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饮食观到人生观

2023-12-06 09:51唐正芒
湖湘论坛 2023年6期
关键词:人生观

摘要:毛泽东日常谈话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外交、军事等方面内容,堪称一座思想富矿。细细研究毛泽东的日常谈话,可以发现,其中也包含了毛泽东独具特色的饮食观,如“吃得素一些对健康有好处”“辣椒是个好东西”“酸甜苦辣都要适应”“小米就是能养人”“剩的饭不准倒掉,留着下一顿吃”等。从内在逻辑分析,毛泽东日常谈话中的饮食观是以他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积极、向上、乐观的共产主义人生观的直接体现。新时代,分析研究毛泽东日常谈话中的饮食观,深刻透视其折射的人生观,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堪当时代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意义重大。

关键词:毛泽东;日常谈话;饮食观;人生观

中图分类号: 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160(2023)06-0001-10

毛泽东一生既写下了大量成文成册的理论著作,也有同各级领导、专家学者、人民群众、外国友人轻松随意的日常谈话。这些日常谈话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外交、军事等方面,堪称一座思想富矿。近年来,笔者组织“毛泽东日常谈话研究”课题组搜集整理了近400万字的“毛泽东日常谈话”。从中发现,毛泽东日常谈话中有大量关于饮食的态度、看法、观点等内容。透过毛泽东关于饮食的系列谈话,人们既能了解到毛泽东的饮食观,也能直接感受到毛泽东积极、向上、乐观的共产主义人生观。研究毛泽东日常谈话中的饮食观及其折射的人生观,对于新时代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干净做人、踏实做事、清廉为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毛泽东日常谈话中的饮食观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生存的基础,对于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喜好素食,爱吃辣椒,拒绝浪费。细细品读毛泽东日常谈话中有关饮食的诸多言论,其饮食观可以从中窥见一斑。具体说来,从毛泽东日常谈话来看,其饮食观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一)“吃得素一些對健康有好处”

毛泽东饮食偏素,有一次他和医生徐涛谈起饮食问题时说:“中国是东方国家,习惯上吃得素一些,本来在中国古代佛教僧侣终年吃素食,据说南朝梁武帝终生都吃素,影响较大,后来素食由寺庙传到宫廷又传到民间。不过我们并不是全素,但吃得素一些对健康有好处。”[1]608-609

毛泽东喜欢吃的素菜很多,其中一道菜就是马齿苋。他不仅自己吃马齿苋,而且还劝江青、子女、工作人员也吃马齿苋,因为他知道,马齿苋既可做菜,还可入药,对身体大有好处。1959年,毛泽东南巡至湖北省会武汉,邀请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留下和他共进晚餐,餐桌上就有一道炒马齿苋。毛泽东为王任重夹了一大筷子马齿苋,并对他说,不要小看这道菜,它还是一味很好的中药,可以清热除湿呢。1967年12月25日,毛泽东七十四岁生日的午餐桌上就有一盘马齿苋。毛泽东边吃边说:“这种野菜过去吃它充饥,现在有的人都不吃了。我认为这是一种好菜,吃着它就不会忘记过去。”[2]249-250

毛泽东喜欢吃素的野菜。1958年5月,毛泽东在杭州西湖刘庄休养。有一天登山时,他看到了青翠的蕨菜,于是对身边工作人员说想吃点野菜,回去时叫张国兴给他挖些蕨菜。张国兴照办。吃完炒蕨菜,管理员问毛泽东是否好吃。毛泽东说:“好吃,我就爱吃这样的农家菜饭,你以后要经常给我挖些野菜,我们就是靠吃野菜过来的呀……”[3]185-186一句简简单单的话,内涵却十分丰富。

从毛泽东的言语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喜欢吃马齿苋,不仅是因为马齿苋可以入药,对身体有好处,而且因为马齿苋在中国共产党困难之时提供过“帮助”。毛泽东爱吃野菜,是对过去艰苦生活的回忆和纪念,提醒共产党人不要忘本。

(二)“辣椒是个好东西”

