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琳,张静仪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图书馆,重庆 400052)
《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职业教育法》等政策性文件的颁布和实施,是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举措,职业教育已成为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如何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职业教育面临的考验。《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指出:“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的通知》,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736/s3886/201601/t20160120_228487.html.2023年5月22日最后访问。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宜,在职业教育贯彻落实三全育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好教育职能[1]。
2018年,《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将“信息素养全面提升行动”列为八大行动计划之一,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俨然已成为人才培养的基本点和聚焦点[2]。2019 年,教育部图工委高职分委会和CALIS 管理中心共同举办全国高职院校信息素养大赛,对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高职院校图书馆如何在人才培养中发挥好教育职能,是亟待思考的新命题。新生入馆教育是图书馆履行教育职能的着力点,是新生的“入馆第一课”,也是新生融入学校教育的桥梁。以新生入馆教育为契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能力,是高职院校图书馆为学校培养全能型人才助力的重要方式。新生入馆教育是学生信息素养能力培养的重要保障[3],是信息素养教育的推动器,亦可促进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新生入馆教育重要性在普通高校图书馆工作中已形成共识。在CNKI“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进行主题检索,截至2023 年3 月2 日析出相关文献624 篇,以“高职院校”+“入馆教育”进行主题词精确匹配检索,仅检出24篇相关文献,均发表于2020 年以前。CNKI 可视化结果分析显示,图情类相关期刊占比约54%。从检索结果看,与高职院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相关的文章数量偏少,内容多停留在新生入馆教育模式的浅谈和初探上,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关注高职院校开展新生入馆教育的研究还较少,且不够深入。
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新生入馆教育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两者相互促进和相互依存。基于此,本文对重庆市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入馆教育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举措供同行参考,以期在学校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调查对象和方式
选取重庆市44 所高职院校为调查对象,其中公办院校有23所,民办院校有21所。本文中,新生入馆教育情况的收集以网站调研为主,访谈为辅。44 所高职院校中有图书馆门户网站的学校为29所,故确定这29 所学校为调查对象。访谈对象选定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图书馆,共计5家。调查和访谈时间为2022 年5 月26 日至11 月20 日。调研情况基本能够反映重庆市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2.调查内容
通过网站上的栏目和发布的消息通知等了解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情况,从新生入馆教育的形式、内容、时间设置等方面进行调查,与相关馆员就新生入馆教育效果和设想等进行交流,综合调查和访谈结果,总结开展新生入馆教育中的问题和经验,为后续新生入馆教育做好对策准备。
课程导师作为辅导员的有效补充,一般协同开展大学生教育工作,因此两者工作定位应该呈现错位、交叉和融合的整体特点[5]。笔者一直担任相关专业的课程导师职责,每周有一次教学任务,在课间休息时会与学生们沟通业余活动等问题,通过沟通拉近师生距离;此外,课程导师有开展班风学风建设、班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等职责,平时学生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会积极地通过各种方式与课程导师交流。课程导师制度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方式,实现了师生双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3.调查过程
