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鸟青 何雨菁 洪雪珮 辜惠兰
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危重症患者的专业病房[1-2],患者多数因各种致病因素导致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需要ICU 及时提供可靠、高效、全面的治疗和护理。同时,还需要进行一项或多项有创监测,包括动态血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ABP)、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等,准确收集患者生命体征、进行液体管理及辅助心脏治疗等,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3]。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有创监测设备从开始短时监测到实时长时间动态监测,具有持续、准确、实时的特点[4-5]。使用加压输液袋可延长有创置管留置时间,减少导管堵塞及重置[6]。对患者进行治疗护理过程中,由于加压输液袋压力大(300 mmHg),加上患者需要翻身、转运等操作,压力传感器容易自连接的冲管生理盐水接头处脱落,从而增加导管回血、堵管及重新置管的发生率[7]。以致需要更换传感器,增加护士工作量,增加材料费用及医疗费用。本研究通过自制一种医疗挂滴用辅助装置,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报道如下。
抽取2022 年1—4 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 治疗的73 例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1)年龄≥18 岁。(2)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包括CVP、ABP、PICCO 监测及IABP 治疗的患者。(3)监测中持续使用加压输液袋的装置。排除标准:(1)入住ICU未满24 h 的患者。(2)未留置血流动力学监测导管的患者。
将符合标准的患者分为试验组(37 例患者,272 导管日)和对照组(36 例患者,276 导管日)。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意识状态、理解程度、情绪状态、合作程度及耐受程度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试验组与对照组一般情况及病情比较
1.2.1 医疗挂滴用辅助装置的设计
临床上使用压力传感器监测血流动力学或多种辅助治疗时,需使用加压输液袋进行加压,但常因患者体位的摆放、搬运或牵拉造成压力传感器滑落[8]。压力传感器输液接头与液体连接处脱落更显著,存在反复更换压力传感器等问题。压力传感器的输液接头设置有滴壶,加压输液袋的下方设置有充气管。本医疗挂滴辅助装置通过克服该连接处易脱溶的缺点,通过一端设置有充气管夹,位于充气管的外部;另一端设置有U 形夹,U 形夹的内部设置有滴壶槽,滴壶槽下端的一侧与滴壶相贴合,且滴壶槽下端的通径小于滴壶的直径。通过医疗挂滴用辅助装置,防止压力传感器脱落。该装置已申请专利,专利号为ZL 2022 2 0773968.8,医疗挂滴用辅助装置设计的示意图见图1。
图1 医疗挂滴用辅助装置设计的示意图
1.2.2 研究器材
(1) 史密斯医疗器械(北京)有限公司生产的加压输液袋500 mL(型号规格:MX4705)。(2)深圳安特医疗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有创压力传感器(型号规格:PT-01),迈柯唯(上海)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热稀释导管包及压力监测套装(型号规格:PV8215),泰利福医疗器械商贸(上海)有限公司代理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及附件(型号规格:IAB-06840-U),所有传感器输液接头均为钝针材质。(3)医疗挂滴用辅助装置(专利号为:ZL 2022 2 0773968.8)。
1.2.3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压力传感器输液端连接液体后置入加压输液袋并充气至压力300 mmHg,导管端连接用于监测血流动力学留置的导管,数据线端连接监护仪模块,持续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
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医疗挂滴用辅助装置的使用。医疗挂滴用辅助装置的充气管夹固定于充气管的外部,医疗挂滴用辅助装置的U 形夹固定压力传感器的滴壶。
通过自制表格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导管固定的相关信息。主要记录信息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等),病情(如意识状态、理解程度、情绪状态、合作程度、耐受程度及活动等参照非计划性拔管评估量表),导管维护情况(包括监测项目、监测数量、压力传感器脱落数量、脱落原因、更换传感器例数、血液回流例数、导管堵塞例数、拔除导管例数、重新置管例数、耗费时间等。观察两组患者一次性压力传感器掉落的例数,脱落原因,导管回血、导管堵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拔除导管、重置导管的发生率,耗费时间的差异性。统计纳入患者总例数共留置导管天数总和,即总共监测的导管日例数。耗费时间为压力传感器脱落护士开始处理脱落问题起至压力传感器重新恢复监测为止。
采用SPSS 26.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发生压力传感器脱落例数及发生血液回流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导管堵管率较对照组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试验组与对照组压力传感器脱落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例(%)]
两组更换传感器及增加导管维护总耗费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拔除导管、重新置管发生率较对照组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试验组与对照组压力传感器脱落后增加导管维护事件及工作量比较
危重症患者多数存在血流动力学问题, 需要在诊治过程中精准的持续测量血流动力学指标,才能在救治中合理应用相应的药物和方法,提高救治成功率[9]。而准确地获得监测数据,对指导危重患者的临床治疗和判断治疗效果尤为重要[10]。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现代化技术大力支持下,已经不需要经过人工测量,而是直接通过有创置管连接压力传感器后再与监护仪相连接就能实现自动采集监测数据,这也是医学界的一大进步。该项技术在ICU 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仍存在各种相关并发症,对患者预后产生严重影响[11]。有研究证据表明,使用封闭式冲洗系统以保持压力监测导管的通畅性,压力维持在300 mmHg(1 mmHg =0.133 kPa)[12-13]。由于有创监测压力传感器输液接头大多数为防止针刺伤采用粗形塑料针头,故与加压输液袋中的冲管液连接后由于各种原因容易引起脱落。马云武等[10]研究表明,管路连接因素存在一定发生概率,使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值不准确,但又容易被忽视,会影响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的判断,失去装置存在的临床意义。李均凤等[14]收集循证证据指出,护士维护动脉导管应保持监测导管各个组件的无菌状态。而妥善固定压力传感器连接装置也有助于准确进行有创监测,对于救治危重患者、减少并发症具有积极意义[15]。本研究充分体现了《动脉血气分析临床操作实践标准》[16]执行标准中保持压力传感器连接装置的密闭性。
本研究中发现,干预前压力传感器输液接头脱落情况比较严重(22.46%),试验组加用了医疗挂滴用辅助装置后,传感器输液接头脱落情况明显好转(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脱落原因发现,对照组中传感器脱落是由于人为牵扯占57 例,占脱落总数91.93%,包括医护治疗护理活动及搬运过程。观察组中传感器脱落由于人为牵扯占9 例,占脱落总数90%。这可能是压力传感器输液接头与冲管液间连接不够牢固,在外力的作用下容易脱落。有创监测,包括ABP、CVP、PICCO、IABP 等,当压力传感器输液端脱落后失去正压作用,若未及时发现,则动脉留置导管由于动脉血管的压力作用,易导致回血,同时留置导管因血液回流而引起导管堵塞等并发症的发生[16]。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在发生压力传感器脱落后均发生血液回流及导管堵塞的并发症,并且在血液回流并发症的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压力传感器脱落后被污染需及时更换,避免因压力传感器污染而引起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机会;当患者血流动力学仍不稳定时导管发生堵塞,并且不能疏通,需要拔除及重新置管,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也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耽误医务人员对患者的病情了解,可能造成不良后果。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在更换传感器频次及增加导管维护总耗费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有效降低压力传感器脱落,不仅能减少血流动力学监测导管发生血液回流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减少患者不必要的医疗耗材费用,为患者减轻经济负担,也减轻医护人员额外增加的工作量。
综上所述,医疗挂滴用辅助装置应用于压力传感器与加压输液端连接上,起到非常关键的固定作用,明显减少了压力传感器输液接头的脱落,避免了有创监测导管回血等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减少了医疗耗材费用,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