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浚源
最近,往昔的神童张炘炀成为人们热议的人物。他10岁参加高考进入大学,13岁读硕士,16岁读博士,成为当时“全国年龄最小的硕士生”“中国最年轻的博士”,引发惊叹声一片。后来,他因要求父母全款在北京给他买房而受媒体批评。如今,已经28岁的他没有固定的工作,要求父母两三个月给他打一万块钱,甚至认为可以靠父母一辈子不工作。他现在“完全没有买房的想法”,反向人说“无业无房无贷一身轻不好吗?”
往昔的神童不但未如预期的那样功成名就,反而丧失自立自强意识,“等靠要”思想严重,成为泯然众人的啃老族,这不禁使人唏嘘。曾经光明璀璨的星逐渐黯然失色,我不免发问:“神童”为何掉下神坛?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天才只有经过适当的教育培养,才能够成为人类群星中闪耀的堪大用之才。张炘炀的“仲永之殇”源于他父母对他激进而功利的教育。他10岁参加高考,分数超二本线47分,入读天津工程师范学院。以他的天资,若复读一年,大概率能考上一流高校。可惜张炘炀的父母被虚荣蒙蔽了双眼,为了“全国最小大学生”的荣耀,毅然决然地将儿子送进了大学校园。此时,年幼的张炘炀失去了与同龄人接触的机会,被强行塞入了更高的圈层,他与周围的一切显得格格不入。事情往往是这样的:适当为火扇风可以让火燃得更旺,呼啸的狂风只会让小火苗在无助中熄灭;合理的施肥有利于树苗茁壮成长,可一旦过量,就会使树苗因肥力过剩而枯萎。超前教育可以激发天才的潜力,可若毫无限度地揠苗助长,则会适得其反。“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张炘炀的父母若能明白这一点,多给他一些成长的时间,不执着于“神童”的光环,如今的中国也许会多一颗耀眼的新星。
张炘炀父母的“半百之痛”也源于对孩子自由成长空间的不断压缩。心理学家李雪曾说:“父母控制欲的手伸向哪里,孩子一生都将在那里体会到痛苦。”孩子不是父母的续篇,他们应当有对自己人生的抉择。父母需要做的,是以自己丰富的人生经验为孩子提供建议,并支持孩子的选择。张炘炀在父亲的有意引导下,不断跳级,不到两年,他便完成了小学6年的课程。有老师劝其父母,说孩子太小,就算智力超群,心智還没跟上,不妨缓一缓,让他享受一下童年,可其父母却铁了心干涉其成长,一开学便把他送进了初中校园。张炘炀虽然学习能力很强,独立生活能力却几乎为零,父母便包办他生活的大小事务。“十指不沾阳春水”,即使张炘炀的学历已经到了研究生,其生活自理能力还停留在小学生阶段。教育家、哲学家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未成年之前就像儿童,如果我们破坏这个秩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人的成才之路上,“天赋”变为“添负”,也许就在父母的一念之间,正如网友评论所说:“他嘴上说的是父母欠他一套北京的房,其实是父母欠他一个自主选择的人生。”
“神童”掉下神坛,固然可归因于失当的教育和父母的控制,但张炘炀没有固定的工作,靠父母接济生活,还有其本身“摆烂”“啃老”的言论,也都让大众对“神童”大失所望。博士毕业后,张炘炀早已失去了当年的锐气,他一度迷茫,不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提起未来,张炘炀说了八个字:“得过且过,随他去吧。”丧失自立自强意识,失去奋斗动力,堕入混沌深渊,张炘炀如同迷失于虚名迷雾中的航船,彷徨中不知未来的航向。
我认为,张炘炀作为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即使失去了曾经“神童”的光环,掉下了高高的神坛,也应该摆正心态,不慕虚名,不眷过往,奋发向上。做平凡人,干平凡事,也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平凡的位置闪耀光芒。
【简评】本文探究张炘炀掉下神坛的原因——张炘炀父母教育方式不当,张炘炀的自由成长空间被不断压缩。恰当的教育理论的引述增强了说服力。作者还把矛头指向了张炘炀本人,对他丧失自立自强意识的“摆烂”现状进行了批评。文章的分析有条有理,所论具有现实意义。(指导老师:刘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