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生活都有特别的价值,因此我们不要看低自己的生活,不要认为自己的生活还没有开始。我们每天都会经历许多事,把普通的生活写出来,将是生命记忆。有些事可以写,有些事没有必要写,更有些事可以引发读者的“想”,不需要“一览无余”。
有位语文老师铺排一天的“流水账”:
早上六点前起床,赶公交车,运气好,来得及在学校附近的巷子里买煎饼或是包子(哪样不要排队就买哪样)。
到办公楼来不及用早餐,先到教室去看看班级情况,刚好七点整。
七点十五分,早读正式开始,有两名学生迟到,问清原因,教育几句。
七点三十五分,上第一节课。
第二节空堂,五分钟吞下早餐,改作业。
第二节课后,去操场看学生做课间操。
十点,去另一个班上第三、四节课。
十二点半,食堂午餐回来,学生有疑难,谈话。
下午没课,改作业,备课;听同事说学科的教学。
四点十五分班主任开会,发了一沓表格,布置了一堆任务。
五点半,回办公室准备回家,有家长来访,家长话比较多。
六点半,今晚不用值班,可以回家了;老人早就把孩子接回来了,最幸福的是“有现成的吃”。
晚上想翻翻同事推荐的书,已看不进去;想看会儿电视,又不耐烦看广告,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
这位老师说了“我的一天”,同事们都说“一个样啊”。如果同学们知道,会不会觉得老师也挺不易的?第二天一早,她又去学校了。这样的生活有没有意义?她会说“其实我的快乐我自己最清楚”“我还没说教室里好玩的事儿呢”……在很多情况下,“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
她说的是不是太简洁,太单调?她是位好老师,很负责,不停地在忙,从不怨天尤人。这一天还发生了些什么事呢?她懒得说,一般人也不会再细想。每一笔都可以展开再说一些,那就更“真”了。
其实,这一天比较重要的思想活动她略去了:
中午原本想闭目养神打个盹,只要五分钟十分钟就行,可是,来提问的学生竟把她喊醒了。她有些不快,也感到不安:学生不懂礼貌,以后走不出去。
下午的班主任会根本没有必要开,学校不能这样随意给班主任增加负担。
临下班时那个来访的家长其实没什么事,鸡毛蒜皮,最后非要送一张“优惠券”,她不得不费了很多口舌婉拒。这种事耗费精力,败坏风气。
这些,占了这一天相当一部分时间,可是她省略了,因为几乎每天都有相似的生活,不值一提。这跟写作文是一样的,并非什么事都要写进去,但如果作文有让读者感兴趣的内容,能让读者受到启发,就会更有价值。
我们要能发现并认识生活中的“真”。生活中亲历的、耳闻目睹的各种人和事,往往都是有价值的写作材料。生活是写作取之不竭的源泉,无数真实感人的写作素材就在身边,需要自己去捕捉。只有善于思考的人才会发现并感动。
学者张中行先生写往事,有过一篇《凌大嫂》。凌大嫂是旧时代乡村妇女,和凌先生相濡以沫,过了大半辈子。作者亲耳听了他们老年时的一次闲聊。凌大嫂问凌先生,咱们第一次见面是谁先说话的?凌先生说记不得了。凌大嫂说,是我先说的。人们听了不免感到奇怪:旧时代相亲,和男方相见,女子怎么会先开口说话呢?凌大嫂说,我们家乡的传说,谁先说话谁先死。张中行闻之大为惊讶:“世上竟有这样的人,坚守传统的礼,刚见一面就准备为人舍生。”后来凌大嫂去世,“她真就先死了,留下什么呢?只有罕見的德,也只能存于少数人的记忆里”。听这件事,有些人会比较漠然,但张中行是既有丰厚旧学功底,也有新文化思想的学者,他所说的“也只能存于少数人的记忆里”,真是意味深长。但凡自己亲历的事情,写到作文中往往有特别感人之处。经常阅读这样的文章并思考,留心生活,有可能发现一些“特别的人和事”,发现“真实”“真情”,从中获取有益的启示。这是“流水账”比不了的。
同时,也要善于通过生活表层去了解真相。人们的生活是丰富的,所有的存在都有自然的逻辑。不要轻易地给生活现象贴价值标签,生活未必需要定义。
比如,学校提倡“简朴的生活”,理性地对待物质生活,不要让超出个人能力的追求浪费宝贵的时间,但这并不意味一定拒绝任何物质享受。有位大学生说花了6个小时排队,终于买到名店现场制作的点心。怎么评价她的选择?对此人们也许不以为然。可是,她说,在排队时,她看完了半本专业课的参考书,于是一些人认为她对学习和美食“两不误”,爱学习,也有生活趣味。而知情人说,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她要在双休日回南京看望外婆,而那种点心是外婆最爱的。
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可能并不那么简单,人们了解真相的能力和想象力往往受到既定观念的限制。生活中有许多类似的有意思的事,需要通过思考探究才能发现。比如,某位老师的健康状态很不好,因无人代课,强撑着上班,可是仍有个别家长希望他能多布置点作业;有人看到清洁工坐在马路边看手机,马上拍了照片上传,批评劳动态度,可真相是,她已经连续工作六七个小时了,需要歇一下。
我们下笔时,要尽量想那些自己可能不知道的事,只要肯想,往往就能想到。
王栋生
别名吴非,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著有《不跪着教书》《致青年教师》《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照亮校园的常识》等,参加统编本高中语文教科书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