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晶 徐亭亭 陶荟羽
故事背景
在南通有一条濠河,它作为国内保存最为完整的古护城河之一,全长10公里,整个濠河曲曲折折、迂回激荡,呈倒置的葫芦形状环抱着老城区。我们幼儿园也位于老城区内,距离最近的濠河仅500米左右。说起濠河,孩子们兴趣甚浓:“我和爸爸看到濠河里跳出过一条大鱼呢!”“我在濠河边散步时看到河里有人游泳。”“和平桥下面的桥洞可以走人呢!”舜舜听到大家的话,好奇地问:“濠河有多长呢?”有人说:“濠河很长很长,要坐龙舟游很长时间。”也有人说:“没有多长,我听说濠河长得就像妈妈的项链一样,走一圈就到了。”这两种不同的声音让大家疑惑起来:究竟谁说得对呢?
这时,有孩子说:“那我们走一圈不就知道了,看看要走多长时间!”这个提议为孩子们提供了解决方案,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看着孩子们对濠河兴趣浓厚,经过审议,我们决定与孩子们来一场毅行濠河之旅,一起用双脚丈量家乡河。
濠河与六桥
由濠河围绕的老城区是南通城目前最为繁华的区域,从老城区往外发展,在濠河上架桥通路便成了必然。目前,濠河上已经架设了大大小小不同的桥,其中最为著名的当数六桥。它们分别位于老城区的四个方向,对应了护城河上的四座桥:东门——友谊桥,西门——和平桥,南门——长桥,北城脚——北濠桥。除此之外,还包括往南方向的两座跨越护城河的桥:长桥之西的文化宫桥和长桥之东的人民公园桥(简称公园桥)。可见,老城区便被濠河上的六座桥“围”起来了,南通人所说的“六桥之里”,指的就是濠河包围的这片区域。
我们的幼儿园在老城区内,孩子们每天上学都会经过各种桥,六桥不仅是南通的城市名片,更是我们幼儿园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要来源。要用脚步丈量濠河,那么势必要对六桥有所了解。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孩子们对六桥的了解大多停留在片面的认识和感官上,对六桥承载的功能和文化底蕴缺乏足够认识。于是,我们便邀请家长利用放学和周末时间,一边收集家里有关六桥的旧照片,一边带上调查表和孩子们去走一走、看一看、找一找,感受濠河的历史底蕴,领略六桥之美,并记录下走六桥的感受和发现。
到了分享日,孩子们带着调查表,说起各自的收获。
多多:我知道濠河是古时候的护城河,古时候的人也从这六座桥上进进出出。
小恐龙:我奶奶说,她小时候,北濠桥铺的都是木板,从木板的缝缝里还能看到桥下的水。
沐沐:我知道长桥原来是用木头做的,后来换成了石头,再后来有日本人要来打南通,又换成了木头的,等坏人被赶走了再换回了石头桥。
天天:我找到一张和平桥的老照片,它以前是一座吊桥。
家歆:我觉得虽然长桥的名字叫长桥,但一点儿也不长。
泽泽:我喜欢文化拱桥,桥下面的倒三角形状很好看。
丁丁:我喜欢公园桥,我还知道最早的公园桥是张謇造的。
可可:北濠桥很大、很长、很漂亮。
……
这六座桥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通城的历史变迁,孩子们通过搜集老照片、实地走访和相互交流,不仅对六桥过去和现在的样子有了更具体的了解,也知道了有关六桥的历史、地理位置、长度及建筑特点。
毅行濠河的起点应该在哪里?
有了对六桥的了解,孩子们围绕毅行濠河的起点争论了起来。欣欣说:“我想从北濠桥走,从我家下楼往前走就是北濠桥。”土豆说:“我住在环西广场,这边有文化宫桥。”奕涵说:“我喜欢长桥,我想从长桥走。”……孩子们的出发点大都是从自己的喜好、是否方便出行考虑,观点一时之间难以统一,讨论声也越来越大。注意到这一问题,我请孩子们围绕毅行起点的话题探讨起来。与他们自由谈论不同的是:我请孩子们在分享自己想法的同时,也要将选择该起点的优点一并说明。经过一番讨论,我们将每人的发言做了归纳和合并,最后通过举手表决,做出统计(见下表)。
由于前期孩子们已经走访过六桥,对六桥的地理位置及文化也有了一定了解,在我的提示下,孩子们在选择起点时也有意识地结合六桥的特点和便利之处考虑起来。讨论结束后,我出示了一张六桥分布图,展示出濠河环绕着的南通老城区,它形如葫芦、宛如珠链,而六桥恰好串联其中。孩子们仔细观察六桥的位置及周边建筑特点后,发现文化宫桥紧邻环西广场、视野开阔,足够容纳很多人,这里还有南通的地标建筑——电视塔,大家非常熟悉且便于聚集,很适合作为毅行濠河的起点。从起点出发,沿濠河逆时针行进,还能避免多个车流量较大的十字路口。自然地,我们的毅行路线也确定了下来:文化宫桥→长桥→公园桥→友谊桥→北濠桥→和平桥。
我想有张毅行地图
制订好毅行路线后,孩子们看着我手里的六桥地图,说:“老师,我和妈妈出去玩的时候会看地图导航,我们行走濠河有地图吗?”闹闹跟着说:“对呀,有了地图就不會迷路了。”“地图应该怎么做?”在这一问题的启发下,大家对着六桥地图仔细观察起来。
妙妙:这是钟楼广场,我奶奶天天在那儿跳广场舞。
家懿:看,这是电视塔,就在幼儿园旁边。
朵朵:我们幼儿园在哪儿呢,我怎么找不到。
小菠萝:这里好像是人民公园吧!
