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本位视野下的认知行为干预对COPD患者肺康复的影响

2023-12-06 13:53董波颖徐明霞朱燕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3年20期
关键词:素养心理疾病

董波颖 徐明霞 朱燕

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 徐州医科大学武进临床学院,常州 213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呼吸系统疾病,多发于中老年群体,主要以胸闷、咳嗽、喘息为主要临床特征,若治疗不当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呼吸衰竭等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临床治疗以控制病情结合康复锻炼为主,该病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患者往往对疾病治疗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加之长期承受呼吸困难、肺功能减退等,易出现抑郁、焦虑、抵触治疗等负面情绪,对疾病治疗及康复非常不利〔2〕。相关研究显示,约50%~70%的COPD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问题,而认知行为障碍是导致其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需加强患者的疾病认知干预,以提高其治疗的能动性〔3〕。人本位视野下的认知行为干预强调“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主张从患者的人本化思想出发,深入了解其心理状态,并站在患者的角度分析问题,深入了解引其心理、认知、行为偏差的原因并予以纠正,继而提高其治愈信心及治疗能动性〔4〕。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人本位视野下的认知行为干预对COPD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对患者肺康复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COPD患者121例。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学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5〕相关标准;②经肺部纤维镜、X射线等影像学检查确诊;③无精神疾病,可正常进行交流;④研究经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肝肾、心脑等器质性疾病者;②合并肺癌、支气管扩张、哮喘等其他肺部疾病患者;③依从性差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男50例,女11例;年龄55~74岁,平均(64.37±4.63)岁;病程4~10年,平均(7.34±1.82)年,COPD严重程度:中度33例,重度28例。对照组男50例,女10例;年龄55~75岁,平均(65.28±5.23)岁;病程3~11年,平均(7.21±1.89)年;COPD严重程度:中度29例,重度31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支气管扩张、祛痰、吸氧、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即患者入院后给予健康教育并发放康复训练手册,并耐心解答患者疑问,由责任护士指导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常规体位护理、有氧运动,告知患者饮食护理、氧疗及复查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基于人本位视野下的认知行为干预〔6〕,具体如下:(1)组建认知行为干预小组:组内设主治医师1名,康复训练师2名,专科护士4名,心理健康咨询师1名,干预开始前统一进行护理理念、认知行为干预、护理方法等相关培训,全组通过培训考核后开始干预。(2)人本化情感维护:老年COPD患者因为病程较长,疾病带来的痛苦较高等方面的原因常常存在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之初主动与其进行交流,了解患者情感状态、认知状况等,并通过家属、朋友等陪护人员侧面了解患者性格特点及患病以来的性格、情绪变化,待充分了解后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制定适合患者本人的情绪管理方式。在人本化情感维护方面采用一对一交流的原则,由心理健康咨询师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鼓励其勇于说出心中所想,教授患者学会合理释放压力,如建议患者通过听音乐、冥想、打太极等方式缓解压抑情绪,情感维护每周进行2次,每次持续时间为20 min左右。(3)认知行为干预:根据患者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文化程度等展开认知行为干预,对认知障碍严重、理解能力差者采用通俗形象文字结合图片的方式进行讲解,包括疾病相关知识及护理注意事项等,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疾病状况,以便于其更好地配合护理。对理解能力较强者或文化水平较高的患者可通过组织其参加疾病研讨会或微信推送疾病护理知识以帮助患者更快了解疾病,干预期间认真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以消除其治疗的顾虑。护理人员可定期考察患者及家属对疾病及护理知识的了解程度,鼓励家属进行抢答,对错误认知或遗漏的知识点及时给予纠正加强记忆,此环节可通过集体参与的方式调动患者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帮助其纠正错误认知,提高自我护理能力。认知干预每周进行2~3次,每次干预时间为30 min左右。(4)康复训练:①呼吸训练: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及自我呼吸控制,每天训练2次,每次20 min;②咳嗽训练:COPD患者常因咳嗽方式不当引起排痰障碍,护理人员教授患者结合排痰器及雾化吸入方式合理排痰;③运动耐力训练:教授患者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以提高其肺功能,包括上下肢伸展运动、快走、慢跑、举重、打太极等,每周进行3~5次,每次训练时间为20~40 min;④家庭护理: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进行随访,鼓励患者进行每日训练打卡,提醒患者定期来院复诊,连续干预2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肺功能: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肺功能检查仪测定两组患者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占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②心理状态〔7〕: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2个月后的心理状况。SAS评分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SDS评分: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为重度抑郁。③疾病健康素养〔8〕:应用慢性疾病健康素养量表评估患者的疾病健康素养,量表共24个条目,包含信息获取能力、交流互动能力、改善健康意愿、经济支持意愿4个维度,每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法评分,共 24~12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疾病健康素养越高。④自我护理能力〔9〕:采用自我护理能力评估量表(ESCA)评估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量表共包含健康知识、自我概念、自我护理技能、自护责任感4个维度,总分172分,分值越高表示自我护理能力越强。⑤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10〕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量表共分为心理健康、语言交流、自我护理、运动功能及社会功能5个方面,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肺功能比较

