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课文辅助系统的应用策略

2023-12-04 03:47:40冯明
课堂内外·高中教研 2023年10期

冯明

摘  要:课文辅助系统是对课文系统的进一步补充、说明,辅助系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规律、掌握和运用传统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从而提升学生历史学科的综合素养。而《中外历史纲要》课文辅助系统是落实新课标的必然要求,能够起到补充正文内容的作用。文章分别从认真钻研,提高使用效率;问题导向,提升思辨能力;发挥主动,培养核心素养几个方面展开应用策略分析,以期能够提高《中外历史纲要》的应用效果,提升高中历史教学实效。

关键词:《中外历史纲要》;历史教材;课文辅助系统

《中外历史纲要》是学生进入高中学习之后必备的历史学习资料,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外历史纲要》与之前历史教师熟悉的教材有很大的差异,所以需要教师熟悉《中外历史纲要》课文辅助系统的内容、功能和相关作用,从而使其更好地发挥辅助作用。

一、课文辅助系统概述

(一)课文辅助系统概念

课文辅助系统,最关键的词汇是“辅助”,这是对课文系统的进一步补充、说明,辅助系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规律、掌握和运用传统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课文辅助系统包括的内容非常丰富,如课前的导读环节、课旁的提注环节、课文的图表以及课后的巩固和拓展环节等。

但是随着教科书的不断发展和改进,课文辅助系统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课文和课文辅助系统的关系看,课文和辅助系统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课文辅助系统使得教科书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化。课文辅助系统也能够大幅提高学生的课文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和理解课文的内容,从而更好地促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逐步落实。课文辅助系统在理解课文方面发挥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课文内容,发挥课文教育的功能。

(二)课文辅助系统的主要内容

课文辅助系统一般包含非常丰富的内容,文章所研究的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中课文辅助系统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历史纵横”栏目、“史料阅读”栏目、“学思之窗”栏目、“探究与拓展”栏目分析以及“思考点”栏目等几个方面。

“历史纵横”栏目主要包含历史事件、词语解释、政策制度、人物介绍以及理论著作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其用通俗的语言对教科书的知识点进行具体的解释分析,对相关历史事件給予一定的补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史料阅读”是非常具有特色的栏目,通过对正文相关内容的材料补充,帮助学生在学习史料的过程中,深化对正文内容的理解、对史料阅读能力的培养。史料阅读的内容包括文集类、报刊书籍、史书以及会议文件等的阅读和记录。“学思之窗”主要是通过设置一些与课文、部分材料相关的问题,学生在阅读和分析材料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更深的思考和回答,从而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思考和分析。“探究与拓展”则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问题探究和学习拓展。问题探究指的是根据课文内容设置相关的思考题,学习拓展则是对与正文内容关联的相关历史知识进行深度拓展,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认识能力。

(三)课文辅助系统的作用

课文辅助系统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和意义。课文辅助系统是落实新课标的必然要求,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创新性地提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并提出要基于这一核心设计课程目标,同时对教科书的编写和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外历史纲要》是核心素养建立的重要辅助,能够通过课文辅助系统与学科核心素养建立起紧密的内在联系,通过课文辅助系统渗透时空观念、唯物史观,从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历史视野。如辅助系统中的“史料阅读”“历史纵横”等栏目,都能够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理解能力。

课文辅助系统还能够起到补充正文内容的作用。课文辅助系统是课文系统的重要辅助,对历史正文中未能够详细说明的问题和内容进行补充和拓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扩充视野,提高对史料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历史是对过去历史事件的学习,但是受制于篇幅限制,课文对历史事件的详细起因、经过和后续影响等无法详细阐述,正文也无法对一些想象的内容进行分析,这些都会对学生学习造成障碍,所以课文辅助系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

二、《中外历史纲要》课文辅助系统的应用策略

(一)认真钻研,提高使用效率

有效发挥《中外历史纲要》课文辅助系统的作用,对帮助学生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意义重大。教师首先要认真钻研《中外历史纲要》,做足充分的准备。教师在教课前要认真钻研新课标,吃透教科书的内容,基于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深入研究课文辅助系统。《中外历史纲要》辅助系统为教师提供了大量的史料资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重点知识、理解历史深层次的内涵,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历史思维能力。并且《中外历史纲要》中的史料都是经过编写组精心筛选的,来源权威,大幅节省了教师搜集历史资料的时间。教师需要基于对历史教材内容十分熟悉的基础上,深度整合各栏目内容,通过适当的搭配,让各个栏目充分发挥作用。但是在资源整合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各栏目的特点,不能盲目求多、盲目使用,要学会取舍,把握重点难点,讲究详略得当,做好课程设计。