与大多数湖南人一样,毛泽东喜欢吃辣椒。他几乎每顿 “正餐”中都少不了辣椒,他的餐食中时常会有辣椒酱或是干焙辣椒。长征途中毛泽东还吃过辣椒粉拌梨子[1]3。1932年至1934年,中央苏区遭国民党经济封锁,根本吃不上盐,毛泽东就用辣椒代替盐下饭。晚年他虽然罹患多种顽疾,吞咽都已十分困难,但依然没有改变吃辣椒的习惯。

毛泽东不仅喜欢吃辣椒,而且还多次用辣椒形象生动地讲解军事理论。1930年5月,毛泽东在江西寻乌开座谈会,进餐时品尝了当地产的“灯笼泡”辣椒,他幽默地说,“凡事不能光看外表,这辣椒很大却不如湖南的辣。这正像反动派一样,别看他表面强大,却是中间空空的灯笼泡!”[4]127当年,面对国民党10万大军进攻中央苏区,红军正在考虑采用何种战略战术时,毛泽东夹了一个又小又辣的“朝天椒”放到彭德怀碗里。彭德怀被辣得鼻尖出汗,毛泽东见后幽默地说:“游击战是青辣椒炒肉,溜到肚里才感到辣,运动战是爆烤的朝天椒,别看它小,进口就呛人,从头辣到脚。”[5]29毛泽东的比喻让彭德怀迅速领悟到其中内涵,毛泽东就这样用辣椒给将士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军事课。

毛泽东还曾风趣地把辣椒与性格和革命斗争精神联系起来。他曾多次谈起他的辣椒经:“吃辣椒要有决心的,要不怕辣,不怕苦。辣椒是个好东西,大凡革命者都爱吃它,我们湖南家家都种辣椒,人人都吃它,人人都革命。”[6]1938年6月至12月,毛泽东给延安抗大第四期学员讲课时也提到辣椒,“听说你们有些人不吃辣椒,我看吃辣椒也表现出一种革命精神。你辣,我不怕你,而且我敢吃掉你,对日本帝国主义也是一样,你凶狠,我不怕你,而且我敢打倒你,吃掉你。”[7]1942年8月30日晚上,毛泽东邀请孙平和另一位苏联人谈话时说道:“一个真正的革命家,一定会吃红辣椒。”[8]1948年冬至1949年的某一天,毛泽东和米高扬比赛吃辣椒,米高扬一根还未吃完,便泪流满面、咳嗽不止。毛泽东见后幽默地说:“在我们中国,不会吃辣椒就不是一个彻底的革命者,看起来你还不是一个彻底的革命家啊!是啊!你有你的厉害,但我也有我的长处。中国有中国自己的特点,不了解这一点儿,是要栽跟头的!”[9]1962年1月底,毛泽东在钓鱼台,听到从基层回来的同志说辣椒太辣,吃不习惯时,毛泽东说:“湖南人、四川人没有辣椒受不了,要顿顿吃。爱吃辣椒革命性强啊!”[2]174-178在毛泽东的认知里,吃不吃辣椒是判断是否是彻底的革命者的标准。革命者就应该不怕辣,辣不怕,要有斗争精神,要有必胜信念。

此外,毛泽东还把吃不吃辣椒看作是能否践行群众路线的体现。在得知毛泽民在上海待了几年后怕吃辣椒时,毛泽东说道:“江西、湖南人喜欢吃辣,一辣开百味……要与这里的群众打成一片,就要学会吃辣椒。我说的不吃辣椒就不懂得中国革命,就是这个意思,不要绝对化。”[10]可见,在毛泽东那里,辣椒包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丰富的战略战术。

(三)“酸甜苦辣都要适应”

在饮食方面,每一种食物、每一道菜品都有自己的味道,也都有各自的营养。毛泽东虽然偏爱素食,倡导要多吃素,但是从味道的角度而言,他主张各种味道都要品尝、适应,都要学会接受。

毛泽东主张多吃有苦味的菜。在他看来,这叫“先苦后甜”“忆苦思甜”。这种观点与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经历是密切相关的。井冈山时期,部队没有菜吃,战士们就采一种叫“苦菜”的野菜回来吃。一次吃饭时,毛泽东看到战士们光吃饭不吃菜,他便端着饭碗坐到大家中间,吃了一口“苦菜”,然后对战士们说:“这是苦菜,味道很苦,可它还是有些营养,吃了它,我们就有力气打败敌人。今天我们在这里吃苦,为的就是革命胜利后的甜呀!这就叫先苦后甜嘛!”[4]118毛泽东吃苦菜讲究的是大道理,着眼的是大格局,为的是能吃得了苦、最终争取革命的胜利。

