意识形成了新的理解,“生活在左”管理团队为本阶段的组织学习确定了新的方向:着力完善非遗技艺传承的内在体系。第一,重点提升非遗技艺的标准化水平。如责成技术部协助手工艺人将加工制作过程的关键步骤及主要经验转换成标准化术语(规范)。第二,加强了与非遗艺人合作的契约化水平。通过影响因素提示并推荐辅助工具等柔性手段来帮助手工艺人克服困难,以实现产品按约交付。第三,为了“对传统工艺的逐个环节都做到心中有数”,不仅品牌创始人和设计总监亲自带队参加非遗大师开设的学习班,还在内部建立起“天然植物染色”“传统刺绣编织”“传统纹样”“蓝印花工艺”等多个研究工坊和相应的知识分享与考核机制。双环学习(double-loop learning)是一种变革性的学习方式,①陈逢文、付龙望等:《创业者个体学习、组织学习如何交互影响企业创新行为?——基于整合视角的纵向单案例研究》,《管理世界》2020 年第3 期。其强调对问题根本原因的明确与修正,着眼于组织知识基础的本质变化。本阶段企业组织学习定位于深层次的非遗技艺传承内在体系的完善,聚焦非遗传承的本质问题,因此具有双环学习的特征。
最后,探讨本阶段的产品创新与相应价值创造特征。技术创新方面,本阶段品牌实现了非遗手工技艺的更整体化嵌入。如在2018 年初的中国国际时装周秋冬发布会上,品牌推出了融合手工刺绣、仿汉服交领造型等多种传统技艺的蓝印花系列产品。市场创新方面,“生活在左”还推出了萌趣玩偶等非遗技艺衍生品,以扩展商品品类。上述创新有力带动了品牌的价值创造。经济价值上,“生活在左”市场渗透力持续加强,销售收入显著增长。社会价值上,“生活在左”显著提升了非遗服饰在国内外的影响力。特别是2018 年9 月品牌惊艳亮相伦敦春夏时装周,获得当地知名媒体的重点报道。
本阶段的构念关系结构见图3。首先,聚焦管理层战略性社会责任感知的特征(责任意识与市场意识)。此阶段,“生活在左”的管理层更强烈地感到,传统手工技艺及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既需要继承,也需要创造性的转化。品牌创始人林某就表示:“作为设计师,我们有义务让非遗技艺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需要从最初的传统工艺经典重现,跃升到探索对它进行解构创新”。同时,随着“生活在左”品牌影响力的逐步增强,市场中也开始有部分厂商模仿甚至抄袭“生活在左”的新品。对此,林某认为:“仿冒产品的面料及做工与我们的产品差距很大”,“很多消费者宁愿付出更高的价格而选择左家的产品,是因为他们对品牌有了接纳和信赖”,“(在此情况下)需要持续推出突破性的创新产品,始终引领行业发展的方向”。
图3 跃升阶段案例企业传承创新民族非遗技艺的内在机制
其次,分析本阶段的组织学习特征。伴随管理层对非遗技艺的责任意识和市场意识进一步深化,品牌的组织学习又具有了新的方向:赋能社会责任的持续创新。为此,一方面,品牌积极参与和搭建外部非遗合作平台。如2019 年参与了唯品会旗下唯爱工坊的活动,为贵州蜡染和彝绣非遗产品提供设计辅导。同年,品牌还与贵州省黔南州妇联、州妇女民族手工业协会签署了《东西部协作协议》,共同推进传统非遗技艺的设计创新和技能培训。2022 年,与浙江省东阳市三单乡政府、横店影视职业学院签订《蓝印花布教学生产基地建设协议》等文件。另一方面,“生活在左”还大力推进内部非遗技艺应用团队的发展。如选聘设计师兼任加工工坊的负责人并赋予运营自主权,为非设计岗位员工提供新品开发参与机会,支持员工申请相关技能资格等。三环学习(triple-loop learning)是一种共创型(co-invent)学习,②P.Arunprasad, “Guiding Metaphors for Knowledge-intensive Firms: Strategic HRM Practices and Knowledge Strateg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Analysis, vol.24, no.4, 2016.强调在反思旧有学习方式基础上探索新的学习方式。本阶段“生活在左”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赋能内外部利益相关者,是对“潜在学习方式的探索(learn how to learn)”,呈现出鲜明的三环学习属性。