在调查之初,笔者对大量与新生入馆教育相关的期刊文献等进行了查阅和梳理,了解国内外新生入馆教育研究和实践的现状,梳理高职院校新生入馆教育中的共性问题和面临的难题。随后,通过访问院校图书馆网站以及与负责新生入馆教育的馆员们进行交流等方式记录重庆市29所高职院校新生入馆教育的相关数据和信息,沟通各院校的开展情况,对重庆市高职院校新生入馆教育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在本次调查和访谈的过程中,凡是图书馆网站页面有涉及新生入馆教育、入馆培训、新生利用图书馆资源等文字的,就认定该图书馆已开展了新生入馆教育。
1.新生入馆教育网站调研
根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页面上显示的重庆市高职院校目录,进入这些高职院校的官方网站后,在机构设置中找寻图书馆网站入口的方式,从而进入图书馆页面。截至2022 年10 月底,44 所高职院校中有图书馆门户网站的学校共有29 所,占比为66%。
通过观察这29所高职院校图书馆门户网站的栏目发现,设置有新生入馆教育专栏的图书馆为11所,占比为38%;通过浏览图书馆新闻通知等内容发现,以讲座或活动的形式开展新生入馆教育的图书馆为10所,占比为34%。调查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重庆高职院校新生入馆教育网站调研表
调研网站的时间范围限制在2019—2022 年,新闻或通知中只要出现了新生入馆教育等文字信息的均纳入开展了新生入馆教育的统计范畴。从表1可以看出,重庆市高职院校对新生入馆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开展入馆教育的图书馆数量较少,入馆教育的形式不够丰富,基本还是停留在参观、讲解和讲座培训这些传统的模式上,入馆教育的学生覆盖面也比较窄。对新闻报道进行分析后发现,做到全员覆盖的学校仅3 所,且以一次性活动居多,入馆教育的深入性和体系化不够。
2.新生入馆教育访谈调研
网站调研还不足以完全反映各院校新生入馆教育的形式、内容、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所以选择叠加访谈法进一步调研,即根据中国特色高职院校排行榜等,结合重庆市网站调研实际,选择排行前列的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的图书馆为访谈对象,与负责新生入馆教育的馆员老师进行一对一访谈。访谈提纲包括但不局限于教育形式、时间安排、教育内容、教育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新生入馆教育的建议和设想等。通过对访谈结果的整理,总结出各院校新生入馆教育的开展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重庆高职院校新生入馆教育访谈调研表
访谈调研结果与网站调研结果基本保持一致。通常,开展了新生入馆教育并取得一定成效后,图书馆会选择在网站报道。从访谈结果看,各院校对新生入馆教育的重视和投入程度不一,开展情况和效果参差不齐,高职院校新生入馆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还是比较单一。那些能主动联系学院开展新生入馆教育,且做到新生全覆盖的图书馆自评效果较好,这从侧面反映新生入馆教育必须化被动为主动,只有作为图书馆常规服务开展,方能取得实效。
1.管理认识不足,馆员创新力不够
高职院校图书馆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平台,但是从重庆高职院校新生入馆教育调研中可以看出,开展新生入馆教育工作的图书馆不足40%,大部分图书馆未将新生入馆教育当作常规性工作部署,部分院校对新生入馆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不足,重视程度自然不够。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虽然坚持年年开展新生入馆教育,但因为院校对其投入不足,要求也不高,所以大多数馆员仅按部就班地开展工作,采用传统的讲座模式照本宣科,缺少改革创新的驱动力[5]。
2.调研分析缺失,教育标准不明确
大学的生活和学习对于新生而言是陌生的,图书馆在应试教育中的被关注度普遍较低,很多新生没有利用图书馆辅助学习的经历,对于如何使用图书馆感到迷茫。高职院校的新生在学习的自觉性、知识的接受度、信息素养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部分学生缺乏主动获取图书馆的相关知识的主动性。新生入馆教育应基于新生的自身需求和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6],然而高职院校图书馆在组织实施新生入馆教育培训的时候很少对新生做学情调研。受传统课堂模式和馆员素质等的影响,培训前图书馆缺乏调研学员需求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观意识,只是将普通高校图书馆的新生入馆教育方式简单套用,没有自己的教育标准,无法根据高职新生的需求分析结果和人才培养目标来进行“因材施教”。
3.教育模式陈旧,培训效果不佳
目前,新生入馆教育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大都比较单一,通过课堂讲授对新生进行灌输式教育仍是主要模式[7],学生无法在短期内快速消化。利用多媒体课件讲授馆舍概况、规章制度等内容,与新生以往接受的课程形式无异,缺乏吸引力和新鲜感,易导致入馆教育结束后,新生仍然不清楚图书馆的使用方法,在实际使用中处处受挫,达不到既定的效果。信息素养教育是实操性较强的学习过程,学生需要大量实践操作和多次实践反馈,才能达到习得技能的目的,传统、陈旧的入馆教育模式会导致新生对图书馆的培训内容和形式产生抵触情绪[7],给以后信息素养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负面影响。
4.组织实施乏力,缺乏评估约束
