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名园旧影

2023-12-07 02:26姜晋
秀江南 2023年10期
关键词:沧浪亭留园拙政园

姜晋

苏州私家园林自古闻名。春秋时期,吴王阖闾在苏州城的西南郊野建造了颇具规模的姑苏台,苏州最早的皇家花园由此诞生。光阴流转,苏州私家园林营造之风绵延不绝,主要集中在宋、元、明、清时期。苏州现存的园林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不同历史时期的造园典范,其典型园林分别是宋代的沧浪亭、元代的狮子林、明代的拙政园和清代的留园等。

明清时期的苏州园林是什么模样,除了一些画家画中所绘的部分景色外,能逼真地展现园林景象的只有老照片了。不过,照相术发明至今才一百多年时间,真正能摄入老照片的苏州清末私家园林风貌还是比较少见,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可能还是苏州园林当时较为封闭。

说起苏州最早的园囿,那是在灵岩山西边的西花园内。据相关资料记载,春秋后期,吴王夫差在山巅建造的园囿“馆娃宫”是世界上最早的山上园林,至今存有吴王井、响屟廊、浣花池、玩月池、西施洞、宫墙、琴台、思乡岩、石射棚等遗迹。山上西部的遗址花园俗称山顶花园,即馆娃宫遗址花园。

我收藏了数枚百年前的灵岩山及花园旧影明信片。其中,有一枚吴王井的旧影照片系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所摄。从照片上看,吴王井遗迹保存尚且完整,至今人们在灵岩山的山顶花园中仍可看到吴王井百年前照片上所示的模样。

一张展示宋代园林沧浪亭外景的清代照片令人遐想。“满园春色关不住”,这张摄于1900年左右的沧浪亭照片突出了沧浪亭最撩人襟怀的景致—沧浪之水。北宋文人苏舜钦遭贬流寓吴中,见孙氏遗址高爽静僻、野水萦回,遂以四万钱购得,并在北倚筑亭,有感于《孟子》一书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之歌,名“沧浪亭”。园中亭联以欧阳修对吟的联句“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为历代所重,传诵不衰。沧浪亭前回廊高低蜿蜒、升降曲折,临水廊崖山石嶙峋,与浩阔的水面形成一种凌天地之茫然的气象。可以想象,在一个月明风清之夜,月色银辉洒向沧浪之水,回廊空山间似闻得悠然清箫,此时的沧浪亭和这片沧浪之水便成了缥缈仙境。清代文士沈三白借得这片情景交融的沧浪之水,写就了人世欢情与感慨交织的《浮生六记》。在这张清末沧浪亭的旧照上,园亭前的清池中尚有一木建构小浮桥横跨南北,颇得江南水乡风韵,但如今已毁失。

苏州狮子林是元代风格的园林建构。据史书记载,元至正二年(1342年),高僧天如禅师维则的弟子在吴门“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因维则之师中峰大师倡道于天目山狮子岩,故名狮子林。元明之际,经书画家朱德润、倪瓒等人绘景品题,从此声名远扬,成为江南胜地。一张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的狮子林旧照上所摄的是狮子林园西池中的一景。狮子林素以峰石假山著称,主要的假山群集中在园东侧,那里山石叠嶂,绵延盘亘近二亩,约占全园面积的七分之一,有九径十一洞,分上、中、下三层。洞壑婉转盘旋,山道高下曲折,晚清著名文人俞樾曾感叹其“五复五反看不足,九上九下游未全”。此旧照虽摄得池中一景,未能将镜头涉及园东侧令人叹为观止的假山之胜,但仍能使人感受到狮子林假山绵延错落的气氛和此园以假山湖石施展手脚的造园特色。

另一张摄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期的苏州狮子林旧影照片明信片,展现了近百年前狮子林池中石舫的风姿。这座石舫位于园内水池的西北角,是民国初年园主贝润生所建,有中、后舱,分高、低两层,四周装有86扇镶嵌彩色玻璃的和合窗。石舫坐落于池水中,舫首有一小石板桥与池岸相连,人们可通过小石板桥来往于石舫及岸边游览观景。

明清两代,苏州手工业发展迅速,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造园之风兴盛。清代的苏州园林与当今的园林相比少了点修饰之美,多了些清雅质朴和萧疏之感。苏州留园曾是明万历年间太仆寺少卿徐太时罢官归田而筑的一个园子,有东、西两园,植杂莳花竹,叠奇石云峰,清峻可人。闻名于世的太湖巨石“冠云峰”“瑞云峰”就是园中的宝物。清代中晚期,苏州官宦刘恕、盛康曾先后购得此园并扩建加筑,留园得以不断丰富和完善。苏州园林过去是私家的,虽然清静,但这一方对外界闭锁的小园终究还是要敞开它那关不住的风光的。“小蓬莱”是园中景致的精华部分,现今存世的百年老照片中展现它的最多,其中就有一张清代末年的着色明信片式老照片。这张照片上的景致虽系初冬时节所摄,但留园古木交柯的繁枝仍参天伸展,似显现着古园不灭的蓊郁绿意。古人認为造园最基本的手法是叠山理水,这不假。所谓“假山假水胜似真山真水”,就是这个理儿。但不管是造园还是建楼添屋,人若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绿化,所以古人造园总不会轻视种花植树。

