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荣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我们的话语里,“妥协”经常用作贬义词,俗话说“男儿膝下有黄金”,但妥协的意思是“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所以有人说,妥协不是认输,也不是放弃,而是生活的另一种展现形式。
妥协作为一种生活现象,一种处事、处世方法,引起许多人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思辨性材料作文题。材料的核心关键词是“妥协”,但打破常规固有思维,对“妥协”重新定义,进行思辨,为其正名,进而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思考“妥协”是如何以另一种形式展现生活的。最后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进行作文,给出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审题过程中,需要抓住两个基本点:一是材料给出的“妥协”定义,即“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二是试题鲜明的导向,应对“妥协”持肯定的态度,放大其积极的一面,如“退让、接纳、包容”等含义。写作时宜调动生活经历或者阅读经验,充分挖掘“妥协”的正面意义、积极影响,即什么人在怎样的情境中,用让步的方法避免了怎样的冲突或争执,从而挖掘其精神品质。
选材上,“六尺巷”的历史故事、“退让”“包容”相关的名言警句和事例等均可运用。当然,写作时也完全可以对“妥协”展开思辨,要求妥协有度:哪些情况下可以妥协,而哪些情况下不应妥协等。例如,生活中一些无伤大雅的小事情可以妥协让步,这是一种宽容大度的美德,但一些涉及到是非善恶等原则的问题时,就不能妥协,应强调坚持、坚守等。这样文章就能有思辨性和立体感。
推荐素材
1.蔺相如不与廉颇争列
渑池之会后,蔺相如因功劳大被封为上卿,位列廉颇之上。这引起了廉颇的不满,他多次公开扬言,“我若见到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一番。”面对廉颇的不满与怨恨,为了不起冲突,蔺相如选择了妥协让步,称病不上朝,甚至外出时,远远看到了廉颇的车子便让车夫调转回避。蔺相如深知,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是因为有自己和廉颇守护赵国,倘若他与廉颇内斗,会让秦国有可乘之机。于是,一句“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让我们看到了蔺相如妥协背后的真谛。退让不是弱者的胆小无能,而是强者的自信与包容,更是为了国家而忍辱负重、顾全大局。
2.叶嘉莹的弱德之美
叶嘉莹在《静志居琴趣》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弱德之美”的概念——“这种美感所具含的乃是在强大之外势压力下,所表现的不得不采取约束和收敛的、属于隐曲之姿态的一种美。”而叶先生正是用自己一生的悲惨经历践行了这个词。1924年叶嘉莹生于燕京旧家,遭逢乱世,她说自己从小就见过太多苦难。回忆起“七七事变”后的种种,叶嘉莹感慨“经历过这样亡国的痛苦”,国破之际,母亲病逝、父亲远隔,她都默默忍受下来。而当她打算安享晚年时,女儿女婿又意外离世,让她再受打击。叶先生坚强地持守自己,严格要求自己,没有大喊大叫、大哭大闹,而是用另一种方式去纾解痛苦,转化苦难,那就是作诗。
例文
妥协的智慧
□一考生
中国人骨子里天生有一种不爱惹是生非的好品质。“妥协”一词正体现了中国人品性里忍让的一面,追求和平的一面。“妥协”其实是一种大智慧,以退为进,接纳包容,成就美好人生。
常言道“男儿膝下有黄金”,生而为人应当顶天立地,不能低头,不能屈服。但这恰恰是有些片面地看待“妥协”一词了。“妥协”的意思是“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正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人生在世,与他人接触沟通,哪有完全不发生矛盾冲突的?但每次发生矛盾就一定要使用激进对抗的方法解决吗?回望历史,妇孺皆知的“六尺巷”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以“妥协”的方式来解决邻里纠纷的最佳范例:张、吴两家本为邻居,却因双方房屋间的空地而起了争执。张家求助于在京任宰相的族人张英,没想到张英却让家人主动退让三尺,不与邻争。而吴家也深受感动,亦让出三尺,这才有了“六尺巷”。至此,邻里和睦,为后人所称赞。这难道不是妥协的智慧吗?
现实生活有如波涛翻滚的大海,而妥协能让我们观赏到海上的风景,抵御风浪,成就自我。叶嘉莹先生首创了一种美叫做“弱德之美”,在她的定义中,“弱德之美”就是一种承受、谦让的美德。换言之,“弱德之美”不正是对妥协智慧的解读吗?生活之风强劲,人似芦苇,只能任风吹拂,随之摇摆,但却可以坚韧不折。妥协不是放弃,不是认输,不是不反抗,而是在困境中积蓄力量,在逆境中磨砺自我,成就弱德之美,成就更美好的人生。叶嘉莹先生这一生也是命途多舛、坎坷不易,但她有妥协的智慧,仍能顽强坚韧如芦苇。
妥协之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它能化干戈为玉帛,亦能成就人生,造福国家。妥协不是认输,也不是放弃,而是另一种智慧。让我们从妥协中汲取营养,启迪心智,成就精彩人生!
评点
文章紧扣材料,观点鲜明,逻辑清晰,充分肯定了“妥协”的积极含义。
选材上,精选耳熟能详的事例扣合话题做细致分析,并且能逐层深入,从邻里纠纷到弱德之美。
结构上,文章层次分明,层层递进,严谨完整,首尾呼应,形成一个环形闭合结构,能很好地点题和强化中心。
当然,作为一篇考场作文也有不足之处,表达上可以再锤炼一下语言,使之更加精炼优美;其次,结尾提到“它能化干戈为玉帛,亦能成就人生,造福国家”,文章在最后没有很好地升华到“造福国家”这个层面,有些遗憾。如果能够结合积累,选择一个国家层面的事例紧扣观点展开论述,不写空话套话,文章就更能有说服力和严密性。
(编辑:李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