革命战争时期,条件艰苦,毛泽东经常有滋有味地吃苦瓜,并号召大家以吃苦为乐。很多时候他还会用苦瓜来招待湖南老乡,甚至用苦瓜招待过溥仪、章士钊、程潜等宾客。1959年6月26日,毛主席下榻韶山招待所,在吃饭时吃了点苦瓜,他感叹道:“人生啊,酸甜苦辣都要吃一点,这是意味着人生什么都有的,酸甜苦辣都要适应。”[11]晚年的毛泽东谈起吃苦瓜的好处时说:“苦瓜这种菜,我的家乡很多,房前屋后都可以种,好种也好活。有些人吃不习惯,是怕它的苦味。我不但吃得惯,还一生都吃,从小就爱吃,就图它这个苦味。我这个人一生没少吃苦,看来是苦惯了,以苦为乐了。”“凡苦的东西,对人体都有些好处,苦能去火明目嘛。人吃五谷杂粮,难免上火。有时生气也上火,这叫虚火。这种人吃点儿苦很有必要,我这个人也爱上火,所以命中注定要吃苦,不如主动去吃,免得火气太大。火气太大,不是伤人,便是伤己噢。至于明目,更是它的大好处,我现在有点老眼昏花了,时时吃一点,免得看不清事理。”[5]7可见,毛泽东对苦瓜的偏爱,对苦瓜的推荐,一方面是源于苦瓜的功效——苦瓜能去火明火,对身体有益。另一方面是源于他对生活的理解,认为人的一生酸甜苦辣都应该品尝。特别是他所讲的“主动吃苦”,其实是要求共产党人要主动剔除自己身上不好的东西,保持肌体健康。这些认识或许正是毛泽东一生虽经坎坷,却能坦然面对的原因。

(四)“小米就是能养人”

小米是北方人的饮食中常见的一种食物。“看看陕北好地方,尝尝小米熬米汤。”[12]虽然是南方人,但毛泽东同样偏爱小米。在他看来,小米能养人。20世纪50年代,保健医生徐涛见毛泽东的饮食条件很差,建议毛泽东吃一吃名贵菜肴,毛泽东皱起眉头说:“要开国宴呀?你那些菜贵是贵了,贵了不见得就好。不见得就有营养。依我说,人还是五谷杂粮什么都吃的好,小米就是能养人。小地主、富裕农民都比大资本家活得长,你信不信?”[13]

毛泽东说“小米能养人”是有原因的——他常念的陕北小米对革命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陕北红军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带领下,吃着陕北的小米,创建了陕北革命根据地;依靠小米加步枪,打败了反动军队的飞机和大炮。1936年7月的一天,毛泽东请斯诺吃饭,亲自将小米干饭盛在碗里递给斯诺:“你要习惯吃小米,不习惯吃小米,就不懂得红军,就不懂得我们共产党人为什么能以小米加步枪,对付国民党的飞机加大炮,还要打败有优良装备的日本侵略者。”[5]47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听到秘书是山西人时,笑着说,我们在陕北十年了,陕北的小米养育了我们,陕北人民对革命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的。[14]5721949年3月,在筹备进北平的工作时,毛泽东对警卫员们说:“吃小米吃了这么多年,不要忘掉我们是用小米加步枪,打败日本侵略者和美蒋反动派的。”[15]毛泽东喜欢小米,推荐小米,饱含着他对陕北老乡深深的感激之情,是感谢陕北老乡对革命做出巨大贡献的另一种表达。

因为“小米能养人”,所以1947年3月胡宗南占领延安后,当各解放区的领导同志都劝毛泽东暂时撤离延安时,毛泽东却坚持留在陕北。个中缘由,他是这样解释的:“中央红军长征以后,我们的党像孩子生了一场病,是延安的小米,延河的水使我们恢复了元气,使革命站稳了脚跟。”“我决心和陕北人民在一起,不打败胡宗南绝不过黄河!”[16]1947年转战陕北期间,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有時连小米也吃不上。警卫员见毛泽东工作很劳累很辛苦,就想办法弄来一点小米,蒸了一碗小米干饭给他送去,毛泽东说:老乡们吃不上小米,机关部门也吃不上,你为什么给我弄小米来!不要这样做。老乡们生活多苦,他们吃什么,我也吃什么。一定要给我做钱钱饭(“钱钱饭”,一种豆糠粗饭)![14]600陕北小米养育了党和红军,毛泽东铭记人民的恩情,誓与陕北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一句“小米能养人”体现了党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情深。