最后,探讨本阶段的产品创新与相应价值创造特征。此阶段“生活在左”产品创新具有了更多的突破。技术创新上,主动应用解构、重组、拼接等多种现代手法展开创新设计,如将传统蓝染扩展出青绿、碧色、绿色、粉色等更多色系,以及在传统马面裙基础上解构推出微马面裙、大马面裙、半身马面裙、凤尾马面裙等多种时尚款式。市场创新上,“成衣定染”获得高端客户的普遍欢迎。产品的持续创新为品牌价值创造提供了重要支撑。经济价值上,“生活在左”在疫情期间体现出较强的抗压能力,2021 年逆市实现销售额近4 亿元。社会价值上,“生活在左”的非遗传承模式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和系统推广。
从截面过程看,“管理层战略性社会责任认知—组织学习—产品创新及价值创造”之间的紧密作用关系推动了新兴经济体企业对民族非遗技艺的传承创新。首先,管理层战略性社会责任认知为后续组织学习指明了方向。一方面,责任意识来源于管理层对民族非遗技艺的情感体验和专业认知,前者能增强行动驱力,后者则增强了分析的准确性。另一方面,管理层的市场意识同样重要,为市场机会的敏锐觉察提供了基础。其次,组织学习是企业践行民族非遗技艺传承这一战略性社会责任的重要环节,企业需要通过多种组织学习形式来深化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和逻辑体系。相应的组织学习形式包括缓解表面冲突的单环学习、完善内在体系的双环学习、赋能持续创新的三环学习等。此外,周密的组织学习推动了企业面向民族非遗技艺传承的产品创新,进而实现了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的协同创造。相关企业的组织学习必须与不同性质的非遗技艺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和不同程度的非遗技艺创新(渐进性创新、突破性创新)紧密衔接起来。
从发展历程看,企业对民族非遗技艺的传承创新依循由表及里的进阶路径。管理层战略性社会责任认知不断驱引组织学习持续深化,并带动产品创新及二元价值创造的层次提升。如传承探索阶段,案例企业的管理层战略性社会责任认知主要着眼于非遗技艺本身的困境与机会,这使随后的组织学习更多聚焦产品层面的问题。上述旨在缓解表面冲突的单环学习推动了产品在非遗技术应用方面的渐进性创新,企业产品因而在竞争激烈的高端服饰市场中初步站稳脚跟,合作的手工艺人也获得了收入增加、信息拓展等诸多切实收益。在传承深化阶段,管理层战略性社会责任认知主要着眼于非遗技艺的体系缺失。这也指引组织学习的目标从对问题本身的单环思考跃升到对问题内核的体系思考。上述双环学习不仅推动企业实现了多维度的技术渐进创新,同时也取得了以品类延伸为表征的市场渐进创新。而这些创新不仅让品牌市场渗透不断增强、销售持续扩张,同时也带动了非遗传承的社会关注。进入传承跃升阶段,案例企业的管理层战略性社会责任认知则更多关注非遗技艺持续创新的“新动能”。这也驱引组织更加开放地推进内部非遗技艺团队和外部非遗平台的成长发展。上述旨在赋能责任创新的三环学习为产品的技术突破创新(如马面裙的元素重构)和市场突破创新(如成衣定染模式)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产品的突破创新最终增强了品牌的市场韧性。
本文所归纳的“管理层战略性社会责任认知—组织学习—产品创新及价值创造”的逻辑框架揭示了新兴经济体企业传承创新民族非遗技艺的演进路径与作用机制。该案例提示相关企业经营者,不仅应将民族非遗技艺的传承创新这一社会责任当做规范要求,更应主动视其为战略手段,通过社会责任认知的不断深入来持续驱动自身组织学习与二元价值创造的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