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在如此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必须采取措施以不断适应外部条件的变化。从现代管理理论的角度来看,内部控制是一种能够有效实现自我约束的行为模式,即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体系。公司治理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运行,从顶层设计到决策过程的各个环节突出企业的前瞻性。在公司治理进程中,内部控制环境发挥着监管功能,这意味着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环境建设密切相关。文章从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环境的构建入手,对公司治理在内部控制环境中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出发,针对如何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问题,提出一些具体对策。文章的研究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公司治理 企业内部控制 环境建设
目前,我国许多上市公司存在治理结构不完善、企业文化缺失等问题,这些情况会导致公司存在一系列潜在风险和危机,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现代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妥善处理公司治理环境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并对我国企业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根本上讲,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环境建设工作都是在委托代理的前提下产生的,两者拥有相同的原理和理论基础。由于企业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的分离,企业在规划和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一系列非理性决策问题,如“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管理人员欺上瞒下、大股东占主导地位等,很容易导致企业决策失误甚至偏离发展方向。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企业形成了科学有效的企业治理规范体系。公司的治理结构可以从约束、激励、监督三个方面来解决股东与经营人员的委托代理问题。公司出现治理问题有两个原因:一是企业组织成员之间存在委托代理问题;二是企业存在交易成本,无法通过完整的合同解决委托代理问题。
企业治理的主要目标是制定企业的规划和发展方向,使企业能正确实施经营管理,避免企业董事、经理等代理人损害企业股东的经济利益。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构建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在企业利益相关者共同管理企业的前提下,企业治理理念的核心是有效控制企业内部人员,实现公司经济利益和价值最大化。总体来说,公司构建内部控制环境是为了追求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从而实现企业综合效益最大化。同时,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也是保障企业利益相关者经济利益的必要手段。
一般来说,公司治理最重要的是维护股东、董事、监事和经理之间的利益关系,使他们能够相互约束,平衡各方的权益。举例来说,公司的规定和章程应能够约束董事会和管理层,使其尽职尽责,以企业股东的经济利益为前提,并按有关要求行事。我国颁布的《公司法》明确规定,企业管理人员由董事会聘用,企业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利由相关规章制度规定。管理人员要想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使用其他权利,就需要得到企业董事会的授权。
在公司信息流动速度较快的情况下,信息数据为开展监管工作和促进职能部门间的协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如果在构建内部控制制度时,未考量信息交流等要素,就会造成各部门之间的工作交流变得困难,执行多项工作的效率显著降低,特别是对财务和审计这类重点工作的影响较大。信息交流不顺畅,会导致公司会计、审计资料不完备或不能及时更新,如果不能从会计、审计等方面了解公司的实际状况,就会对公司今后的经营活动造成不利影响。
信息交流是公司防范风险的关键,信息交流不畅,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会显著降低,在面临运营风险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使公司遭受巨大损失。因此,要重视不合理信息交流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并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加以解决。
公司内部控制一般分为三类: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国内大部分企业都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机制不健全,偏重事后管理和补救。例如,有些公司在制定内部财务管理政策时,缺乏规范性和合理性,日常费用随意支出,未经层层批准,造成月末账面上的财政数字与真实数字不符,只能展开深入调查,进行事后补救。部分企业经理的风险管理意识不强,在面对财务风险的关键点时,没有提出相应的调整方法,监管部门往往会工作懈怠,导致企业财务风险大幅增加。
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监管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导致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缺乏真实性和完整性。一方面,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相关政策法规不熟悉,甚至存在理解偏差。另一方面,上市公司考虑到自身利益等因素,披露内容不全面、不及时,投资者无法了解真实的内部控制情况。因此,为了让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真实经营状况有准确的认识,公司应建立一个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足、失真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监事会、独立董事等公司治理主体的相关人员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信息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必须及时、完整地了解企业内部的各项数据,根据标准作出科学决定,促进企业健康长远发展。但从企业管理现状来看,大多数企业的信息管理都存在一些问题,如信息化管理不对称、不透明,会计信息缺乏准确性等,使得企业高级管理者难以获得准确、全面的财政资料,从而影响企业的科学决策。此外,一些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各级管理人员会对财务信息进行拦截,甚至提供虚假信息,导致会计信息严重扭曲,财务核算不精确,不仅会对公司的一般决策产生影响,还阻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企业整个经营环境由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个部分组成,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为公司的经营活动提供服务。要以内部控制体系为支撑,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在确保内在环境稳定的前提下,为企业对外经营打下良好基础。现代公司治理方式重视主管人员在公司经营中的角色,要对主管人员的权力与职责进行细化,防止在公司管理体制中部门或个人的权力过于集中。例如,公司可以组建监管委员会,全面管理公司内的所有监管事务,对管理人员和员工工作进行有效监管,为公司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内部环境。