(五)“剩的饭不准倒掉,留着下一顿吃”

毛泽东要求秘书不能把剩饭倒掉,要把未吃完的饭留下来供下一顿吃。有一次,警卫员陈昌奉看到只剩下一点饭,就倒掉了。第二天毛泽东问,小陈,昨天剩下的饭呢?陈昌奉回答说倒掉了。毛泽东听了很不高兴,批评陈昌奉说,群众的每一粒米都来之不易,下次剩的饭不准倒掉,留着下一顿吃。1950年初,毛泽东对生活管理员武象廷说:只要饭菜做得干净卫生就可以了,不必买一些贵重的东西给我吃。比方说,冬天别买那些西红柿、黄瓜之类的新鲜蔬菜,冬天买一条黄瓜的钱,到了夏天就能买一筐黄瓜,冬天买一条黄瓜只能吃一顿,夏天买一筐黄瓜能吃几十顿。

毛泽东是勤俭节约饮食观的积极倡导者,也是积极践行者。1943年秋天,毛泽东在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彭德怀等人的陪同下,到南泥湾视察。在视察完359旅返回延安的途中,毛泽东专程来到位于九龙泉的359旅719团视察。359旅为首长们精心准备了一顿午餐。他们选了两只自养的鸡,从山里采来香草,做成了烧鸡。毛泽东看着烧鸡问王震,战士们能吃上烧鸡吗?王震回答说,战士们一周可以吃上两次猪肉,每次人均四两。每个月可以吃上一次鸡肉和羊肉,人均半斤。毛泽东高兴地说:这就好。他觉得只有战士们能吃上肉,他才有资格吃烧鸡。吃完饭后,毛泽东问餐厅工作人员,鸡骨架怎么办?餐厅工作人员说只能扔了。毛泽东却说扔了可惜,然后一边说一边用手把上衣口袋拉开,餐厅工作人员心领神会,立刻把鸡骨头装进了毛泽东上衣的口袋。回到延安,毛泽东把鸡骨架熬成了鸡汤。今天我们从一张毛泽东视察南泥湾的经典照片上,仍可看到当年毛泽东那只装着鸡骨头的鼓鼓的上衣口袋!其勤俭节约、唯恐浪费的习惯可见一斑。

二、毛泽东饮食观中的人生观解读

饮食是人人需要的生命延续的前提,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饮食习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饮食观。作为一代伟人,毛泽东的饮食观既是他饮食爱好最直接的反映,也是他对人生诸多问题的看法和态度的最直接表达。从中不难看出,毛泽东的人生观是积极的、向上的、乐观的,是共产党人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生动体现。

(一)坚持辩证看待事物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事物都是辩证统一的整体,主张既要看到事物积极的一面,又要看到事物消极的一面,否极泰来,要学会全面地看待问题。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当年,在《矛盾论》中,毛泽东不仅指出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而且指出,矛盾着的双方,不仅相互依存,而且“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17]329。所以,人的头脑,不能把矛盾的双方“看作死的、凝聚的东西,而应当看作生动的、有条件的、可变动的、互相转化的东西”[17]330。毛泽东把辩证唯物主义运用到了饮食问题上。在他看来,苦瓜虽然味苦,但是能够清热解毒;马齿苋虽然不是什么高档菜,但却是一味很好的中药,能够清热除湿。在毛泽东的人生观里,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饭菜同样如此。

毛泽东的这种人生观,直接影响到党的很多政策主张。例如,新中国成立后的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政策。我们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用了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把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当作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其依据就在于,中国共产党既看到了民族资产阶级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看到了民族资产阶级愿意接受党的领导自觉参加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一面。这种辩证看待问题的思维,使我们对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巨大成功,既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也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二)坚持勇敢面对挑战

