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社会的政治密码

2023-12-07 15:41曾文艳华佩君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费孝通乡土权力

曾文艳 华佩君

【导学构想】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的第一个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1]。与以往高中教材侧重现代文、文言文的单篇教学不同的是,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五单元确定的整本书阅读任务为研读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乡土中国》是一部研究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特点的学术著作。学术著作是学者的研究成果、智慧的结晶,展现了学者学术思想论证的全过程。学术著作与文学作品及其他体裁文章的阅读方法、教学方法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为此,第五单元的导语给出了教与学的建议,即“注意理解书中的关键概念,把握全书的逻辑思路,了解这本书的学术价值”[2],从而认识、了解我们的传统乡土社会和中国基层人民的生活。

因此,笔者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与《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的单元导语的双重要求,设计了《乡土中国·无为政治》一节的导学案。导学案贯穿“先学后教”的思想,提出相应的课前预习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围绕关键概念与论证思路展开。导学案设计了四个研习任务:

(一)走进乡土,梳理段意

(二)比较概念(横暴/同意)

(三)分析关联(何为“无为”?)

(四)走出乡土,拓展思维

整个课堂学习由浅入深,通过这一过程引导学生掌握阅读学术著作的方法,发现《乡土中国》的社会价值,在读、写、思中领悟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的政治奥秘,引发学生对现代中国国情的思考。

【学习目标】

1.提炼观点,梳理文脉,弄懂“横暴权力”“同意权力”“无为政治”的内涵。

2.研读文本,深挖三个核心概念的联系,深入理解“无为政治”下的中国乡土社会。

3.联系历史和现实拓展思维,理解和印证“无为政治”理论在传统与现代中国的运用。

【学情分析】

1.学生应能独自梳理《无为政治》的段意,准确、迅速地把握每段的核心词与关键句;但对核心词语和关键概念的理解与延伸、段落间的论证逻辑关系的清晰把握可能存在困难,需要进行点拨与引导。

2.本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好,对课文文本材料有自己的思考与判断,能够较好地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但是,学生的阅读视野不够开阔,易因学习资源的贫乏产生思想局限,需要教师拓展其思维,引导他们联系相关的文学影视作品与现实生活来理解“无为政治”现象。

【预习准备】

1.圈画每段的中心句、关键词,梳理行文思路,说说课文核心观点。

2.填写表格,试着给“横暴权力”与“同意权力”下定义。

3.思考:为何横暴权力与同意权力难以在乡土社会发生作用,最后走向“无为政治”?请从经济角度分析,并用思维导图梳理横暴权力、同意权力、无为政治三者的关系。

【课堂学习】

学习任务一:梳理段意,走进“乡土”

研习问题:圈画每段的中心句与关键词,概括段意,理行文思路,说核心观点。

课前预习成果检测,师生互动梳理文脉。

学情把握:经过师生互动,课文行文脉络与结构就可得到清晰的呈现。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呈“割裂”状态,多见局部而不见整体,尚不能融會贯通。因此,下一步的学习还需要含英咀华,对概念进行辨析,对关键概念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探索。

学习任务二:比较概念(“横暴”VS“同意”)

研习问题1:比较“横暴权力”与“同意权力”的异同,并下定义。

(表格见前“预习准备”2。分组合作,第一组填写竖行“横暴权力”的空白,第二组填写“同意权力”的空白,第三组填写横行“二者关系”一栏,并完成下定义的任务。)

学生第1组展示:

(楷体字为学生填写内容,粗体字为填写有误的内容。)

教师点拨:

“阶级斗争”是一种冲突,有镇压与控制的效果,这实则是横暴权力的来源与维持力量,而不是受限因素。在《乡土中国·无为政治》中,费孝通先生说:“甲团体想用权力来统治乙团体以谋得经济利益,必须有一前提,就是乙团体的存在可以供给这项利益;说得更明白一些,乙团体的生产量必须能超过他的消费量,然后有一些剩余去引诱甲团体来征服他。这是极重要的。一个只有生产他生存必需的消费品的人是没有资格做奴隶的。”[3]由“经济利益”“剩余”“消费品”等词可知,横暴权力的受限因素应为“经济利益”。

学生第2组展示:

(楷体字为学生填写内容,粗体字为填写有误的内容。)

教师点拨:

同意权力在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的发达程度应为“不发达”。在《乡土中国·无为政治》中,费孝通先生认为同意权力随着分工体系发达而扩大,而在自给自足的中国乡土社会,“同意权力的范围也可以小到‘关门的程度”。因此,在乡土社会,同意权力因受经济条件的限制而无法扩大,即处于“不发达”状态。