但在制定监管机制时,公司未真正认识到监管的意义,虽然监管部门是以内部控制体系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但其工作权限受到限制,难以对企业的核心管理者进行监督,导致公司监管体系很难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除此之外,在利益单一导向的背景下,公司不重视监管机构的作用,导致监管机构形同虚设,出现了“重利益,轻监管”的现象,过于注重短期的业务收益,丧失了长期的收益,忽略了内部控制系统的监督功能,触犯了公司运作的“禁忌”,从而影响公司运作的根基。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运作离不开沟通,因此,要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必须从信息传递和沟通方式入手。建立合理规范的管理机制,首先,要提高管理者对信息的处理能力,确保各部门间信息系统的高效运行。其次,加强与员工之间的沟通渠道建设,促进员工积极参与内部控制工作,努力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目标。最后,还可以利用外部力量对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监督,以确保公司治理能顺利进行。
为了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及时准确地反馈公司的内部控制状况,公司应重视内部沟通渠道的建设。完善的信息系统可以有效控制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从而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也要注意员工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能力。加强公司内部信息沟通,管理层、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可以通过监督管理活动,及时获得准确可靠的财务会计报告,使管理者能够及时掌握公司发展趋势,从而提高决策效率。
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有效传递和沟通是内部控制环境建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在公司治理结构下,完善的公司内部控制系统在保证内部控制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通过限制管理层、股东等利益相关者和内部控制主体,完善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激励机制,使其自觉遵守公司规定,履行职责。在财务报告披露过程中,要注意及时纠正和弥补财务报告披露中出现的问题。其次,完善企业外部监管体系和评价体系建设。最后,强化监事会在监事控制中的作用,完善监事选聘机制,制定一套有效的激励措施,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激励机制,主要针对财务报告披露、董事会与监事会之间的监督、外部审计等方面。一方面要优化公司的治理结构,股东大会在公司内部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独立董事作为董事会成员之一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确保其独立性和公正性。在外部审计方面,要建立完善的独立董事制度,定期检查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财务报告披露等,并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规范制度。
要完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机制,一是从公司本身入手,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建立有效、完善、合理的激励和约束制度。约束和监督经营者的行为是现代公司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二是加强外部审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对会计报表质量的监督。三是完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机制,加强公司内部控制建设,使其能在财务报表中得到充分体现,从而为公司内部控制环境建设打下良好基础。当前,我国企业信息披露制度主要针对财务报告和账簿,对企业管理层没有具体的有关规定,在实际执行中缺乏可操作性,而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一种内部控制手段,也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四是在内部控制系统中完善信息质量和可信度等方面的内容。要加强对会计师、审计师等工作人员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和道德素养的教育和培训,让他们认识到公司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要加强对企业财务信息的监管,确保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建立科学合理的现代化企业体系。在此基础上,要想实现内部控制目标,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有效整合组织目标和管理方法。一是优化股权结构。中小股东权益问题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调性受到我国上市公司独大现象的严重影响。二是完善监事会制度,完善董事会职能设置,确保监事能真正发挥其作用,承担应有的责任。三是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企业治理水平。企业治理结构的优化是一个涉及多方面且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相关人员各司其职、相互协调,才能实现良好的环境控制。
为了规范股东大会、监事会等相关组织成员的权责关系,公司应完善董事会制度,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和内部约束制度。加强对独立董事和监事的培训和教育,确保他们能充分行使监督职能,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框架,明确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合作和制衡原则,使各部门相互监督,共同努力实现公司的发展目标。总之,为了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框架,需要优化和管理公司的组织架构,构建完整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能够促进信息交流系统的规范化。
第一,促进企业不同部门和岗位之间进行适当的沟通交流,利用非定期会议、网络平台或通过面对面等方式进行交流。无论哪种形式的交流互动,都是为了改善企业部门与岗位之间的沟通方式和机制,建立健全的信息反馈机制。通过有效的交流和互动,可以促进企业财务信息共享,为企业管理者的决策提供完整的财务信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
第二,对内部控制进行实时监督,要加强公司的审计队伍建设,建立独立的内部控制审计部门,实现对内部控制工作的整体监督。只有建立完善合理的内部监督体系,才能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建立信息交流监督机制,加快企业内部信息流通,规范信息交流渠道,为企业管理者制定科学的发展目标,防止信息交流中出现失真情况,为各项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现阶段,中国企业和上市公司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符合国际市场,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这就要求企业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完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机制,提高内部审计水平,完善责任分配机制,取得更好的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