人类社会,万事万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着的。不断发展的事物会给我们带来新的问题、新的挑战,人类社会就是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进程中不断进步、逐渐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着的。而要成功面对新形势、新环境、新事物带来的挑战,人们就必须有斗争的勇气、斗争的底气、斗争的志气。在毛泽东的饮食观里,斗争精神广泛存在。他对于吃辣椒的倡导就是典型。辣椒刺激性味道重,一般人难以接受,但是,毛泽东在多种场合都表达同一种观点——不吃辣椒就不是真正的革命家。对于不吃辣椒的人而言,吃了辣椒很难受。对此,毛泽东则指出,吃辣椒要有决心。他说,吃辣椒就像与敌人对抗,虽然辣椒辣,但我不怕,我要把“你”干掉。这种明知对手“厉害”还敢于尝试的态度,是共产党人斗争精神最直白的表达。在毛泽东的认知域里,吃辣椒是一种精神,一种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遇事敢于担当的精神。

毛泽东这种勇于斗争的人生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1946年6月,国民党单方面撕毁“双十协定”,命令国民党军向中原解放区发动大规模进攻,全面内战爆发。此时的国民党政府,拥有400万的兵力,且大部分军队拥有“美式”“日式”装备,国内天空乌云翻滚,人民群众忧心忡忡。1946年8月6日,毛泽东在延安与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谈话。斯特朗曾提出如果美国发动对苏战争且在战争中使用原子炸弹怎么办?对此,毛泽東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这个论断,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斗志,武装了中国人民的思想,坚定了中国人民战胜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实践证明了毛泽东论断的正确和科学,而这个论断的提出本身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人生观的集中体现。

(三)坚持乐观面对挫折

当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两个必然”的论断。在他们看来,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但为了慰藉斗争中受挫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马克思和恩格斯又提出了“两个决不会”。这就非常直白地告诉斗争中的无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政党:无产阶级革命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斗争过程中遭遇挫折、失败是正常的,关键在于对挫折持什么样的态度。——态度决定成败!在毛泽东的饮食观里,他主张酸甜苦辣都要尝一尝。特别是对于“苦”,毛泽东是非常看重的,在他看来,吃苦也是一种乐趣。除了要吃苦,毛泽东还说我们要主动吃苦。主动吃苦,就是要主动接受实践的历练、现实的考验,不畏艰难、不畏痛苦;就是要有自我革命的精神,在挫折中奋起,在斗争中成长。毛泽东坚信,先苦后甜,只要不怕吃苦,主动吃苦,中国共产党是一定能够取得革命胜利的。革命的胜利印证了毛泽东的“预见”。

拥有甘于吃苦人生观的毛泽东一生历经了湖南自治运动失败、秋收起义受挫、被撤销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被误传为开除党籍)、受“左”倾教条主义领导者排挤、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等多次挫折。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爆发后,三支部队先后不同程度受挫,毛泽东自己也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关键时刻,毛泽东把部队集结在文家市,给全体指战员鼓劲加油,并且提出了著名的“小石头砸烂大水缸”的论断。毛泽东这种乐观主义精神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得到继承。“红米饭,南瓜汤,挖野菜,也当粮,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餐餐味道香。”从个人到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满着华夏大地,夯实了革命胜利的精神根基。

(四)坚持常怀感恩之心

中国革命对象的力量异常强大,光靠中国共产党一己之力无法获取革命胜利。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对此,毛泽东深有体会,他在《论持久战》这一光辉篇章中写下著名的论断——“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18]511“兵民是胜利之本”[18]511。广大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最坚强的后盾。毛泽东的饮食观里到处充满着深厚的情感色彩,这种情感,主要是对人民的感恩。例如,他之所以喜欢吃野菜,是因为“野菜救过我们不少人哩!不能忘记它哩!不能忘本哩!”[14]796他之所以喜欢吃南瓜,是因为“南瓜对革命可有功劳啊!在井冈山时,红军生活困难,就到处种南瓜,红军天天吃南瓜。”[3]268-269他之所以对小米情有独钟,是因为“小米能养人”。他之所以对护士长吴旭君说死后要把他的骨灰撒到长江里喂鱼,是因为他生前吃了不少鱼,作为回报,他让人把自己的骨灰回报鱼,让鱼儿吃了更好地去为人民服务。毛泽东的饮食习惯,处处体现着他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着对人民的感恩之情。

在中国共产党内,毛泽东是感恩人民、服务人民的楷模。他曾把党和人民的关系比喻为种子与土地的关系、鱼和水的关系。在毛泽东的人生观里,服务人民是感恩人民的最好表达方式。1944年,在张思德的追悼会上,毛泽东开宗明义地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19]1004“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19]1004“人民万岁”是毛泽东感恩人民的最深刻情感表达!

