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数字经济赋能县域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2023-12-04 03:57崔理想
山西农经 2023年19期
关键词:县城县域城乡

□崔理想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1464)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兴则国家强。县域涵盖城镇与乡村,是承上启下、沟通条块、连接城乡的枢纽,也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加快推进县域现代化,成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一环[2]。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并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3]。

1 数字经济赋能县域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1.1 更好契合人口规模巨大省情

河南是人口大省、县域大省。根据河南官方统计数据,截至2021 年底,河南共有82 个县、21 个县级市,全省常住人口9 883 万人,位居全国第3 位[4];其中,县域常住人口在全省常住人口中占比超70%、县域GDP 在全省经济总量中占比超60%[5]。对河南而言,让近7 000 万县域常住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其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

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激活县域经济的新动能。推动数字经济赋能县域现代化,将有利于更好发挥数字经济赋能作用,进一步释放县域人口红利和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与人口规模巨大省情相匹配的经济基础,推动县域常住人口规模巨大的压力与优势实现有机统一。

1.2 更好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6]。当前,河南农村人口大多居住在县域内的乡村地区,城乡发展不平衡现象仍较突出,尤其是乡村地区的居民收入水平以及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等仍较低。

根据河南统计数据测算,2021 年河南城乡结构中乡村人口占比为43.5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12,城乡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值为4.60。推动数字经济赋能县域现代化,将有利于更好发挥数字经济赋能作用,促进城乡要素合理流动和精准配置,不断激活乡村地区实现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和发展后劲,有效缓解城乡“数字鸿沟”等发展不平衡现象,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携手迈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1.3 更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河南县域面积在全省占比近90%,生态功能区大多分布于县域,产业园区绿色低碳转型、农业碳汇能力提升、生态环境风险防控等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任务也大多落脚于县域。推进县域现代化,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推动数字经济赋能县域现代化,将有利于更好发挥数字经济赋能作用,推动县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同时进行绿色化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高效有力地助推县域生态文明建设和县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有机统一,筑牢县域现代化的绿色根基。

2 数字经济赋能县域现代化的实践逻辑

数字经济赋能县域现代化的实践逻辑,就是立足县域实际,以与县情相适宜的现代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为标准,以城乡数字经济协同发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为主线,以统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县城现代化为要求,强化数字经济赋能作用,稳定有序推进县域现代化建设各项任务工作高质量完成。推动数字经济赋能县域现代化,需统筹好县城与乡村的关系,在县域现代化进程中实现“1+1>2”效应。

城乡“双向奔赴”,是城乡融合发展和携手迈向现代化的理想状态。因此,强化数字经济赋能作用,统筹推进县城现代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1+1>2”效应,需注重把握好“三个层次”和“两个关键”。其中,“三个层次”:一是强化代表县城的第一个“1”。以城带乡是当前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思路,因此,着力推动数字经济赋能县城现代化,强化县城的带动力成为数字经济赋能县域现代化的前提基础。二是强化代表乡村的第二个“1”。对于长期处于数字鸿沟贫困端的乡村地区而言,要积极通过数字乡村建设、乡村数字经济发展等路径,加快补齐发展短板弱项,推进数字经济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三是做好“+”。找准数字经济赋能城乡融合发展的切入点及路径,切实发挥好数字经济在赋能城乡融合发展中的关键作用,进而提高数字经济赋能县域现代化的效率及水平。“两个关键”:一是坚守“2”这个底线。县域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就是县城现代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一个都不能少。实践过程中,树牢底线思维,强化数字经济赋能作用的同时,有效避免数字经济马太效应的发生和有效消减数字鸿沟、经济鸿沟等城乡发展失衡现象,推动城乡携手迈向现代化。落实到每一个现代化评价指标上,亦是如此。二是确保“>”。“>”是数字经济赋能城乡融合发展和携手迈向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实践过程中,要注重实时监测“>”的质量及水平,并基于评测结果,实行质量管理和适时调整后续政策举措,确保高水平实现数字经济赋能城乡融合发展和携手迈向现代化的既定目标。

3 数字经济赋能县域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3.1 数字经济赋能县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数字经济,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服务能力,更好地发挥县城连接城市、服务乡村及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作用。

3.1.1 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立足大城市周边县城、专业功能县城、农产品主产区县城、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人口流失县城等不同类别的县城的功能定位,因地制宜加快推动数字经济与县城特色优势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传统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领域数字化转型,增强县城产业支撑能力。实施数字产业培育工程,深入挖掘生产要素数据价值,促进本地产业和承接外部产业转移协同发展、集聚发展。培育发展共享经济、智能经济、新兴在线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开展企业数字赋能专项行动,加快形成数据驱动的智能决策能力,提升企业整体运行效率和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效率,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竞争力。培育数字化转型支撑服务生态,着力解决企业“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的难题。

3.1.2 着力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

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在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的同时,积极发展数字民生,扩大优质公共产品及服务供给,增进县城民生福祉。搭建“城市大脑”,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智能化、便利化水平,提高“互联网+政务服务”效能。提升社会服务数字化普惠水平,加快推动文化教育、医疗健康、会展旅游、体育健身等领域公共服务资源数字化供给和网络化服务,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复用。充分运用新型数字技术,强化就业、养老、儿童福利、托育、家政等民生领域供需对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面向特殊群体的数字化社会服务能力。加快住宅和社区设施数字化改造,创新发展“云生活”服务,引导数字消费,打造智慧共享的新型数字生活。