朱沐:我都看不见桥在哪里。
文翰:是呀,要是有一张小朋友的地图就好了。
我拿来的地图上面承载的信息过多,对孩子们寻找行走路线的关键信息造成了一定干扰和困难,而文翰的话似乎说出了大家的心声。那么,想要做一张属于小朋友的地图,上面应该画哪些内容呢?经过一番讨论,孩子们设计出一份调查表,并决定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答案。
到了周末,孩子们满怀好奇,和爸爸妈妈观察起身边的地图,有的还通过上网搜索资料和去图书馆查阅相关图书的方式,进一步了解地图的功能。通过调查,孩子们知道了地图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而且地图也有不同种类,如导游图、平面图等。孩子们还注意到地图上的起点、终点、比例尺等。了解地图所具备的要素后,大家决定分组做一张毅行濠河的专属地图。
经过讨论,大家认为,这次出行的专属地图上需要有一些标志性的建筑物,方便大家分辨方向和距离。钟楼这一濠河边上的标志性建筑物便进入孩子们的讨论范围,而且它离幼儿园不远,十分方便孩子们前去观摩写生。大家准备好纸笔后,便来到钟楼广场前描画起来。
孩子们分散在不同区域,对着钟楼认真画着。不一会儿,人群中出现讨论的声音,嘉逸看了看苗苗的画,又对比了自己的画,说:“我画的是钟楼,你画的什么?”苗苗也肯定地说:“我画的也是钟楼呀!”嘉逸看了看两人的画,说:“可是我们怎么画的不一样?我的(钟楼)这么胖,你的好瘦好瘦。”苗苗继续说道:“我画的就是钟楼,肯定是你画错了。”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都认为自己是对的。这时,一旁的沐沐接过苗苗的画,举起来对着钟楼一阵比画:“看,苗苗画的跟钟楼一模一样。”嘉逸伸过头来也瞧了瞧,先是皱皱眉头,忽然眼睛一亮,赶紧拉着苗苗跑到钟楼的正前方,也举起自己的画说:“你看,跟我的也一模一样。”一旁的沐沐说:“你们俩画的都像,都对。”三个孩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忽然哈哈大笑起来:“对对,我们都对。”苗苗说:“我们再到后面去看看吧,再画一张不一样的钟楼。”“好!”三个人一拍即合,笑着跑走了。
经过这一小插曲,孩子们的合作也愈加默契。最终,在各小组的协作下,孩子们在地图上都标注好了起点、终点、行进路线和一些标志性的建筑物,属于毅行濠河的专属地图很快就做好了。
美丽的濠河,我们来啦!
随着孩子们各项准备的结束,距离毅行濠河的日子也越来越近了。这段时间,老师们也为这次活动做好了充足准备。一方面,邀请家长积极参与;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激发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增强活动的趣味性,我们经过前期踩点,在每座桥都设了打卡点,请家长志愿者为前来的孩子们盖章纪念,记录行走的足迹。
终于,孩子们盼来了毅行濠河的日子。这一天,在园长致辞后,孩子们和家长们一起小手拉大手、精神抖擞地出发了。本次徒步全程5公里,过程中,孩子们兴奋地漫步在绿道上,呼吸着晨间草木的清新气息,欣欣忍不住说:“濠河真美呀,我太喜欢这样的活动了。”奕涵说:“我一点也不累,下周我们还来毅行濠河。”书扬指着濠河不远处的一艘船,激动地说:“老师,上周我和爸爸还来划龙舟呢!”……孩子们激动地分享着行走濠河的感受和见闻,似乎忘记了疲惫。人群中时而传来一阵阵欢快的歌声,时而传来一连串鼓劲的加油声……
行走濠河对中班的孩子们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整个过程中,大家一起加油、一起鼓劲。每成功到达一处盖章点,孩子们似乎又充满了活力,纷纷迫不及待地拿出手册请家长志愿者盖章,别提多自豪了!经过两小时的时间,在大家的不懈努力和堅持下,孩子们全部顺利地走完了全程5公里。最后,孩子们在终点收获了一枚枚金灿灿的奖牌,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在亲子毅行濠河的活动中,孩子们和爸爸妈妈携手并肩,一同探寻六桥的故事,用脚步丈量濠河,欣赏、感受濠河的美景,进一步体会到了家乡南通的文化和历史。相信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能够获得更多成长的力量,认识到自己可以坚持、完整地做完一件困难的事,拥有更多勇气和自信去面对未知的挑战!
教师的话
濠河不仅是南通的一张特色名片,也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的存在。在我们看来,孩子不是文化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注意到孩子们对濠河的观察和兴趣,我们主张在真实的文化情境中展开探索和思考,由此衍生了走访六桥、了解六桥文化、毅行濠河等活动。孩子们在与自然、社会环境的互动和对话中,深入了解了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一方面,促进了南通文化的流传与创生;另一方面,通过多方位的了解,孩子们发自内心地对家乡濠河产生了热爱之情,对家乡文化的理解和归属感得以加深。
活动过程中,我们始终将情感体验贯穿其中,让家乡情愫在孩子们的心底扎根。这一次濠河之旅,不仅是对孩子们坚持、毅力等品质的考验,也是对他们关注并探索周围的人、事、物等环境的一种启发。也许若干年后,孩子们会忘记幼年所获得的知识,忘记毅行路线怎么走、六桥上雕刻了什么,但一起探索六桥、行走濠河的体验和情感会一直留存于心,他们将有更多勇气和力量去爱生活、爱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