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指导咬合调整在固定局部义齿修复中的疗效评价

2023-12-05 08:22贾静文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9期
关键词:法组基牙牙列

郭 琛,杨 程,贾静文

(银川市口腔医院,银川 750002)

牙列缺损是口腔科常见病、多发病,并且近年来发病年龄呈降低趋势,不仅影响美观,还对咀嚼、发音、吞咽等功能造成影响。固定局部义齿是一种临床常用的牙列缺损修复方式,通过对患者多年来的随访观察发现,存在应力过大的接触点、早接触和干扰等咬合异常是造成修复体不稳定,甚至修复失败的原因之一,因此,在试戴时,通过咬合调整去除异常的接触点尤为重要。以往临床常采取咬合纸结合患者感受的方法,但其传递和记录咬合信息具有局限性[1-2]。近年来,TScan(T-scanning system)Ⅲ作为一种咬合记录分析仪被广泛应用于患者咬合情况的分析中,可以精确地发现咬合力异常大的分布点和早接触点,本研究旨在评价固定局部义齿修复在T-ScanⅢ指导下进行咬合调整的临床疗效。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0 月至2020 年9 月来本院就诊的牙列缺损患者88 例,其中男性47 例,女性41 例,年龄25~57 岁。纳入标准:1)口内均为单颗后牙缺失3 个月以上,且缺隙两侧均有基牙者;2)两侧基牙牙体牙髓组织健康或已行完善的根管治疗,牙冠形态满足固位形要求,未见明显倾斜、扭转者;3)牙列覆盖关系正常者;4)能够较好地配合医生完成咬合调整者。排除标准:1)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咬合病,无夜磨牙、紧咬牙或偏侧咀嚼等不良习惯者;2)余留牙有未治疗的牙体组织和牙周疾病者;3)有修复、正畸治疗史者[3-4]。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咬合纸法组和T-Scan Ⅲ法组,每组44 例。

1.2 主要材料和设备

T-Scan Ⅲ咬合分析系统和配套传感膜片、T-Scan Ⅲ咬合分析系统软件(美国Tekscan 公司),咬合纸(德国Bausch 公司),硅橡胶印模材料(美国3M 公司),石膏(美国贺利氏公司)。

1.3 操作步骤

所有患者按照全瓷固定局部义齿基牙预备要求,使用高速手机和金刚砂车针对面、轴面等进行预备,注意使基牙预备体之间取得共同就位道,基牙肩台形态清晰且连续。基牙预备完成后充分清洁、冲洗预备体表面,排龈、吹干,进行印模制取和灌注石膏模型等,于加工中心完成制作后进行临床试戴。试戴时,检查固定局部义齿就位情况及边缘密合度等,并根据需要调整邻接,修复体完全就位后分别进行咬合调整,调整前对患者进行咬合动作指导,使患者熟练进行开闭口运动及前伸、侧方运动。

咬合纸法组将咬合纸置于患者患侧牙列面,根据咬合纸印记和患者感受修复体进行少量多次地选磨,直至患者未觉明显咬合不适;T-ScanⅢ法组使患者端坐并放松,根据颌弓大小选择适合的手柄支架和薄膜,在T-Scan Ⅲ咬合分析系统数据的指导下选磨修复体上正中咬合、前伸咬合、侧方咬合时修复体上应力过大、早接触点、干扰点。咬合调整完成后,对修复体进行抛光、粘接,并去除多余粘接材料,常规医嘱并进行口腔卫生宣教。

1.4 疗效评价标准

所有患者在行修复治疗后3、12 个月复诊,采用改良的美国公共卫生署(United States Public Health Service,USPHS)系统评估两组固定局部义齿的情况,观察并记录咬合纸法组和T-Scan Ⅲ法组在修复体完整度、边缘适合性、外形、继发龋、牙体完整等方面的情况[5-6]。成功标准为:1)修复体完整。2)探针和肉眼均不能检测出间隙。3)修复体表面外形正确,或外形略有过突,接触点紧。4)修复体边缘无龋坏。5)牙体硬组织无缺损。以上5 项中有1 项不达标者即为失败[7-8]。3 个月时使用T-Scan Ⅲ测试修复体咬合接触类型并记录,固定修复体的咬合接触类型主要包括3 类:Ⅰ类,冠修复体有咬合接触并且无咬合高点;Ⅱ类,冠修复体在咬合过程中出现咬合高点;Ⅲ类,冠修复体无咬合接触。其中Ⅱ、Ⅲ类表明冠修复体的咬合未达到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1]。同时进行满意度调查,以调查问卷形式分别记录患者对修复后咬合感受的满意度,按A (非常满意)、B(可以接受)、C(不满意)3 个等级进行评估[9]。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3 个月时比较咬合纸法组和T-Scan Ⅲ法组修复效果,两组均有1~2 颗患牙出现修复体完整度破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 个月时比较两组修复效果,均有2~4 颗患牙出现边缘适合度不良、修复体折裂、继发龋等,总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在修复体咬合接触类型评价中,T -Scan Ⅲ法组Ⅰ类占93.18%,高于咬合纸法组(P<0.05),咬合纸法组有28 例(63.64%)存在咬合接触不良,见表2。两组患者对修复治疗后咬合感受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咬合纸法组和T-ScanⅢ法组分别有68.18%和86.36%的患者表示非常满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治疗后不同时间两组患者修复成功率比较