3.1.3 统筹完善数字基础支撑体系和运行保障体系

推动县城数字基础设施优化升级,加快建设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有序推进现有基础设施智能改造,重点提升市政公用设施和建筑智能化水平,加快推进能源、交通运输、水利、物流、环保等领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构建先进普惠、智能协作的生活服务数字化融合设施。推动数据资源标准体系建设,统筹提升数据资源处理能力、数据管理水平和数据质量。推动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强化数据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流通,规范数据交易管理,提升数据交易效率。促进数据、技术、场景深度融合,推动数据价值产品化、服务化,提升城市数据运营和开发利用水平。增强政府数字化治理能力,健全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及安全体系。

3.2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按照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明晰数字经济赋能方向与路径[7],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数字经济赋能“产业兴旺”。统筹做好数字经济“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做好“加法”,发掘乡村数据资源及价值,培育发展与乡村实际相匹配的数字产业业态及链群;做好“减法”,淘汰落后的产业业态与发展模式,减轻乡村企业数字化转型负担;做好“乘法”,发挥数字经济倍增效应,激发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内生动力;做好“除法”,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优化数字乡村产业生态。

数字经济赋能“生态宜居”。聚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树牢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数字经济赋能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推动乡村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竞争优势转变。灵活运用数字技术及手段,精准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农业农村绿色发展重点任务,推动乡村生态环境高质量建设与保护。立足数据分析结果,明晰农业农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推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有机统一。

数字经济赋能“乡风文明”。立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数字经济赋能农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既让农民“过上好日子”,也让农民“活得有面子”。灵活运用数字技术及手段,精准识别和补齐乡风文明建设短板弱项,统筹通过搭建数字学习通道及平台、扩大优质数字产品及服务供给等途径,不断提升农民群众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以及精神风貌,有效推进移风易俗,弘扬优秀乡村文化,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8]。

数字经济赋能“治理有效”。聚焦推动乡村治理由无效向有效、低效向高效有序转变,因地制宜,推广数字技术及工具运用,增强乡村数字治理能力,提高乡村社会治理智慧化、精细化水平,补齐乡村社会治理的短板弱项。搭建乡情民意数字参与通道,拓宽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渠道,更精准地表达“三农”发展需求,更高质量防范风险、化解矛盾。推动基层党组织数字化转型,更好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数字经济赋能“生活富裕”。立足农民文化素养、收入能力及增收意愿,着力提升乡村居民数字素养及技能,加快实现以数字技能提升推动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民持续增收致富能力提高。积极发展乡村数字经济,引导更多农民通过积极参与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拓宽增收致富渠道,实现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等持续增长。发挥好数字经济在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中的积极作用。

3.3 数字经济赋能城乡融合发展和共同富裕

统筹城乡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及深度赋能,促进城乡要素资源畅通流动和优化配置,不断缩小城乡差距[8],加快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和携手迈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数字经济赋能城乡要素高效合理配置。统筹实施城乡要素数字服务平台搭建、强化群众数字能力等多项举措,引导劳动力、科技、资金等城乡要素供需两端精准对接、畅通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城乡居民共享要素福利效应,实现有限的要素资源在县域现代化中发挥支撑作用。比如,搭建城乡人才数字服务平台及通道,引导县城才智到乡村最需要的地方去精准服务和高质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合力强化县域现代化的人才支撑。

数字经济赋能城乡产业共生融合发展。统筹推动城乡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及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建立标准统一的城乡数据资源池、数据对接平台及城乡产业共生融合发展平台,明晰城乡产业共生融合发展的链接点,引导城乡产业要素精准高效配置。拓宽数字经济赋能城乡产业共生融合发展的广度及深度,赋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赋能产业链群集聚发展,赋能产业链与创新链价值链要素链联动发展,赋能与周边产业差异化共赢发展。

数字经济赋能城乡基础设施协同发展。立足乡村地区现有基础设施服务能力、需求缺口、分布特征等情势,科学制定城乡基础设施协同发展策略和建设指南,统筹加快城乡新型的数字基础设施布局和现有的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同时,运用数字技术及手段,加快引导城市智能设施向乡村精准延伸和全面覆盖,促进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成本降低及无缝连接,构建与县域现代化需求相匹配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数字经济赋能城乡公共服务普惠共享。立足城乡公共服务短板弱项,搭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数字服务平台,推进县城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引导城乡公共服务供给更精准、服务更高效,提升城乡公共服务数字化、普惠化水平。比如城乡教育普惠共享,通过大力发展数字教育,搭建城乡数字教育平台,引导县城优质教育资源精准下乡进村,有效补齐乡村教育短板。实施公共服务数字监管,确保城乡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办好办实。

数字经济赋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运用数字技术及手段,引导城乡居民双向合理流动和获得就业增收机会。建立城乡居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城乡数字经济协同发展等机制及体系,鼓励城乡居民通过积极参与城乡数字经济发展、社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服务供给等过程拓宽增收致富渠道,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智慧监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现以评促建和以建促好相统一,扎实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携手迈进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发展。

4 结束语

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实践证明,其可以成为推动县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河南作为县域大省,探索走好数字经济赋能县域现代化之路,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绚丽篇章,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县城县域城乡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追赶超越的“基础支撑”——数说陕西70年之“县城经济”
九寨沟县城(外二首)
依纲扣本,返璞归真
城乡涌动创业潮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