(五)坚持反对铺张浪费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20]在毛泽东的认知里,是否艰苦朴素不仅是作风问题,而且是关乎党的执政地位能否长期坚持和巩固的政治问题。从这个角度看,毛泽东在饮食观上对于食物的珍惜,在吃饭问题上对铺张浪费的反对,也是一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忧国忧民情怀的真切表达。

毛泽东终其一生都在用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人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1936年,美国记者斯诺访问延安,在革命圣地,他看到毛泽东住的是十分简陋的窑洞,穿着打了补丁的衣服,吃的是小米饭和辣椒土豆丝。见此场景,斯诺赞叹:他们坚忍卓绝,任劳任怨,是无法打败的,并将之称为“东方魔力”“兴国之光”。斯诺的判断是对的,多年后革命的胜利,若干年后中国的崛起对此做了最好的证明。在毛泽东的生活中,他吃的是米饭杂粮,心中却揣着天下百姓——他是百姓爱戴、敬仰的一代伟人。

三、毛泽东饮食观的当代启示

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的饮食观里充满了人生哲学,蕴藏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制胜密钥。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环境更复杂,形势更严峻,问题更多样。前行之路漫漫,惟有奋斗不息,才能成就民族复兴伟业。分析研究毛泽东的饮食观及其折射的人生观,从中汲取营养、增进智慧、提升能力,对于新时代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培养一支堪当时代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意义重大。

(一)要坚持心有所止

在毛泽东的饮食观里,红烧肉备受推崇。毛泽东认为红烧肉可以补脑子,他也非常喜欢吃红烧肉。但是,解放战争最艰难的时期,他却让警卫员李银桥撤下贺老总托人送来的腊肉,并对李银桥说:“脑子是要补,可是也要讲条件。条件不同,补脑子的方法也不同。银桥啊,你给我梳梳头吧。”[21]他借口梳头也可以代替红烧肉补脑子而不吃肉了。毛泽东为什么不吃肉?因为他觉得当时的条件不允许他讲究“条件”。三年困难时期的一天,毛泽东在吃晚饭时发现饭桌上有一小碗红烧肉,便挥手叫来了李银桥:“哪里来的肉啊?拿走!”[32]毛泽东这时已给自己定下“三不”的规矩:不吃肉、不吃蛋、吃粮不超定量,从此坚持多年不吃肉。因为在人民群众吃饭成问题的情况下,他根本就没有心思吃红烧肉。毛泽东在饮食上对自己是严格要求的。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曾说:“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18]526因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36]526。党员领导干部手中掌握权力,要防止权力腐败,就必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健全完善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但是,内因是主导作用,关键还在个人。作为全党领袖的毛泽东,吃一碗红烧肉本不成问题。但他觉得,领导要心有所止、戒贪止欲、克己奉公,要保持“遏人欲于将萌”的状态。老百姓吃不到的,自己就是不能吃。他告诫领导干部,要正确认识权力,正确对待权力,保持对权力的敬畏之心,公权源于人民,公权就应该为民造福而绝不能图自己的享受。

(二)要坚持人民至上

从毛泽东的日常谈话里我们发现,毛泽东不仅在饮食上常与百姓“比高低”,尽量不让自己吃的超过老百姓,而且他的饮食观在很大程度上与他对人民的情感密切联系。从苦菜,他想到的是长征时期支撑着红军走过来的野菜;从小米,他想到的是延安时期人民群众用小米养活共产党人的恩情;对于自己死后的骨灰,他都要求撒到江里喂鱼,让鱼长得又大又肥进而为人民服务。毛泽东这种时刻想着人民、处处为了人民的人生观值得共产党人终身坚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23]53党领导的事业要基业长青,全体共产党员就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一是要站稳人民立场,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真正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二是要深入人民群众,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的难点是什么、痛点在哪里、困难有哪些,为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三是要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新时代新征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内容更加丰富、要求更加多样、层次不断升级,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提高自己服务群众的本领、造福人民的本领、为民谋利的本领。

