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文言韵味 品神话魅力

2023-12-06 15:29朱青玲施黎明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3年11期
关键词:女娃精卫填海精卫

朱青玲 施黎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节奏地诵读文言文,背诵文言文。

2.运用联系上下文、借助注释、借助插图等方法理解文言文重点字词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3.通过补白等方式进行想象,感受精卫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趣猜神话人物,引出本课课题

1.出示词语猜人物。

腾云驾雾   各显神通   上天入地

刀枪不入   三头六臂   神通广大

2.从哪吒、孙悟空这些本领高强的人物引出神话单元,并介绍《山海经》。

二、根据预习反馈,读出文言韵味

1.回顾旧知,总结方法。

(1)我们之前学过哪些文言文呢?

(2)回忆学过的读文言文的方法。

2.诵读体味,初步感受。

(1)请同学们自由诵读文言文,注意读准字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交流这篇文言文中难读的字。

预设:堙、少shào(多音字)

(3)反馈关于“溺而不返,故为精卫”一句的停顿,并说说理由。

(4)画出节奏,同桌相互练读。

(5)教师范读,指导做到“声断气连”。

(6)变化多种形式诵读(竖读、去掉标点读)。

三、运用多种方法,读懂文言内容

1.概括初读后的主要内容。

提示:了解女娃的身份,了解故事的起因和经过。

2.读“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1)理解“少女”古今义的不同。

(2)拓展:炎帝的“小儿子”可以怎么称呼?

(3)学以致用:试着用小古文介绍一下自己:___ 之____,名曰____。

3.读“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1)学习“于”字用法,调整语序为“女娃于东海游”。

(2)拓展:理解“学于学校”,声音“不绝于耳”。

(3)借助注释连起来说说意思。

4.读“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理解“衔”的意思。字典中对“衔”字有如下解释,选哪一种?(出示,略。)

(2)做“衔”的动作。

(3)指导书写“衔”。先观察学生写字,说说优点与不足,讨论怎样才能写漂亮。

(4)抓住“常”字,了解精卫衔木石填东海的坚持不懈。

(5)借助注释连起来说说意思。

四、讲好神话故事,感悟文言精髓

1.寻找神奇之处。

预设:女娃变成鸟很神奇;瘦弱的精卫,竟然衔木石填大海,真神奇。

2.想象神奇之处。

(1)出示《山海经》中对精卫外形的描写,了解精卫外在形象。

《山海经·北山经》: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2)看课文插图猜想女娃是怎么溺水身亡的,

想象她的遭遇。

(3)创情境,感受精卫填海的执着。

无情的东海拍打着浪花,仿佛在说:__________ 。(生答)但精卫挥动翅膀,依旧在——(生齐读)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好像在说:__________。(生答)但精卫高昂着头,依旧在——(生齐读)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冰冷的雪花铺天盖地落下来,似乎也在说:__________。(生答)但精卫毫不畏惧,依旧在——(生齐读)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小结:文言文言简而意足。在一问一答中,使精卫填海的画面越来越生动了。

3.用自己的话讲一讲精卫填海的故事。

(1)发布任务:我是“精卫填海”故事传讲人。

(2)说一说精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3)开放结尾,感受神话魅力。

小结:是的,故意不写结局,而是让大家自己去想象,大家想象的结局可能會不一样,但不管你想象的结局如何,不变的是精卫那种坚韧执着、勇敢顽强的精神。

五、触发生活感动,内化文言精神

1.引导思辨,感悟精神。

(1)同学们,针对“精卫填海”这件事还有什么想问的?

预设:精卫呀精卫,你为什么要不停地衔木石,填东海?凭一

己之力,明知道不行,为什么还要填?

过渡:是啊,小小的精卫鸟衔木石填海,简直是以卵击石,即使坚持不懈,也是无法填平东海的,可是为什么精卫明知不可为还要坚持呢?这样做有意义吗?我们先来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治理戈壁滩的一则资料。(出示)

植树造林:沙漠边筑起绿色屏障

“小风天天有,半碗黄沙半碗酒。大风三六九,风吹石头走。”20世纪50年代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便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周边以及自然环境恶劣的边境沿线植树造林,60余年接力不息。在距八十三团团部不足1公里的地方,曾有一片面积超2000亩的沙漠。经数代军垦战士的接力奋斗,这片沙漠面积逐年缩减。53岁的赵建军亲历了人与风沙抗争的岁月:“房子和农田随时都可能被风沙掩埋,种树、设沙障,树死了再种,沙障毁了再设,第四年春天才看到星星点点的绿。”如今,点点绿色连成线、汇成片,绵延数十公里。

(2)说一说在这则资料中哪个地方最让你感动。

提示:感受人们治沙和精卫填海的相似之处。

(3)思辨:精卫这么做仅仅是为了给自己报仇吗?

(4)引导课后阅读《山海经》。

2.背诵文言,内化于心。

(生齐背诵)

教学评析

朱青玲老师执教的这节课,可圈可点之处有很多,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在诵读中品文言之韵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最朴素也是最好的方式,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还要关注文言文的节奏和气息。朱老师的诵读指导做得很充分,很自如,范读时让学生一边听一边观察老师的气息变化,读出了文言文的平仄、节奏,读出了文言文的韵味。诵读形式多样,对学生的指导也是逐步提高要求,从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到自由读、抽读、范读、齐读,创设情境引读,再到竖排的、无标点的文言文诵读,既为理解文言文打下了基础,又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文言文的节奏美和韵律美,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二、在想象中感神话之奇

本单元语文要素之一是“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朱老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故事的神奇之处,并引导想象女娃游东海时遇到了怎样的危险,化为精卫鸟后又是怎样坚持不懈地衔木石填东海的。在引导想象时,提供了好几个支架:出示《山海经》中对精卫鸟外形描写的句子,指导观察课文插图,给出各种具体情境,让学生在想象中感悟精卫的坚韧与执着,感受神话的神奇。又创设了“我是‘精卫填海故事传讲人”的情境任务,让学生把故事讲清楚,加入自己的想象,把故事讲神奇、讲生动。学生在想象中,充分感受到中国古老神话神奇的魅力,也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神话世界的大门,为单元习作写神话故事做了热身运动。

三、在思辨中悟精卫之魂

这则文言文是一则古老的神话故事,有很多神奇之处,也藏有很多看似不合常理之处。朱老师在教学中敏锐地发现了这些问题,并把它们作为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契机。让学生对“精卫填海”这件事尽情提问,从教学现场来看,学生问得相当精彩。

就在学生感到茫茫然时,教师出示了新疆建设兵团治理戈壁滩的文字和圖片,他们和精卫是多么相似呀!茫茫的戈壁滩、茫茫的大沙漠就是“东海”,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始终不放弃植树造林,虽然至今也没有完全治理好整个戈壁滩,但是,新疆的植被越来越丰富,新疆人的生活正日益改善,这不就是价值的体现吗?

教师继续提问,让学生继续思辨:“精卫这么做,难道仅仅是为了给自己报仇吗?”这一问题直指精卫之心,学生在思辨中领悟到精卫的大爱。

为了大家的幸福,坚韧、执着地努力,不怕困难、永不放弃,这就是精卫之魂,是民族之魂,值得我们代代传承!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附属学校)

责任编辑 张 茹

猜你喜欢
女娃精卫填海精卫
精卫走到我梦中
娶亲记
精卫的烦恼
精卫填海
女儿们的永生
精卫填海
精卫填海
“撕名牌”大战
精卫填海
精卫鸣,歌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