学生第3组展示:

學生观点:

“横暴权力”的定义:横暴权力偏重于社会冲突,来源于对冲突的镇压与控制,性质为压迫,目的是获得利益,在乡土社会不发达,受经济因素的限制。

“同意权力”的定义:同意权力偏重于社会合作,来源于社会分工,性质为权利与义务,目的是获得利益,在乡土社会不发达,受到经济因素的限制。

教师点拨:

对二者关系的辨析准确,但是下定义时的语言表达、梳理与整合能力较弱。“下定义”的公式为:被定义的概念=种差+属概念,应该形成表达明晰的判断。经修正的定义为:

横暴权力:在社会冲突中占主导地位的一方对暂时屈服的一方所握有的支配、压迫性权力。这是从社会冲突的角度来说的,横暴权力产生的基础是统治者能够获得维持权力所需要或更多的经济利益。

同意权力:为了保证分工合作的顺利进行,以社会契约的相互同意、相互监督为基础的权力。这是从社会分工合作的角度来说的,同意权力产生的基础是分工体系发达。

明确表格内容:

研习问题2:

下列权力中,哪些属于“横暴权力”?哪些属于“同意权力”?

1.遵守公司规章制度。2.公安、武警力量。3.政府组织。4.买卖合同。5.办理营业执照。6.苛政猛于虎。

学生观点:2、3、6属于横暴权力,1、4、5属于同意权力。

教师小结:

通过填写“横暴权力”与“同意权力”特点的表格和两两对照的学习方法,学生对二者的概念及其关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班级学生能够较好地学以致用,对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出现的各种权力进行归类。但是有不少同学对“公安、武警力量、政府组织”归属于“横暴权力”仍感到不太理解。其实,“横暴权力”与“同意权力”从始至终未淡出历史舞台,只不过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其功能有所转换。例如“公安、武警力量、政府组织”等国家机器的职能,由过去的镇压、压迫人民,转换成了对人民的保护。但在阶级消亡之前,其实质仍属于阶级统治的工具,只不过新旧社会不同,其统治阶级也发生了改变。但作为既定概念,仍应称为“横暴权力”,对于其性质和内涵,不应只从字面上做肤浅的理解。

学习任务三:分析关联(为何“无为”?)

研习问题1:

为何横暴权力与同意权力都难以在乡土社会发生作用,最后会走向无为政治?请从“经济”角度分析,并用思维导图梳理横暴权力、同意权力、无为政治三者的关系。

学生展示:

教师点评:

同学们经过研读,较好把握了“横暴权力”“同意权力”“无为政治”三者的联系,并用思维导图加以揭示。用“剩余不足”和“自给自足”两个词汇,从经济层面上剖析了两种权力都无法维持,最终走向“无为政治”的原因。值得一提的是,同学们细心关注到了费孝通先生阐释的我国古代社会“横暴权力”与“无为政治”所呈现的一种周而复始、相互循环的状态。比如秦始皇因过分使用横暴权力而导致秦朝覆亡,和汉代的文景二帝为何要选择“无为而治”。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是学术论著,既有鲜明的创见,又有对独树一帜的观点的条分缕析的论述,先破后立,破立结合。所以,对于我们写作议论文学会说理也有很好的示范借鉴意义。

研习问题2:“有为”皇帝(如秦始皇),为何有着悲剧的下场?

学生观点:

秦始皇的“有为”使用了横暴权力,比如说修建长城、开辟疆土。费孝通先生说:“缺乏储蓄的农业经济却受不住这种工程的费用,没有足够的经济剩余,于是怨声载道,与汝偕亡地和皇权为难了。”[4]后来,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天下大乱。因此,秦始皇虽“有为”,但必定是以悲剧收场。

教师点评:

同学们已大致把握了“无为政治”的内容,且能够将文本内容转换为具有创设性的思维导图。这一研习问题的顺利解答,发展了大家的逻辑思维能力,开始懂得如何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阐述自己的发现,这是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的表现。

学习任务四:走出乡土,拓展思维

学习资源补充:课前下发路遥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的相关节选文本,课堂播放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的相关视频。

研习问题1:

在《乡土中国》第十章《无为政治》中,费孝通说,“乡土社会里的横暴权力是无为的”。请结合《平凡的世界》中的相关情节,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学生观点:

田福堂支书代表的是乡村的“横暴权力”,但他无力阻止孙少安等村民坚持实施实际上的生产责任制,这是一种“无为”的体现,原因在于双水村没有维持“横暴权力”足够的经济基础。他们所在的地区很贫穷,没有经济剩余。“金家湾和田家圪两个生产队的禾场上,分别立着几堆鲜黄的新麦秸。这说明少得可怜的夏田作物已经碾打完毕。可以想来,每家分走的那点麦子,简直不够填牙缝。谁都知道白面细粮好吃,可是谁又指望吃夏呢?黄土高原山区的庄稼人,主要靠吃秋。眼下,秋庄稼还没有结籽粒,夏粮几乎等于没有,人们的生活仍处于危机之中。”[5]再如孙少安一家,“他年轻力壮,一年四季在山里挣命劳动,从来也没有亏过土地,可到头来却常常是两手空空。他家现在尽管有三个好劳力,但一家人仍然穷得叮当响”[6]。这里的村民不想继续过穷日子,想要改变生活,“反抗”现有的制度,而“横暴权力”没有经济基础,最终走向“无为”,“横暴权力”的代表田福堂无法阻止村民自发的变革。

教师点评:

支书田福堂以往靠著或显或隐的对集体财富的销蚀富了自己的小家,活得挺舒坦。可受双水村贫穷的经济条件限制,田福堂并不能仅靠自己手中的权力制止孙少安带领村民推行农村生产责任制,他代表的“横暴权力”在双水村这一乡土社会最后无奈地走向了“无为”。

研习问题2:

走出乡土社会,如何正确恰当地实现“政治无为”?

教学资源补充:

“在现代国家,‘无为政治问题就转化为如何防止国家作为‘利维坦式的庞然大物对其公民的侵略,实现国家对公民的‘无为。这是一个意义重大的问题,即,我们在走出乡土社会过程中,如何让国家这个庞大的权力体不侵害公民的利益,也即在现代国家政治下如何实现‘无为政治。”[7]

“现代国家的国家政治权力,则因为市场和市民自治组织的发育成熟,而且任何政治影响都要在组织国家里通过网络发挥影响。对于民众而言,这种国家政治权力则也处于‘无为政治状态,是虚弱的、挂名的。”[8]

学生观点1:

现在是由市场调控,我购买物品可以去菜市场、可以去实体店,还可以去网上买,政府不会限定个人的购买方式。我认为这就是在现代国家统一社会制度下政府“无为”的表现。

学生观点2:

我们有居民委员会,小区有业主维权委员会,这两个属于自治组织,具有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性质,这也是“无为”的体现。

学生观点3:

我们经常用的微信,有各种微信群,不需要国家权力直接来管理,而是每个微信群的管理员来管理与分配信息资源,这是虚拟层面的“无为”政治。

教师点评:

同学们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走进“乡土”到走出“乡土”,将《乡土中国·无为政治》的理论与思想学以致用,不仅有利于探索相关文学作品的内在实质,也能更深入理解我国历史进程的发展。从学语文到用语文,对于提升大家的思维品质、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很有补益。

【执教感悟】

《无为政治》是费孝通先生学术论著《乡土中国》的一个章节,他尝试解读中国乡土社会运行的政治模式,其中一种便是“无为政治”,当然这是一种理想状态。《乡土中国·无为政治》导学案设计了四个层层递进的学习任务,融合课内与课外文本,兼顾文学与现实,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及时点拨,引导学生掌握整本书的阅读方法,并运用流畅的语言进行表达交流,在研读论著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中提升学生的思维。通过阅读,一方面,同学们了解了费孝通先生学术著作的学术价值,受到求真务实学术精神的熏陶;另一方面,大家从费孝通先生的书中既接近了传统的乡土中国,也开始关注发展变化中的当下中国。了解历史,关注当下,展望未来,学子们必能胸有天下,成为未来乡村振兴、民族复兴的栋梁之材!

附注:[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第11页。

[2]《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第79页。

[3]、[4]费孝通:《乡土中国》,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第78页、第79页。

[5]、[6]路遥:《平凡的世界》,中国文联出版社,1986年,第592页、第530页。

[7]、[8]陈心想:《走出乡土:对话费孝通〈乡土中国〉》,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年,第245页、第247页。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县中学)

猜你喜欢
费孝通乡土权力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今天,为什么我们要怀念费孝通?
费孝通的十个文化洞见
乡土中国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费孝通绅权与皇权的关系研究
芬芳乡土行
权力的网络
读《乡土中国》后感
与权力走得太近,终走向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