留园的树木从建园开始就受园主重视,其品种、品位等都十分讲究,以致后来这些绿意蓊郁的参天大树一代代生生不息、枝繁叶茂,这“天然氧吧”给园子带来了无限生机,也给园里人一方享不尽的桃源天地。旧照上“小蓬莱”处的紫藤廊桥贴着荷池曲折蜿蜒,从旧影上看还是木制的,雅朴之气扑面而来。岁月沧桑,这紫藤廊桥如今已是水泥砌筑的了。当时的留园属私家园宅,“小蓬莱”四周偶有一二家眷闲庭信步、观景赏石,煞是悠哉。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这座木制曲桥尚且保存完好,紫色的藤花也遍布于藤廊之上,开得蓊郁浓艳。另有一张老照片也留下了它当时的倩影,只不过是曲桥上正在闲赏园景的几位女子中出现了园主的孙女盛冠云女士。由此可见,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苏州留园仍是园主盛宣怀的私宅。还有一张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苏州精养轩旅社发行的苏州留园“小蓬莱”明信片式老照片,和上面那张清代发行的着色明信片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张旧照正面展示了留园“小蓬莱”的景色和建筑。“小蓬莱”长廊中有一穿长衫的中年人倚栏眺望园景,木结构的藤廊依旧花木蓊郁,展现了园中花草古木不衰的气象。当时留园仍是私家园宅,园主对自己这座家园惜之有加,视若一处世外桃源,所植花木和建造的厅堂楼榭无一不给予精心维护,故而自清末至民国的一段较长时期内,留园的景致和气象依旧风光无限,从这几张旧影上可见一斑。

拙政园是苏州现存最大的古典园林,占地78亩(约合5.2公顷)。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花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花园开阔疏朗,中花园是全园精华所在,西花园建筑精美,各具特色。园南为住宅区,体现了江南地区传统民居典型的多进格局。

自明代进士王献臣初建拙政园后,经历代诸多园主更替扩建,蔚成大观。清代同治二年(1863年),李鸿章率淮军占领苏州后,将拙政园西面汪硕甫宅的忠王府作为自己的江苏巡抚行署,他在信中如此说道:“忠王府琼楼玉宇,曲栏洞房,真如神仙窟宅”“花园三四所,戏台两三座,平生所未见之境也。”如此评价,拙政园的魅力可见一斑。

在我收藏的诸多苏州园林旧影明信片中,拙政园的景致非常少见,仅有两枚,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我这两枚下注“苏州精养轩发行”文字的明信片,发行时间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是由一个日本人开设在苏州的旅社兼观光机构印制发行的,其中一枚标注“李鸿章别墅”字样的明信片展现了拙政园中部远香堂的全貌,另一枚展现了拙政园中部最经典的香洲园景。

我对这枚标注“李鸿章别墅”字样的明信片特别感兴趣。过去印制园林名胜等明信片,一般图下不会明确标注某某人住的别墅字样,展现拙政园或留园等园内建筑最多标注这座建筑的名字,诸如某某楼榭、某某亭轩等。但这枚明信片将拙政园这座本来名为“远香堂”的建筑标注为“李鸿章别墅”,是想告知后人拍摄者经考证得知清同治年间李鸿章大人曾在此居住过,还是整个拙政园曾经就是李鸿章的别墅区?

确实,李鸿章在苏州时曾将拙政园西面汪硕甫宅的忠王府作为自己的江苏巡抚行署,那紧邻忠王府的拙政园也有可能曾一度成为李鸿章的私人园宅。我曾寻查了诸多拙政园相关史料,暂时未能查到李鸿章住进园内的详细记载,但这并不能否定拙政园与李鸿章无关。说到苏州拙政园的远香堂,也是该园中部的一个主体建筑。这是清代乾隆时期造园师在原若墅堂旧址上建成的一座四面厅式厅堂建筑。现在看来,该堂的青石屋基应该是当时的原物。远香堂北面是临水而筑的门面,堂北的建筑平台十分宽敞,每至夏日,荷花池中荷叶田田,荷风扑面,清香远送,是赏荷之佳境。远香堂也因此而得名。

