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娜英
我还小的时候,常常随着爷爷泡在他的书斋里头。
书斋外,月季花四季不败,散发着淡微的香气。爷爷的书斋不大,却有种说不出的清雅。桌上摆放着齐全的文房四宝,书柜里是爷爷的电子专业、文学爱好、名家书法的书籍,书香气息扑面而来。抬头,洁白的墙上挂着四个笔走龙蛇的大字——“静能生悟”。
从我识字起,爷爷就开始教我执笔、研墨、临字。他是我在书法上的启蒙者,带我步入一个满室皆香的国学殿堂。
刚开始临摹《兰亭集序》时,心浮气躁的我一直领悟不出王羲之笔下的神韵,爷爷索性临了一幅,挂在墙上。小小的我抬头仰望着它,“之”字含蓄,逆锋侧笔;“兰”字高挑,劲道挺脱……目光流转于字间,不觉脱口而出:“爷爷,你真是個大书法家!”爷爷只是笑呵呵道:“书法家不敢当,倒是个货真价实的老人家。”
我喜欢纹路细腻的安徽宣纸,喜欢行笔厚重的摩擦声,喜欢和爷爷学写书法的每一天,从旭日东升写到日落云舒,和他在一起,和墨在一起,仿佛能清空所有杂念,在墨韵的波澜中独醉。看爷爷提笔、蘸墨,在宣纸上行云流水,末了,提笔,收。夕阳穿过窗户,洒在他银白的发丝上、我的眉梢上,洒在纸面的四个大字——“静能生悟”上。我久久不能移开目光,突然觉得,这支小小的毛笔竟也能写出心底波澜。
爷爷很喜欢苏轼。这位一代文坛领袖,曾留下很多万古流芳的书法作品。我也喜欢苏体字,爷爷却说:“你要写,就不能只写字,要把他读懂,才能写出好字。”苏东坡虽然一生跌宕起伏,但他总有超脱生活的乐观,扎根土地,化苦为甘。研究《寒食帖》时,爷爷粗糙的手指在细腻的宣纸上反复比划,一边还念念有词:“想象你就是东坡!点、连带、竖!运笔要刚劲有力!”
是啊,要写“两月秋萧瑟”的寂寥无人,要写“千里共婵娟”遥寄的心事,还要写“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乐观……“好!真有东坡之韵啦!”字静卧帖上,我的眼前却浮现出勾连的笔势。凝望着白纸墨字,就像千百年前,苏东坡凝望着夜空一样,书法可以在岁月的容器里,酿一盅独属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佳酿。
而我,至少可以凭借一纸悠悠墨韵,传承文化。它可以在少年的笔下重生,跨越时空的维度,与岁月同在。
神往之境,应是文香墨韵、幽雅清净之地。不比桃花源阡陌纵横,无需玉宇琼楼亭台楼阁,三分人间烟火,两抹悠悠墨痕,足矣。爷爷的书斋,正是这样的存在。
此时,我正伏案写字。一抬头,看见墙上“静能生悟”四个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我望着它们,心神宁定,微笑菀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