例如,在学习“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这节课时,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即理解工业革命的深远影响,然后利用《中外历史纲要》中的“史料阅读”,选择《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向学生讲述工业革命爆发的深层次原因。此外,还可以选择“探究与拓展”中的辅助系统资料,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工业革命给自己带来的启示和深层次影响,促进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再如,在学习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时,课文内容相对较少,教师在讲解之前,可以通过《中外历史纲要》对这节课进行分析,分析甘地“非暴力不合作”的思想来源:为什么甘地会有这样的思想,这样的思想提出的背景是什么?教师可以利用书中甘地的插图,根据《中外历史纲要》中的内容和查阅的资料,对甘地的人生经历进行分析和讲解。甘地毕业于伦敦大学,是英帝国的忠实追随者,回国之后担任律师一职,但却因为人种颜色受到了歧视,于是开始对英国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后来形成了自己的哲学思想,涉及社会、经济、政治和宗教等各方面。再加上泰戈尔的文学影响力,将甘地称为“圣雄”,于是甘地思想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教师可以根据泰戈尔和甘地的图片,解释这一思想背后的提出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

(二)问题导向,提升思辨能力

教师是课堂知识的引导者,问题引导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在历史课堂中,问答式的教学方法能够启发学生思考,更好地推动课堂效果的提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中外历史纲要》中的“思考点”栏目辅助教学,在课堂中以“思考点”中的问题作为提示,用于课堂中的知识点提问,帮助学生系统整理所学的知识。《中外历史纲要》课文辅助系统的编写,始终坚持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这一目标,突出问题导向。《中外历史纲要》每一课的问题设置都是层层推进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课本的重难点内容,巧妙设置问题,通过科学的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逐步深入对历史问题的认识。

基于此,教师在教学时要采用探究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带着问题去学习,带着问题去思考。例如,在学习“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如“为什么这个阶段的人们走进了电气时代”“电气时代给社会产业结构带来哪些影响”“科技创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产生了什么样的后果”等,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边听课边思考,从而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

再如,在学习“中古时期的亚洲”关于阿拉伯帝国这一内容时,教师在对阿拉伯帝国建立的背景进行分析后,运用图片、史料、多媒体等展示阿拉伯国家繁荣的文化以及繁荣的景象记载。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大家觉得阿拉伯的文化怎么样呢?”很多学生可能会回答“非常繁荣,非常多彩”等等。基于此,教师可以利用《中外历史纲要》中的“思考点”的问题向学生提问,如问学生:“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在思考这个问题时,也必然会更加深入,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对阿拉伯帝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情况等进行回顾、反思和总结,最终提炼出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而历史课本上对阿拉伯帝国的讲解,正是首先讲解了阿拉伯帝国的政治,又讲解了阿拉伯帝国的经济,然后对这个国家的文化进行了叙述。所以教师利用《中外历史纲要》这本书中的“思考点”进行复述讲解,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梳理知识、回顾和思考所学的内容,还能够缩短教学目标达成的时间,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学生也可以按照这种逻辑巩固知识点。

(三)激发学生主动性,培养核心素养

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样是《中外历史纲要》课文辅助系统应用过程中最重要的策略。《中外历史纲要》中有“问题探究”栏目,该栏目的提问偏向于围绕一个时期的主题性事件进行分析和讨论,涉及的因素较广泛,所以需要教师做好引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集思广益,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完成对问题的探究。在历史学科学习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也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对象,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中外历史纲要》课文辅助系统的教学,也是促进历史教学目标达成的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和思考。如果遇到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形成小组合作模式,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查找工具书等方式去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预习任务,引导学生去思考工业革命的背景及产生的原因和影响。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还可以在课程中设计多个互动活动,如小组派代表发言,为大家讲述一些工业革命中发生的小故事,以及工业革命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和启示等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再比如,在《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六课“新航路的开辟”课后“问题探究”栏目中引用了梁启超对郑和下西洋的行为评价,教师可以根据这个问题探究的要求,让学生深刻地理解梁启超先生说这句话的含义,并结合梁启超先生的思想内涵,去理解和分析这句话。教师在讲解时,要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点题和启发,如分析哥伦布、达·伽马等人航海的动机与郑和航海的动机的差异,然后围绕这个主题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如“造成他们动机不同的是政治原因吗?郑和航海的目的究竟是什么”等等,从而激发学生以小组合作討论的模式探索这些问题,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还能够检测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以及存在的不足和弱点。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对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课文辅助系统的概念、内容和主要作用做了全面的分析,并详细分析了《中外历史纲要》课文辅助系统的具体应用策略,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促进《中外历史纲要》课文辅助系统作用的发挥,帮助学生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谭淑梨. 高中历史核心问题链下四史教学浅探——以《中外历史纲要(上)》为例[J]. 试题与研究,2022(33):1-3.

[2]刘晓艳. 核心素养下历史大单元教学策略——以《中外历史纲要(上)》为例[J]. 才智,2022(35):52-55.

[3]郭沙沙. 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应用研究[D]. 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22.

[4]赖伟华. 小议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以《中外历史纲要》为例[A]∥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 对接京津——协调推进 基础教育论文集[C]. 2022:1812-1814.

[5]赵启佳. 基于高中历史学科唯物史观下的大单元教学应用与策略——以《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五、六单元为例[J]. 新课程导学,2021(26):54-55.

(责任编辑:郑  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