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三农”产业转型对乡村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2023-12-04 03:57郎建利
山西农经 2023年19期
关键词:三农转型农民

□郎建利

(清丰县纸房乡人民政府,河南 濮阳 457324)

“三农”产业转型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紧密联系“三农”理念,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落实农业信息化、农民职业化、土地规模化,实现农村城镇化、社区化建设,通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现农民新型非农化、职业化,提升我国农民整体水平,确保农村各项经济活动顺利开展,从根本上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1 “三农”转型的特点

1.1 农业信息化

信息化农业建设为“三农”产业转型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大力宣传与推广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现代化农业经济。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助力农业信息化,“三农”产业转型过程中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高质量管理农业生产活动,在实现农产品效益最大化的同时促进农业增收。

信息化农业的建设可以解放农村第一产业劳动力,在此基础上实现部分农村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在推进“三农”产业转型发展的同时,有效解决农村人口就业问题,充分展现出“三农”产业转型背景下新职业农民的优势,促进农民增收[1]。

1.2 农民职业化

农民职业化是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对农民专业化分工的统称。实现农民职业化需要以农村产业转型、农业生产规模扩张、农民素质整体提升为基础,“三农”产业转型为农民职业化发展带来机遇,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收入增加,促进农民职业化发展[2]。“三农”产业转型背景下的职业化突破了传统农业发展中“子承父业”的理念,是职业化农民在多产业发展背景下努力奋斗的结果。

职业农民与城镇居民享受平等的待遇,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不用担心待遇不公,并且职业化农民实现了去农民身份的转变,不仅拥有更多发展途径,还拥有更多个人提升空间,由此实现农业生产经营收入最大化,助力“三农”产业转型发展。

1.3 土地规模化

“三农”产业转型需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支撑,农民是新型农业经营者,通过建立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为职业化农民提供更多经营场所,促进新型规模经营主体发展,在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还提升了规模化土地利用率、流转率。需要完善农村经营主体、保持其稳定性,带动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发展,由此进一步推进规模化土地建设,整体提升“三农”产业转型的质量与效率。

2 “三农”产业转型措施

2.1 合理完成城乡经济资源配置

2.1.1 优化资源供给水平

在我国城乡一体化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我国城乡差距在不断缩小,但是农村经济资源供给水平仍然较低,具体表现为城乡经济资源供给失衡。合理的城乡经济资源配置是早日实现“三农”产业转型的有效保障。

分权治理是“三农”背景下提升农村经济资源供给水平的有效途径,具体措施包括以下2 点。一是村民集体协商制定合理分权治理规章制度。二是地方政府充分收集经济资源配置信息,完成“三农”产业转型背景下农村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信息数据对比动态分析城乡资源配置差距,判断现阶段农村经济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并做出针对性调整与改进。

2.1.2 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三农”产业转型需要以农村土地资源作为支撑,需要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为产业转型合理规划发展提供基础保障[3]。因此农村需要在现有土地资源配置方式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创新,促进农村土地资源集约化发展。可以按照土地资源数量比例结构、空间分布结构、时间动态结构合理配置现有土地资源,使不同农村产业拥有专属土地资源,提升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有效增值集体资产,为合理完成城乡经济资源配置提供支持。

2.1.3 优化资源配置管理方式

城乡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需要科学有效的规划管理方式,“三农”产业转型背景下,为了合理配置城乡经济资源,需要充分运用多维、弹性的资源规划管理方式,在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自然因素、市场因素、政治因素,使城乡经济资源配置符合新时代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在保障农村城乡经济资源有效供给的同时缩小城乡经济资源配置差距。

2.2 大力发展农村地区经济

2.2.1 优化乡镇政府管理体系

通过优化乡镇政府管理体系可以进一步明确政府各部门权力,使乡镇政府合理管理、帮助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现阶段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已经纳入城市经济区建设范围,相应的地区政府部门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重新调整管理制度,使政府管理体系得到优化,确保各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基层政府可以适当制订奖惩机制,督促相关人员有效落实工作,确保农村产业转型工作顺利开展。

2.2.2 合理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的目的是吸引更多企业入驻农村,为实现“三农”产业转型注入新动能。地方基层政府需要高度重视硬件、软件环境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优越的环境,以此增加招商引资优势,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4]。

“三农”产业转型实现了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新产业需要更多人员参与其中,因此需要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被转移的人口大部分属于新型职业农民,因其熟练掌握非农业技能、拥有更加超前的思维意识,更加适合参与第二、三产业发展。“三农”产业转型使农村不再是单一的农业发展基地,而是多元产业集合体,以此为合理招商引资创造优越环境,助力“三农”产业转型。

