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陈成/文
校园招聘宣讲现场
重庆红宇精密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始终坚持将人才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在“引留育”上下真功夫,把“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高质量打造企业人才高地”作为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重要战略举措,推进人才工作向纵深发展。截至目前,公司拥有科技人员近100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近400人,高级职称近30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6人,拥有省部级创新团队6个,重庆英才7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及技能带头人17人,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定向招聘,精准引才。公司党委始终坚持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采用“定向学校+定向专业+定向宣讲”的招聘模式,党委书记每年亲自带队到重点高校开展专场宣讲和现场面试。近三年来,公司引进高端人才180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5人。
校企合作,引智聚才。“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公司不断建立完善校企人才合作机制,强化高校实践教育基地、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和就业实习(实践)基地建设,通过定点走访、名企实践行、项目合作等形式,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通人才引进及培养通道。
平台借力,招贤纳才。公司不断拓展人才引进渠道,借力专业机构、地方政府及兵器装备集团的优质平台招贤纳才。除了通过校园专场招聘、兵器装备集团校园招聘等形式引进优秀毕业生以外,同时通过猎头公司和专家推荐等形式引进国内外高端成熟人才,通过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院士专家工作站引进专家进站工作,积极参加重庆市以及璧山区政府组织的“百万英才兴重庆”等专场人才招聘活动。
统筹制定薪酬激励政策,用待遇留才。实施薪酬制度改革,构建“3+2+N”薪酬激励模式,根据不同的人才类别,建立薪酬年度增长机制。针对新引进人才,提供性价比高和市场竞争力强的薪酬;针对科技人员特别是研发人员,坚持以项目为纽带,建立项目争取激励、项目研制激励、项目成果激励、项目中长期激励等制度。
积极推进人才平台建设,用事业留才。公司针对不同类型的人才“量体裁衣”,不断畅通人才成长发展通道。以项目为依托、能力和贡献为导向,完善研发类人才“Y 形”职业发展通道;以业绩和成果为导向,完善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阶梯式”职业发展通道;以职业技能等级鉴定为基础,将择优选拔聘任技能带头人作为目标,完善技能人才“梯形”职业发展通道。
不断强化人才服务保障,用感情留才。公司充分发挥高端人才管理办公室和业务推进办公室作用,加强高端人才日常管理和后勤保障服务。实行高端人才住房补贴金制度,为硕士、博士研究生一次性提供8~35万元购房补贴;优先解决专业对口且符合基本条件的硕士配偶工作,协调解决高端人才子女择校入学、户口迁移、购房政策优惠、健康体检、公共交通出行等问题。
校园招聘学生现场咨询
不断厚植人才理想信念。公司高度重视培育培养人才理想信念,引导人才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公司党委书记始终坚持为新进人才讲好入职“第一课”,将习近平强军思想、当前的形势任务、人民兵工精神和企业文化等作为重要内容,不断教育引导人才树立军工情怀,坚定强军报国、强企富民的神圣使命。不定期邀请前辈专家、先进模范进行座谈交流,用身边的榜样激励人,用典型的事迹感悟人。
不断优化人才培育战略。实施领军人才工程,针对科技人才,实施专业(副)总师后备人才培养计划;针对管理人才,着力培养先进管理理念和一流经营实操能力;针对技能人才,着力培养、选拔一批“能工巧匠”。搭建高学历专业技术、高职称、具有行业高知名度的“三高”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高技能工匠人才集群,打造公司技师人才队伍,畅通技能人才成长通道。
不断推进人才能力提升。坚持推进实施“学历再提升计划”,选派优秀员工到高校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同时与高校联合举办工程硕士班。组建内训师团队,广泛开展内部专业培训。持续推行骨干人才自选公开课培训计划,选派领导干部、后备干部、骨干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参加自选公开课。聘请院士专家团队举办专题讲座、学术交流,引进国际国内专家对专业技术人才进行培训。
通过多渠道引才、多举措留才、多形式育才,公司人才队伍质量持续提升,有力助推了公司高质量发展。目前,装备产业科研攻关已立项在研项目124项,其中型号项目26项、新立项项目32项,在研项目数量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