(三)要坚持敢于斗争

从饮食观的角度看,毛泽东喜欢吃辣椒,也推荐多吃辣椒。这一方面是因为毛泽东是湖南人,另一方面是因为毛泽东把一个人能不能吃辣椒看成这个人是否是一个彻底的革命者的标志。在毛泽东的认知里,辣椒包含着丰富的革命道理,辣椒虽辣,但敢于吃掉辣椒,就是彻底的革命者,就说明拥有敢于斗争的精神。应该说,毛泽东对辣椒的喜爱已经超过了单纯的饮食层面。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将伴随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23]83、“敢于斗争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23]80今天的中国,唯有斗争,才能冲破发展中的重重阻挠,再次实现华丽蜕变。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从毛泽东的饮食观中汲取营养,从敢于吃辣椒升华到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用顽强的斗争精神推动伟大事业。

(四)要坚持力戒奢靡

毛泽东认为,食物是非常珍贵的,容不得一丝一毫的浪费。不浪费既是对劳动的尊重,也是共产党人优良传统和作风的体现,还是树立良好形象,获得人民群众支持和认同的“资本”。新时代的中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有了极大的发展,物质匱乏的时代已然成为历史。但是,中国共产党人同样不能浪费,同样必须力戒奢靡,继承和弘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作风问题的本质是党性问题,体现的是共产党员的政治立场、理想信念、纪律规矩等。于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而言,要杜绝奢靡之风,就必须永葆初心,践行使命,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这是立党的根本,固魂的根基。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坚持科学理论武装,弄清楚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权力的本质特征,要明白贪污浪费、奢靡之风不仅增加执政的经济消耗,更严重的是损害党的形象,提高党执政的政治成本,危及党长期执政。要始终坚持言有所规,行有所止,系统深入学习党的纪律规矩,不逾越红线,不突破底线,始终在党纪国法的范围内活动,用自己实际行动彰显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涵养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实现长期执政。

参考文献:

[1]中央文献研究室《缅怀毛泽东》编辑组.缅怀毛泽东(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2]“毛泽东与我”征文活动组委会.在毛泽东身边[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M].1993.

[3]“毛泽东与我”征文活动组委会.毛主席走遍祖国大地[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

[4]“毛泽东与我”征文活动组委会.我与毛泽东的交往[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

[5]孙宝义,刘春增,周桂兰.听毛泽东谈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周秀成.毛泽东轶事[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

[7]“毛泽东与我”征文活动组委会.我见到了毛主席[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

[8]尹家民,顾保孜,董保存.中南海秘史(上)[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

[9]唐灏.毛泽东中苏结盟之行[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5.

[10]陈廷一.贺氏三姐妹[M].上海:东方出版社,2003.

[11]罗正林.泽惠万世:我们回忆伟人毛泽东[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

[12] 龙剑宇.毛泽东的人生旅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

[13]权延赤.新中国纪实丛书:红墙内外:毛泽东生活实录[M].北京:昆仑出版社,1989.

[14]本社编.毛泽东思想光照千秋,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逝世:周年纪念文章选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78.

[15]阎长林.在大决战的日子里:毛泽东生活实录[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6.

[16]张耀祠.张耀祠回忆录:在毛主席身边的日子[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

[17]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8]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9]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04.

[20]毛澤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1]李银桥著,权延赤执笔.走向神坛的毛泽东[M].重庆:中外文化出版公司,1989.

[22] 邸延生.历史的真知:“文革”前夜的毛泽东[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3.

[2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责任编辑:王习贤

收稿日期:2023-09-10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毛泽东日常谈话与毛泽东著作互融互通研究”(项目编号:23BDJ004)

作者简介:唐正芒,男,湖南衡阳人,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毛泽东思想。

猜你喜欢
人生观
梁漱溟的“力性”人生观
将疫情当作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契机
苏轼所写墓志铭与祭文里的人生观
人生观(一)
外婆的荔枝,如何影响了林纾的人生观
试析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历史学科的德育渗透
数学课堂思想教育初探
从一分钱到一元钱的思考
心理学视阈下的高职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教学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