通过访谈调研可看出,在5家高职图书馆中对新生入馆教育做到新生全覆盖的院校,给出了较高的效果自评分。在访谈中还了解到,部分图书馆虽然也主动联系学院开展新生入馆教育,但学院领导对此项工作采取回避态度,未安排学院新生接受培训,致使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工作无法实施。目前,对新生入馆教育的评估大多聚焦在参与人数、讲座场次等,并未对学院新生的培训率和培训效果进行评估。相关主管部门对学院和图书馆开展新生入馆教育也缺少约束力。
上述问题在高职院校开展新生入馆教育工作中普遍存在,原因如下: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顶层设计不足,未从学校全局入手,新生入馆教育覆盖率低;图书馆对新生的学习方式和需求了解不充分,教育模式不新颖,培训效果评估不全面,培训效果不佳。本文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访谈和文献调研等方式提出高职院校新生入馆教育对策,以供参考。
高职院校新生入馆教育是图书馆履行教育职能、开启学生信息素养能力培养的“启动键”,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和支撑,各级领导要从这一高度来认识新生入馆教育的重要性。各级领导和各位馆员老师要高度重视新生入馆教育,将其融入学校的常规教学中。在凝聚多方力量的基础上,新生入馆教育将成为多部门协调开展的常规重点工作。学校层面要做好顶层设计,将其纳入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中,由图书馆统筹实施。在各方认识到新生入馆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的情况下开展此项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将是过去无法相比的。
新生入馆教育形式多种多样,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得以广泛采用的还是讲座的模式。2022 年的《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发展报告》显示,通过讲座培训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是高职高专院校的主要形式[8]。高职院校图书馆不应在单次培训讲座中涵盖入馆教育的所有内容,应具备调研新生需求的主观意识,积极开展新生需求调研,基于调研结果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分析,根据高职学生群体个性化特点和需求,确立培训大纲和课程教学标准,设计好新生入馆教育短期培训课程,并在课程中设置合理的实践教学,将知识和技能进行深度融合。
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座培训的传统教育模式难以吸引学生。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也大多选择在新生入校1~2 个月内开展,新生一旦错过时机,就难以再建立联系。所以,新生入馆教育应与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输和信息行为接轨,创新教育模式。要摒弃用讲座进行填鸭式灌输的模式,图书馆将新生入馆教育进行合理优化和延长,即将教育内容进行充分的梳理和分解,开展分类分级的场景化教育教学。充分利用微课和新媒体等载体,通过阅读推广活动、第二课堂培训讲座、主题班会、信息素养选修课等形式将内容分门别类地呈现出来,融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等场景,该项工作可在一学期甚至一年内完成。图书馆可以在新生入学初期公布入馆教育分类分级“学习单”,将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学习内容和目标等计划呈现在“学习单”上,新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既定时间内自主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完成后可获得新生入馆教育等级证书,给予对应的奖励,建立激励机制,不间断激发学生认识和利用图书馆的兴趣。
根据笔者调研,目前鲜有图书馆进行了新生入馆教育培训效果评估,更没有从学院、读者角度出发开展多维度评估。高校可以将新生入馆教育参与率纳入学院年度工作考核指标,将新生作为评价主体,通过新生测评成绩、问卷调研、资源利用效果等去评价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的培训效果,健全长效机制和评价体系。多维度评价对学院和图书馆都有较强约束力,能够切实提高新生入馆教育效果。
高职院校新生普遍存在自主学习能力不足、信息素养不高的问题,对图书馆的文化氛围和资源利用缺乏了解,无法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而新生入馆教育可以极大帮助新生改善入学后面临的在资源利用和自主学习中的困境,因此开展新生入馆教育很有意义也很有必要。传统的新生入馆教育模式受到内容和形式的限制,不仅浪费师生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未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成效,故高职院校图书馆应正视新生入馆教育培训工作,创新新生入馆教育模式,优化分解教育内容,强化内容呈现,开展效果评估。通过开展入馆教育培训让学校意识到信息素养教育与人才培养的紧密联系,重新定义图书馆功能,加深对图书馆作用和内涵的理解,加强学生对图书馆资源的利用,以此为切入点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打好基础,努力让图书馆素养教育成为课堂教育之外的重要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