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彦
学生的道德学习是全程性的,贯穿整体的课堂教学环节。德育课堂中发生的不确定因素都可能成为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德育资源,这要求教师关注学生成长的过程,创设充满活力的教学情境。生成性教学是指教师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充分调动一切动态因素,创造新的、超出预设之外的教学流程。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生成性教学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有助于突出学生的地位,让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汲取成长的养分。从教师成长的角度来说,生成性教学有助于促进教师的成长与进步,使教师从课堂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课堂生活的参与者。为此,教师要充分挖掘、合理利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经历学习过程、获得情感体验,加强课内课外联结,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价值
(一)丰富课程内容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要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增强内容的针对性和现实性,突出问题导向,正视关注度高、涉及面广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改变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注重生成性资源的有效运用,能够让课程资源变得更加丰富,让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充实,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让学生拥有更加广阔的学习视野。
(二)活跃学生思维
生成性资源的有效运用,也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在传统教学中,部分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比较单一,只是进行简单的知识讲解,再组织学生完成作业,这使得课堂氛围比较沉闷,学生缺乏新鲜感,很难真正活跃思维。教师通过运用生成性资源,能够增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时效性、生动性、新颖性,带给学生意外的惊喜,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快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个比较活跃的状态。
(三)促进学生理解
生成性资源在课堂中的运用,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领悟知识的价值和魅力,让学生感受道德与法治教学和实际生活之间的必然联系,有助于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生成性资源是一种动态的资源,教师在讲解中运用这些资源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能够更好地体现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育人价值,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知识,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价值和作用发挥出来。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开发策略
(一)立足师生互动,及时捕捉生成性资源
师生在交流互动中表达所思所想,分享各自的经验和体会,能够生成新的认知。这一过程建立在师生平等信任、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关注和信任学生,保持真诚的态度与学生交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从而拓宽教学的广度。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学记》说,“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学生只有认可、亲近教师,才会相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可见,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师生之间要形成一种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平等对话、共同参与的合作关系,一起在探究中去体验、去感悟、去生成。因此,在生成性课堂中,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营造宽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如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离开讲台,走到学生身边,观察学生之间的讨论,关注学生情绪的变化,运用温和友善的眼神、平易近人的肢体语言等与学生交流,积极暗示并鼓励学生表达。
教师要灵活运用教育机智,善于观察与倾听。教师应具备教育机智和教学组织能力,及时捕捉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因此,教师既要善于观察自己在教学中的表现,如教具使用情况、语言运用情况、对学生的评价情况、板书书写情况,又要敏锐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如学生学习的精神状态、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学习中的情绪表现和思维倾向、学习的合作意识和表达情况。同时,善于倾听也是教师课堂教学必备的基本技能。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表达内容,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洞悉学生的思路。此外,在提问与回答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适时给予积极回应,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自己被关注和被理解。
(二)立足偶发事件,充分挖掘生成性资源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性的活动,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预设学生对每一个问题可能作出的回答,并提前做好准备,从而在课堂上实现有效引导。虽然教师可以预设课堂情境,但有时难以考虑到所有情况,这种无法预设的偶发事件就是教育契机。教师要对学生的创意、学生的质疑、教学中的错误等意外资源加以利用,启发学生思考,让教学过程更加开放,具体做法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敏锐捕捉课堂创意资源。教师应及时捕捉课堂创意资源,有选择性地利用符合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教育价值和意义的事件,适时调整教学思路,发挥教育机智,将偶发事件转化为有益的教学行为。以教学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开开心心上学去”为例,笔者向学生提问:“今天是你们成为小学生的第一天,家人对你说了什么话呢?”有一名学生回答:“妈妈和我说了很多话,我可以演一演吗?”笔者在课堂预设中没有设计“演一演”的环节,但这名学生的话具有启发性,笔者因势利导,组织学生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表现自己所感受到的家人的期待,从而为课堂注入活力。
二是鼓励学生质疑。学生是有思想、有个性的,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保护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待学生的问题要认真判断和甄别,并总结提炼,及时调整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对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使学生在此过程中有所收获。
三是妥善处理教学中的错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难免会出现错误,这也是宝贵的生成性资源。当面对学生的错误时,教师要保持宽容和理解的态度,挖掘错误背后的教育价值,加强教学反思,在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过程中,总结新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三)立足生活经验,灵活催生生成性资源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强调在生活中学习,指向对学生生活实践智慧的培育。扎根学生生活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特点,即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内容要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這样才彰显学习的意义与价值。因此,教师应从生活土壤中汲取养料来开展生成性教学。
以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坚持才会有收获”这一课的教学为例,笔者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坚持做的事情。”有学生回答:“我在周末坚持踢足球。”还有学生回答:“我坚持每天读书。”但也有学生站起来一直思考,并未发言。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巧妙进行引导:“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个同学现在就在坚持。她在坚持什么呢?”其他学生齐答:“坚持发言。”笔者又问:“她还没发言呢,她在坚持什么呢?”其他学生齐答:“她在坚持思考。”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并没有将坚持这一品质无限拔高,而是让学生回顾自己平时生活中的“坚持”。这种回归生活的、质朴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发现,“坚持”就在自己的生活中。
生成性教学应是动态的,是指向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的教学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发挥生成性资源的价值,让学校德育真正焕发活力。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应用策略
(一)结合差异资源,引导深入思考
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尚未成熟,認知水平偏低。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并不牢固,他们在兴趣、性格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师要尊重学生间的差异,把握其中生成的异质性资源。
以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合理消费”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为学生介绍一些社会现象,如现阶段很多人选择用分期付款等方式进行超前消费,并让学生思考这样的行为是否合理。针对这样的社会现象,每个学生的观点有所不同。有的学生认为,这样的做法是正确的,能够及时满足自己的需要。有的学生认为,超前消费的行为是错误的,不属于理性消费。基于学生不同的观点,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探讨和辩论,让学生各自论证自己的观点,从而让学生深入思考,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二)巧用错误资源,深化学习感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由于各方面的影响而出现错误行为,在做作业、回答问题时都可能犯错误。教师要合理运用错误资源,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以此推动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例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错题集,收集自己在课堂练习、作业及考试中做错的题目。教师要定期带领学生一起总结、回顾典型错题,带领学生进行复盘,将错题转变为例题,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充分发挥生成性资源的价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三)找寻问题资源,促进能力发展
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可以在问题中挖掘生成性资源,提出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以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我们的好朋友”这一课的教学为例,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在与朋友交往的过程中缺乏交友之道和情绪管理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与朋友交往和相处的过程中遇到过怎样的难题,又是如何解决的,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针对学生的分享,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如何应对与朋友的冲突?”等问题,并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推动学生的分析、理解、思考能力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省慈利县第二完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