2.3 推进新农村建设

2.3.1 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是新农村建设成果的直观体现。要通过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三农”产业转型提供保障,进一步发挥新农村建设优势,助力农村产业水平发展、农村居民致富增收。“三农”产业转型使农村产业更加多元化,实现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第一产业。应大力开展水利工程、田园工程、设施农业工程建设,为农业生产活动提供硬件保障。二是第二产业。要因地制宜,围绕农业产业发展,兴旺乡村产业。通过土地规划预留工业用地,并搭建完整、流畅的工业物资供应链,采取“小分散、大集中”方式突出本土特色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工业企业、建设本土乡村工业企业,保障工业企业物资供应,使工业企业拥有良好的发展环境。三是第三产业。要充分挖掘本地潜在的文化资源,通过保护、宣传的方式让更多的人知晓本土乡村文化,打造文明村。从多角度入手,涵养文明乡风,通过价值引领、平台建设改善文化基础设施,实现群众文化广场全覆盖。开展乡村文明建设、移风易俗活动,开展关爱重点人群志愿服务活动,开展“道德模范”“精品示范村”“身边好人”评选活动,传承乡村好家风,倡导基层文明新风,为乡村全面振兴铸魂强根。打造特色农村旅游度假村、乡村文化研学基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乡村文化研学产业,整合村资产资源、特色产业,深化“旅游+”理念,全力加快“农文旅”融合发展。依托资源优势,鼓励农户参考农业产业园建设与经营建设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着力点,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旅则旅”的发展思路,实现“一乡一特、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如建设高档优质稻田基地、药材基地、葡萄基地,推进乡村全产业链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产业发展、设施建设、金融服务、项目合作等发展要素持续对接。

2.3.2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新型职业农民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去身份化的产物,新型职业农民参与农村产业转型,将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保障,因此需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一是构建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体系。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和培训,充分明确主体责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体系需要以开展中长期的学历教育形式为出发点,其中责任主体是涉农中高职院校,培训重点内容需要关注新型职业农民综合能力的提升[5]。对于具有一定农业技术基础的农民可以开展短期培训班,培训全过程中坚持以相关培训机构为责任主体,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实操性强的职业培训。培训方式既可以遵从短期周期性,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酌情长期开展,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保障。

二是强化教学内容组织。例如,清丰县纸房乡人民政府结合农业发展特点与实际情况,调研分析农民实际培训需求情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按照学员文化层次、技能需求,制定了全面、系统的教育培训计划,使教学内容组织可以同时满足学员的学习需求与产业转型发展需求,并进一步明确内容组织、教学资源建设。

三是强化考核与监管。在每次培训结束后需考核学员的学习成效,同时配合培训机构考核。考核结果需要兼顾定性评价与定量考核,考核主体既需要涵盖主管部门,还需要引入第三方评价,针对考核结果在激励性奖励的基础上配合适当的约束性考核,在构建约束与激励机制的基础上,更加有效地培训新型职业农民,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4 发展科技化、现代化农业

2.4.1 农业科技研发

在“三农”产业转型背景下,农村实现了多元化产业融合发展,但仍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活动。要进一步发展农业科技,通过发展科技化、现代化农业,为“三农”产业转型夯实基础。

农业科技研发是创新性工作,需要消耗大量资源。农业科技研发要展现出高度的开放性、共享性,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工作。农业科技研发要通过加强与多个机构、部门的合作,整合多方资源实现科技创新。农业科技研发过程中需要紧密结合农业生产需求,通过不断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创新农业科技研发机制,让更多的研发成果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2.4.2 注重供需主体互动链接

高水平的农业科技成果将有效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进一步催生更多高水平农业科技成果,需要注重供需主体互动链接,以此确保科技研发、一线生产、市场需求紧密互动。实现供需主体互动链接需要地方政府、企业、农民等多个主体参与,将农业科技研发、农产品供给、市场需求相结合,并结合反馈信息适当调整农业科技研发方向,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研发的针对性、有效性、可靠性。

2.4.3 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

为了防止农业科技研发与农业生产发展脱轨,要以农业经济发展需求为基础研发农业科技,提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与此同时,在提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的过程中,需要从推动试点试行、全面技术推广2 个角度入手,具体表现为新科研成果经过试点试行后确认实际效果,在保证有效、可行的基础上全面推广,避免研发资源浪费,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率[6]。

2.5 注重乡镇企业发展

2.5.1 建设数字乡村

乡镇企业作为农村本土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更符合当地产业发展需求,能实现与招商引资企业优势互补。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使乡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获得更多信息,及时分析企业经营数据。要拓展农村信息技术应用场景,促进信息技术与乡镇企业发展融合,使乡村数字建设助力乡镇企业发展,推动“三农”产业转型。

2.5.2 搭建电子商务产业园

农村“三农”产业转型是信息化时代下的转型,而电子商务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为农村产业转型拓展新途径。农村地区可以搭建电子商务产业园,组建乡村直播带货服务团队,产业园通过支持乡村直播带货服务团队建设成为乡镇企业与招商引资企业的聚集地[7]。电子商务产业园中的各企业通过构建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业务“线上+线下”共同发展,推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促进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提升跨境电子商务、农村电子商务水平,优化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基础环境,让农村“三农”产业转型与国际接轨。

2.5.3 搭建项目对接平台

为确保乡镇企业实现无间断、持续性发展,可以通过搭建项目对接平台,使乡镇企业通过高效的项目对接形成乡村内部完整产业链,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与机遇。构建项目对接平台需要与电子商务平台、数字乡村建设紧密结合,因地制宜制订完善的产业规划方案,明确企业项目优势与特点,确保有序开展乡镇企业经营活动,为实现高效项目对接奠定基础。

3 结束语

农村“三农”产业转型作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对于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为实现农村“三农”产业顺利转型,需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结合农村群众与产业发展需求,将更多资源转化为产业转型的动力,从顶层设计与具体方案入手,使产业转型形成更加完备的体系,展现出农村“三农”产业转型对乡村经济发展的良性影响。

猜你喜欢
三农转型农民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饸饹面“贷”富农民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转型
沣芝转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