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悦珍
品德评价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育工作者依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和言行进行评判,以纠正不良品行,促使良好道德品质形成和巩固,从而达到教育目的的重要方式。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笔者深深地感知,评价对一个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般来说,品德评价具有下列三方面的作用。
导向作用。通过评价可以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应该和值得去做的;什么是错的,不应和不能去做的,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善恶观、是非观、价值观和荣辱观。
调控作用。通过扬善惩恶,使学生认清自己思想言行的错误及其后果,及时终止和纠正不良行为。
激励作用。通过强化,使良好的品德得到不断巩固,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
品德评价的类型和方式很多,从形式上,可分为口头的與书面的,如口头表扬、书面评定等;从内容上,可分为物质的与精神的,如奖品、奖金、奖状、荣誉称号等;从性质上,可分为肯定性的、否定性的,如奖励、惩罚等。
从学校德育的实际情况看,品德评价的主要形式是评价的表扬、奖励和评价的批评、惩罚,而其中对绝大多数学生具有普遍意义和实际运用价值的是表扬和批评。表扬可以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加他们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给予积极向上的动力,批评可以促使学生反省,认清自己错误的原因和改正的方向,唤起克服缺点的勇气和力量,变失败为成功。
当然,要使表扬和批评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根据对象的个别差异,考虑不同的时机、场合,采取不同的形式。比如,对全班学生都有教育意义的,就要在全班学生面前的公开场合进行,反之,则考虑在小范围或非正式场合进行。特别是批评,更要注意针对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性格差异和不同层次、类型,选取不同的时机、场合和方式。比如,对直爽开朗、胸襟开阔的学生,可以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指出其缺点和错误;而对胆小、谨慎、敏感、脆弱的学生,则要侧面提醒,或用自责和旁喻的方式点明,或用某个动作和特写眼光暗示。批评一般不宜在大庭广众和正式场合进行,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通过随意交谈进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当然,对极个别性质严重、屡教不改、影响面广的学生,采取公开批评的方式教育本人,以戒他人,也是十分必要的,但教育者要以谨慎、郑重的态度来对待和处理。
总的来说,在对学生进行品德评价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目的要明确,并伴之说理和感化。无论奖惩,都要在尊重和信任学生的基础上,以说明道理,分清是非为前提,不随意滥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既教育受奖惩的学生,又教育大家的目的,使评价具有效度。
实事求是,公正无私。在品德评价中,学生最不信服那种偏袒和偏信的教师。因此,要坚持人人平等,不徇私情,不讲情面,使评价具有信度。
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世界上的事物是复杂的,而作为自然之精英的人类,特别是处于急剧变化中的青少年,其心理更是一个由各种不同要素,甚至相互冲突的要素所构成的复合体。因此,在对他们进行品德评价时,必须防止简单的判断。表扬时,不能把人说得通体无暇,美不可言;批评时,要掌握分寸留有余地,要做到奖其功而不护其短,惩其过而不折其长。一因多果,一果多因是常有的现象,而更多的动因则是善与恶、善与丑、纯真与杂念、利他与利己的混合物,教育者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促使其向好的方面转化。
因材施教。在共同的方向和目标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促使他们在各自的基础上向更高层次努力。比如,对优秀生要高标准、严要求,不要过多表扬;对后进生,则要寻找闪光点,即使一星半点,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正确运用物质与精神的奖惩方式,弄清惩罚与体罚的相互关系和区别。适当的物质奖励是允许的,如学习用品、优秀书籍等,但必须坚持以精神鼓励为主。奖励的目的是更好地发扬成绩、树立榜样、推动大家上进,而不只是给予一点实惠。还要分清惩罚和体罚的区别,惩罚是以热爱、尊重为前提,以说服为基础,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自觉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而体罚则是对肉体和心灵的摧残、侮辱,是强制和压服,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造成师生情感对立。
综上所述,品德评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希望我们身为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善待学生的言行举止,使他们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利津县第二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