表2 修复体咬合接触类型[例(%)]

表3 患者对修复后咬合感受满意度评价[例(%)]

3 讨论

口腔修复的临床工作中,恢复和建立符合生理要求的形态和咬合功能是修复体必须遵循的重要准则,如果咬合处理不当,可能造成咀嚼肌群功能紊乱,累及整个口颌系统的健康,甚至引起咬合病和颞下颌关节紊乱。若修复体存在高点,会延长咬合动作的滑动时间并使局部应力增大,导致创伤并增加冠折的风险。若过度降低咬合,修复体在丧失功能的同时还会使对颌牙过萌,余留牙承担过大的力,从而导致咬合不平衡、创伤等情况的发生[10]。

咬合调整可改善咬合状态。常用的咬合检查工具有咬合纸、蜡片、硅橡胶、牙线、光分析仪等[11]。其中,根据咬合纸印记结合患者主观感受和医师经验进行咬合调整是临床常用的方法,咬合纸的印迹范围、颜色深浅与咬合力值之间无相关性,并且咬合纸材料的厚度、柔韧性等也会影响咬合记录[12]。

T-ScanⅢ咬合分析系统将计算机与传感器进行连接,通过口内咬合传感片获取患者咬合数据,可动态显示咬合力与咬合接触情况,直观反映咬合过程。通过口内的传感片,实时获取患者咬合数据,可以记录咬合接触点的具体部位、范围以及咬合接触点咬合力的相对大小,并可记录这些咬合特征随时间的变化,从而对患者的咬合接触情况进行分析,精确定位咬合力异常点,便于临床医生调整咬合[12-13]。有报道[14-15]表明,利用T-Scan Ⅲ对种植义齿进行咬合调整能快速分析并确定异常咬合点,调整后,分离时间较治疗前缩短,可减少其对种植义齿的破坏。本实验中对固定修复体的咬合接触类型的结果表明,T-ScanⅢ法组咬合调整后有93.18%达到了Ⅰ类,高于咬合纸法组,且未出现Ⅲ类咬合无接触的情况,证实了咬合纸记录和传递咬合信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T-Scan Ⅲ咬合分析仪在准确反映咬合状态方面具有优势。

力升高时间(occlusal time,OT)是指下颌闭合过程中第一个接触点至稳定的ICP 的时间,即咬合过程中从第一颗牙齿接触到最后一颗牙齿接触的时间。咬合分离时间(disclusion time,DT)是指全口牙列完全接触后,下颌开始运动到仅尖牙或前牙接触的时间[16]。Kerstein[15]认为,在咬合运动中,OT<0.2 s、DT<0.4 s 较为适宜,当OT、DT延长时,可能导致口颌系统功能紊乱。因此,本实验T-Scan Ⅲ法组对修复体上正中咬合、前伸咬合、侧方咬合时修复体上应力过大的点、咬合接触发生在到达最大咬合接触0.2 s 前的点、咬合分离超过0.4 s 仍有接触的点进行选磨。结果表明,12 个月时比较两组的修复效果,均有较高的成功率。同时,患者满意度方面,T-Scan Ⅲ法组患者能够获得更好的咬合感受,因咬合变化产生的不适感较咬合纸法组少,可提高患者对固定局部义齿修复的满意度。

T-Scan Ⅲ系统近年来越来越广泛被用来检查、评价咬合情况,但其也有一些局限性,如无法获得力的绝对值,且传感膜片本身无染色作用,使用时仍需结合咬合纸确定高点进而选磨,操作相对繁琐。同时,在临床操作咬合调整过程中需要患者熟练进行各种咬合动作,对患者配合度要求较高等[16]。

本研究对T-Scan Ⅲ指导下咬合调整在牙列缺损固定修复中的疗效进行评价,对这一方法的临床应用进行探讨,指导临床咬合调整及复诊维护修复体计划的制定,为患者提供更加合适的治疗建议,提高牙列缺损的修复治疗成功率。

猜你喜欢
法组基牙牙列
微创拔牙法治疗下颌阻生齿拔除的临床效果
固定桥不同桥体龈端形态修复下颌第一磨牙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超声引导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中三种超声平面引导技术的随机比较研究
肺炎克雷伯氏菌对医务人员手二次污染情况的调查分析
磁性附着体义齿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应用
种植修复与固定义齿修复对牙列缺损的治疗效果对比观察
可摘局部义齿前部基牙邻面龋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观察
口腔种植修复牙列缺损142例临床体会
对为自然牙的下颌单颌全口覆盖义齿的修复效果
分娩减痛法在改善初产顺产产妇疼痛感级和促进产程进展中的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