从这枚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苏州精养轩印制的拙政园远香堂(李鸿章别墅)明信片来看,园景中的建筑保存完好,宽敞伟岸,如果当年李鸿章的确在此居住,闲暇之日赏荷观景,香远溢清,岂不是一段难忘的惬意人生。

另一枚同年代的拙政园中部香洲园景明信片,镜头集中了园中部见山楼、荷风四面亭与船舫香洲三位一体的绝佳景致。左前侧的香洲、右前部的荷风四面亭、后面北部的见山楼远近高低,层次分明。摄影者可能是站在南部池中的小飞虹水廊中向北取景摄制的。这个景致可以说是拙政园出彩的画面,亭台楼阁诸多建筑与山石水池错落有致地分布其间,再加上园中一些植物的点缀,虽说当时正值初冬季节,但整体风貌尚存。即使到了今天,我们再看其相同照片展现出的此类精致,依然没有多大的变化,仍旧保持着园子原先的格局布置。不管怎么说,这两枚十分难得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的拙政园中部园景照片,让人们看到了当时拙政园的基本状态和容颜。

闻名遐迩的虎丘是苏州最知名的风景名胜地。确实,虎丘以丘壑雄奇、林泉清幽见胜,被世人誉为“吴中第一名胜”。唐宋以降,虎丘山塘日益繁华,成为名闻天下的游览胜地。

我收藏了一枚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十分罕见的虎丘照相版老明信片。这枚明信片之所以珍罕,是因为图上展现了当初英国水兵集体骑着驴、马游览苏州名胜虎丘山的情景。

我根据这张收藏的珍罕明信片四处寻觅相关史料,后来终于有幸获悉苏州电视台曾播出的一条电视新闻,新闻的内容大意是:这里,本台播放一段有意思的旧时影像,根据影像中的英文版原始片头,这段动态影像用胶片拍摄于1926年11月,拍摄者名叫杰克,虽然只有1分15秒,但内容丰富,拍摄了一大群英国海军士兵游览西园放生池和虎丘的情景,还包括士兵从虎丘山门进出、在驴夫、马夫的牵引下骑着驴、马奔跑以及虎丘塔的特写等,他们还把虎丘塔称为“中国的比萨斜塔”。

这段最早展现外国军人骑驴、马游玩虎丘和西园等地的视频是有人在一个英国网站上发现的。所幸的是,我珍藏的这枚英国水兵骑驴、馬游虎丘的照片版明信片上的图像正是这段影像中一个镜头中所展示的画面。

自古以来,虎丘名胜就闻名海内外,现在再来看这张老照片上的外国军人,当初他们来苏州,如果先前就有所耳闻,自然会对虎丘胜迹生发无限的好奇和情趣。照片上的英国水兵随舰船在上海黄浦江停泊落脚后,游览了离上海不远的古城苏州,后又在虎丘山门断梁殿前的山坡边集体骑上驴、马,留下了这帧影像。

游览虎丘,如果游人的脚步沿着向北的上山路经过左上侧的拥翠山庄边,会发现一座砖石结构的“不波艇”停泊在那里。这种旱船画舫在苏州园林中是一种常用的艺术造景手法,往往临水而建,形如舟楫。但这坐北朝南歇山顶式的“不波艇”四周没有水,一侧是拥翠山庄的院墙,所以画舫一侧的窗也省了,只在东侧设了窗,将一般旱舫中堂内置的扇和头舱一侧的跳板也省略了,直接与内园相通,使画舫与拥翠山庄浑然一体。这里现在没有水,但远古时代虎丘是海中的一座屿,舫题额“海不扬波”就是暗喻虎丘原名“海涌山”。于“不波艇”俯瞰憨憨泉,环山溪,可呈现一些海上浮仙岛的意境。

我藏有一张十分少见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虎丘山“不波艇”的旧影明信片,上面的这座船舫式建筑就是当年的产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里,这座“不波艇”曾经损毁过,苏州虎丘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后来根据我提供的这张老照片重新建造并恢复了“不波艇”的原貌。这样,与重建拥翠山庄后山上曾消失的“巢云廊”一样,为虎丘山又恢复了几处曾消失在历史尘埃中的古建景观。

岁月时光这一双无声的脚,不知不觉已将苏州带过了数十个世纪。当一代代忙碌的人们偶有静思的时刻回首逝去的岁月,且为流光而惋叹连连时,所幸还有摄影镜头留下了一帧帧苏州古城名园那个时代的背影。

猜你喜欢
沧浪亭留园拙政园
再游拙政园
“园林之母”拙政园
沧浪亭
留园:亭台廊榭,秋色迷宫
寻幽沧浪亭
置亭沧浪上 日与沧浪亲
苏州—拙政园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书 画
苏州园林的空间叙事与抒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