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的含义解析

2023-12-05 12:53李玉方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2023年9期
关键词:邹忌译作实词

李玉方

文言文中有许多实词,这些实词的含义大都与现代汉语中词语的含义不同,这就要求同学们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要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笔者对文言文中的“辞”“朝”“本”“得”四个实词的含义进行了整理,并列举了相应的例句,希望大家可以结合具体的句子来识记这些文言实词的含义。

一、辞

“辞”是会意字,本义是治罪过程中的供词,之后引申为“文辞”“言辞”。在文言文中,“辞”可以作名词、动词。

如《周礼乡土》中的“听其狱讼,察其辞”译作:听他的呈堂证供,观察他的言辞和脸色。这里的“辞”作名词,意为“供词,口供”。《屈原列传》中的“皆好辞以赋见称”译作:都擅长文辞,凭着辞赋好而为人称道。这里的“辞”作名词,意为“言辞,文辞”。《季氏将伐颛臾》中的“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译作:君子厌恶那些不说自己想要得到却要为自己找借口的人。这里的“辞”作名词,意为“借口”。“辞”作名词时,也指一種文体,如《楚辞》《归去来兮辞》。

又如《鸿门宴》中的“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译作:现在(我)跑出来,还没有向对方告辞,该怎么办呢?这里的“辞”作动词,意为“告别,辞别”。《鸿门宴》中的“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译作:我连死都不怕,一杯酒哪里值得推辞呢?这里的“辞”作动词,意为“推辞,不接受”。《鸿门宴》中的“大礼不辞小让”,译作:行大礼的人不必计较小的谦让。这里的“辞”作动词,意为“计较”。

当然,我们也可以结合相关的成语来辅助记忆“辞”的含义,如:

闪烁其辞(言辞) 一面之辞(言辞)

万死不辞(推辞) 义不容辞(推辞)

不辞而别(告辞)

迁移练习:

请在括号内填写出“辞”的含义。

屈原德高,作《楚辞(  )》,其辞(   )美,子兰欲以叛国之辞(   )除之。屈原曰:“死且不辞(   ),何惧之有?”后为楚王所逐,辞(   )亲戚,见放楚之汨罗。

参考答案:

屈原德高,作《楚辞(古代的一种文体)》,其辞(文辞)美,子兰欲以叛国之辞(借口)除之。屈原曰:“死且不辞(推辞),何惧之有?”后为楚王所逐,辞(辞别)亲戚,见放楚之汨罗。

高考链接:

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辞:辞别

居半月,冰霰渐飞,岁将终矣,不得已苦辞主人。 辞:辞别

辄辞以疾,未尝参预。 辞:推辞

手书既成,辞师受《论语》《尚书》。 辞:告别,离开

二、朝

“朝”的本义为“早晨”,读zhāo。古代臣子在早晨需拜见君主,故有“朝见”之义。之后又由“朝见”引申出“朝廷、朝代”之义。在文言文中,“朝”可以作名词、动词。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于是入朝见威王”译作:于是入朝拜见威王。这里的“朝”读作“cháo”,作名词,意为“朝廷”。《蜀相》中的“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译作:当年刘备三顾茅庐,多次向诸葛亮询问天下大计。诸葛亮辅佐了两代君主,足见他的忠心。这里的“朝”读作“cháo”,作名词,可以指整个王朝,也可以指皇帝的某一代。“朝”在读作“cháo”时,还可以表示动作的方向,如“坐南朝北”。

又如《过秦论》中的“强国请服,弱国入朝”译作:强国主动表示屈服,弱国(按时)入秦朝拜。句子中的“朝”作动词,意为“朝见,朝拜”。《项羽本纪》中的“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译作:项羽早晨去参见上将军宋义。这里的“朝”作动词,意为“拜见,拜访”。

再如《三峡》中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译作:有的时候,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就能到达江陵。《阿房宫赋》中的“朝歌夜弦,为秦宫人”译作:早上唱歌,晚上弹琴,成为秦皇的宫人。两个句子中的“朝”均读作“zhāo”,作名词,意为“早晨”。

当然,我们也可以结合相关的成语来辅助记忆“朝”的含义,如:

朝三暮四(早晨) 朝秦暮楚(早晨)

朝歌夜弦(早晨) 只争朝夕(早晨)

朝令夕改(早晨) 百鸟朝凤(朝见)

班师回朝(朝廷) 改朝换代(朝廷)

迁移练习:

请在括号内填写出“朝”的含义。

邹忌旦日朝(   )服衣冠,于朝(   )谏齐王。齐王纳其谏。其后,齐国日盛,弱国来朝(   ),经数年之久。邹忌闻名天下,为历朝(   )谋臣所景仰。

参考答案:

邹忌旦日朝(早晨)服衣冠,于朝(朝廷)谏齐王。齐王纳其谏。其后,齐国日盛,弱国来朝(朝见),经数年之久。邹忌闻名天下,为历朝(朝代)谋臣所景仰。

高考链接:

还朝,用为三司盐铁判官,以比部员外郎出知遂州。 朝:朝廷

太建五年,贞乃还朝。 朝:朝廷

帝临哭,辍朝三日。 朝:朝拜,朝见

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 朝:朝拜,朝

三、本

“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词语“根本”,比喻为“基础、本原”;事物的“本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虚化而为“本来、原来”之义。

如“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出自《谏太宗十思疏》)和“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出自《种树郭橐驼传》)中的“本”均作名词,意为“草木的根”。《孟子梁惠王上》中的“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译作:如果您要实行仁政的话,那么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求得解决)呢?这个句子中的“本”作名词,意为“根本,基础”。《〈指南录〉后序》中的“今存其本不忍废”译作:现在还保存那底稿,舍不得丢掉。其中的“本”作名词,意为“书本,稿本,版本”。《狱中杂记》中的“是无难,……狱词无易”译作:这没有什么困难的,另外准备一份奏章,审判书的内容并不改换。其中的“本”作名词,意为“本章”,指臣子给皇帝写的奏章或书信。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出自《出师表》)和“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出自《愚公移山》)中的“本”均作副词,意为“本来”。

当然,我们也可以结合相关的成语来辅助记忆“本”的含义,如:

照本宣科(书本) 正本清源(树根)

本末倒置(树根) 舍本逐末(树根)

原原本本(本来的,原来的)

变本加厉(本来的,原来的)

迁移练习:

请在括号内填写出“本”的含义。

柳宗元本(    )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    ),反其本(    )也;多有所得。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    ),即今日所见本(    ),以本(    )其当日心境。

参考答案:

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境。

高考链接:

其祖本姬姓也。 本:本来

太初(人名,颜太初)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作《东州逸党》诗以刺之。 本:根本、根源

必刮剖根本见终始。 本:根本

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 本:本来的,原来

四、得

“得”的本义为“得到”。“得到”就有“收获”,也说明“能做到”“实现”目标,此外还可表达“事情做对了,正确”的意思。由“正确”的意义引申出“得当、合适”;进一步虚化为“应该”。

如“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出自《促织》)和“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出自《齐桓晋文之事》)中的“得”均作名词,意为“收获”。《游褒禅山记》中的“古人之观于……往往有得”译作:古人对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的观察,往往有心得。这里的“得”作名词,意为“心得,体会”。

《劝学》中的“……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译作: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于是精神就能达到很高的境界,智慧就能得到发展,(也就)具备圣人的思想了。这里的“得”作动词,意为“具备”。《鸿门宴》中的“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译作:沛公的军队驻扎在霸上,没能和项羽相见。句中的“得”作动词,意为“能够”。《咏田家》中的“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译作:医治完了眼前的创伤,却挖掉了心上的肉。这里的“得”作动词,意为“完成”。《鱼我所欲也》中的“为所识穷乏者得我歟”译作:是为了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我的恩德吗?这里的“得”作动词,通“德”,意为“感恩”。

“古人云:‘以地事秦,……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出自《六国论》)和“从井以救人,解衣以活友,于彼计则得,其如就死地何”(出自《中山狼传》)中的“得”均作形容词,意为“对,正确”。《史记·管晏列传》中的“意气扬扬,甚自得也”译作:(晏子的车夫)趾高气扬,很得意的样子。句中的“得”作形容词,意为“得意”。

《鸿门宴》中的“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译作:你帮我把他叫进来,我应该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这里的“得”作副词,意为“必须,应该”。

当然,我们也可以结合相关的成语来辅助记忆“得”的含义,如:

相得益彰(融洽) 患得患失(得到)

得陇望蜀(得到) 唾手可得(得到)

怡然自得(满足) 不得而知(能够)

迁移练习:

请在括号内填写出“得”的含义。

临川人张奇游学得(   )一书,乃安石所著。曰:“吾得(   )珍宝事之”,后读之,快然自足,多有所得(   ),以为安石所言得(   )之。

参考答案:

临川人张奇游学得(获得)一书,乃安石所著。曰:“吾得(应该)珍宝事之”,后读之,快然自足,多有所得(心得),以为安石所言得(得当)之。

高考链接: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 得:取得,获得

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 得:能够

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 得:能够

予按图握笔,心存目想,缕(逐条陈述)梗概,十不得其二三。 得:取得,获得

人有心匠,得物而后开。 得:获得

虽愚懦昏耄无所取者,积以年数,必得之。 得:取得,获得

及奉败,帝得憙(人名)书。 得:取得,获得,得到

终日促束,不得日出所怀以自晓。 得:能够

万丈高楼平地起,想要攻克文言文,就必须掌握重要实词的含义,而归类整理可以帮助大家化繁为简,更加系统地掌握文言文中的基础知识。当然,文言文中的实词还有许多,结合具体的例句、成语和考试内容来记忆,往往能轻松地记住。大家也可以采用相同的方法整理和识记其他的文言实词。

猜你喜欢
邹忌译作实词
例析初中文言文中常见虚词的用法
what用法大搜索
邹忌劝齐王纳谏
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的基本策略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邹忌比美
例说文言实词解题误区及对策
SOME汉译初探
英语中“吃”的表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