干预2个月后,两组FVC、FEV1、FEV1/FVC均显著升高(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肺功能比较

2.2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

干预2个月后,两组SAS、SD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分,

2.3 两组疾病健康素养比较

干预2个月后,两组疾病健康素养各指标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疾病健康素养比较(分,

2.4 两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

干预2个月后,两组患者ESCA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ESCA评分比较(分,

2.5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2个月后,两组SF-36各指标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SF-36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中老年患者因认知不足常出现疾病治疗积极性不高、自我护理意识欠缺等问题,对疾病治疗及康复护理产生负面影响。调查显示,COPD患者康复护理参与率仅为8.3%~49.6%,而中途退出者高达37%,严重影响患者疾病康复〔11〕。肖茜予、龚放华〔12〕认为,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及治疗措施,有利于纠正其不当的生活行为,增强其治疗能动性,对疾病康复及改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本研究对COPD患者实施基于人本位视野下的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干预2个月后患者心理状态显著改善,疾病健康素养及自我护理能力显著提高,肺功能、生活质量均显著改善,证实其护理的有效性。人本位视野下的认知行为干预从人本身出发,重视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形成的原因,通过有效的认知行为提高患者治疗的信心并激发其参与护理的能动性,该护理方法的优势在于重视对患者的启发与赋能,通过患者与医护人员的持续沟通合作,战胜其负面心理,从而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13〕。本研究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护理干预:①团队建设方面,该院团队配伍合理,小组包含医生、护士、心理咨询师、康复训练师,涵盖治疗、护理、康复训练、心理护理等方面,且干预前进行统一培训,有效保证了认知行为干预的正常实施;②心理护理方面,实施人本化情感维护,心理咨询师主动与患者本人交流,与患者家属交谈,充分了解患者的性格特点,当前心理状态及疾病认知状况,认真分析患者心理变化产生的根源,并制定适合于患者本人的专项干预措施,充分体现了心理干预的科学性及针对性,在帮助患者缓解心理负担方面,护理人员鼓励患者述说疾病带来的痛苦,站在患者的角度感同身受地分析患者处境,并提出合理的心理舒缓建议,如建议患者根据性格爱好可选择通过音乐、冥想等方式静心凝神,以避免负性情绪干扰,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促进其认知行为转变;③认知行为纠正方面,采取多元化干预措施,对不同阶层、不同认知水平及理解能力的患者采取切合实际的护理方案,对于理解能力较差者,采取一对一认知行为纠正,通过形象生动的讲解促进患者更好地了解自身疾病及当前护理行为的不当之处,对于理解能力较好者,可推荐其参加院方疾病健康讲座,定期推送疾病相关的知识给患者,促进其更好地了解疾病及日常护理措施,如合理用药、健康饮食、按时作息等,为保证干预效果,鼓励患者家属积极参与到护理知识学习中,这有利于提高患者学习的积极性,而定期考核保证了学习质量;④康复训练方面,结合前面理论教学内容,分别从呼吸训练、咳嗽训练、运动耐力训练3个方面进行干预,以提高患者自我呼吸技能,降低因咳嗽导致的排痰障碍状况发生,每日运动方式多种多样,可充分结合患者爱好进行选择,有助于逐步改善其肺功能〔14〕;⑤出院护理方面,积极鼓励患者进行每日健康运动打卡,督促患者自觉居家护理,定期询问其护理状况,保证居家护理的有效开展,有助于改善预后。经过一系列心理、认知、行为干预,患者心理状态显著得到改善,护理主动性提高,居家护理更为自觉,故而其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叶敏等〔15〕将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家庭康复治疗应用于COPD患者的护理中后,发现其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与本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基于人本位视野下的认知行为干预可显著改善COPD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疾病健康素养及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推荐。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素养心理疾病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